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可信。

人們總喜歡把「天賦」和「努力」割裂開來,以為這是兩件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在絕大多數情形下,有天賦的人會比沒有天賦的人遠為更努力。對於有天賦的人而言,努力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越努力就越成功,越成功就越願意去更加努力。

在讀高中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同學在某門科目上特別優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同時,他們也確實花了更多的時間,而且非常樂意為了這門科目花上這麼多的時間。更要命的是,這些學霸們即便花了這麼多時間,往往也不覺得累。而那些所謂的「學渣」們,即便試圖通過投入更多的努力來追上,但最後失敗的例子多,成功的例子少。久而久之,就棄療了。於是,成績好的同學就成績越來越好,而成績不好的同學仍然成績不好。這時候老師就會說:「看看那誰誰誰,人家花了這麼大的功夫,比你們努力多少倍,所以成績這麼好。看看他,再看看你們,你們成績差,別老覺得是天賦問題。以你們的努力程度,根本輪不到拼天賦。」(迷之高中班主任附體...)

但真的是這樣嗎?以我個人的經驗,其實不是的。比如說,當年還在上中學的時候,我的語文向來成績好,但英語就一般般。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對各種古詩詞和其他文學作品特別感興趣,就會主動找來讀,然後記誦、嘗試去理解。比較能欣賞文學作品,同時記性不錯,這算是一點小小的天賦。然後我就發現,這點小小的天賦讓我在語文這門科目上,始終保持優勢,考試考得比其他同學好,而且也會得到老師表揚。於是,我就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背那些古詩詞,去讀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甚至嘗試去寫作一些東西。長此以往,我的語文成績就越來越好。我語文成績好,是因為我特別努力嗎?表面上看,確實是的。但如果再追問一句,為什麼我在語文這門科目上特別努力,而別的同學就不努力呢?原因就在於,我能夠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我在語文上的投入可以很直接地體現為成績上的優勢和老師的表揚。而其他同學則會發現,他們嘗試做出的努力並沒有獲得這樣的收益。或許,他們如果願意更長期地投入努力,也會獲得顯著的收益。但這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更大了,很多人在還沒邁過這個門檻的時候,就放棄了。

剛才說到,我的英語在中學的時候一直一般般。之所以一般般,確實是因為當年花的功夫不夠,努力太少。比如說,高三那年坐我後面的那位男生,平時自己沒事的時候寫文章也會喜歡用英文寫,看東西也喜歡看英文的。毫無疑問,他對英文的投入遠遠比我大,遠遠比我更努力,他的英語成績也遠遠比我好。但他英語成績好,真的只是因為他更努力嗎?其實不然。他英語成績好,是因為他向來在英語方面的優勢讓他感受到,這樣的投入是有效果的。我的英語成績一般般,是因為我一直沒有感受到這種正反饋。即便我一時花了很大的功夫,努力嘗試提升英語成績,但也不一定很快見效。不用等到高三,當年還在初中和高一、高二的時候,我就對此深有體會。我剛剛說,我其實記性還不錯。但每次背誦英語課文和英語單詞,我就覺得非常痛苦,總是背不下去。為什麼背不下去?表面的原因是不肯花時間,或者背的時候心思不集中。那時候班主任、家長都會勸我,可以少花點時間背那些唐詩宋詞,省下來時間去背英語單詞。但我不樂意,因為我本身就英語基礎不好,即便突擊式地背了英語課文,也不能提高多少,進而更不能立刻獲得多少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但背古詩詞就不一樣了,背的越多,成就感就越大,考試的時候的優勢就越大。兩相權衡,當然會選擇在語文上花更多的功夫,而不怎麼在英語上花功夫。

因而,這裡就出現了一正一負的兩條反饋鏈。正反饋是,在某一領域更高的天賦使得我們不用太艱難地就能在這個領域取得相對的成功,這樣的成功讓我們能夠迅速地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進一步激勵我們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的努力、精力和時間,最終又讓我們取得更大的成功……負反饋則是,在某一領域的天賦本身就不高,根本沒有機會品嘗「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好果實,於是就不願意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即便偶爾想要試圖翻盤,投入了更大的努力,但效果卻未必立竿見影,於是慢慢地又選擇了棄療……

所以,努力和天賦是絕對不能割裂的。在一個領域有天賦的人,往往更願意去投入更大的努力。與其相信什麼「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沒必要拼天賦」這種鬼話,不如想辦法找到自己真正有天賦的那些領域,然後儘快形成正反饋機制,在這些領域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


近期其他回答:

歷史上有沒有看似毫不相關的兩個人卻有(血緣)關係?

