美元國債,曾經是享譽世界的優良資產。

老布希就任總統時,美國國債總額是2.6萬億美元,年支付利息2408億美元,年利率9.2%。

為了打海灣戰爭,老布希借了1.4萬億美元。

柯林頓就任總統時,美國的國債總額是4萬億美元,年支付利息2923億美元,年利率7.25%。

這是一位很省錢的美國總統。

小布希就任總統時,美國的國債總額是5.67億美元,年支付利息3619億元,年利率6.3%。

小布希比老布希能花錢多了,掀起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花錢如流水,借了4萬多億美元。

奧巴馬就任總統時,美國的國債總額達到了10.02萬億美元,年支付利息4511億美元,年利率4.5%。

奧巴馬接手的,是小布希留下的爛攤子。

按理說奧巴馬應該勵精圖治,減緩美國的失血速度。

但這樣怎麼能出政績呢,反正自己最多幹八年。

奧巴馬並沒有糾正前任的錯誤,反而將其發揚光大,獲得了一個「赤字之王」的稱號。

在任八年,奧巴馬成功將美國國債擴大到了19萬億美元,年支付利息5000億美元,年利率下降到了2.5%左右。

最近30年來的美國歷史,就是一個國債規模節節膨脹,而國債收益率節節下跌的歷史。

4任總統的時間,美國國債從2.6萬億美元膨脹到了19萬億美元,年利率從9.2%緩慢下跌到了2.5%。

以前的美國國債,確實很香,信用優良收益又高。

但今天的美國國債,可真不一定了。

特朗普上任前,大肆抨擊奧巴馬的財政政策,宣稱要給美國人開源節流,解決美國國債不斷增長的問題,讓美國「再次偉大」。

這個想法和計劃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做起來就不是那回事了。

在特朗普主政的前三年,美國國債就增加了4萬億美元,平均年增速為1.3萬億美元。

2019年,美國的國債規模首次超過了GDP,達到了23萬億美元。

但回頭看看,這其實只是個開胃菜。

2020年上半年,美國發行了4萬億美元的債券,國債規模達到了27萬億美元。

2020年9月,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聯邦財政出現了3.1萬億美元的缺口,也就是說聯邦政府還需要借3.1萬億美元的國債。

年底,美國的國債規模,就會突破30萬億美元大關,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而且,目前特朗普還在推動一項1.8萬億美元的刺激方案,正在不斷的遊說議會尋求支持。

真是花錢無止盡。

上臺4年,美國的國債規模就從19萬億膨脹到了30萬億。

特朗普成功的擊敗了奧巴馬,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

一個人,用了4年時間,借款就達到了以前歷任美國總統欠款之和一半。

而美國的國債收益率,票面利率也創紀錄的達到了年化0.625%,斷崖式下跌。

真是地主家的傻兒子,崽賣爺田心不疼。

年化5%以上的美國國債,甚至3%以上的美國國債,我覺得都有投資價值。

但年化0.625%的美國國債,還是算了吧。

美國國債之所以可以支付這麼低的利息,是因為美聯儲制定了一個非常低的央行利率。

而美聯儲之所以要制定這麼低的央行利率,並且能夠推動下去,是因為整個美國的資產收益率都在飛速下降。

美國作為美元的發行方和信用提供者,其央行制定的利率,就是美元資產的收益錨。你不買美國國債,也沒有更好的美元資產可以投資了。

買美國國債,是無奈之下的選擇,是所有爛蘋果裏相對而言最好喫的那一個。

所以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暴跌,代表的是美國經濟實力的衰退。但國債利率的降低,也讓美國政府的舉債能力大幅度增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奧巴馬就任時,美國國債的規模是10萬億美元,每年支付利息4511億美元。

奧巴馬卸任時,美國國債的規模是19萬億美元,接近翻倍,但每年支付的利息卻僅為5000億美元。因為國債的利率,從4.5%下跌到了2.5%。

而特朗普所發行的十年期國債,其利率已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0.625%。

如果用這種債券借來30萬億美元的錢,那美國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僅為1875億美元。

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不僅沒有增大,反而減輕了,再借30萬億感覺也不是事。

如果有朝一日美國國債敢把利率定在0.1%,那可以借的錢會更多,因為利息壓力低到近似於不存在。

那個時候借30萬億,每年利息只需要還300億就可以了,為啥不借更多的錢?至於還清國債,那是永遠不可能的,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

發生這種事並不是不可能,日本就在這麼幹。

日本的國債規模負擔比美國更重,已經達到了GDP的224%,欠下的錢日本政府永遠還不完。

但日本國債的利率,為0.1%,低到近似於零,日本政府並沒有利息的壓力。

而日本國債之所以賣得出去,是因為日本央行已經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很多年了,最近甚至在玩負利率。

很多資金不買國債,真的沒地方去。

但壓低利率是有代價的,那就是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整個日本都很難找到穩定回報1%以上的項目,還要承擔風險,所以0.1%收益率的國債才引發了日本人的瘋狂搶購。

其實因果關係可能說反了,不是央行壓低了利率導致經濟萎靡不振,而是因為經濟萎靡不振導致央行不得不壓低了利率。

你像中國,就不敢降息,因為很多資產價格增速過快,如果降息就可能誘發資產泡沫。

中國很多地方的首套房貸,都已經達到5.5%以上了,二套房更誇張,就這都壓不住房價。

如果美國欠下的30萬億債務,敢按照5%的利率支付利息,那每年就需要支付1.5萬億美元。

而美國聯邦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年才3.3萬億美元。

龐大無比的美國軍隊,一年的軍費才7000億美元。

所以美國國債的利率,永遠不可能回到5%的水平了,因為根本付不起利息。

這種加息能力的降低,直接廢掉了美國利用美元潮汐收割全球的能力。

有個詞大家很熟悉,叫美元週期,也叫美元潮汐。

美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大規模的異常降低美元的利率,迫使美元流到全球那些具備高資產收益率的國家。

大概再過個7~10年,美國就會大規模的異常升高美元的利率,吸引美元迴流到美國。

美元的流動規律,很像潮汐,而且是人為製造的潮汐。

利用這種潮汐,美國可以輕而易舉的控制很多新興國家的經濟,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從而可以割全球的羊毛,來確保美國的偉大。

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要儲備美元,並且利用美元來作為本國發行貨幣的信用錨定物。

