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2016年fall入学,CS专业,想问问纽大文理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相比,哪个更好?希望能从就业,课程设置,生活舒适程度等方面分析。

另外,我的研究方向偏向HCI,在这个项目上哪所学校更合适一些呢?


我是uva cs ms项目 17Fall这一届的学生,目前已经从uva毕业了,今天这篇分享算是来安利我们项目的。

我们学校历史很悠久,是19世纪初三位美国总统建立的,算起来已经200多岁了。学校里面不管是图书馆还是草坪的颜值都很高,我还挺喜欢的。虽然我们学校是村了点,好吃的少了点,但还是有优点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很便宜。省下的钱可以直接买辆车了,走的时候要卖或者运到工作的地方都可以。说真的,对于我这种不太social,也不party的人来说,有车就万事足了,每天开著小车上下学去超市,别提有多悠闲了。

对了,我们项目可以一年半毕业,这样的话比在大城市读ms要节约一半的钱。我还知道有些本校的本科生一学期就把master修完了,真的非常厉害。

学习:

我是在国内读的本科,来这边之后觉得拿A不怎么难。

这边基础课程的质量都挺好的。像ML/CV/NLP/IoT这种比较新的领域也都是开了课的,就是老师数量不多。另外,我们每个领域都有一两个比较优秀的导师,学生不多的情况下,师资还是够用的,学生只要想学就能学到东西。如果想选水课,好腾点时间给刷题也可以,这个就看个人选择了。

这边转专业或转项目也比较容易,基本上一学期之后就可以转了,CS CE EE SIE之间互转都很free。如果想挣点零花钱可以去当TA,但前提是你要先把英语考试给过了。

科研:

我自己之前本来打算继续读博,所以对科研方面算是比较了解。据我所知,这边是有机会做研究的,机会需要自己主动争取。但master想跟著领域比较新又很牛的老师做是真的很难,因为太多人想跟著他做了,竞争非常大。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你先去听那位教授的课刷个脸熟,然后再在他的课上表现突出一点拿个A+,印象分上来了就比较好说话了。

但是具体情况也得分老师,说实话,有的老师一听到是master脸色就变了,根本不愿意带你玩儿,但是也是有好老师的,我就遇到过刚认识就坐下来跟我认真聊并且帮我规划的老师。

学校这几年的重点应该是放在IoT/CPS之类的学科上面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找老师都比较容易,做这些的中国老师也多。像ML/DL这种大热门就比较悬了,毕竟学校就那么几个厉害的老师,不好抢啊,如果想找的话就要凭自己本事了。

一个吐槽:

UVa有一个槽点就是advisor制度,我觉得可能跟大家期望的不一样(至少和我期望的不一样)。我们的Advisor是在入学之前就会分好的,每个advisor下面有两三个master。我来之前还蛮天真的,以为至少这个advisor会帮我做一下课程规划或者给我讲一下科研相关的信息,但是不仅这些没有,就连我发给他的邮件也是石沉大海,就还蛮失望的。但是你说他不管事吧,偏偏什么表格都必须要他签字,所以我每次只有硬著头皮去找他,他的态度也真是绝了,每次都要跟我抱怨半天。反正在我看来这个advisor制度真的很垃圾。也有可能是我运气不好吧,正好遇上了态度不好的advisor。我说这些的目的不是想黑学校,就是让之后的学弟学妹了解一下,仅此而已。

就业:

求职的话,我觉得linkedin内推和cf都很靠谱,uva的CF还挺多的,效果也还不错。另外,感觉我们学校的title还是挺管用的,基本能拿到所有好公司的面试(亲测有效)。

至于就业情况,CS的master一届大概30多个人,想找工作的一般都能找到,另外也有一些读博去了,虽然具体去向每届都不太一样,但是还算可观。我们这一届暑期实习情况比上一届稍微逊色一点,(上一届赶上亚麻大量捞人),但基本都找到了全职,我和女票都去湾区了,具体去向大概是3个gg ,2个亚麻,2个FB,1个vmware,几个MSFT,N个DC大公司(walmart, microstrategy)还有几个中小公司。(信息不全,仅供参考)

总的来说, UVa的录取难度比较低,再综合质量和就业方面,我感觉这个项目还挺值得的,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我还是很推荐大家来这里的,之后如果再找个湾区工作,就圆满了。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发布于 2020-07-29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AdmitWrite研究生留学AdmitWrite研究生留学一个连接全球1000+名校导师的互联网平台

我是2017Fall开始在 NYU的CS系学习的,在此之前,我在南京理工大学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今天这篇分享,我会从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来讲我们项目。

一、基本信息

NYU的CS系隶属于Courant学院,School of Art and Science。授课制,一般两年毕业,虽说比较偏就业导向,但要是你读到一半找到了想做的thesis study,也是可以转为科研方向的,后期还可以继续读PHD。

我们系大概有200个人,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中国人和印度人,剩下的有少数欧洲人、美国人、韩国人、亚裔等。有很多是跟我差不多大的学生,也有很多是辞职之后才来读研的,还有那种半工半读的学生(类似于非全日制),甚至还有家庭主妇和老年人来提升自我的。虽然大家背景都不同,但实力方面都不容小觑,有的是国内top5毕业,有的是美本毕业,还有一些是在大公司工作过的学生,高手还是比较多的。

二、课程介绍

我的专业是MSCS,按照36个学分的毕业要求,算下来每个学期要修9个学分,一门课3学分的话,每学期就是三门课。每门课一周会上1-2次,学习时间2-3小时不等(大部分都是2小时),workload感觉并不大。

CS专业有一个毕业要求,就是必须要在第一学年上完三门必修课,且要拿到B-以上的成绩,也就是这三门—— Fundamental Algorithms, Programming Languages 和 Operating Systems。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本科基础足够自信,这几门必修课可以选择waive掉,具体流程就是先在学期前向自己的advisor提交waive申请,然后再参加授课老师安排的waive考试,只要考试成绩能达到教授的期望值,你就可以成功waive掉这门必修课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用省下来的学分去选其它感兴趣的课程。

但任选课也有别的要求,即要求学生选课的时候要涉及两个以上不同专业领域,包括这些方向:Computation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Graphics, Intelligent Systems和 Databases。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想多学点别的东西,所以这个要求还是很好满足的。

像我的话,任选课选了大数据、计算机图像、资料库、密码学和区块链这些方向。当然,除了我选的这些,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优质课程,比如深度学习,分散式等,都是很热门的选择。

对了,我们这里还允许跨专业选课,我个人推荐大家选商学院的课程,毕竟NYU的商学院可是在业界赫赫有名的,他们的课程用到的工具也是业界流行的,大家来都来了,就可以上个课体验一下。但我要提醒一下大家,跨专业选课之前有个前提,就是要保证自己能修满毕业要求的专业学分,还有就是要考虑一下学费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边的课程质量还是很不错的,workload也还好,大多数老师都是highly available,乐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要是遇到一些比较难的课程,也不用担心,教授有office hour,TA会在固定时间进行集中答疑,这些时间你都可以自由提问。哪怕不在office hour时间内,你也可以发邮件和教授另约时间,一般教授都会抽出时间来见你的。我觉得这边的老师真的很好,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一旦发现你跟不上进度,就会主动来帮助你赶上去。比如我第一学期遇到的那个演算法老师就很好,我们当时期中考有些同学没考好,老师就自己安排了成绩好的同学去帮助他们。

三、就业

学校的帮助:

感觉NYU还是很关注学生找工作的,也提供了不少支持。每年会举办两次以上大型的career fair,至于小规模的CF更是全年都有。而且在纽约读书有一个好处,你去别的地方的CF特别方便,坐地铁很快就到了。如果遇到有些要门票的CF,你可以试试快结束的时候再去,一般这个时候就可以免费进去了。感觉这种要收费的CF效果挺好的,之前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这种CF上面拿到了雅虎的面试。总之,这边找工作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就看你够不够勇敢了。

此外,学校还为我们专门开设了一个就业平台,不管你是想找实习、兼职还是全职,都可以去这个网站。它里面招聘信息还挺多的,你直接申请就可以了。不仅如此,学校还有career service,可以帮你改简历,还可以模拟面试,感觉没有经验的同学会很需要这个。

我觉得NYU在纽约的知名度还是不错的,受认可的程度也高,整个纽约到处都有我们的校友,对我们的人脉积累非常有利,找内推基本没啥压力。不仅如此,我们的老师也是卧虎藏龙,很多授课的老师可能就是某家公司的CEO,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大家平时真的要多bond,等你了解的信息慢慢变多了,你的机会自然就来了。

