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反對 @慶鵬 的回答

這麼個問題,怎麼還有扯到戒律上的,什麼咒力反撲?

咒語是呼喚、祈禱本尊的意思,這些佛菩薩,這些本尊,就是我們內心的本性化現,說到底,唸咒就是與自己內心本性的相應。最後認識到心的本性了,就開悟了。怎麼還弄出來咒語裏有什麼護法了?還中南海級別的???

哪部經典,哪個論典,哪位大德講的不持戒就不能唸咒了???咒力反撲了???拿自己編出來的東西教育別人嗎???

比如觀音心咒,那是見、聞、憶、念、觸解脫,任何人看見、聽聞、祈禱、念誦、觸摸,絕對都是得利益,絕對都是種下善根,速速解脫!如果咒語對於不持戒,沒有功德,甚至造惡業的人不友好,那藏地漫山遍野刻瑪尼石,是個大石頭上就都恨不得刻上觀音心咒,那咒力得返撲死多少人?

(???′?`???)。

畢竟還是肆無忌憚的殺盜淫妄酒的普通老百姓多吧?

還有說楞嚴咒不是佛法的,這都什麼邏輯啊?哪個經裏這麼講的?哪個大德這麼講的?修行這麼重要的事情,就能按照自己的理解隨便扯嗎???居士五戒裏哪來的什麼妄戒?居士五戒裏只有不妄語戒,而且這個不妄語戒也不是指普通的說謊,而是專指上人法妄語!哪個傳承,哪位大德也沒有把這條戒律解釋為什麼妄戒! 連戒律都敢胡亂解釋的嗎???

聞思修行,第一步先幹嘛?是聞思啊!是學習啊!佛陀在世的時候一直在幹嗎?講經說法啊!不是讓大家天天琢磨是不是夾雜,是不是專修!持戒固然重要,但是跟聞思比起來,肯定還是聞思重要呀,屍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

好了,我吐槽完了,下面正經回答問題。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夾雜」,那麼什麼是夾雜?佛說的嗎?顯然不是。古大德講的嗎?好像也沒見過。那您怎麼聽來的?我猜是是通過近代有些人提出來的。現在就是有一波人,說一句阿彌陀佛,不要念別的,除了凈土也不要修別的法門,既念這個又念那個,就是雜修,雜修很難成就。專念阿彌陀佛就是專修,專修容易成就,雜修很難成就。

這個觀點眾說紛紜,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就我個人觀點而言,這個方法本身是沒問題的,這都是大德們的慈悲心,我們這代人根基差的要命,大德們希望末法時代能夠多一些人與佛法結緣,這當然是好事情。一個九九六的社畜,上有老下有小,系統聞思佛法肯定不現實,那能鼓勵他們念念佛肯定是好的嘛! 但是錯就錯在了傳播者身上,人家高僧大德講經說法都是帶著智慧的,是適應當時弟子們的根基的。而我們現在很多人其實都屬於初學者,得到了這個法之後,不分青紅皁白的就去宣傳,不努力弘揚凈土法本身,卻把什麼專修雜的東西擴大宣傳,引發宗派矛盾,導致很多人特別執著這個事情,而甚至忘記了修行的核心應該是改變自己的心!這就不好了。

其實類似的問題我問過我們長春般若寺的師父,我在這裡借花獻佛(原話記不住了,只能複述大體意思):夾雜與否,取決於自己的心。一輩子只念一句佛號,但是念佛時候一會兒貪心一會兒嗔心,心一直隨著煩惱轉,煩惱叢生,那這是夾雜。反之,哪怕念多種咒,修再多種法,可心能安住,時刻內觀,有煩惱升起,也能馬上察覺與對治,那這也是專修。

當然了,佛法本質是智慧,不是神學的宗教信仰,所以大家有不同觀點非常正常,眾人的智慧火花碰撞,才能逐漸逼近真理,這也是佛法的魅力所在。所以哪個觀點更好,您也自行觀察,我肯定是覺得師父的觀點更本質一些的。

最後我再多嘴兩句:好好修行的前提,一定是好好聞思,沒有智慧做燈塔,修行就容易迷失方向。念什麼都是形式,核心在於自己的心有沒有改變,智慧有沒有提升,對三寶的信心有沒有增強,煩惱有沒有減少…不管什麼法門,都是先修出離心,然後菩提心,空正見。這樣按照次第修行,才能對佛法升起真正穩固的信心,這是智信。不然就成了迷信,盲修瞎練,最後很容易退的。

就是修凈土,那核心也是信願行,真要智信,想要穩固的智慧,除了多多祈禱,還是得從廣泛聞思中來。對佛法整體有信心,對無常,對緣起性空有信心,才能真的對阿彌陀佛有信心!不然把阿彌陀佛當上帝,把西方極樂世界當天堂,這信心能穩固嗎?