如何看待「散裝江蘇」?

基金定投一定賺錢嗎?

給男朋友送什麼禮物好?


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學點英語:

電子書英語詞綴與英語派生詞(新版)作者 王文斌 等¥ 27.19去查看?

還有免洗洗手液:

【一件包郵】水木情懷 草本抑菌 免洗洗手液75度酒精京東¥ 29.90去購買?


天賦只是門檻。


想要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努力和非凡的機遇。


天才創始人


1971 年,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新計算機中心成立了。[1]該中心坐落在貝爾大街,它是一座全新建築,有著米黃色的磚砌成的牆體,臨街的一側嵌著茶色玻璃窗。當時,大學裡的那些巨大的電腦主機被集中放置在一個白色房間中,計算機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回憶道:「那個房間看上去有點兒像《2001 太空漫遊》最後一幕中的建築。」在房間的一隅放置著幾十臺鍵控打孔機——這是那個年代電腦終端的必備硬體。在 1971 年,這些儀器代表著世界最尖端的科技水平。密歇根大學的計算機繫世界聞名,在這裡學習過計算機的學生都曾頻繁出入那間白色的主機房。當年,在這些學生中有一個 10 多歲的、獃頭獃腦的男孩兒,他就是後來享譽全球的計算機科學家比爾·喬伊[2]。


喬伊就讀密歇根大學的時候正值新計算機中心成立之時,那年他 16 歲,又高又瘦,頂著一頭亂糟糟的頭髮。喬伊高中畢業於底特律北法明頓中學,同學們認為他是書獃子,所以送他一個雅稱:「最用功的學生」——意思是他從不跟女生約會。剛進大學的時候,喬伊曾夢想將來成為一名生物學家或是數學家;但是,就在他大一那一學年快要結束的時候,他無意中發現了這座計算機中心——就在那個時候,他迷上了計算機。


從那時起,計算機中心就成為喬伊生活的全部。他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時間學習編程,即便是暑假期間,他也在一位計算機教授那裡找到了一個兼職的機會——這樣他整個暑假就都能編程了。1975 年,喬伊考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在這裡,他更是癡迷於計算機軟體編程不能自拔。博士入學面試的時候,他在匆忙之中準備了一份結構複雜的演講,當時的情形正如他的一位崇拜者後來所寫的:「那些面試官完全被如此精彩的演講震撼了。一位考官後來這樣回憶說:『簡直就是基督舌戰長老。』」


後來,喬伊加入了改造 UNIX 系統的項目團隊。UNIX 系統原是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首創的,用於大型電腦主機的軟體系統。經由喬伊團隊改編的這個版本非常優秀,目前全世界正在運行的數以百萬計的伺服器系統軟體,依然是他們的那個 UNIX 版本。「當你的蘋果電腦處於這個有趣的模式時,你依然能看到這些代碼。」喬伊說,「那都是我 25 年前編寫的,至今也沒什麼變化。」還有,如果你好奇當初是誰編寫了那麼多軟體,從而使現今網上衝浪成為時代潮流,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這個人也是比爾·喬伊。


從伯克利分校畢業以後,喬伊與人合夥在矽谷創立了 Sun 公司(太陽微系統公司)。Sun 公司是我們這個時代電腦科技變革的主要推手之一。公司成立後,喬伊著手重寫另一種計算機語言——Java,這種語言使他的事業更加如日中天。在矽谷圈內,喬伊享有和微軟的比爾·蓋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行視他為「互聯網領域的愛迪生」。耶魯大學計算機科學家戴維·傑勒恩特說:「比爾·喬伊是對現代計算機歷史影響最為深遠的人之一。」


類似比爾·喬伊這樣的天才的故事我們已經聽到過許多次了,內容其實都差不多。計算機行業是一個以純知識精英為主導的行業。計算機編程的世界不存在傳統的校友關係網,你並不能依靠金錢或者人際關係取得領先地位。計算機行業是一個充分開放的新興行業,人們只根據成就和天分評價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人;這裡的成功人士都是最棒的,而喬伊無疑正是這些最優秀的人中的一個。

如果沒有前文談到的冰球隊和足球隊的例子,我們很容易接受以上這種對成功的解釋:他們的成功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但事實並非如此。除了能力,機遇和其他完全隨機的優勢也在幫助特定領域的「異類」走向成功之巔。


有沒有可能在這裡也找到與前文提到的特殊機遇相似的運作模式呢?讓我們回到比爾·喬伊的故事中仔細找找看。


10000 小時有多久?