比如我的programming language老师就是一家纽约科技公司的CEO,上他的课真的很有收获,因为他会给我们展示一些他公司要处理的问题,你还可以发邮件问他问题,或者直接去他办公室聊,他人还是很好接触的。再比如我的大数据老师,他之前的学生公司来学校招人的时候,就会邀请我们去参加,他还可以帮我们内推,甚至帮助并鼓励我们把project总结出来发paper。

学生的找工情况:

纽约的CS学生找工一般都是以FLAG, Fin-tech(比如高盛,大小摩)以及startup为目标的,也有想回国发展的,一般都去了BAT,头条等独角兽。

因为我们没有安排课程实习,所以找工作主要看自己。两年毕业,有的同学比较积极,在第一学期入学的时候(7、8月份)就开始找了,一直找到第二年年初,这段时间正好和美国FLAG等大公司招Intern的时间重合。建议大家持续跟进每个各公司招开发岗位的时间,不要错过了。

另外,LinkedIn一定要早点搞好,还要多加点人扩充人脉。想要得到更多的求职信息,不仅要多和学长学姐交流,还要多翻一下各种论坛,这样一来,既能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还能为之后的内推打基础。内推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那种热门的公司,就一定要找内推,会比海投效率高很多。

讲一下我们第一年的实习情况吧,因为正赶上亚麻缩减实习生名额,所以大家转投入了谷歌和FB的怀抱,还有其他的一些科技公司和纽约的金融公司。至于我和另外几个朋友,都是在国内实习的,我去了阿里,朋友们去了头条、滴滴等。

如果想和我一样回国实习的话,建议大家在第二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投简历了,那段时间正好能赶上国内春招,如果能内推还是尽量内推吧。面试这个大家不用担心,一般都是电面或者视频面试。就我亲身经历看来,我觉得国内的公司还是很青睐我们这种留学生的,记得我当时在阿里入职培训的小组里,有一半都是美国留学生。

概括起来,我们这边想找实习的都能找到,我虽然不太清楚找全职的情况,但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拿到了return offer,所以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至于具体去向,中国留学生选择留美和回国的一般是五五开,有的可能会去做别的职业,也有的直接回去继承家业了。

四、生活

NYU:校内生活

系里还蛮贴心的,担心大家刚来的时候不熟悉校园环境,所以除了会提供电子地图,还会在入学初组织我们一起「寻宝」。这个游戏就是让我们随机组队,再根据提示信息找到附近地标,这样一来,我们既认识了新的朋友,也能稍微熟悉一下学校附近的街区。我之前寻宝的时候,就学到了很多有关这片街区的历史。另外,刚开学的那段时间,迎新活动很多,比如game night,游轮游等等,都能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

说一下大家最常去的图书馆吧,临近考试前就更受欢迎了,自习室往往都是爆满的状态。可以看出来NYU在图书馆的修建上花了大价钱,这整整12层楼非常恢弘大气。里面藏书非常丰富,要是完整逛下来一天都不够。就连里面的椅子也价值不菲,不要一千也要八百(美元)才能买到一张。每层楼还特意安排了沙发凳,方便同学们学累了补充点体力或者聊聊天。地下一层还有用餐的地方,可以从外面买吃的再带进来吃。

除了图书馆,学校的体育设施也很值得夸。有高标准的体育馆(3个),游泳馆,而且学生免费。喜欢健身的同学一定会很满意。

相信大家都知道,NYU的艺术和表演学院可是很有名的,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边真的遍地都是帅哥美女,颜值身材都没得挑。我每次看到他们就会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吧,我要说明一下,在这边读研的女生是真的不容易找到男朋友。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NYU的一句话: 十个男人九个gay,还有一个on the way。虽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说得挺有道理的。我的专业虽然直男比较多,但大多都已经有家室了。总之,希望渺茫,来NYU还是All for study吧。

纽约:校外生活

我们NYU的位置是华盛顿广场周围那一片的街区,有紫罗兰火炬旗帜代表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华盛顿广场的氛围真的很不错,晴天,大家会一起坐著晒太阳,聊天、看书或者冥想,街头艺人自如地表演。夏天,喷泉开放,小孩和宠物在水边嬉戏打闹,在太阳光的折射下,水汽中出现一道道斑斓的彩虹。这里活动很多,「枕头大战」一年一度,还有别的活动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在这里,氛围一片祥和,是属于纽约这个忙碌城市的真实律动。

华盛顿广场再往下城方向走,就是潮流汇聚的Soho。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现阶段最受热捧的潮牌: Supreme, Kith, Bape, Stussy等等,也可以找到所有的奢侈品店铺,不管是轻奢还是大众的品牌这里都有。总而言之,Soho可以满足你对购物的一切想像。当你走在街头,眼前是各色打扮得或优雅、或不羁的行人,这也算是一道靓丽风景线了。

其实纽约这个城市有点特别,可能你会觉得美国城市里的肥胖状况都很严重,但这里却不是这样。在这里,每个人都在默默地为自己奋斗,大家总是行色匆匆,有自己要去的方向和追逐的梦。可能你会觉得他们是不是太冷漠了,但在我眼里,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也正因为每个人都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所以几乎没有人会随意去judege别人,这一点我还蛮喜欢的。

街边的流浪汉,地铁站表演的艺人,穿著lo裙的女孩——这是纽约人眼里生活的常态,大家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然后继续生活,与此同时,无数个故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发生。

纽约是世界美食之都,来这里,吃东西自然是不愁的。先说我们的中餐吧,从学校出来走几步,就能吃到好吃的越南米粉、鼎泰丰点心、一兰和一风堂拉面、还有各种川菜馆、西安名吃等等。走20分钟的话,就到China Town了。

如果不喜欢喝星巴克,你可以从图书馆那里出去,街对面就有中国人最爱的珍珠奶茶,像功夫茶和Boba Guys的味道都很不错。要提醒的是,这边的东西甜得不正常,大家记得要少糖的。

想吃日料的话可以打开yelp慢慢选,从平价到米其林水准,应有尽有。想吃韩料,就坐地铁到33街的K Town。如果想吃得健康一点,可以去学校附近的Sweet Green等沙拉店,还挺受欢迎的。麦当劳位置在校医院旁边,你要是往那边走,还会路过新晋人气汉堡店Shake Shack,不像时代广场那边一样人满为患,这边是全自动点餐,方便快捷。这边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每年两次的 New York Resturant Week,届时会有许多高级餐馆会推出专属的活动套餐,物美价廉。

如果想省点钱的话,那就不要天天在外面吃了,可以在家自己煮。想买调料可以去华人或者日韩超市,东西都挺齐的,实在没有可以上亚马逊网购。我自己还挺常自己煮饭的,这里推荐一下我常去的超市:ShopRite,ShopRite算是很大众的超市了,里面的食材和水果都很新鲜,是我健康生活里的好搭档。

住行

我住的区叫Newport,这里有很多新盖的高层住宅楼,还有设施比较好的豪华建筑,找人合租每个月房租大概是1000+。至于公寓就要旧一点了,洗衣房是公用的,如果住最便宜的住客厅,一个月应该800刀就可以搞定,贵的我就不说了。如果要住公寓的话,建议大家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街区。至于交通,纽约公共交通还是很便利的,坐地铁无论坐多少站都是2.75刀,当然,你也可以买月票(89刀)。

据我了解,中国同学有很大一部分都住在我们这个区,另外一些住在布鲁克林,东村等地方。

我住的是这个区的New Jersey,跟曼哈顿只隔著一条河,平常去学校坐的是Path(类似地铁),两站就到了。这边风景很美,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可以看到曼岛的天际线。治安也很好,因为比较靠近繁华的金融区。

纽约可以说是一座建立在地铁上的城市了,这里的地铁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站台已经很老旧了。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Penn Station火车站和World Trade Center Path站,这两个站还是很值得一去的,是厚重历史感,与简介现代感的完美碰撞。

在纽约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有著名的百老汇歌剧,记得我们那会儿正逢哈利波特:被诅咒的孩子、冰雪奇缘大火,我一个都没落下,都去看了。你还可以去感受一下新潮的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这种戏剧比较特别,会让观众跟著演员跑动,所以你全程都在亲历故事的发展,但因为有裸露所以需要成年才可以观看。这里还有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凭NYU的学生卡就可以换MoMa的门票,我之前就有幸在美术馆看到了梵高的《星月夜》。

如果喜欢散步休闲,我推荐你去中央公园,它是高楼大厦包裹中中难得的一片长方形绿地。我还推荐中央公园动物园,如果看过「马达加斯加」,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