強烈推薦《入菩薩行論》《大圓滿前行》。

祝早日成道,扎西德勒!


我原來也念咒,但後來發現不持戒唸咒,第一效果不好,第二咒力反撲。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持節不嚴謹,我個人建議以念聖號為主。代替持咒,等你覺得自己可以精研持戒的時候在持咒。

我現在每日功課 普門行願品 地藏經 金剛經 為主。

走過很多彎路,繞一圈,最後,你要想真正正式的進入佛門,持戒是一切的前提和地基。

如果持不了戒,就得明白自己業力和習氣牽引力很大。

那就得多做功德供養,念經和念聖號來增加福報。

咒相當於武器,當你念咒,咒裏的護法來了,你念他看見你持戒不嚴謹,你一沒福報,二不持戒。結果可想而知。這就像是你每天都打110電話,你覺得警察會對你怎樣。更別說咒裏的都是中難海級別的。

所以不是雜不雜的問題,是你在唸咒還是念經的過程中是否專註在當下,而不是嘴雖然念但心亂飛各種走神,這隻有自己清楚。

學佛修行,持戒為前提。持不了戒或老破戒。念都有用,但作用有多少不知道。估計總比不念強把吧。我也是從不持戒開始的,每個人也是從不持戒開始的,也算是個過程,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過程。

人生裏有一句話叫,德不配位。

菩薩唸咒和你念肯定有區別吧?這我想誰都知道。

你的福報和德行是否能駕馭的了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

相當於你打電話,撥通了號碼,對方問你是誰?幹什麼?你還在電話裏說你在嗎?你只是拿起電話再不停的說你在嗎?你在嗎?這就是沒有修行福報不持戒唸咒的凡夫和菩薩的區別。

咒在菩薩手裡是工具,需要用的時候拿來用。需要護法的時候找特殊需要辦這事的護法來解決問題。

所以你念咒,人家不來還好。來了你要幹神馬?周邊的鬼神看了你這要幹神馬?如果你持戒還不嚴謹,你可想而知,大棍子都掄起來找你了。

所以不是雜不雜的問題,佛法是實修實證的法門。你每天唸的這些,最後你得到什麼了?生活有什麼改變,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不好了。修行是經常有實證,還是念了一兩年啥都證不到?這就是區別。

所以不是雜不雜,是你是否找對了方法,和明白咒到底是幹什麼用的。而你要念咒幹什麼,在什麼情況下念?在什麼時間段念?為什麼念?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修行?你到底想從學佛裏得到什麼?你都得考慮清楚,並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如今的段位和你所要得到的東西,一定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的短線和優勢,好處壞處,優點缺點。這樣你在學佛修行的路上才能一步步都有得有證。

要不你盲修瞎練一兩年,最後啥也沒得到,沒證到。那你跟說你念的這些跟錄音機有什麼區別。

佛法,戒定慧是核心,實修實證一步一個腳印。不是跟錄音機比誰唸的多。

瞎念,盲目的念不是佛法,佛的教導是實修實證。

如果你在家居士,五戒持的很好,那唸咒我估計沒什麼壞處。如果持戒不嚴謹,那就等著護法的棍子吧哈哈。因為你德不配位。而且還很容易誤傷你周邊的鬼道眾生。

念經,只要不去用你人類的思維解釋和瞎跟別人胡說八道亂解佛經基本沒什麼問題。

所以看你自己,如果你持戒不嚴謹,那最好把咒改成念聖號為主,經還是念,把注意力放在唸經上面,別亂想紛飛。別用第六意識解釋經文,要不容易著魔。

如果你持戒嚴謹,那我上面說的所有話,都當沒看見。

=========================================================

對於知乎佛教哲學黨辯論沒興趣,爭辯贏了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都在浪費時間,因為我已經走過,從佛學愛好者,到理論思辨,到最後還得回歸到真實的去修行,我繞了繞了一大圈浪費了無數年,到最後還得回到幼兒園從持戒開始。