在將近一代人的時間裡,心理學界都在不斷爭論一個大概很多普通人以為早已被解決的問題:到底是否存在與生俱來的天賦。很顯然,答案是肯定的。並不是每一個生於 1 月的球員最後都能進入職業球隊,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少數生來就有天賦的人。可以說,成功是天賦加上後天的努力。但問題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心理學家們發現,天賦的作用其實很小,而後天努力的作用其實很大。


天才論中最著名的案例出現在 20 世紀 90 年代:心理學家 K.安德斯·埃裏克森(K.Anders Ericsson)和他的兩名同事在頂尖水平的柏林音樂學院展開的一項研究。[3]在該學院一些教授的配合下,他們將小提琴專業的學生分為 3 組。第 1 組由最優秀的明星學生組成,他們個個都有成為世界級獨奏家的潛質;第 2 組則由那些僅被認為不錯的學生組成;第 3 組由那些將來不太可能成為職業演奏家,只可能在公立學校當音樂教師的學生組成。這 3 組學生都被問及同一個問題:從首次接觸小提琴至今,你練琴一共練了多少小時?


3 組學生都是在大約 5 歲那年第一次接觸小提琴的。在最初的幾年中,所有學生的練琴時間都大致相當——每週兩三個小時。但當他們到了 8 歲時,不同組別的學生的練琴時間就開始產生差別了。第 1 組學生的練習時間開始明顯多於其他兩組:9 歲時每週的練琴時間為 6 小時,12 歲時每週 8 小時,14 歲時每週 16 小時。這樣一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練琴時間不斷增加,到了 20 歲上下(這個年紀的學生已經很自覺了,能夠為了變得更加優秀而主動練習),他們每週的練琴時間是 30 小時。實際上,到了 20 歲,這些卓越的演奏者在練琴上已經投入了 10000 小時了。作為對照,第 2 組學生到 20 歲時的練琴時間累計為 8000 小時,而「未來的音樂教師們」的練琴時間累計只有 4000 小時多一點兒。


埃裏克森帶領團隊又著手研究業餘組與職業組的區別,相同的情況出現了。業餘組中的人在兒童時期每週的練琴時間從未超過 3 小時,到了 20 歲,練琴時間累計只有 2000 小時;而職業組的練習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到了 20 歲,那些未來的演奏大師的練琴時間已經超過 10000 小時。


埃裏克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結論是:第一,根本沒有「與生俱來的天才」——花比別人少的時間就能達到比別人高的成就;第二,也不存在「勞苦命」——一個人的努力程度比別人高卻無法比別人更優秀。研究結果表明,一旦一位演奏者進入頂級音樂學校,唯一能使他出人頭地的方法就是:刻苦練習。成功的要素在這個階段變得簡單明瞭。還有一點是,那些頂級演奏家,他們練琴不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而是比其他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


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完美掌握某項複雜技能,就要一遍又一遍地艱苦練習,而練習的時長必須達到一個最小臨界量。事實上,研究者就練習時長給出了一個神奇的臨界量:10000 小時。[4]


「研究發現,任何一個領域的世界級水平都需要起碼 10000 小時的訓練。」神經學專家丹尼爾·列維京(Daniel Levitin)寫道,「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作曲家、籃球運動員、作家、滑冰運動員、鋼琴家、棋手,甚至江洋大盜,無論你是什麼,10000 小時這個神奇的數字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當然,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能從等量的訓練中獲得更好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還未發現任何一位世界級的專家在其專業領域中的訓練時長少於這個數字。人的大腦好像必須花費那麼長的時間消化理解,才能達到極其精通的水平。」