结语

总的来说,纽约这个地方比较特别,和其他美国城市都不一样,反而感觉很像中国城市,尤其像香港、上海这两个城市。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它的包容以及生命力;在这里,你能打破自己条条框框,走出你的安全区;在这里,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都市生活忙碌而多姿,接触到的人形形色色、各具特色,我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知识,也学会了很多人生道理。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发布于 2020-07-23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小A说留学小A说留学

我是17 fall NYU MSCS的学生,和项目里大多数同学不同的是,我本科是EE,转专业申请的CS。从申请到就读、毕业、找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转专业同学和科班出身同学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找实习和工作上面,转专业的同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刚开始走了不少弯路,也曾迷失自我,怀疑当初自己转专业的决定是否正确,所幸付出的努力有所回报,所以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学弟学妹们!(PS:以下经验更适用于转专业且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人。

申请选校

我们先从最开始的选校说起,既然是转专业,那么就意味著我们的基础是不好的,比如我,本科没怎么上过CS方面的课程,也没有实习,我的CS背景只有一个UCB的交换,上了61b和其他几门intro level的CS课,当初申请时简历上的project也都是大四的时候做的。我们自身的背景不如科班出身同学,而且现在CS申请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两个大前提下,我们想要拿到好学校的offer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选校的时候不要看哪个项目热门就申请哪个,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目标,有技巧有策略地去选校。

首先,思考你留学的目标是就业还是读博,初步筛选出可以选择的学校。假定大家的目标都是就业(因为我当初了解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读博的没去了解过),那么就要在已筛选的院校中衡量,哪一个学校对于转专业的我们来说找工作最有利,如果去了那个学校,我们能够以多大的概率拿到大公司的面试。衡量的标准有很多,比如学校的就业服务是否给力、workload大不大、是否有认识的前辈在那边等等。最后,再优先选择地理位置好的学校。地理位置好,就意味著周围的公司多,实习就业的机会也多,如果你在村里,工作机会肯定会少很多的。现在很多学校也开设了专门针对转专业学生的项目,比如USC37、芝加哥的CS with immersion等,大家可以去详细了解一下。

当然我是因为之前没有想到自己会转专业申请CS,所以本科也没做什么准备。如果你一开始就准备转专业申请CS的话,我的建议是尽量在大二大三多修几门CS的课程,找一些相关的实习,这样申请也会相对容易些。总之要尽量地往CS这边靠。

我在NYU/NUC

NYU的CS设在名气很大的Courant学院下面,我读下来感觉整体还是可以的,课程质量和教授的讲课水平以及学校的各种服务都ok,学习压力不算大但也不小。我那一届有两百多个人吧,和大多数CS项目一样,项目里也是以中国人和印度人为主。中国的小伙伴有陆本有美本,陆本211、985都有,大家背景都挺强的。每个学期选三门课,由于转专业的原因,刚开始学起来肯定会比较吃力,入门了就会好些。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以就业为目的,切记第一个学期的时候一定不要选硬课,把workload降下来去投简历找实习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的作业会堆积如山。NYU就在曼哈顿市中心这边,无论是吃喝玩乐都非常方便,出门即是地铁。学校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教学楼与两旁的街区融为一体,没有本科时期的校园感,而且平常上课也不太安静。网上NYU CS的介绍帖很多,课程设置、学习节奏等等都有,而且因为我都在忙著找工作,留给学习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关于这些我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虽然NYC路上的人们都是行色匆匆,生活节奏很快,但是从国内大城市过来的同学会很快适应纽约的生活。纽约无论是购物还是餐饮,都会让你眼花缭乱,没有你想不到的,而且在这边完全不需要买车,因为出行真的很方便。当然纽约也有著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地铁历史悠久的原因,很旧且脏乱差,最重要的是还贵,和国内的地铁没法比;不安全的街区比较多,会发生恐怖的枪击案/袭击案,晚上最好不要随意走动;房租很贵,吃的也很贵,生活成本和村里/国内相比高出了不少。

找工作心得

分享我的心得之前,先和大家说说我的找实习经历吧,过程比较艰难,现在CS不仅申请竞争激烈,就业竞争也十分激烈,形势没以前那么好了,但是只要努力,都还是有机会的。我大概是从九月份开始投简历,科技类公司面了Oath,FB,pocket gems和Google,中间也面了几个金融公司,除了Google以外其他的全部把我拒了,当时我都已经被拒习惯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通过面试。海投了两百多份简历,最后收到面试的只有pocket gems,两百分之一的概率,经过我的惨痛教训,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海投是没什么用的,一定一定要靠内推!回忆当初那段日子简直太痛苦了,整天都是在找工作,我的心态在拿到Google的offer之前都是崩溃的,当然找实习,每个人都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总结了一些经验,写出来希望以后的你们可以少走些弯路,尽早上岸。

要有自己的计划

凡事先规划好,做起来才能有条不紊,最后得到的效益也会更高。既然我们的目的是找工作,那么在申请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可以为几年后的找工作做准备了。不要嫌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越早准备把握也越大。我大致说一下找实习的时间线,八九月份大公司的招聘通道就已经打开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找人帮忙内推了;到了九月十月就是大公司投简历的高峰期,一定不能错过;十一十二月就到了面试的时间,Google是十一月开始大规模面试,Facebook在那时候还为时尚早。整体看下来时间还是很紧迫的,尤其是第一个学期我们都还在适应期,一来就要投简历,很多人都还没有准备好或者是出于害怕、胆小等原因而不敢投简历。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国内就先找一份实习,project能做就尽量做,不然等到开学你的简历还是一片空白,这肯定是不能投的。还有刷题也是越早越好,准备得差不多了,抓住时机就投简历,有时候找工作就是一个机遇的问题,早点计划好,并且按照计划一步步执行,机遇就是你的。PS:个人建议简历尽量投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更侧重刷题,小公司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如果考基础知识对转专业的我们就很不友好,而且有些小公司的bar很高,转专业的没有工作经历就不行。

怎样平衡学业与工作

关于这个,我的建议是,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在保证GPA不会低于3.5或是3.0的前提下,找工作时可以先把学业放在一边,尽量选水课。我知道的身边几个过了Facebook面试的同学,他们都是暂时先把课业放一边,花两周或是一个月的时间专心刷题的。就拿第一个学期来举例吧,那时候我们既要适应这边的生活又要刷题找实习,那就不要选硬课来折磨自己了。找到了实习/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选硬课了,这时候机会已经到手,那么专注学习,学点知识也是应该的。而且我感觉NYU大多数课程的难度都不大,只要认真学一学,最后都是可以拿A的。

在学校,你要内心坚定自己找工作的目标,千万不要看周围的人干嘛你就干嘛。据我观察,我身边的同学有些对于找实习和工作是不怎么感兴趣的,所以他们就会把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这时候千万不要被周围的氛围带偏,因为GPA对于找工作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我本科的GPA不高,但是Facebook和Google还是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只要过了简历关,GPA就没什么用处了。想要找工作,就不要一心扑在学习上。你上课学到的东西,对于找实习和工作而言是不重要的,只有刷题才是王道。不要因为学费贵就舍不得放弃课程,我们要把目光放得更长更远,要知道一门课虽然看起来很贵,但是它只相当于我们以后的半个月工资。

最大化提升自己的背景:刷题简历

刷题:刷题非常非常重要,大公司都考演算法题,所以只有多刷题,我们才能掌握题目的套路,在面试时解题才会有保证。关于怎么刷,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追求题海战术,刷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停止了,不然一直盲目地刷题,看似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收获到的东西却不多。比题目数量更重要的是总结做过的题目,也就相当于高中时期的整理错题,在总结过程中我们能发现自己演算法上的短板,对题目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我个人是刷到了二百道就没怎么继续了,我了解到的过了Google的人一般都是刷到了三百道左右,可以作为参考。

简历:简历同样非常重要,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最难过的就是简历关。因为它是HR了解我们的第一个途径,能否拿到面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简历的好坏。而如何才能拥有一份好的简历,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把简历填满。当你去career fair看到印度小伙伴字非常多、满的快要溢出来的简历,你就知道把简历填满的重要性了,因为竞争真的非常激烈啊!能实习就尽量去找实习,怕这边找不到就在国内找,最起码也是一段可以写进简历里的经历。Project很重要,所以在选课尽量选带有project的课。也许我们的能力不是那么好,做的project比较浅,但是多尝试几个,万一哪一次就遇上了大佬队友做出了非常好的project呢?把它写进简历里岂不是很加分?