如今末法時代都狂吹持咒打坐啥的,但佛法戒律是前提,你不能讓所有的經書每句話後面都加上「持戒的前提」這句話重複囉嗦,幼兒園的功課就在幼兒園解決。上了小學幼兒園的基礎老師不會再老講一遍。

應為如今的末法佛法被染污的已經很厲害了,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實修實證,最後都成了理論派,最後學了一輩子什麼都沒得到。

最後繞了無數圈,浪費了無數時間,無數年,最後你還得回到持戒的問題上來從幼兒園解決,因為你的根基不穩,你這個大樓註定得倒塌。

初學佛法,持戒為前提,當然很多人都持不了,那就需要很多方法,念經,做功德,供養。念聖號求菩薩加持等等,你所有的修行都應該以持戒為中心來環繞解決問題,先把你不能持戒的問題解決了,聞思修問自己為什麼不能持戒,不能持戒的根源和問題在哪裡,了了分明自己的問題和短處,一點點的積攢福報和不斷修正來不斷的清理自己。

這樣你後面才能繼續學佛法,沒有持戒的前提,我保證,你要不後面就被附體,看見鬼了啊看見神了啊,看見佛菩薩了啊,自己了不起了啊,狂了啊,我成了啊。要不就什麼都沒得到,魔子魔孫都沒你份,因為當魔孫也得有修行纔行。

持不了戒的根本是類生累世的緣分太多了,再不停的幹擾你的第六意識,你需要的就是積累福報把這些惡緣都一 一的用福報和功德送走。這樣你慢慢的自然就能持戒了,因為影響你第六意識的東西越來越少,慢慢的從不持戒,到持一兩條,到深入研究持戒,到深入的每個起心動念都再持戒,讓問題在起心動念間就停下消散,不要落在物理實際行動中。然後這樣不斷的反覆反覆聞思修到持戒嚴謹。到終於可以開始正式的學佛了,做一個真正的佛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了,這纔是一個剛開始的正常的居士。

修行切勿騙自己,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態,問題和根源,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壓力大物極必反,戒律逐個攻破,持不了的先放著,或者分時間,時段。能持先持的。

========================================================

五戒裏最難持的就是妄戒,因為起心動念眼耳鼻舌身意皆是妄。瞎解佛法,瞎說八道,謗法謗僧謗經,瞎表自己知見,自己未修未得瞎說,自己沒修行老引經據典,曲解佛法,斷章取義,曲解高僧大德的話,拿自己的業障的思維去理解佛法。

生活裏不該問的瞎問,不該管的瞎管,不該說的瞎說,不該想的瞎想,不該看的瞎看,等等等等都屬於妄戒。

所以妄戒我覺得最難。沒事老打妄想,想入非非,管不住嘴總想表示一下自己意見,想法等等。不管是解釋還是想讓別人尊重等等。

注意力沒有安住在當下都是妄,有妄心就渙散,渙散就沒有定,渙散就是失戒,無戒就無定。

無戒無定也無慧,那你學的就已經不是佛法了,哪怕你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脫離了戒定慧你學的就跟佛法一點關係沒有了。

經書是說明書,是你修行到了某個階段印證用的,不是拿來和別人爭辯的。

幼兒園持戒都沒學好就去學小乘,小乘沒學好就狂到說自己在學大乘。末法時代都是這樣的人,所以如今都是理論家,脫離了佛法戒定慧的實修實證。

現實生活中,你小學都沒畢業還在學一加一等於二,你都沒學會,你老想著學微積分,你想想這是神馬。現實物理世界都如此得從小學到中學到高中到大學一步一步。

更別說更深奧的佛法了,怎麼到了佛法這,小學都不用學直接就想學造火箭?真愛生命,告別意淫。

佛法是真實的,不是哲學,佛是真語者,佛經裏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可以實證的,不是理論。只要你按照佛說的戒定慧一步步學都會實證到佛法,末法時代了,長點心眼吧。

高僧大德不是靠信的人多,而是得有真功夫。你眼中的高僧大德,你如果信,你就當面問他,是證了四果羅漢,還是七地的菩薩。都直接問,問清楚了,問明白了,拿真實的功夫來判斷高僧大德,不是靠說的天花亂墜,也不是靠信的人多,得拿真實修正的東西纔行。

殺盜淫這三個對於居士來說,忍住就可以解決,基本屬於物理層面。時間久了培養成了好習慣久都好解決,最後妄戒纔是居士戒裏最大的核心。

=======================================================

願所有末法同修都實修實證佛法,拒絕意淫,真正的獲得佛法的殊勝和真實。真愛生命 告別理論。你的人生和時間有限,一天就24小時,把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真實有效上的效率上,與人爭辯對錯都在浪費時間,真的。但我也從爭辯過來的人,所以也許每個人都得走很多的彎路,但前人走過的彎路你不在走的時候,你是一個聰明的人。


仁清法師:誦完《地藏經》再誦《楞嚴咒》矛盾嗎?