這一準則甚至適用於人們通常所說的「奇才」,比如莫扎特這位 6 歲就開始作曲的音樂神童。心理學家邁克爾·豪(Michael Howe)在他的著作《解讀天才》(Genius Explained)中寫道[5]:


莫扎特在真正成為職業作曲家之前,他早期的作品並不出色。他的那些作品很可能大多出自他父親之手,只是後來得到不斷修改罷了。莫扎特童年時期的多數作品,如 7 首鋼琴與管絃樂協奏曲,大部分是在其他作曲家的幫助下完成的。完全出自莫扎特之手,並被奉為他的第一部經典作品的,是第九號鋼琴協奏曲(No.9,K.271),然而,這部作品是他在 21 歲時創作的。那時候莫扎特作曲已有 10 個年頭了。


而音樂批評家哈羅德·C.勛伯格(Harold C.Schonberg)在談到莫扎特時有更為深刻的見解,他認為莫扎特實際上是「大器晚成」,因為他經歷了整整 20 年的作麴生涯,才創作出了最偉大的作品。[6]


成為國際象棋大師也需要大約 10 年的時間(國際象棋大師鮑比·菲舍爾問鼎冠軍寶座用的時間稍微少一些:他花了 9 年時間)。[7]10 年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一個人大約可以投入 10000 小時對某一特定項目進行長期刻苦的訓練。10000 小時是取得偉大成就的神奇數字。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全新修訂中文版)

[加]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中信出版社

¥41.4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20-10-1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李栩然李栩然我的職場乾貨類回答,知乎收藏點贊200萬次。本回答節選自鹽選專欄,有助於解答該問題

我認識一個在招辦工作的朋友,每年都能看到許多考上清北學生的材料。


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天之驕子。


見得多了,他經常給我的感嘆居然是:

能進入清北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天生的。


這句話的殘酷之處在於,從他所能觀察總結的現象來說,大部分能考上清北的學生都是「天賦異稟,基因好」;更殘酷之處在於,那些考不上但能憑藉其他本事進入清北的學生,只能說「生的更好,中了卵巢彩票」。


因為工作的原因,他還去過不少清北學子的家中。


這些人的家庭既有大富大貴,也有一貧如洗,當然絕大多數都是工薪或中產。


無論是哪種,講起來自己的孩子,都是「從小學習就比較好,父母操心很少」。


他去過的其中一戶人家,父母都是撿垃圾的,可小孩兒硬生生就是從一個偏僻小鄉鎮裏考進了市裡的中學,並從此一路開掛進清華。


家庭那麼差,父母也沒文化,但成績就是好,簡直無解。


雖然現在貧寒學生在名牌大學裡越來越少,但在他看來,並非貧寒家庭的孩子天賦都不好,只能說好的家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讓天賦好的孩子更能發揮所長,更容易脫穎而出。


就像一塊好料,好的打磨能讓其成為美玉;但如果深埋塵土、無人問津,時間長了看起來也就是塊普通石頭了。


他的看法讓我很不爽,畢竟就我所知,大部分天賦很好的學生,要想進清北也需要付出極大努力,非常勤奮才能做到。

我剛說出我自己的想法,他冷冷地反問了我一句:


你難道不覺得,能長時間地保持勤奮狀態且學得進去,這本身也是一種天賦嗎?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一個人——雷軍。


小米上市後,估值近 700 億美元。


於是有很多人出來分析他為什麼能成功,說來說去關鍵詞都是勤奮。比如 6×24 小時工作制,經常不眠不休,等等。


所有這類雞湯,都解釋不了一個根本性問題:勤奮的人很多,搞 996 的公司也很多,但不僅做不到雷軍或小米的成就,甚至根本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再來看看雷軍。


1969 年出生,1987 年考入武漢大學,2 年時間修完學分,是系裡 20 年來《彙編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拿到滿分的兩個學生之一;大學期間和別人合寫了一個加密程序,在大三的


時候就成了那個年代的「萬元戶」;畢業後覺得市面上關於程序的書水平太低,於是寫了一本《深入 DOS 編程》,成了暢銷書;23 歲加入金山軟體公司,29 歲成了金山公司總經理,並被武大聘為名譽教授,給武大捐了幾十萬,這個金額在 90 年代末可以買下北京一棟樓。