利用一切能够帮助到自己的资源

学校资源:NYU CS官方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有三个,分别是Career Net、Opportunity mail list以及Career fair和各种Campus event。建议大家一定要报名Career Net的training,这样就可以获取Career Net的全部服务,在上面投简历还是比较靠谱的。Opportunity mail list会天天给我们发邮件告知招聘信息,我没怎么看,所以不清楚有没有用。学校每年9月和1月会有career fair,9月有两个,一个在NYU主校区,来招聘的主要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有一个在布鲁克林校区,专门的engineering career fair, 主要是科技公司或者是需要程序员的公司来招聘。我参加了每一次的engineering career fair,大公司有Google、Facebook、twitter、yahoo、dropbox,、三星、amazon、Morgan Stanley、高盛和IBM等等。个人觉得学校的career fair用处一般,重在参与吧,找工作更多的是靠内推。

内推:个人认为内推是找工作最有效率的方法。获得内推的一个途径就是linkedln,linkedln的维护越早越好,加人先从校友加起,再按照公司加。我一般都是加国人,这样linkedln推荐给你的也都是中国人,我觉得国人都很nice,而且同胞更愿意帮助我们。沟通的时候语气诚恳有礼貌一些,最好是先想想要怎么说,不然有时候沟通了半天却没有一些关键的信息。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一次性和很多人沟通,万一人家答应帮助你了,结果经过另外一个人的推荐你已经获得了工作,那么就很不好意思。这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况,说出来也是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引以为戒,不要和我犯同样的错误!

收集信息:这里的收集信息指的是收集帮助自己能够拿到实习/面试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有两种,一是学姐学长的经验帖;二是面经。经验帖不必多说,相信大家都懂,学习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面经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小公司的,通过面经来了解他们的面试风格,如果是和自己背景不符的或者是广发OA广面人却不给offer的,那么投简历的时候就要多考虑考虑。如果看到某个公司最近在发面试而且恰好适合你的话,就可以赶紧投简历啦。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看到陌生的公司名字,记得去Google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背景,再看看收到offer的人数多不多,如果多的话说明海投是可以的;如果人数寥寥无几,那么很有可能是内推,就可以排除这个公司了。

懂得沟通

口语:面试的时候如果你的口语不行,整个面试的过程就会变得很尴尬,因为你和面试官聊不下去啊,如果口语好的话还能和面试官扯几句。想要提高口语没有别的技巧,只能单纯地练习。我的建议是在国内的时候就要把口语练好,因为来到这边你会发现项目里都是中国人,你练口语的机会非常少,除非你自己主动去和外国人交流组队啥的。

表达:这部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面试做题时和面试官的交流上。面试官对我们的评估有Coding和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这两部分,coding即写代码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刷题来提高;而后者则是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我们做题的思路表达上。面试时,我们不仅仅是要把题目做出来那么简单,而是要与面试官表达出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想到这个解法的。我在Google面试的时候基本全程都在说话,即使没有思路,也不要沉默太久,和面试官随便说点什么也比全程沉默要好。如果面试的题目是平时刷到过的,也不要一声不吭地就把它做出来,假装自己有个思考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和面试官交流!不要有压力,平时自己刷题的时候多练练,尝试著边刷题边讲思路,自言自语这样,当然找人模拟面试也是很好的。

表达还有一部分就是礼貌用语的问题。我们在linkedln找人帮忙内推时、请教前辈面经时以及与recruiter沟通时,都要有礼貌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中英文在这方面的用语不太一样,在英文中,对同事用敬语会显得非常奇怪,此外,一些中文里再正常不过的句子翻译成英文就会变得很粗鲁,等等,我们都要引起注意。

心态放平

我当初找实习的时候心态一直都是崩溃的,当然大多数人可能都是这样,但是紧张、消极的情绪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帮助,只会在面试的时候给我们更多的压力。比如面Facebook的时候我就非常非常紧张,把它当成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做题时脑子一片空白,最后当然是挂了。面Google的时候我就比较轻松,因为是抱著「必挂,就当体验」的想法去面试的,结果发挥出奇地好,最后就被Google收留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看开一些,这个面试挂了还有下一个,秋招上不了岸还有春招等著我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大不了就回国呗,面试而已,失败了天也不会塌下来的。这样一想是不是瞬间就轻松了许多,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看到的论坛上轻轻松松就找到好工作的人仅仅是幸存者偏差现象。我在linkedln上看过很多人的资料,有些是在小公司工作了好几年有了经验后才进的大公司,有些一直读到PhD后来又读了一个master才开始找工作,所以找工作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一件事,面试挂了就挂了,就当积累面试经验呗。

总结

当初因为热爱而选择了转专业申请CS,虽然整个就读过程比科班出身的同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在找工作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也希望看到最后的小伙伴们,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并坚持下去,祝申请顺利!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我是2017Fall开始在 NYU的CS系学习的,在此之前,我在南京理工大学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今天这篇分享,我会从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来讲我们项目。

一、基本信息

NYU的CS系隶属于Courant学院,School of Art and Science。授课制,一般两年毕业,虽说比较偏就业导向,但要是你读到一半找到了想做的thesis study,也是可以转为科研方向的,后期还可以继续读PHD。

我们系大概有200个人,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中国人和印度人,剩下的有少数欧洲人、美国人、韩国人、亚裔等。有很多是跟我差不多大的学生,也有很多是辞职之后才来读研的,还有那种半工半读的学生(类似于非全日制),甚至还有家庭主妇和老年人来提升自我的。虽然大家背景都不同,但实力方面都不容小觑,有的是国内top5毕业,有的是美本毕业,还有一些是在大公司工作过的学生,高手还是比较多的。

二、课程介绍

我的专业是MSCS,按照36个学分的毕业要求,算下来每个学期要修9个学分,一门课3学分的话,每学期就是三门课。每门课一周会上1-2次,学习时间2-3小时不等(大部分都是2小时),workload感觉并不大。

CS专业有一个毕业要求,就是必须要在第一学年上完三门必修课,且要拿到B-以上的成绩,也就是这三门—— Fundamental Algorithms, Programming Languages 和 Operating Systems。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本科基础足够自信,这几门必修课可以选择waive掉,具体流程就是先在学期前向自己的advisor提交waive申请,然后再参加授课老师安排的waive考试,只要考试成绩能达到教授的期望值,你就可以成功waive掉这门必修课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用省下来的学分去选其它感兴趣的课程。

但任选课也有别的要求,即要求学生选课的时候要涉及两个以上不同专业领域,包括这些方向:Computation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Graphics, Intelligent Systems和 Databases。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想多学点别的东西,所以这个要求还是很好满足的。

像我的话,任选课选了大数据、计算机图像、资料库、密码学和区块链这些方向。当然,除了我选的这些,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优质课程,比如深度学习,分散式等,都是很热门的选择。

对了,我们这里还允许跨专业选课,我个人推荐大家选商学院的课程,毕竟NYU的商学院可是在业界赫赫有名的,他们的课程用到的工具也是业界流行的,大家来都来了,就可以上个课体验一下。但我要提醒一下大家,跨专业选课之前有个前提,就是要保证自己能修满毕业要求的专业学分,还有就是要考虑一下学费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边的课程质量还是很不错的,workload也还好,大多数老师都是highly available,乐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要是遇到一些比较难的课程,也不用担心,教授有office hour,TA会在固定时间进行集中答疑,这些时间你都可以自由提问。哪怕不在office hour时间内,你也可以发邮件和教授另约时间,一般教授都会抽出时间来见你的。我觉得这边的老师真的很好,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一旦发现你跟不上进度,就会主动来帮助你赶上去。比如我第一学期遇到的那个演算法老师就很好,我们当时期中考有些同学没考好,老师就自己安排了成绩好的同学去帮助他们。

三、就业

学校的帮助:

感觉NYU还是很关注学生找工作的,也提供了不少支持。每年会举办两次以上大型的career fair,至于小规模的CF更是全年都有。而且在纽约读书有一个好处,你去别的地方的CF特别方便,坐地铁很快就到了。如果遇到有些要门票的CF,你可以试试快结束的时候再去,一般这个时候就可以免费进去了。感觉这种要收费的CF效果挺好的,之前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这种CF上面拿到了雅虎的面试。总之,这边找工作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就看你够不够勇敢了。

此外,学校还为我们专门开设了一个就业平台,不管你是想找实习、兼职还是全职,都可以去这个网站。它里面招聘信息还挺多的,你直接申请就可以了。不仅如此,学校还有career service,可以帮你改简历,还可以模拟面试,感觉没有经验的同学会很需要这个。

我觉得NYU在纽约的知名度还是不错的,受认可的程度也高,整个纽约到处都有我们的校友,对我们的人脉积累非常有利,找内推基本没啥压力。不仅如此,我们的老师也是卧虎藏龙,很多授课的老师可能就是某家公司的CEO,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大家平时真的要多bond,等你了解的信息慢慢变多了,你的机会自然就来了。