你央行裏有多少美元,你纔可以發多少本國貨幣,否則分分鐘大規模通貨膨脹。當你央行裏的美元消失時,你的經濟自然而然就崩盤了。

從1974年開始,美國連續割了全球三次羊毛。拉美國家被割了,日本被割了,亞洲四小龍被割了。

每收割一輪,美國就可以繼續偉大10年。

2004年6月~2006年7月,美國在2年時間裡連續加息,把央行基準利率從1%上調到了5.25%。利率在短時間內異常增長5倍,這必然會帶來劇烈的經濟波動。

這次美國瞄準的新興國家,是中國,因為此時只有中國的經濟體量,才能餵飽美國,其他國家身上的肉不夠多。

但中國和前幾任被收割國家不一樣的是,我們實行外匯經濟管制,美元的進出很困難,熱錢流出速度很慢。

而且中國的經濟增速也太快了,比前幾任羊毛的經濟都要穩定。

5.25%的美元利率,對很多國家的資本來說都非常具備吸引力,但是對當時GDP增速達到10%以上的中國來說,還算好。

美國的加息行為,沒有對中國構成威脅,足足2年時間都沒有看到熱錢大規模流出中國的跡象。而美國自己,撐不住了。

大規模的異常加息,是要引爆全球的資產危機,不僅對外國有壓力,對美國自己也有壓力。

對那些本身經濟不穩定的國家來說,這就是爆炸導火索,以前的美國經濟比所有的國家都穩定紮實,所以在自身問題被引爆之前,其他國家就先炸了。

然後美國資本如同禿鷲般收割大量資產反哺美國,修復美國自身的問題。

但這一次,美國碰到了經濟比自己更穩定的中國。

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還沒有熬到中國炸,美國自己先炸了。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美聯儲被迫降息,一口氣把利率從5.25降低到了接近零。

這是自布林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美國第一次在沒有收割外國羊毛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次無意義的加減息流程,不得不依靠直升機撒錢來強行刺激經濟。

這直接導致了2008年之後的美國,萎靡不振,再也不復偉大。

2015年12月,美國再次開啟了加息週期,試圖吸引全球美元迴流,割一輪羊毛來彌補美國的經濟問題。

這直接導致了中國外匯儲備遭遇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維持人民幣不貶值,中國的外匯儲備急劇縮水。

2014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是4萬億美元。

2016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剩下3萬億美元了,消失了1萬億。

中國不得不因此實行鐵腕的外匯管制,強行遏制了外匯的流失速度。

外匯管制雖然對經濟有影響,但也因此打破了美國的加息割羊毛企圖。

看到加息無效後,美國不得不再次開始降息。

所以最近一年多,中國的外匯壓力很小,貶值壓力很小,再也不用嚴防死守人民幣匯率7這個關口了,甚至人民幣還開始不斷升值。

而美國的央行利率,已經低到了不能看的地步,連0.625%的10年期國債都發出來了。

龐大的美國債務,會大幅度壓縮美國未來的加息潛力。

而沒有加息,自然就沒有降息。沒有加息和降息,美元潮汐就不存在了,美國就很難再割其他國家羊毛了。

近百年來,美國太順了。

一戰,美國沒受到任何損失,收割了大量的戰爭紅利。

二戰,美國又沒受到任何損失,再次收割了大量的戰爭紅利。

戰後,美元成了世界貨幣,美國承諾35美元就可以兌換1盎司黃金。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和黃金脫鉤,不再履行美元換黃金的義務。通過賴賬,美國獲取了大量的利益。

然後,美國弄垮了拉美,弄垮了日本,弄垮了蘇聯,弄垮了亞洲四小龍,還碰上了一輪信息革命。

藉此,美國才維持了長達50年的輝煌。

而如今,美國還有什麼?

只要中國小心點,不給美國割羊毛的機會。

靠美國自己,斷無可能創造出足夠美國人揮霍的財富。要麼全民降低生活水平,要麼就想法設法再坑一個國家拿紅利。

美國當然不願意選擇第一種,所以他們現在瞄準了中國,想法設法讓中國給美國付賬。

這就是特朗普為什麼要對付中國的原因。

但這些財富是我們自己辛辛苦苦賺的,憑什麼要拱手送給美國?

作者:遠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任職4年,特朗普借了美國歷史上一半的錢


美國國債一出生就沒打算還,卻能越借越多,以後也沒打算還,最終的結局就是推倒重來,世界格局重塑。

讀懂美國經濟,首先要了解國債,而不是美元。國債是美國財政的核心,一部美國通史,就是國債的發展史,正如美國經濟學家約翰·戈登所言:

「18世紀70年代,國債幫助我們贏得獨立。18世紀80年代~19世紀60年代,國債為美利堅贏得最高的信用風評級,歐洲資金得以滾滾流入美國,協助美國經濟快速增長。19世紀60年代,我們憑藉國債拯救合眾國。 20世紀30年代,我們憑藉國債拯救美國經濟。 20世紀40年代,我們憑藉國債拯救世界。毫無疑問,美國國債不僅是美利堅無與倫比的福音,而且是全人類無與倫比的福音。」

一、美國生於國債,無意還清

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本該是慶祝勝利的一年,但美國國會議員在四處逃串:費城-普林斯頓-安納波利斯-紐約,導致國會因人數不足而無法開會。

原因很簡單:老兵討薪,政府沒錢,被迫逃債。

美國是靠舉債打贏獨立戰爭的,一出生就面臨7500萬美元的債務。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根據統計,當時美國GDP1.6億美元,債務的2倍而已。

更直觀一點,同時期的歐陸霸主、全球老二、實行重稅的法國,一年財政收入也就5億裏弗爾,7500萬美元相當於4億裏弗爾。而當時的美國,只是一個極度貧窮的農業殖民地國家。這就好比,現在一個非洲國家,欠美國的錢相當於中國一年財政收入的80%。

總之,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當時的聯邦政府,是沒有徵稅權權力的。江山是打出來的,但美國這個國家是商量出來的,先有人民再有政府,13州的大佬們極力防止中央政府幹涉到自己的獨立自由,不可能賦予聯邦政府強大的徵稅權力,即使是獨立戰爭期間,大陸會議(聯邦政府的前身)也沒有徵稅權力,靠各州的捐贈維持運作。

所以,靠徵稅來償還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美國與眾不同的地方:還沒開始徵稅呢,就背負巨額債務。一般國家都是先有財政收入,當收入無法覆蓋支出時,才會去舉債。美國剛好反過來,債務先於稅收。

這些錢都是從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借的,欠的錢總得還啊,總不能讓歐洲再揍一次吧。

當時的英國將國債玩得爐火純青,美國便就地取材,仿效英國建立國債制度。

國債有兩個好處:1、公開透明,各州會比較放心;2、由於購買者都是當時的富裕階層,這就將上等階層緊緊地團結在政府周圍,將政府的興衰與精英階層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一舉兩得,政府和州都滿意。