2000 年,雷軍拿出 50 萬創辦了卓越網,2004 年以 7 50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亞馬遜,然後幾乎是力挽狂瀾地將幾近破產的金山拯救回來,直到 2007 年金山上市,他身家過億,功成

身退,做起了天使投資人。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2010 年 41 歲的雷軍創立了小米,1 年後小米手機橫空出世,當年銷售過百萬臺,第 3 年接近 2 000 萬臺;8 年後,小米上市,上市時估值 539 億美元……


雷軍雖然不是清華、北大的學生,但如果這樣的人不叫天才,我不知道什麼叫作天才。想想你讀大學時在幹什麼,29 歲的時候能幹什麼,承認他天賦高很難嗎?說實話,大家如果


老老實實去看雷軍的經歷,就會發現他在學習考試、數學推理、計算編程、領導團隊、戰略思考、市場嗅覺甚至個人魅力上都有太多的優秀特質。


之所以老是拿「勤奮」來說事兒,是因為你很容易就能看到「勤奮」,也很容易就能「模仿」。別人學習 10 個小時,你學習 12 個小時;別人加班到 12 點,你加班到凌晨 3 點。


然後,就可以了嗎?


我就想問一句,大家高中時都沒有過面對學霸碾壓,再怎麼努力都望塵莫及的絕望嗎?


如果從雷軍這樣的人身上,只能學到一個輕描淡寫的「勤奮」的話,不好意思,從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裡我能學到一打。


做出勤奮的樣子很容易,難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


所有學習和工作效率低的人,都有一個困惑:為什麼一到要做事的時候,就會感覺全世界的風吹草動都是誘惑。

當你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勤奮都是在耗費時間,成效低下而又疲憊不堪。


勤奮能決定的只是下限,真正決定人與人上限差距的,是你能否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貫注。


而這纔是那些優秀的人身上真正擁有的特質。


他們在集中注意力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幾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們往往可以一天十多個小時持續這樣,經年累月、從不懈怠。


這纔是隱藏在勤奮表象背後的真正特質,一種更本元的能力:專註


當我查閱雷軍早年經歷的時候,發現中學時期的他非常喜歡下圍棋,還拿過學校的圍棋冠軍,而圍棋本就是一個需要高度專註的腦力運動。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37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成為極少數:個人成長的修鍊法則

栩先生 作者

¥29.40 會員免費

編輯於 2020-07-24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10 人已讚賞

讚賞用戶讚賞用戶讚賞用戶讚賞用戶讚賞用戶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金陵小老頭金陵小老頭公眾號:金陵小老太

你換個角度想

這個世界上沒有努力,只有喜歡,而喜歡來自於天賦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起來的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讀書

有的人拿書就困

有的人遇到喜歡的書手不釋卷

這倆人誰努力?

比如踢球

有的人上了球場如野狗見肉

有的人上了球場如蛤蟆入冬

自你出生之日起,你做什麼事情不覺得累,做什麼事容易覺得累就定下來了

但是我們自己往往不知道

很多球迷都說自己喜歡打籃球,打籃球不覺得累

其實是打籃球玩不覺得累,一正式開始訓練,吐的跟狗一樣,要不了多久就想放棄了,完全沒有當初自以為的那麼享受

類似的還有電競

多少人都覺得自己打遊戲肯定會很努力,結果到了青訓營當天晚上就回家了,整個人身心都受到了傷害,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生活,所以有傳說青訓營纔是中國最好的網癮戒除所

最頂級的努力就是陶醉於其中

陸羽研究茶,魯班玩木頭,宋徽宗玩書畫,于謙玩狗都是類似的情況

勉強是沒有幸福的

勉強的努力就是讓你有點基本的能力,不至於自己沒法獨立生存

而高水平的努力看的就是天賦

我跑十公里是享受,你跑五公里是折磨

咱倆比比誰跑步更努力?