比如我的programming language老师就是一家纽约科技公司的CEO,上他的课真的很有收获,因为他会给我们展示一些他公司要处理的问题,你还可以发邮件问他问题,或者直接去他办公室聊,他人还是很好接触的。再比如我的大数据老师,他之前的学生公司来学校招人的时候,就会邀请我们去参加,他还可以帮我们内推,甚至帮助并鼓励我们把project总结出来发paper。

学生的找工情况:

纽约的CS学生找工一般都是以FLAG, Fin-tech(比如高盛,大小摩)以及startup为目标的,也有想回国发展的,一般都去了BAT,头条等独角兽。

因为我们没有安排课程实习,所以找工作主要看自己。两年毕业,有的同学比较积极,在第一学期入学的时候(7、8月份)就开始找了,一直找到第二年年初,这段时间正好和美国FLAG等大公司招Intern的时间重合。建议大家持续跟进每个各公司招开发岗位的时间,不要错过了。

另外,LinkedIn一定要早点搞好,还要多加点人扩充人脉。想要得到更多的求职信息,不仅要多和学长学姐交流,还要多翻一下各种论坛,这样一来,既能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还能为之后的内推打基础。内推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那种热门的公司,就一定要找内推,会比海投效率高很多。

讲一下我们第一年的实习情况吧,因为正赶上亚麻缩减实习生名额,所以大家转投入了谷歌和FB的怀抱,还有其他的一些科技公司和纽约的金融公司。至于我和另外几个朋友,都是在国内实习的,我去了阿里,朋友们去了头条、滴滴等。

如果想和我一样回国实习的话,建议大家在第二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投简历了,那段时间正好能赶上国内春招,如果能内推还是尽量内推吧。面试这个大家不用担心,一般都是电面或者视频面试。就我亲身经历看来,我觉得国内的公司还是很青睐我们这种留学生的,记得我当时在阿里入职培训的小组里,有一半都是美国留学生。

概括起来,我们这边想找实习的都能找到,我虽然不太清楚找全职的情况,但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拿到了return offer,所以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至于具体去向,中国留学生选择留美和回国的一般是五五开,有的可能会去做别的职业,也有的直接回去继承家业了。

四、生活

NYU:校内生活

系里还蛮贴心的,担心大家刚来的时候不熟悉校园环境,所以除了会提供电子地图,还会在入学初组织我们一起「寻宝」。这个游戏就是让我们随机组队,再根据提示信息找到附近地标,这样一来,我们既认识了新的朋友,也能稍微熟悉一下学校附近的街区。我之前寻宝的时候,就学到了很多有关这片街区的历史。另外,刚开学的那段时间,迎新活动很多,比如game night,游轮游等等,都能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

说一下大家最常去的图书馆吧,临近考试前就更受欢迎了,自习室往往都是爆满的状态。可以看出来NYU在图书馆的修建上花了大价钱,这整整12层楼非常恢弘大气。里面藏书非常丰富,要是完整逛下来一天都不够。就连里面的椅子也价值不菲,不要一千也要八百(美元)才能买到一张。每层楼还特意安排了沙发凳,方便同学们学累了补充点体力或者聊聊天。地下一层还有用餐的地方,可以从外面买吃的再带进来吃。

除了图书馆,学校的体育设施也很值得夸。有高标准的体育馆(3个),游泳馆,而且学生免费。喜欢健身的同学一定会很满意。

相信大家都知道,NYU的艺术和表演学院可是很有名的,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边真的遍地都是帅哥美女,颜值身材都没得挑。我每次看到他们就会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吧,我要说明一下,在这边读研的女生是真的不容易找到男朋友。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NYU的一句话: 十个男人九个gay,还有一个on the way。虽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说得挺有道理的。我的专业虽然直男比较多,但大多都已经有家室了。总之,希望渺茫,来NYU还是All for study吧。

纽约:校外生活

我们NYU的位置是华盛顿广场周围那一片的街区,有紫罗兰火炬旗帜代表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华盛顿广场的氛围真的很不错,晴天,大家会一起坐著晒太阳,聊天、看书或者冥想,街头艺人自如地表演。夏天,喷泉开放,小孩和宠物在水边嬉戏打闹,在太阳光的折射下,水汽中出现一道道斑斓的彩虹。这里活动很多,「枕头大战」一年一度,还有别的活动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在这里,氛围一片祥和,是属于纽约这个忙碌城市的真实律动。

华盛顿广场再往下城方向走,就是潮流汇聚的Soho。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现阶段最受热捧的潮牌: Supreme, Kith, Bape, Stussy等等,也可以找到所有的奢侈品店铺,不管是轻奢还是大众的品牌这里都有。总而言之,Soho可以满足你对购物的一切想像。当你走在街头,眼前是各色打扮得或优雅、或不羁的行人,这也算是一道靓丽风景线了。

其实纽约这个城市有点特别,可能你会觉得美国城市里的肥胖状况都很严重,但这里却不是这样。在这里,每个人都在默默地为自己奋斗,大家总是行色匆匆,有自己要去的方向和追逐的梦。可能你会觉得他们是不是太冷漠了,但在我眼里,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也正因为每个人都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所以几乎没有人会随意去judege别人,这一点我还蛮喜欢的。

街边的流浪汉,地铁站表演的艺人,穿著lo裙的女孩——这是纽约人眼里生活的常态,大家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然后继续生活,与此同时,无数个故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发生。

纽约是世界美食之都,来这里,吃东西自然是不愁的。先说我们的中餐吧,从学校出来走几步,就能吃到好吃的越南米粉、鼎泰丰点心、一兰和一风堂拉面、还有各种川菜馆、西安名吃等等。走20分钟的话,就到China Town了。

如果不喜欢喝星巴克,你可以从图书馆那里出去,街对面就有中国人最爱的珍珠奶茶,像功夫茶和Boba Guys的味道都很不错。要提醒的是,这边的东西甜得不正常,大家记得要少糖的。

想吃日料的话可以打开yelp慢慢选,从平价到米其林水准,应有尽有。想吃韩料,就坐地铁到33街的K Town。如果想吃得健康一点,可以去学校附近的Sweet Green等沙拉店,还挺受欢迎的。麦当劳位置在校医院旁边,你要是往那边走,还会路过新晋人气汉堡店Shake Shack,不像时代广场那边一样人满为患,这边是全自动点餐,方便快捷。这边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每年两次的 New York Resturant Week,届时会有许多高级餐馆会推出专属的活动套餐,物美价廉。

如果想省点钱的话,那就不要天天在外面吃了,可以在家自己煮。想买调料可以去华人或者日韩超市,东西都挺齐的,实在没有可以上亚马逊网购。我自己还挺常自己煮饭的,这里推荐一下我常去的超市:ShopRite,ShopRite算是很大众的超市了,里面的食材和水果都很新鲜,是我健康生活里的好搭档。

住行

我住的区叫Newport,这里有很多新盖的高层住宅楼,还有设施比较好的豪华建筑,找人合租每个月房租大概是1000+。至于公寓就要旧一点了,洗衣房是公用的,如果住最便宜的住客厅,一个月应该800刀就可以搞定,贵的我就不说了。如果要住公寓的话,建议大家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街区。至于交通,纽约公共交通还是很便利的,坐地铁无论坐多少站都是2.75刀,当然,你也可以买月票(89刀)。

据我了解,中国同学有很大一部分都住在我们这个区,另外一些住在布鲁克林,东村等地方。

我住的是这个区的New Jersey,跟曼哈顿只隔著一条河,平常去学校坐的是Path(类似地铁),两站就到了。这边风景很美,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可以看到曼岛的天际线。治安也很好,因为比较靠近繁华的金融区。

纽约可以说是一座建立在地铁上的城市了,这里的地铁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站台已经很老旧了。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Penn Station火车站和World Trade Center Path站,这两个站还是很值得一去的,是厚重历史感,与简介现代感的完美碰撞。

在纽约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有著名的百老汇歌剧,记得我们那会儿正逢哈利波特:被诅咒的孩子、冰雪奇缘大火,我一个都没落下,都去看了。你还可以去感受一下新潮的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这种戏剧比较特别,会让观众跟著演员跑动,所以你全程都在亲历故事的发展,但因为有裸露所以需要成年才可以观看。这里还有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凭NYU的学生卡就可以换MoMa的门票,我之前就有幸在美术馆看到了梵高的《星月夜》。

如果喜欢散步休闲,我推荐你去中央公园,它是高楼大厦包裹中中难得的一片长方形绿地。我还推荐中央公园动物园,如果看过「马达加斯加」,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