於是,國會將聯邦政府的徵稅權和發債權寫進憲法。1787年憲法第一條第八款指出,「國會有權規定並徵收稅金……用以償付美國國債並為合眾國的共同防禦和全民福利提供經費 」」以合眾國的信用舉債「。注意它的措辭,徵稅首先是為了償債。

1790年,推出第一批美國國債,共計7100萬美元,佔GDP比重38%。由於金額巨大,美國也沒打算徹底還清,而是趁此機會創立一個龐大永久的國債市場,不斷地借新還舊,形成政府與金主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共生機制,徹底綁定大資本家。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美國一出生就是大資本家控制的國家,他們是美國的最大債主,至今也是如此。

於是,一套以國債為基礎的財政金融制度確立起來。策劃者漢密爾頓被稱為」國債之父「,成為10美元紙幣的頭像。

美國誕生之初,就奠定了這個國家的基本財政邏輯:國債不是債務,而是財收收入的手段。它對國債和稅收的理解,與中國完全不同。

以後的美國,政府一旦要花大錢了,一定是發債,而不是加稅。1803年,美國從拿破崙手裡購買路易斯安那,作價1500萬美元,靠的就是在歐洲場發行5%利息的國債。

由於國債購買者都是大資本家,因此,聯邦政府必須保持良好的信用,不能違約,說白了就是「剛兌」,否則就會直接動搖統治根基。直到現在美債也沒違約過。

由於那時的美國一窮二白,還比較注意國債規模的控制。1790~1800年,國債餘額只增加1000萬美元,佔GDP比重17%。

二、史上唯一一次還清國債

美國曾經有過「改邪歸正」。

進入19世紀,美國民主主義崛起,平等自由大受歡迎,開啟了第二次大覺醒的思想解放。

新世紀的連續幾任總統,都認為國債是國家主義和富人經濟特權。他們都主張削減聯邦政府的財權,嚴格限制中央政府的權力,以財政盈餘實現國債清零

1800年至1812年間,傑斐遜和麥迪遜兩任總統用財政盈餘償還國債,將國債餘額減少一半,從8300萬美元削減至4500萬美元,佔GDP比重僅為5.7%。

1812年至1815年,美英爆發第二次獨立戰爭,美國再度依靠國債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國債餘額由4500萬美元飆升至1.25億美元,增長2.8倍,一度達到GDP比重的15%。

戰爭沒有打斷國債清零的歷史進程。

1829年,極端民主主義者傑克遜就任總統,繼承傑斐遜「遺志」,堅持消除精英階層的特權地位,傑克遜認為國債是特權階級控制美國和剝削大眾的手段,堅決實行國債清零。

到1836年,傑克遜用財政盈餘還清了所有國債,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

傑克遜的政策,極大損害了精英階層的利益。1835年1月30日,傑克遜總統遇刺未遂,這是美國史上首次暗殺總統。兇手被判精神病,關入瘋人院。

三、戰爭使國債重生,還債無期限

傑克遜總統的政策讓大資本家感到後怕,他們聯合起來組建輝格黨,控制了這個時期的聯邦政府。他們自然希望以國債團結在一起,控制這個國家的同時,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1846年美國爆發墨西哥戰爭,吞併德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戰爭花費高達6400萬美元。1849年美國國債餘額6310萬美元。

從30年代開始,美國引入第一次工業革命,經濟高速運行,在1860年南北戰爭爆發前,財政預算平衡,但國債餘額幾無變化,還是6500萬美元左右。

這個時候的美國已經無意清除債務,不斷借新還舊,將國債變成永續債。中國有句戲言: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呢?很貼合美國大資本家的想法。建國之初的國債制度,重出江湖。

南北戰爭(1861-1865)造成60萬人喪生,而當時的美國人口才3000萬,十分慘烈。軍費自然來自於國債,國債年發行量較1861年增長20多倍,國債餘額在1863年就超過10億美元,1865年戰爭結束後更是飆升到27.56億美元,佔GDP比重30%。稅收僅佔軍費的9.3%。

在這場戰爭中,實行奴隸制經濟的南方沒有國債制度,又沒法徵稅,便採取極具破壞性的發行紙幣,總共發行了15億,造成了災難性的通貨膨脹。期間,北方以國債集資,物價上漲80%,南方增長了90倍!南方不輸纔怪。

這就是國債與紙幣的區別。國債是透支未來的購買力,紙幣是透支當下的購買力,在操作空間上,國債優於紙幣,其關鍵在於,要麼以經濟增長修復未來的購買力,要麼以財政盈餘消化國債,只有這樣方能「長治久安」。

戰後,美國雙管齊下,一方面以第二次工業革命加速經濟發展,另一方實行財政緊縮,以財政盈餘逐漸消化國債。

到19世紀末,各項工業指標飛速發展,GDP翻倍,達到200億,並取代英國成為鋼鐵產量第一大國;國債規模也逐年縮小,美國還清了內戰期間的國債,國債餘額控制在19億美元以內,佔當時GDP的10%左右,處於安全狀態。

即使和平時代,美國也無意消除債務,只是控制規模而已。這個思路持續至今。國債看起來有償還期限,實際上是無期的。

四、用國債打世界大戰,國以債興

1914年一戰爆發,1917年美國參戰。軍費自然靠國債,1917-1919年,美國前後發行5次,總共募集215億美元,國債餘額增長8.4倍,達到250億,佔GDP35%,超過南北戰爭

一戰耗費328億美元,國債解決了2/3,剩下1/3靠加稅解決。財政收入從1916年的8億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42億美元和1919年的46億美元。

國債依然是那把最鋒利的財政利器。羊毛出在羊身上,國債只能靠美國公民的未來稅收來償還,而作為國債的主要購買者,那些銀行家、資本家就成為美國債主,成為贏家。

巨額國債意味著巨額風險,美國再次用經濟發展和財政盈餘來降低風險

20年代,西歐一片廢墟,美國風景獨好,被稱為「柯立芝繁榮」「咆哮的年代」。經濟繁榮帶來財政盈餘,美債逐年下降,1929年國債餘額170億,佔GDP比重降到2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削減國債規模。

1929年爆發猛烈的通貨緊縮危機。羅斯福採納凱恩斯主義的主張,政府積極幹預經濟,大興公共工程,刺激經濟增長。

政府辦大事的錢從哪來呢?只能靠國債,1941年國債餘額達到500億美元,是1929年的3倍,佔GDP比重迅速攀升至40%,超越一戰。

美國還來不及消化債務,就碰到了「珍珠港事件」。1942-1945年,美國的軍費總額2482億美元,美國國債餘額增加了2100億。毫不客氣地說,二戰完全是靠國債打下來的。