這種天賦就是不同人對不同事情的內分泌差異

我每想明白一個問題,全身都是飄起來的,抽煙喝酒啪啪啪的興奮感都沒有辦法相提並論

但是對於有些人思考是很辛苦的事情

而我專心做一個事情卻非常的困難

是人就有長短,有長短的人生

比努力不如比選擇

選擇對了

所有的努力都是享受,而且還很爽哦……


我認識一個在招辦工作的朋友,每年都能看到許多考上清北學生的材料。


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天之驕子。


見得多了,他經常給我的感嘆居然是:


能進入清北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天生的。


這句話的殘酷之處在於,從他所能觀察總結的現象來說,大部分能考上清北的學生都是「天賦異稟,基因好」;更殘酷之處在於,那些考不上但能憑藉其他本事進入清北的學生,只能說「生的更好,中了卵巢彩票」。


因為工作的原因,他還去過不少清北學子的家中。


這些人的家庭既有大富大貴,也有一貧如洗,當然絕大多數都是工薪或中產。


無論是哪種,講起來自己的孩子,都是「從小學習就比較好,父母操心很少」。


他去過的其中一戶人家,父母都是撿垃圾的,可小孩兒硬生生就是從一個偏僻小鄉鎮裏考進了市裡的中學,並從此一路開掛進清華。


家庭那麼差,父母也沒文化,但成績就是好,簡直無解。


雖然現在貧寒學生在名牌大學裡越來越少,但在他看來,並非貧寒家庭的孩子天賦都不好,只能說好的家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讓天賦好的孩子更能發揮所長,更容易脫穎而出。


就像一塊好料,好的打磨能讓其成為美玉;但如果深埋塵土、無人問津,時間長了看起來也就是塊普通石頭了。


他的看法讓我很不爽,畢竟就我所知,大部分天賦很好的學生,要想進清北也需要付出極大努力,非常勤奮才能做到。


我剛說出我自己的想法,他冷冷地反問了我一句:


你難道不覺得,能長時間地保持勤奮狀態且學得進去,這本身也是一種天賦嗎?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一個人——雷軍。


小米上市後,估值近 700 億美元。


於是有很多人出來分析他為什麼能成功,說來說去關鍵詞都是勤奮。比如 6×24 小時工作制,經常不眠不休,等等。


所有這類雞湯,都解釋不了一個根本性問題:勤奮的人很多,搞 996 的公司也很多,但不僅做不到雷軍或小米的成就,甚至根本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再來看看雷軍。


1969 年出生,1987 年考入武漢大學,2 年時間修完學分,是系裡 20 年來《彙編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拿到滿分的兩個學生之一;大學期間和別人合寫了一個加密程序,在大三的


時候就成了那個年代的「萬元戶」;畢業後覺得市面上關於程序的書水平太低,於是寫了一本《深入 DOS 編程》,成了暢銷書;23 歲加入金山軟體公司,29 歲成了金山公司總經理,並被武大聘為名譽教授,給武大捐了幾十萬,這個金額在 90 年代末可以買下北京一棟樓。


2000 年,雷軍拿出 50 萬創辦了卓越網,2004 年以 7 50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亞馬遜,然後幾乎是力挽狂瀾地將幾近破產的金山拯救回來,直到 2007 年金山上市,他身家過億,功成


身退,做起了天使投資人。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2010 年 41 歲的雷軍創立了小米,1 年後小米手機橫空出世,當年銷售過百萬臺,第 3 年接近 2 000 萬臺;8 年後,小米上市,上市時估值 539 億美元……


雷軍雖然不是清華、北大的學生,但如果這樣的人不叫天才,我不知道什麼叫作天才。想想你讀大學時在幹什麼,29 歲的時候能幹什麼,承認他天賦高很難嗎?說實話,大家如果


老老實實去看雷軍的經歷,就會發現他在學習考試、數學推理、計算編程、領導團隊、戰略思考、市場嗅覺甚至個人魅力上都有太多的優秀特質。


之所以老是拿「勤奮」來說事兒,是因為你很容易就能看到「勤奮」,也很容易就能「模仿」。別人學習 10 個小時,你學習 12 個小時;別人加班到 12 點,你加班到凌晨 3 點。


然後,就可以了嗎?


我就想問一句,大家高中時都沒有過面對學霸碾壓,再怎麼努力都望塵莫及的絕望嗎?