结语

总的来说,纽约这个地方比较特别,和其他美国城市都不一样,反而感觉很像中国城市,尤其像香港、上海这两个城市。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它的包容以及生命力;在这里,你能打破自己条条框框,走出你的安全区;在这里,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都市生活忙碌而多姿,接触到的人形形色色、各具特色,我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知识,也学会了很多人生道理。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发布于 2020-07-23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小A说留学小A说留学

我是17 fall NYU MSCS的学生,和项目里大多数同学不同的是,我本科是EE,转专业申请的CS。从申请到就读、毕业、找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转专业同学和科班出身同学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找实习和工作上面,转专业的同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刚开始走了不少弯路,也曾迷失自我,怀疑当初自己转专业的决定是否正确,所幸付出的努力有所回报,所以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学弟学妹们!(PS:以下经验更适用于转专业且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人。

申请选校

我们先从最开始的选校说起,既然是转专业,那么就意味著我们的基础是不好的,比如我,本科没怎么上过CS方面的课程,也没有实习,我的CS背景只有一个UCB的交换,上了61b和其他几门intro level的CS课,当初申请时简历上的project也都是大四的时候做的。我们自身的背景不如科班出身同学,而且现在CS申请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两个大前提下,我们想要拿到好学校的offer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选校的时候不要看哪个项目热门就申请哪个,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目标,有技巧有策略地去选校。

首先,思考你留学的目标是就业还是读博,初步筛选出可以选择的学校。假定大家的目标都是就业(因为我当初了解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读博的没去了解过),那么就要在已筛选的院校中衡量,哪一个学校对于转专业的我们来说找工作最有利,如果去了那个学校,我们能够以多大的概率拿到大公司的面试。衡量的标准有很多,比如学校的就业服务是否给力、workload大不大、是否有认识的前辈在那边等等。最后,再优先选择地理位置好的学校。地理位置好,就意味著周围的公司多,实习就业的机会也多,如果你在村里,工作机会肯定会少很多的。现在很多学校也开设了专门针对转专业学生的项目,比如USC37、芝加哥的CS with immersion等,大家可以去详细了解一下。

当然我是因为之前没有想到自己会转专业申请CS,所以本科也没做什么准备。如果你一开始就准备转专业申请CS的话,我的建议是尽量在大二大三多修几门CS的课程,找一些相关的实习,这样申请也会相对容易些。总之要尽量地往CS这边靠。

我在NYU/NUC

NYU的CS设在名气很大的Courant学院下面,我读下来感觉整体还是可以的,课程质量和教授的讲课水平以及学校的各种服务都ok,学习压力不算大但也不小。我那一届有两百多个人吧,和大多数CS项目一样,项目里也是以中国人和印度人为主。中国的小伙伴有陆本有美本,陆本211、985都有,大家背景都挺强的。每个学期选三门课,由于转专业的原因,刚开始学起来肯定会比较吃力,入门了就会好些。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以就业为目的,切记第一个学期的时候一定不要选硬课,把workload降下来去投简历找实习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的作业会堆积如山。NYU就在曼哈顿市中心这边,无论是吃喝玩乐都非常方便,出门即是地铁。学校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教学楼与两旁的街区融为一体,没有本科时期的校园感,而且平常上课也不太安静。网上NYU CS的介绍帖很多,课程设置、学习节奏等等都有,而且因为我都在忙著找工作,留给学习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关于这些我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虽然NYC路上的人们都是行色匆匆,生活节奏很快,但是从国内大城市过来的同学会很快适应纽约的生活。纽约无论是购物还是餐饮,都会让你眼花缭乱,没有你想不到的,而且在这边完全不需要买车,因为出行真的很方便。当然纽约也有著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地铁历史悠久的原因,很旧且脏乱差,最重要的是还贵,和国内的地铁没法比;不安全的街区比较多,会发生恐怖的枪击案/袭击案,晚上最好不要随意走动;房租很贵,吃的也很贵,生活成本和村里/国内相比高出了不少。

找工作心得

分享我的心得之前,先和大家说说我的找实习经历吧,过程比较艰难,现在CS不仅申请竞争激烈,就业竞争也十分激烈,形势没以前那么好了,但是只要努力,都还是有机会的。我大概是从九月份开始投简历,科技类公司面了Oath,FB,pocket gems和Google,中间也面了几个金融公司,除了Google以外其他的全部把我拒了,当时我都已经被拒习惯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通过面试。海投了两百多份简历,最后收到面试的只有pocket gems,两百分之一的概率,经过我的惨痛教训,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海投是没什么用的,一定一定要靠内推!回忆当初那段日子简直太痛苦了,整天都是在找工作,我的心态在拿到Google的offer之前都是崩溃的,当然找实习,每个人都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总结了一些经验,写出来希望以后的你们可以少走些弯路,尽早上岸。

要有自己的计划

凡事先规划好,做起来才能有条不紊,最后得到的效益也会更高。既然我们的目的是找工作,那么在申请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可以为几年后的找工作做准备了。不要嫌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越早准备把握也越大。我大致说一下找实习的时间线,八九月份大公司的招聘通道就已经打开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找人帮忙内推了;到了九月十月就是大公司投简历的高峰期,一定不能错过;十一十二月就到了面试的时间,Google是十一月开始大规模面试,Facebook在那时候还为时尚早。整体看下来时间还是很紧迫的,尤其是第一个学期我们都还在适应期,一来就要投简历,很多人都还没有准备好或者是出于害怕、胆小等原因而不敢投简历。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国内就先找一份实习,project能做就尽量做,不然等到开学你的简历还是一片空白,这肯定是不能投的。还有刷题也是越早越好,准备得差不多了,抓住时机就投简历,有时候找工作就是一个机遇的问题,早点计划好,并且按照计划一步步执行,机遇就是你的。PS:个人建议简历尽量投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更侧重刷题,小公司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如果考基础知识对转专业的我们就很不友好,而且有些小公司的bar很高,转专业的没有工作经历就不行。

怎样平衡学业与工作

关于这个,我的建议是,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在保证GPA不会低于3.5或是3.0的前提下,找工作时可以先把学业放在一边,尽量选水课。我知道的身边几个过了Facebook面试的同学,他们都是暂时先把课业放一边,花两周或是一个月的时间专心刷题的。就拿第一个学期来举例吧,那时候我们既要适应这边的生活又要刷题找实习,那就不要选硬课来折磨自己了。找到了实习/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选硬课了,这时候机会已经到手,那么专注学习,学点知识也是应该的。而且我感觉NYU大多数课程的难度都不大,只要认真学一学,最后都是可以拿A的。

在学校,你要内心坚定自己找工作的目标,千万不要看周围的人干嘛你就干嘛。据我观察,我身边的同学有些对于找实习和工作是不怎么感兴趣的,所以他们就会把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这时候千万不要被周围的氛围带偏,因为GPA对于找工作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我本科的GPA不高,但是Facebook和Google还是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只要过了简历关,GPA就没什么用处了。想要找工作,就不要一心扑在学习上。你上课学到的东西,对于找实习和工作而言是不重要的,只有刷题才是王道。不要因为学费贵就舍不得放弃课程,我们要把目光放得更长更远,要知道一门课虽然看起来很贵,但是它只相当于我们以后的半个月工资。

最大化提升自己的背景:刷题简历

刷题:刷题非常非常重要,大公司都考演算法题,所以只有多刷题,我们才能掌握题目的套路,在面试时解题才会有保证。关于怎么刷,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追求题海战术,刷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停止了,不然一直盲目地刷题,看似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收获到的东西却不多。比题目数量更重要的是总结做过的题目,也就相当于高中时期的整理错题,在总结过程中我们能发现自己演算法上的短板,对题目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我个人是刷到了二百道就没怎么继续了,我了解到的过了Google的人一般都是刷到了三百道左右,可以作为参考。

简历:简历同样非常重要,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最难过的就是简历关。因为它是HR了解我们的第一个途径,能否拿到面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简历的好坏。而如何才能拥有一份好的简历,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把简历填满。当你去career fair看到印度小伙伴字非常多、满的快要溢出来的简历,你就知道把简历填满的重要性了,因为竞争真的非常激烈啊!能实习就尽量去找实习,怕这边找不到就在国内找,最起码也是一段可以写进简历里的经历。Project很重要,所以在选课尽量选带有project的课。也许我们的能力不是那么好,做的project比较浅,但是多尝试几个,万一哪一次就遇上了大佬队友做出了非常好的project呢?把它写进简历里岂不是很加分?