1945年國債餘額2600億,佔GDP122%,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GDP總量。國債的風險暴露無疑。

然而,兩次世界大戰,美國越打越富,登上資本主義霸主地位,坐擁全球3/4的黃金儲備。以此為基礎,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為世界貨幣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文章開頭約翰·戈登與其說「國債拯救了世界」,還不如說「國債成就了美國」。中國人喜歡說美國發戰爭財,這是事實,美國是踩著歐洲的屍體上位的,憑藉的直接工具就是國債。

美國深刻體會到了國債的甜頭,以後的國債,不再僅僅是聯邦政府的財政手段,更是美國的戰略工具。

五、越走越邪,全球買單

1、財政盈餘不再用於還債

佈雷頓森林體系深刻地改變了美債的運作體系。既然美元是世界貨幣,我可以用美元收割本國老百姓的財富,那自然也可以用來收割外國的財富。從此,美國再也沒想過用本國的財政盈餘來消化國債,而是以美元來收割全球財富為其買單

以致於美國經常發生這種騷操作:債務越滾越大,卻還不斷實行減稅。這種反常規常態化的背後,是美國政客以減稅福利維持民眾對自己統治的支持,然後把債務推給其他國家。

1945-1960年,美國生產著全球1/3的工業產,主宰世界貿易,經常發生財政盈餘,但國債餘額保持平穩不變。美國將財政收入用於本國福利,而不再償還國債,這就使得國債規模沒有減少的可能性。

隨著全球的經濟發展,貨幣不斷貶值,1945年的1美元與1960年的1美元,在購買力上差別明顯。國債餘額看起來規模不變,其實在不斷稀釋。1945-1960年,美國GDP增長1.5倍,從2000億增加到5000億。國債/GDP降至50%左右。

說白了,就是依靠美元從全球吸血,債務稀釋給全球承擔。自此,國債徹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騙局,財政盈餘成為本國福利,世界都在為美國人服務,美國開啟另類的殖民歷史。

1961年,為強化霸權地位,美國介入越戰,美國參戰15年,死亡6萬官兵,直接投入高達1500億美元,算上通過日韓不計其數的間接投入,這場戰爭至少花費2000億。1960-1975年,國債餘額以平均每年15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剛好可以抵消越戰花費。

從數據上看,與以往的大戰一樣,越戰也是靠國債打下來的

這時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邊是深陷越戰泥潭,一邊是社會福利的突飛猛進。肯尼迪總統提出「福利國家」,簽署史無前例的減稅方法;約翰遜總統實施反貧困的「偉大社會」計劃。60年代的美國經濟持續增長106個月,被稱為「百月繁榮」,但是即使剔除越戰的戰爭債務,美債餘額也未下降。

財政收入全用於建設「福利社會」了。

1960-1975年,越戰雖然失利,國債也翻番達到5000億,但GDP增長2倍達到1.5萬億。因此,國債/GDP的比率進一步降至33%,是戰後的新低。因此,越戰並未動搖到美國的財政實力

在這個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美國宣佈脫離金本位,美元發行量不再受黃金儲備的限制。美國可以通過隨心所欲的貶值和升值,從全球獲取隱形財富。美元貶值,積累的巨額債務,就大大稀釋了,其實就是變相的賴賬;美元升值,財富從全球迴流到美國本土,美國經濟走強,開啟另一波國債發行。

大部分美元在國外流通,大部分國債投資者是國內,美元+美債,成為美國聚財財富的不二法門。

2、以鄰為壑,用拉美祭旗

1973年爆發石油通脹危機,經濟陷入衰退,算上通貨膨脹的影響,美國實際GDP在1974-1975年連續兩年負增長。

為解決危機,卡特和里根兩任都實行減稅和增加支出的政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結果截然不同,卡特時期通脹率達到19.5%的戰後最高水平,1980年GDP再次陷入負增長。里根則拯救了美國經濟,「里根經濟學」走紅,裏跟本人也成為美國人心中的偉大總統。

這種相反結局,肯定就不能簡單歸納為減稅和增加支出這樣的所謂「供給經濟學」。二者的關鍵區別在於,里根把拉美剪了羊毛。

60-70年代,是拉美的「黃金時代」,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新興經濟體。美國將收割對象瞄準拉美。從1979年開始,美國開始貨幣緊縮,以高利率和美元升值作為反通脹手段,美國連續加息,將利率一度猛拉至20%

拉美主權債務危機隨即爆發,債務重組,美元迴流。

1983年美國經濟開始強勁復甦,此後通脹率降至5%的低水平。

拉美從此一蹶不振,成為美國經濟的犧牲品。

定向爆破、精準打擊,這一波羊毛收割得賊6。

廢掉拉美的同時,美國也想拖垮蘇聯。里根對蘇強硬,將國債規模帶到一個新高度,從1976年的5000億,到1981年的1萬億,再到1988年的2.6萬億,佔GDP比重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50%。

面對里根的國債大禮包,老布希的競選口號是「不徵新稅」和「減少債務」。你看,減少債務的手段是削減開支,而不是增稅,這就有點捨近求遠的意思了。

但可笑的是,老布希一上任就做出完全相反的動作:增稅+擴大開支。

1992年卸任時,國債餘額達到4萬億,增幅50%,而GDP僅增加25%,國債/GDP是63%,比里根時期還要高。與此構成反差的是,1981至1992年,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從20.2%下降到18.6%。

這算是增了哪門子稅?裏子依然是「減稅+發債」的老套路

老布希的錢花到哪裡去了呢?肯定不是海灣戰爭,這場戰爭只持續42天,對手是伊拉克小國,耗費只有600多億,九牛一毛。只有一個去處: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這場經濟拉鋸戰,美國笑到了最後,代價是短短十年間,增加了3萬億國債。這個數據是美國1991年GDP的一半!繼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再次品嘗到國債的巨大好處,從此欲罷不能。

如此巨額的債務,如果是19世紀的美國,肯定會用財政盈餘減少國債規模。但這個時候的美國,壓根就沒往這方面想。

六、小踩剎車

柯林頓號稱「中興之主」,一上臺,就迫不及待地解決債務問題。他實行以削減財政赤字作為核心的財稅政策,並以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帶領美國經濟走向繁榮,雙管齊下。