  答:我舉個開百貨商店的例子,開百貨商店賣個塑料袋,掙二分錢;賣一斤大米,掙兩塊錢,最後晚上算賬的時候,不是說這個硬幣是賣塑料袋的,那個兩塊是賣大米的,是加起來算的。懂不?加起來。

  讀誦任何經典、任何咒語,和念任何的佛菩薩名號,都產生出世間的功德。出世間的功德和出世間的功德是不矛盾的,是互補的,是增上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功德無量無邊,那念兩句呢?第二句再念的時候,產生的功德還是無量無邊,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就,就是長期的燻修,長期的積累。

比如說我們今天唸完一句阿彌陀佛,從今以後不再念了,當然念過的這句阿彌陀佛的功德,也不會丟失,僅僅是種了個遠因而已,因為你功夫沒提上來。除了功德以外還有功夫,功夫是需要長期的燻修。所以說,我們讀完了《地藏經》,再想誦《楞嚴咒》,照常。讀完了《地藏經》,再念觀音菩薩,或再念阿彌陀佛,都可以。

  真會修行的人,一天到晚,任何因緣都是修行的因緣。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方法,比如你走到路上,看到了一朵非常漂亮的鮮花,你可以觀想,這朵鮮花供養佛菩薩,這也是一種修行。經上講,在佛前供一朵鮮花,此人功德無量無邊。

並且又講到,不管是哪一個人,不管是以什麼心態,唸了一句「阿彌陀佛」,或者「南無佛陀耶」,「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佛」等等,此人功德無量無邊;也說,此人「究竟成佛道」,種下了究竟成佛之因。所以會修行的人,剎那都有修行的因緣。所以,你不要認為,誦完了《地藏經》,其他就通通不敢唸了,不能唸了。


問題是你修什麼法門的啊?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修什麼法門,更沒有師父來指導,基本算作門外漢,這個樣子也不足為怪了。如果還沒受戒也不算是修行人,只是普通信眾。如果也沒皈依,就嚴重了,屬於佛法愛好者,談不上修行利益,只能說與佛法結個緣。

建議你到寺廟申請一位出家師指導你修學佛法。佛法不能自己自學,不如法也會走錯路。一旦學佛入了邪道,基本很難回頭了。這你應該警惕。


不必理會有些人說的念經時妄念叢生如何如何,有誰不妄念叢生?還有念多了佛號、聖號、經、咒,起煩惱障等等無用之言。

起妄念——是因為求的太多,求財、求高官厚祿、求婚姻、求子、求相貌、求長壽等等求一切能求之事,求不到不起妄念纔怪,這不是學佛,是與佛交換。

佛經是增加智慧的,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以及菩薩聖號是消業的。求不如發願,發願為眾生,此為無我,學佛人應當知道這一點,也應該做到這一點。

煩惱障——是因為迷信,盲目聽信外道胡說八道。不跟佛學法學僧學,卻跟外道學,何止是盲修瞎練,斷了善根纔是最恐怖的!東顧西盼,學這個看那個,互相攀比,就是不學佛說的經典,不知道常思己過。久之不起煩惱、嗔恚又如何。

不管在佛前誦經持咒或是平時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時,能做到孝順父母、心想佛、心念佛、親近佛、願意代佛菩薩傳法,能夠把心扎進佛法慧海,把心與佛菩薩的心貼在一起,每天都想著如何多做善事,不與眾生爭搶,如何度眾生,必持五戒、斷五辛、斷貪嗔癡、修十善才是。

上述這些做不到的,只是表面學佛,念多少、學多少都會漏掉,必定不會有所成就。

如果都做到了,恭喜!持多少、念多少佛號、聖號、經、咒都如法,不僅不會煩惱,反而充滿法喜,如此必定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

註:《楞嚴經》中提,戒、定、慧,是為三無漏學。

之前回答——

隨喜讚歎師兄精進。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793327

不過,持戒確實非常重要

釋迦牟尼佛說:以戒為舟,可達彼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