利用一切能够帮助到自己的资源

学校资源:NYU CS官方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有三个,分别是Career Net、Opportunity mail list以及Career fair和各种Campus event。建议大家一定要报名Career Net的training,这样就可以获取Career Net的全部服务,在上面投简历还是比较靠谱的。Opportunity mail list会天天给我们发邮件告知招聘信息,我没怎么看,所以不清楚有没有用。学校每年9月和1月会有career fair,9月有两个,一个在NYU主校区,来招聘的主要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有一个在布鲁克林校区,专门的engineering career fair, 主要是科技公司或者是需要程序员的公司来招聘。我参加了每一次的engineering career fair,大公司有Google、Facebook、twitter、yahoo、dropbox,、三星、amazon、Morgan Stanley、高盛和IBM等等。个人觉得学校的career fair用处一般,重在参与吧,找工作更多的是靠内推。

内推:个人认为内推是找工作最有效率的方法。获得内推的一个途径就是linkedln,linkedln的维护越早越好,加人先从校友加起,再按照公司加。我一般都是加国人,这样linkedln推荐给你的也都是中国人,我觉得国人都很nice,而且同胞更愿意帮助我们。沟通的时候语气诚恳有礼貌一些,最好是先想想要怎么说,不然有时候沟通了半天却没有一些关键的信息。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一次性和很多人沟通,万一人家答应帮助你了,结果经过另外一个人的推荐你已经获得了工作,那么就很不好意思。这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况,说出来也是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引以为戒,不要和我犯同样的错误!

收集信息:这里的收集信息指的是收集帮助自己能够拿到实习/面试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有两种,一是学姐学长的经验帖;二是面经。经验帖不必多说,相信大家都懂,学习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面经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小公司的,通过面经来了解他们的面试风格,如果是和自己背景不符的或者是广发OA广面人却不给offer的,那么投简历的时候就要多考虑考虑。如果看到某个公司最近在发面试而且恰好适合你的话,就可以赶紧投简历啦。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看到陌生的公司名字,记得去Google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背景,再看看收到offer的人数多不多,如果多的话说明海投是可以的;如果人数寥寥无几,那么很有可能是内推,就可以排除这个公司了。

懂得沟通

口语:面试的时候如果你的口语不行,整个面试的过程就会变得很尴尬,因为你和面试官聊不下去啊,如果口语好的话还能和面试官扯几句。想要提高口语没有别的技巧,只能单纯地练习。我的建议是在国内的时候就要把口语练好,因为来到这边你会发现项目里都是中国人,你练口语的机会非常少,除非你自己主动去和外国人交流组队啥的。

表达:这部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面试做题时和面试官的交流上。面试官对我们的评估有Coding和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这两部分,coding即写代码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刷题来提高;而后者则是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我们做题的思路表达上。面试时,我们不仅仅是要把题目做出来那么简单,而是要与面试官表达出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想到这个解法的。我在Google面试的时候基本全程都在说话,即使没有思路,也不要沉默太久,和面试官随便说点什么也比全程沉默要好。如果面试的题目是平时刷到过的,也不要一声不吭地就把它做出来,假装自己有个思考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和面试官交流!不要有压力,平时自己刷题的时候多练练,尝试著边刷题边讲思路,自言自语这样,当然找人模拟面试也是很好的。

表达还有一部分就是礼貌用语的问题。我们在linkedln找人帮忙内推时、请教前辈面经时以及与recruiter沟通时,都要有礼貌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中英文在这方面的用语不太一样,在英文中,对同事用敬语会显得非常奇怪,此外,一些中文里再正常不过的句子翻译成英文就会变得很粗鲁,等等,我们都要引起注意。

心态放平

我当初找实习的时候心态一直都是崩溃的,当然大多数人可能都是这样,但是紧张、消极的情绪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帮助,只会在面试的时候给我们更多的压力。比如面Facebook的时候我就非常非常紧张,把它当成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做题时脑子一片空白,最后当然是挂了。面Google的时候我就比较轻松,因为是抱著「必挂,就当体验」的想法去面试的,结果发挥出奇地好,最后就被Google收留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看开一些,这个面试挂了还有下一个,秋招上不了岸还有春招等著我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大不了就回国呗,面试而已,失败了天也不会塌下来的。这样一想是不是瞬间就轻松了许多,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看到的论坛上轻轻松松就找到好工作的人仅仅是幸存者偏差现象。我在linkedln上看过很多人的资料,有些是在小公司工作了好几年有了经验后才进的大公司,有些一直读到PhD后来又读了一个master才开始找工作,所以找工作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一件事,面试挂了就挂了,就当积累面试经验呗。

总结

当初因为热爱而选择了转专业申请CS,虽然整个就读过程比科班出身的同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在找工作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也希望看到最后的小伙伴们,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并坚持下去,祝申请顺利!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我是17 fall NYU MSCS的学生,和项目里大多数同学不同的是,我本科是EE,转专业申请的CS。从申请到就读、毕业、找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转专业同学和科班出身同学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找实习和工作上面,转专业的同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刚开始走了不少弯路,也曾迷失自我,怀疑当初自己转专业的决定是否正确,所幸付出的努力有所回报,所以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学弟学妹们!(PS:以下经验更适用于转专业且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人。

申请选校

我们先从最开始的选校说起,既然是转专业,那么就意味著我们的基础是不好的,比如我,本科没怎么上过CS方面的课程,也没有实习,我的CS背景只有一个UCB的交换,上了61b和其他几门intro level的CS课,当初申请时简历上的project也都是大四的时候做的。我们自身的背景不如科班出身同学,而且现在CS申请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两个大前提下,我们想要拿到好学校的offer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选校的时候不要看哪个项目热门就申请哪个,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目标,有技巧有策略地去选校。

首先,思考你留学的目标是就业还是读博,初步筛选出可以选择的学校。假定大家的目标都是就业(因为我当初了解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读博的没去了解过),那么就要在已筛选的院校中衡量,哪一个学校对于转专业的我们来说找工作最有利,如果去了那个学校,我们能够以多大的概率拿到大公司的面试。衡量的标准有很多,比如学校的就业服务是否给力、workload大不大、是否有认识的前辈在那边等等。最后,再优先选择地理位置好的学校。地理位置好,就意味著周围的公司多,实习就业的机会也多,如果你在村里,工作机会肯定会少很多的。现在很多学校也开设了专门针对转专业学生的项目,比如USC37、芝加哥的CS with immersion等,大家可以去详细了解一下。

当然我是因为之前没有想到自己会转专业申请CS,所以本科也没做什么准备。如果你一开始就准备转专业申请CS的话,我的建议是尽量在大二大三多修几门CS的课程,找一些相关的实习,这样申请也会相对容易些。总之要尽量地往CS这边靠。

我在NYU/NUC

NYU的CS设在名气很大的Courant学院下面,我读下来感觉整体还是可以的,课程质量和教授的讲课水平以及学校的各种服务都ok,学习压力不算大但也不小。我那一届有两百多个人吧,和大多数CS项目一样,项目里也是以中国人和印度人为主。中国的小伙伴有陆本有美本,陆本211、985都有,大家背景都挺强的。每个学期选三门课,由于转专业的原因,刚开始学起来肯定会比较吃力,入门了就会好些。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以就业为目的,切记第一个学期的时候一定不要选硬课,把workload降下来去投简历找实习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的作业会堆积如山。NYU就在曼哈顿市中心这边,无论是吃喝玩乐都非常方便,出门即是地铁。学校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教学楼与两旁的街区融为一体,没有本科时期的校园感,而且平常上课也不太安静。网上NYU CS的介绍帖很多,课程设置、学习节奏等等都有,而且因为我都在忙著找工作,留给学习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关于这些我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虽然NYC路上的人们都是行色匆匆,生活节奏很快,但是从国内大城市过来的同学会很快适应纽约的生活。纽约无论是购物还是餐饮,都会让你眼花缭乱,没有你想不到的,而且在这边完全不需要买车,因为出行真的很方便。当然纽约也有著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地铁历史悠久的原因,很旧且脏乱差,最重要的是还贵,和国内的地铁没法比;不安全的街区比较多,会发生恐怖的枪击案/袭击案,晚上最好不要随意走动;房租很贵,吃的也很贵,生活成本和村里/国内相比高出了不少。

找工作心得

分享我的心得之前,先和大家说说我的找实习经历吧,过程比较艰难,现在CS不仅申请竞争激烈,就业竞争也十分激烈,形势没以前那么好了,但是只要努力,都还是有机会的。我大概是从九月份开始投简历,科技类公司面了Oath,FB,pocket gems和Google,中间也面了几个金融公司,除了Google以外其他的全部把我拒了,当时我都已经被拒习惯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通过面试。海投了两百多份简历,最后收到面试的只有pocket gems,两百分之一的概率,经过我的惨痛教训,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海投是没什么用的,一定一定要靠内推!回忆当初那段日子简直太痛苦了,整天都是在找工作,我的心态在拿到Google的offer之前都是崩溃的,当然找实习,每个人都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总结了一些经验,写出来希望以后的你们可以少走些弯路,尽早上岸。