柯林頓給美國帶來了最引人注目的經濟繁榮,股市紅火,通脹率從未高於3%,美國不斷創造經濟增長的記錄,2000年美國GDP達到10萬億,這是一個標誌性數據。

1993-1997年,美國財政赤字逐年下降,從2903億跌至219億,1998財年開始轉為財政盈餘,當年盈餘693億美元,是美國三十年來首次。2000年,柯林頓離任時,給小布希留下了2362億美元的財政盈餘。

但是,騷操作又來了。隨著預算的平衡,1997年柯林頓及時提出減稅方法,將財政盈餘以福利的形式返還給美國人民,而不是用來償債。另一個事實是,1992-1996年國債餘額從4萬億增至5.2萬億。

即便是第二任期內的財政盈餘,國債規模也增加了5000億,國債/GDP是57%的高位。

所以,柯林頓只是想控制國債增速,無意減少國債規模

七、猛踩油門,花錢一個比一個狠

小布希一上臺,就推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計劃,額度達到1.3萬億。

一邊是龐大的債務,一邊還忙著減稅,沒有人在乎國債償還的事,這是後人的任務,贏得當下的選舉纔是最重要的。

但小布希很倒黴,碰到了「911」恐怖襲擊,反恐成為基本國策。

美國先後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機構的報告,伊拉克戰爭的最終成本是8146億美元,阿富汗戰爭消耗費用為6856億美元,合計1.5萬億。再算上戰爭負傷、死亡士兵賠償金、養老金等其他類隱性成本。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預計總成本在4~6萬億美元之間。

這兩場戰爭的花費至少是4萬億美元。

小布希當政8年,卸任時,國債餘額首次突破10萬億大關,國債/GDP升至71%!任內增加4.3萬億,基本覆蓋戰爭花費。

雖然戰爭花費巨大,小布希完全沒有增稅的想法,其減稅計劃完整伴隨著他的總統任期。反正有國債嘛!一邊是國債的迅速增加,一邊是財政收入不見起色。反正就是沒想過還。

論花錢,奧巴馬纔是登峯造極,號稱「赤字之王」。與老布希的失信一樣,競選口號是「削減赤字」,一上臺就採取相反的做法。

08次貸危機爆發,通過大幅QE,美國經濟在2010年恢復增長,國債規模突增2萬億,大放水既拯救了美國經濟(其實是大資本家企業),也稀釋了之前的10萬億債務,一箭雙鵰。

由於美國經濟剛剛恢復,這些多出來的資金就奔向利潤更高的新興國家,俗稱「熱錢」,賺夠了之後,美國再以加息形式收回,這些國家把這幾年賺的又還給美國。這就是特朗普加息的原因所在。下篇再講這個。

奧巴馬出身平凡,風度紳士,謙虛的外表下隱藏著極大的雄心。

他反對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但利比亞戰爭、ISIS,動起手來一點也不手軟,導彈防禦計劃、核潛艇研發,還提出火星計劃。奧巴馬時期的軍費預算,明顯超過小布希。

他為平民站臺,出臺了很多像醫改、住房、教育、失業救助這樣的「民本」政策,力圖縮小弱勢羣體與富人之間的貧富差距,頗有點60年代約翰遜總統「偉大社會」的感覺。奧巴馬因此成為美國人十分尊敬的總統。

還有為拯救經濟危機而實施的擴張型財政政策。

都是大手筆的花錢項目,但奧巴馬保持著歷任總統的減稅初心。2010年還是通過了《減稅法案》,減稅總金額高達8580億美元,2012年又推出《美國納稅人減稅法案》。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一邊花錢,一邊減稅,其雄心就只能靠國債了。他以平均每年1.1萬億的速度,將美債規模帶上了19萬億的「山巔之城」,國債增速遠超GDP增速。他還遊說中國多買點。繼「二戰」之後,美債餘額再次超越GDP!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這句話用在奧巴馬身上,再合適不過。

特朗普接下了奧巴馬留下的「燙手山芋」,他沒得選,必須竭盡所能解決國債的問題。

特朗普開始大規模撤軍,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的美軍大批撤離,要求北約、日韓等駐軍國家提高自己的防務支出,從而縮減美國的軍費開支。

縮減開支的同時應該增加收入,但美國的常規騷操作又來了:降稅。2017年,特朗普剛上任就力推稅改方案,大幅降低稅率,要在未來十年內減稅1.4萬億美元。直接導致2018年美國財政收入低於2017年,次貸危機以來首次負增長

在開源方面,美國壓根就沒想從本國入手,而是從全球剪羊毛。

與里根一樣,特朗普一上任就連續加息,每次0.25%,將聯邦基準利率拉昇至3%,以吸引美元迴流。於是,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中國開始嚴格的外匯管制,竭盡所能減少美元迴流,但依然沒能阻止匯率從6迅速上升至7;阿根廷、土耳其崩盤;巴西、印度、印尼、南非等新興國家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歐盟也受到拖累。

以鄰為壑,美國經濟增長不錯,GDP增長率從2016年的1.6%增加2017年的2.4%、2018年的2.9%,2019年下滑至2.3%,總體的經濟表現明顯好於奧巴馬時期。

然後繼續發債。特朗普主政三年,年均增加1.3萬億,比奧巴馬還狠,2019年美國國債首次超過23萬億,國債增速超過GDP增速,國債/GDP攀升至107%。

與歷任總統一樣,特朗普從沒想過縮減國債規模,而是想方設法通過經濟表現來維持國債的信用,以便能夠借更多的新債。

小結

簡單概括美債史:債因戰起、國因債生、戰因債成、國以債興。國債與美國命運牢牢綁定,融為一體。

在美國「減稅+發債」的常規操作下,不僅還債早就無可能,而且總是以全球財富為其買單。

—END—

歡迎來我的公眾號:小炒說,寫有深度的歷史,評有厚度的時事

美國國債200年:一出生就沒打算還,卻能越借越多?

mp.weixin.qq.com圖標

川普接手的時候是20萬億,現在執政三年才借了三萬億,平均一年借一萬億,川普這理財水平可以啊。


每當提到美國國債,立馬有人竄出來說中國是最大的冤大頭,因為持有最多的美國國債。

拜託你們搞清楚,一個國家的國債,一般情況下,持有量最大的本國公民……美國也不例外……中國是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外國機構,但跟美國公民持有的一比,那也是小巫見大巫。

所以,不要再說美國政府會賴掉所有國債了,不可能的。賴掉了其它國家的,還能說靠強大的美軍,賴掉自己人的……怎麼,想學蘇聯解體啊……


2020.10.30

今天局勢變得逐漸明朗。美元和美債正在失去魅力,各國持有美債的份額逐漸下降,同時美聯儲將會成為美債最大的持有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美國的霸權正在根本上瓦解,本來就走在下坡路上又碰見新冠,狠狠踩了一腳油門。