如果從雷軍這樣的人身上,只能學到一個輕描淡寫的「勤奮」的話,不好意思,從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裡我能學到一打。


做出勤奮的樣子很容易,難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


所有學習和工作效率低的人,都有一個困惑:為什麼一到要做事的時候,就會感覺全世界的風吹草動都是誘惑。


當你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勤奮都是在耗費時間,成效低下而又疲憊不堪。


勤奮能決定的只是下限,真正決定人與人上限差距的,是你能否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貫注。


而這纔是那些優秀的人身上真正擁有的特質。


他們在集中注意力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幾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們往往可以一天十多個小時持續這樣,經年累月、從不懈怠。


這纔是隱藏在勤奮表象背後的真正特質,一種更本元的能力:專註


當我查閱雷軍早年經歷的時候,發現中學時期的他非常喜歡下圍棋,還拿過學校的圍棋冠軍,而圍棋本就是一個需要高度專註的腦力運動。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37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成為極少數:個人成長的修鍊法則

栩先生 作者

¥29.40 會員免費

編輯於 2020-07-24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10 人已讚賞

讚賞用戶讚賞用戶讚賞用戶讚賞用戶讚賞用戶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金陵小老頭金陵小老頭公眾號:金陵小老太

你換個角度想

這個世界上沒有努力,只有喜歡,而喜歡來自於天賦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起來的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讀書

有的人拿書就困

有的人遇到喜歡的書手不釋卷

這倆人誰努力?

比如踢球

有的人上了球場如野狗見肉

有的人上了球場如蛤蟆入冬

自你出生之日起,你做什麼事情不覺得累,做什麼事容易覺得累就定下來了

但是我們自己往往不知道

很多球迷都說自己喜歡打籃球,打籃球不覺得累

其實是打籃球玩不覺得累,一正式開始訓練,吐的跟狗一樣,要不了多久就想放棄了,完全沒有當初自以為的那麼享受

類似的還有電競

多少人都覺得自己打遊戲肯定會很努力,結果到了青訓營當天晚上就回家了,整個人身心都受到了傷害,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生活,所以有傳說青訓營纔是中國最好的網癮戒除所

最頂級的努力就是陶醉於其中

陸羽研究茶,魯班玩木頭,宋徽宗玩書畫,于謙玩狗都是類似的情況

勉強是沒有幸福的

勉強的努力就是讓你有點基本的能力,不至於自己沒法獨立生存

而高水平的努力看的就是天賦

我跑十公里是享受,你跑五公里是折磨

咱倆比比誰跑步更努力?

這種天賦就是不同人對不同事情的內分泌差異

我每想明白一個問題,全身都是飄起來的,抽煙喝酒啪啪啪的興奮感都沒有辦法相提並論

但是對於有些人思考是很辛苦的事情

而我專心做一個事情卻非常的困難

是人就有長短,有長短的人生

比努力不如比選擇

選擇對了

所有的努力都是享受,而且還很爽哦……


你換個角度想

這個世界上沒有努力,只有喜歡,而喜歡來自於天賦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起來的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讀書

有的人拿書就困

有的人遇到喜歡的書手不釋卷

這倆人誰努力?

比如踢球

有的人上了球場如野狗見肉

有的人上了球場如蛤蟆入冬

自你出生之日起,你做什麼事情不覺得累,做什麼事容易覺得累就定下來了

但是我們自己往往不知道

很多球迷都說自己喜歡打籃球,打籃球不覺得累

其實是打籃球玩不覺得累,一正式開始訓練,吐的跟狗一樣,要不了多久就想放棄了,完全沒有當初自以為的那麼享受

類似的還有電競

多少人都覺得自己打遊戲肯定會很努力,結果到了青訓營當天晚上就回家了,整個人身心都受到了傷害,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生活,所以有傳說青訓營纔是中國最好的網癮戒除所

最頂級的努力就是陶醉於其中

陸羽研究茶,魯班玩木頭,宋徽宗玩書畫,于謙玩狗都是類似的情況

勉強是沒有幸福的

勉強的努力就是讓你有點基本的能力,不至於自己沒法獨立生存

而高水平的努力看的就是天賦

我跑十公里是享受,你跑五公里是折磨

咱倆比比誰跑步更努力?

這種天賦就是不同人對不同事情的內分泌差異

我每想明白一個問題,全身都是飄起來的,抽煙喝酒啪啪啪的興奮感都沒有辦法相提並論

但是對於有些人思考是很辛苦的事情

而我專心做一個事情卻非常的困難

是人就有長短,有長短的人生

比努力不如比選擇

選擇對了

所有的努力都是享受,而且還很爽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