要有自己的计划

凡事先规划好,做起来才能有条不紊,最后得到的效益也会更高。既然我们的目的是找工作,那么在申请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可以为几年后的找工作做准备了。不要嫌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越早准备把握也越大。我大致说一下找实习的时间线,八九月份大公司的招聘通道就已经打开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找人帮忙内推了;到了九月十月就是大公司投简历的高峰期,一定不能错过;十一十二月就到了面试的时间,Google是十一月开始大规模面试,Facebook在那时候还为时尚早。整体看下来时间还是很紧迫的,尤其是第一个学期我们都还在适应期,一来就要投简历,很多人都还没有准备好或者是出于害怕、胆小等原因而不敢投简历。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国内就先找一份实习,project能做就尽量做,不然等到开学你的简历还是一片空白,这肯定是不能投的。还有刷题也是越早越好,准备得差不多了,抓住时机就投简历,有时候找工作就是一个机遇的问题,早点计划好,并且按照计划一步步执行,机遇就是你的。PS:个人建议简历尽量投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更侧重刷题,小公司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如果考基础知识对转专业的我们就很不友好,而且有些小公司的bar很高,转专业的没有工作经历就不行。

怎样平衡学业与工作

关于这个,我的建议是,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在保证GPA不会低于3.5或是3.0的前提下,找工作时可以先把学业放在一边,尽量选水课。我知道的身边几个过了Facebook面试的同学,他们都是暂时先把课业放一边,花两周或是一个月的时间专心刷题的。就拿第一个学期来举例吧,那时候我们既要适应这边的生活又要刷题找实习,那就不要选硬课来折磨自己了。找到了实习/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选硬课了,这时候机会已经到手,那么专注学习,学点知识也是应该的。而且我感觉NYU大多数课程的难度都不大,只要认真学一学,最后都是可以拿A的。

在学校,你要内心坚定自己找工作的目标,千万不要看周围的人干嘛你就干嘛。据我观察,我身边的同学有些对于找实习和工作是不怎么感兴趣的,所以他们就会把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这时候千万不要被周围的氛围带偏,因为GPA对于找工作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我本科的GPA不高,但是Facebook和Google还是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只要过了简历关,GPA就没什么用处了。想要找工作,就不要一心扑在学习上。你上课学到的东西,对于找实习和工作而言是不重要的,只有刷题才是王道。不要因为学费贵就舍不得放弃课程,我们要把目光放得更长更远,要知道一门课虽然看起来很贵,但是它只相当于我们以后的半个月工资。

最大化提升自己的背景:刷题简历

刷题:刷题非常非常重要,大公司都考演算法题,所以只有多刷题,我们才能掌握题目的套路,在面试时解题才会有保证。关于怎么刷,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追求题海战术,刷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停止了,不然一直盲目地刷题,看似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收获到的东西却不多。比题目数量更重要的是总结做过的题目,也就相当于高中时期的整理错题,在总结过程中我们能发现自己演算法上的短板,对题目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我个人是刷到了二百道就没怎么继续了,我了解到的过了Google的人一般都是刷到了三百道左右,可以作为参考。

简历:简历同样非常重要,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最难过的就是简历关。因为它是HR了解我们的第一个途径,能否拿到面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简历的好坏。而如何才能拥有一份好的简历,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把简历填满。当你去career fair看到印度小伙伴字非常多、满的快要溢出来的简历,你就知道把简历填满的重要性了,因为竞争真的非常激烈啊!能实习就尽量去找实习,怕这边找不到就在国内找,最起码也是一段可以写进简历里的经历。Project很重要,所以在选课尽量选带有project的课。也许我们的能力不是那么好,做的project比较浅,但是多尝试几个,万一哪一次就遇上了大佬队友做出了非常好的project呢?把它写进简历里岂不是很加分?

利用一切能够帮助到自己的资源

学校资源:NYU CS官方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有三个,分别是Career Net、Opportunity mail list以及Career fair和各种Campus event。建议大家一定要报名Career Net的training,这样就可以获取Career Net的全部服务,在上面投简历还是比较靠谱的。Opportunity mail list会天天给我们发邮件告知招聘信息,我没怎么看,所以不清楚有没有用。学校每年9月和1月会有career fair,9月有两个,一个在NYU主校区,来招聘的主要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有一个在布鲁克林校区,专门的engineering career fair, 主要是科技公司或者是需要程序员的公司来招聘。我参加了每一次的engineering career fair,大公司有Google、Facebook、twitter、yahoo、dropbox,、三星、amazon、Morgan Stanley、高盛和IBM等等。个人觉得学校的career fair用处一般,重在参与吧,找工作更多的是靠内推。

内推:个人认为内推是找工作最有效率的方法。获得内推的一个途径就是linkedln,linkedln的维护越早越好,加人先从校友加起,再按照公司加。我一般都是加国人,这样linkedln推荐给你的也都是中国人,我觉得国人都很nice,而且同胞更愿意帮助我们。沟通的时候语气诚恳有礼貌一些,最好是先想想要怎么说,不然有时候沟通了半天却没有一些关键的信息。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一次性和很多人沟通,万一人家答应帮助你了,结果经过另外一个人的推荐你已经获得了工作,那么就很不好意思。这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况,说出来也是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引以为戒,不要和我犯同样的错误!

收集信息:这里的收集信息指的是收集帮助自己能够拿到实习/面试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有两种,一是学姐学长的经验帖;二是面经。经验帖不必多说,相信大家都懂,学习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面经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小公司的,通过面经来了解他们的面试风格,如果是和自己背景不符的或者是广发OA广面人却不给offer的,那么投简历的时候就要多考虑考虑。如果看到某个公司最近在发面试而且恰好适合你的话,就可以赶紧投简历啦。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看到陌生的公司名字,记得去Google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背景,再看看收到offer的人数多不多,如果多的话说明海投是可以的;如果人数寥寥无几,那么很有可能是内推,就可以排除这个公司了。

懂得沟通

口语:面试的时候如果你的口语不行,整个面试的过程就会变得很尴尬,因为你和面试官聊不下去啊,如果口语好的话还能和面试官扯几句。想要提高口语没有别的技巧,只能单纯地练习。我的建议是在国内的时候就要把口语练好,因为来到这边你会发现项目里都是中国人,你练口语的机会非常少,除非你自己主动去和外国人交流组队啥的。

表达:这部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面试做题时和面试官的交流上。面试官对我们的评估有Coding和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这两部分,coding即写代码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刷题来提高;而后者则是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我们做题的思路表达上。面试时,我们不仅仅是要把题目做出来那么简单,而是要与面试官表达出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想到这个解法的。我在Google面试的时候基本全程都在说话,即使没有思路,也不要沉默太久,和面试官随便说点什么也比全程沉默要好。如果面试的题目是平时刷到过的,也不要一声不吭地就把它做出来,假装自己有个思考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和面试官交流!不要有压力,平时自己刷题的时候多练练,尝试著边刷题边讲思路,自言自语这样,当然找人模拟面试也是很好的。

表达还有一部分就是礼貌用语的问题。我们在linkedln找人帮忙内推时、请教前辈面经时以及与recruiter沟通时,都要有礼貌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中英文在这方面的用语不太一样,在英文中,对同事用敬语会显得非常奇怪,此外,一些中文里再正常不过的句子翻译成英文就会变得很粗鲁,等等,我们都要引起注意。

心态放平

我当初找实习的时候心态一直都是崩溃的,当然大多数人可能都是这样,但是紧张、消极的情绪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帮助,只会在面试的时候给我们更多的压力。比如面Facebook的时候我就非常非常紧张,把它当成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做题时脑子一片空白,最后当然是挂了。面Google的时候我就比较轻松,因为是抱著「必挂,就当体验」的想法去面试的,结果发挥出奇地好,最后就被Google收留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看开一些,这个面试挂了还有下一个,秋招上不了岸还有春招等著我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大不了就回国呗,面试而已,失败了天也不会塌下来的。这样一想是不是瞬间就轻松了许多,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看到的论坛上轻轻松松就找到好工作的人仅仅是幸存者偏差现象。我在linkedln上看过很多人的资料,有些是在小公司工作了好几年有了经验后才进的大公司,有些一直读到PhD后来又读了一个master才开始找工作,所以找工作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一件事,面试挂了就挂了,就当积累面试经验呗。

总结

当初因为热爱而选择了转专业申请CS,虽然整个就读过程比科班出身的同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在找工作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也希望看到最后的小伙伴们,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并坚持下去,祝申请顺利!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