明年肯定會發生更刺激的事,衰弱的美國會接過英國的攪屎棍,爭取把別人也一起拖下水。

人類總體和平的年代似乎已經能看到頭了。

2020.4.30

鮑威爾:"美債很麻煩,但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翻譯一下:明天會很慘,但管不了那麼多了。


隔了半年來更新一下,好多新形勢出現了。

2020.3.7,美股似乎好像大概已經見頂,要開始幾年的熊市了。

以這個為前提,美債會繼續爆髮式膨脹,可能的路徑有兩條。

第一條,美聯儲和2018年聖誕節崩盤時的反應一樣,力挽狂瀾,超預期寬鬆,降息+QE,並且和財政部合作搞基建,把這一波急跌給緩住了,則美債毫無疑問會繼續膨脹。花錢維持泡沫,很容易理解。

第二條,美聯儲的操作失效,美股徹底崩盤,則市場會需要更多的資金,美債會以更高的加速度膨脹。

這可能有點繞,但事實是,無論美股漲還是崩,都需要美聯儲印錢買債來維護;牛市的時候會把其他領域的錢吸過來,牛轉熊的時候,券商會拚命margin call,資金黑洞的效應更劇烈,也是債務膨脹最厲害的時期。

隨便提一下,這也是崩盤時黃金會跌的原因。


以下是原答:

美債的最終結局肯定是(中美歐日)至少一個大國垮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重新洗牌。

可能垮一個,可能垮兩個,最糟糕就全垮,大家撿瓶蓋。

垮掉的意思是國家內部出現分裂反叛現象,貨幣劇烈貶值,資本大量出逃,著名公司倒閉。也就是08,01,97的戲碼再演一遍,香港韓國的命運再現。不過這一次沒有操盤手,因為操盤手自己都被因果輪迴操得不要不要的。

現在美債佔gdp比率好像是108%,這就意味著國債利率不能高於gdp增長率,不然就要進入"全國賺的錢不夠還債"的恐慌,得增發國債救市;而長期低利率又會導致美元信用下降,資金一有機會就要出逃,到時候面臨美元荒,還是得發債救急。而國債佔比擴大,以上的窘迫就會越頻繁越嚴重。

總之一句話,為瞭解決美債高企的問題,美國政府必須借更多的債。借了,把一個吹得更大的氣球傳給後人,不借,直接在自己手上爆炸。明白人肯定借啊。

日本就是這麼明白,才導致現在債務佔gdp達到240%左右的地步。一旦貨幣出現貶值的危險,政府將無能為力。

債務沒有上限,gdp可不能隨便漲,真到了國債利息都還不起的時候,什麼國家信用,都不如黃金管用。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債已經到了沒有出路的時候;美國在金融上,面臨的絕望也已經十分沉重。

如果沒有歷史級的利好事件,美國肯定就要朝著債務爆炸——美元統治終結——美國霸權終結的路線上去了。

所以美國一定會想辦法尋找,乃至創造歷史級的事件。美國在外交和軍事上還有一線生機,只要某個大國(中,歐,日)倒下,釋放出足夠的出逃資本和市場份額,美國依然還能靠著目前的地位,再過二十年好日子。

歐洲現在日子不好過,英國萬一硬脫歐,那就好像用刀子砍手一樣,絕對血濺五步;而流出的資本第一目的地肯定是美國;如果一系列後續反應導致歐盟解體,德國的寶馬,法國的空客再倒掉一家,就足夠美國再瀟灑十年了。所以美國一直在慫恿英國硬脫,"你先來個自殺式襲擊把孃家搞殘,然後我就明媒正娶了你。"

中國也是美國的目標之一,所以最近某地這麼亂。別的不好多說,美國肯定是幕後主使,目的就是要嘲諷我們出手;而我們一出手,估計脫歐也能緩一下,日本也能喘口氣,因為他們有了共同的敵人。所以我們必須忍著,小不忍則亂大謀;忍到底,就有人撐不住倒下,那時候還活著的人才有明天;至於那些跳樑小丑,笑一下就好了,小丑就是拿來笑的嘛。

回到題目,美債的最終結局肯定是至少一個大國垮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重新洗牌,然後繼續下一個循環。目前最有可能垮掉的是歐洲,這也符合歷史進程:歐洲從文藝復興開始牛了四五百年,並且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直到二戰衰落,現象是時候邊緣一下了。


有朋友問:美國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舊債,然後把利率降到最低,再通過美元——石油的途徑將低利率傳導給全世界啊。

回答:美債的利率不算低,歐債日債早就負利率了,也就是購入債券還要倒貼利息,存銀行還要交管理費。這種情況下,假如你是資本家,最合理的做法就是轉移資產到高利率的國家,買入美元美債,同時拉低其利率。負利率會導致資金流出,乃至資本出逃,現在國際金融市場就是這個局勢。

所以不是美國拉低全世界,而是全世界一起拉低美國的利率。

低利率乃至負利率,一方面可以放鬆銀根,刺激經濟,另一方面也說明經濟弱,通貨緊縮就在眼前。歐洲日本經濟差,連帶著也拖累美國,以後美國也零利率,資本還能逃到中國,萬一中國也零了呢?最後沒人願意投資了,都把錢埋在後院地底下吧,不虧不賺也好。

通貨緊縮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大蕭條,哪裡都沒錢,所以央行必須孜孜不倦地印錢,但是沒人要啊,哪怕不要利息,可這經濟差的,還不如躺著玩手機呢,這還是老實人;那些膽子肥的傢伙,我憑本事借的錢幹嘛要還,都是壞賬。所以經濟差,導致各行各業都沒錢。通貨緊縮會自我強化的,因為去年沒錢,所以今年更沒人敢花錢。

這個時候,什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沒用了,只有一個東西能救全世界,就是死。

資本追求利潤的無限擴大,但人的需求有限,所以最後就得死掉一批產能。我國的供給側改革,就是政府引導的倒閉潮,"他不願意體面,你就幫他體面。"兩者比較,我們的優勢更大。

既然總有人要死,那就盟友優先吧。

大國之間開戰也是不可能的,最好的結局就是某一方熬不住了,體面地崩潰,退居二線,給其他人留出生存空間。

最糟的結局大家都懂的,祈禱就行了。


美國的收縮乃至衰弱,絕不僅僅是好事,對我們來說,是危與機並存。

要從亂世中建立並維持秩序,必須有一方絕對強大才行。

二戰後的美國,好比是喬峯喬幫主,一個人單挑全世界毫無壓力(經濟總量佔全世界一半),人格魅力也閃耀天下,都沒必要動什麼壞心思,自己就金剛不壞,各路英雄好漢也唯美國馬首是瞻;

(其實小心思也是有的,鐵幕就是英美主動拉起,對蘇聯的打壓很早就開始了。)

九十年代,鬥倒了蘇聯,日本也崩了,美國就是王重陽,超越當世高手,但不能和當年的輝煌相媲美,為了搞定潛在對手,還得用點陰招;

今天的美國,就有點像黃蓉了,率領天下第一大幫,卻面臨重重內憂外患,日日殫精竭慮。

你說美國想不想打個歐盟來喫?肯定想。

但他光想有什麼用啊!

歐盟要是自己經濟穩健,政通人和,美國就是想禿了頭也沒用。

但這個時候,肯定有人會不小心出事,然後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因為秩序亂了。

喬幫主時代,美國是爸爸一般的存在,每個大國都服服帖帖,表面上彼此之間相安無事(私底下暗流湧動當然誰都管不了);

王重陽時代,挑戰者前赴後繼,蘇聯日本雖被賞了嘴巴,歐盟依然不怕死地冒出來,而且各地約炮(劃掉)約架鬥毆的不少,美國全球跑,還顧得過來;

黃蓉時代,美國看看對手,沒比自己弱多少,而且當初纔打幾個小不點(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就把好好的霸主給累趴下了,硬扛肯定沒好果子喫;再看看自己手下人,一個個都是老油條,你說她心得有多累吧;有人打架?愛打不打,最好打出狗腦子來!假如運氣來了,有人真倒下了,就上去蹭一頓,不然還是隻能幹瞪眼。

羣龍無首,大亂將至。

隨著美國債務負擔的加重,美國會越來越孤立,同時世界上的衝突會越來越激烈。

因為美國不只是全球吸血,客觀上也維護了全世界的穩定;除開美國,別的國家既沒動力,也沒實力全球布武(每年六七千億美元的軍費呢)。

他一收縮,原來受美國掣肘的大國們,也會從一開始的躊躇滿志,到後面的四處摩擦,乃至大打出手。

就像養蠱一樣,下一個王者會在混亂中誕生,建立全新的秩序。

但願我們都能活著看到那一天,但願我們都不用看到那一天。


有朋友對美債和美元的關係不太清楚,覺得美元可以隨便印,所以美債可以隨便還,不會出現什麼嚴重的後果。如果美債也和日債一樣零利率,就可以隨便發債了。

既然被系統置頂了,就在這裡把這些問題講一下,方便讀者理解背景。

美聯儲確實可以隨便印美元,特別是現在金融電子化,就是往鍵盤裡輸幾個零再敲個回車的事,很方便。但是聯儲法規定,美聯儲的美元不能拿去麥當勞買漢堡,只能買各種借條和換他國貨幣,而借條裏最重要的一種就是美債。美債上面寫著"茲證明,美國政府欠本借條持有人xxx元正,年利息xx%,美國政府保證每年按時付息,並在xxx時間後返還本金。"美國政府拿著這個美元,就去全球步武了,這個錢會陸續流經中國房地產商,香港二奶,法國香榭麗舍大街,南非貧民窟等等各個角落。

美聯儲多買點欠條,市面上的美元就會更多,反之亦然。

所以實際上,美元是不能隨便印的,必須得有足夠的美債給他買,才能發行相應數量的美元。

然後美國政府能不能隨便發債呢?每年發個十萬億,豈不美哉?或者今年發一萬億,假如不想還本息了,明年再發兩萬億,後年四萬億,然後八,十六,三十二…年年當富翁。

歷史上這麼乾的政府真不少,比如轉進臺灣前的國民黨政府,委內瑞拉政府,還有俄羅斯政府,都很喜歡給貨幣加幾個零,再換貨幣順便抹幾個零。我們一般都嘲笑他們。

所以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美國政府不能隨便發債,發多了就惡性通脹,變委內瑞拉了。每年該還的利息,也必須雷打不動地從自己的政府收入裏拿出來。

那能不能和日本歐盟一樣零利率呢?不用給利息,就可以多發一些債了,翻倍也沒壓力。

如果別的國家經濟都差不多,那也沒什麼。就怕其他大國突然加息。我們都知道美國在2015年開始加息,到今年結束,而歐日沒有加息。

看看這段時間的股市行情。

德國和日本市場,從2015年至今,基本上沒漲跌,而加息的美國市場卻漲了60%,同時美元指數一直維持在高位。這說明資金在加息預期出現後就從歐日湧進美國,推高股市,並且漲勢在加息快結束的時候停止。

如果美國零利率,其他大國加息,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資金會從美國流向那個大國;而這個事實也能證明,美國經濟已經被反超,不再是No.1。

為了多借點債就零利率,結果就是王位易主,以後哪個國家有能力加息,就能接棒稱王。

一直零利率,說明他腎虧。

其實沒人願意多借債又低利率,過著混喫等死的日子。如果有的選,日本寧願利率高點,債少點。

可惜他沒的選。

總之一句話,債多了是一件麻煩事,而現在美國的債就是有點多了,這會是個大麻煩。


有關美債到底高到什麼程度,可以參考其他高贊答案。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美國政府萬一還不起利息,也就是美債違約,會發生什麼?

美債違約,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美債價格暴跌,那麼持有美債的人就要承受這個損失。

誰持有美債呢?

看圖說話。

2018年底,美債由兩部分構成,政府內部債務和公共債務,分別為5.85萬億和15.6萬億美元,共計22萬億。

政府內部債務5.85萬億的構成:社保基金,聯邦退休基金和退休軍人基金是大頭,佔了5萬億。

公共債務15.6萬億的構成:外國投資40%即6萬億(中國一萬億,日本一萬億就算在這一塊),共同基金+銀行+保險業18%即3萬億不到點,美聯儲自己買了2萬多億,養老金1.5萬億。

好了,假設美債違約,再假設美債價格腰斬,則以上提到的所有國家,機構和基金都會承受相應的萬億級別損失,總計11萬億美元。

美聯儲會虧1萬億,不過聯儲主席表示和之後的滔天巨浪比起來,這就是灑灑水啦;

中國損失5千億,如果早點拋售,損失還能降低。央行必須多發行3.5萬億人民幣債務才能對衝掉這個損失,結果人民幣大幅貶值,資本出逃;如果央行發的少一點,資金面嚴重緊張,股市樓市暴跌乃至腰斬,幾乎不可避免,同時出現大範圍失業,嚴重程度不會比08股災弱。

日本面對的後果和我們差不多。

美國的養老金,社保基金,退休基金,退休軍人基金是不太可能減持的,所以會喫到4萬億美元的損失,平均每個美國人損失一萬二美元,其中退休人員,特別是退休軍人損失慘重,美國又是全面持槍,武德彪悍的,到時候嘛...俠盜飛車+罪惡都市現場版在全美上映,觀看請自帶防彈衣。

再因為社保崩盤,底層黑墨綠失去了生存保障,全美到處都會是他們的割據勢力,燒殺戮略無惡不作。香港的暴徒算什麼,讓全世界人都看看,真正的暴徒是怎麼玩大場面的;到時候我們也能見識到真正的民主,因為美國會民主地分裂成好幾塊,黑人一塊,白人一塊,墨西哥一塊,亞裔則散落各地。

同時美國的銀行+保險業會損失1.5萬億,這個損失已經比高盛+摩根斯坦利+美國銀行的總市值還要高了,全都倒閉,一點不冤枉。08年就倒了一家雷曼,殘了一家美林,已經全球暴跌,現在倒了這麼多頂級金融機構,美國估計幾乎所有的金融業者都得失業。

這個時候,美聯儲只能不要命地印錢,把美國的國本——美元給透支的底朝天,力求保住一兩家頂級機構。同時聯儲法可能也得改,美聯儲的錢可以直接買股票,或者學習中國的先進經驗,成立國家隊入場救市。一輪又一輪的貶值後,說不定美元對人民幣只有3:1甚至2:1。

歐盟就會好的多,畢竟持有美債少。這個時候,歐元就取代美元,成為最堅挺的貨幣,歐洲也成了下一個世界中心(如果他們能撐到這個時候的話),英國自然責無旁貸地重返歐媽懷抱。

經過三五年的休養生息,世界終於從美債違約帶來的滅世中恢復,美國不復存在,歐亞就等於世界,歐洲重回寶座,中國緊隨其後,日本則成為大陸平衡的勝負手,中日歐三國演義將再演上百年,直到下一輪變革來臨為止。

當然了,意淫很爽。


意淫一時爽,一直意淫一直爽。

今天來意淫一下歐洲的衰敗。

歐洲垮掉的情況就離現實比較近了,脫歐。

對歐洲來說,硬脫歐還好,英國和歐洲雖然會互相傷害,但布魯塞爾向全世界,特別是自己的小弟證明瞭:誰敢玩火,我拼著命不要也得咬你一塊肉下來!

最好是英國因為脫歐而分裂,蘇格蘭和北愛繼續留在歐盟,那歐盟就面子也有了,裏子也到了。這證明你英國脫歐是一手暈招,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當然英國的政客絕不能答應。

如果脫歐變成拖歐,歐洲也樂意,這還是證明脫歐是一手暈招。如果拖到再換一位首相,大概率就脫不了。

到時候各種二五仔,如義大利希臘,就可以暫時安生了。

現在(2019.10.24)歐盟的態度就是這樣:你想硬脫可以,想佔便宜沒門,再拖下去也不是不可以。

對英國最有利的當然是名義上脫歐,利益上不脫,各種機構繼續留在倫敦,北愛也不要有邊界。但這樣歐盟就不要混了,各種脫歐公投以後將雪花般飛來。德法不能答應。

硬脫歐是不可能的,沒有哪位英國首相願意成為分裂國家的歷史罪人,與其硬脫,不如辭職,把燙手山芋傳給下任。

最後只可能是某種程度上的軟脫歐和再次公投。

現在德法的經濟數據已經呈現衰退跡象了,等脫歐這檔子事完結後,還是得繼續熬著,直到撐不下去的時候,歐元無聲息地大跌,或者出現另一場脫歐鬧劇。

在中美歐日的四國戰紀中,歐洲是最不耐熬的,畢竟不是主權國家,而且內部貧富分化也很明顯,各國貨幣統一,但財政不統一,這齣戲很難唱。中國可以西氣東輸,然後東南沿海支援西北建設,完成資源和金融的優化配置。歐盟內部則是德法撐著匯率,拖垮了希臘義大利等國的產業,但補償是沒有的,要不你那的年輕人也來我這工作?可以借給你歐元,但是你家不賺錢,不管給多少,都會變成負債,被利息拖垮。

歐盟的小弟們既跟不上趟,又不滿大哥的吸血。英國只是看明白了,第一個行動。

想要挺過這一波風浪,歐盟必須精簡瘦身,把那些窮親戚踢出去纔行。

所以美中日都在等,等歐洲崩不住的那一刻。


回答裏不少人提到:「中國的M2超過美國歐洲總和。」

這句話現在已經不成立了。其實原來也是很勉強才成立的。

現在各國M2數據大致如下:中國195萬億人民幣,歐元區12萬億歐元,美國15萬億美元。歐元區加美國的M2已經反超中國。

而且美國的M2不包括10萬美元以上存款,也就是「我讓你一隻手。」都給加上的話,美國M2起碼再多一半,有錢人多,沒辦法。

當然,中國M2世界第一,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反映我們的投資泡沫太大,也就是房地產。

如果這輪債務危機是中國輸了,那直接原因肯定是房產泡沫破裂,引發資金出逃,然後進一步引發房價下跌,最後統統二折,三萬億外匯儲備也給美國喫回去,一夜回到解放前。

美國日思夜想的就是,怎麼讓中國走到這一步呢?

奧巴馬的想法是打造TPP,不和你中國做生意了,你沒錢賺,自然房價要崩。但被特朗普給攪了。

特朗普的想法是打貿易戰,強力打擊你的重點產業,強迫你買我的產品,貿易逆差就變成貿易順差,最後三萬億儲備被一點點喫掉,房價也要崩。對此中國表示,買一些可以,別的就純屬想多了。

佩洛西,以及民主黨的想法是打政治牌。這個不能細講,但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怕這張牌了,香港暴行既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缺陷,也說明中國人民的心是統一的。一句話,制度自信。

而且特朗普和佩洛西的想法是矛盾的,甚至互相拆臺,特朗普就第一時間吐槽了香港暴行。所以美國又打貿易戰,又打政治牌,但都隔靴搔癢。

所以中國還能撐很久,最起碼比歐盟要久。

說實話,現在能放倒中國的只有中國,就像能放倒美國的只有美國一樣。

80年代的日本就是因為放任泡沫膨脹,破裂的時候傷及國本,纔有之後失去的三十年。有了這個前車之鑒,中國領導層不可能再允許房價泡沫橫行。我們的制度給了我們靈活性,苟住不是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