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屆的畢業生了,工作是工程造價方面。想起來有好幾個同事都對我說過這個觀點。老闆或者領導給你交代任務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的接,就算你不會,但是你做了之後不就會了嗎。可能是我想法不夠成熟,我覺得這種想法的一個硬傷就是你不會做從何入手,成果質量如何保證?這些應該比爭取老闆的一個好印象要重要得多吧。希望各位能幫我答疑解惑,謝謝!


這道題我一定要回答下,結合我10年的工作經驗。

我們先問一個問題,領導給你活,你覺得領導沒分析過嗎?

領導一般都是比你提前分析過了。你擔心的是自己會做砸,但是領導初步判斷你是可以勝任的,於是你有什麼怕的呢,領導想給你機會嘗試,為什麼退縮呢。

再者,誰是直接看明白的,都是實踐出來的經驗。所以說,你不幹,領導就根本不知道你做的事情,如果多次這麼干,可以說領導沒法給你活了,你每次都是這不會那不會,那你上班幹嘛呢?

要相信領導已經做了準備,你要做的就是先接下來。

接下活是開始,這個往後還有一些事要做。具體是什麼呢,這裡列下清單:

1 這個項目的基礎信息了解清楚。

2 有沒有人之前做過,是否可以請教?

3 這個項目都需要哪些人介入進來,時間情況。

4 這個項目有什麼自己拿不住的,有風險的,列出來。

你先要做出這個單子,分析清楚自己能做哪部分,哪些是自己能力不夠的,但是可以找人協助,然後剩下的哪些必須找人,自己也學不會,需要跨部門協同。

這裡簡單的就是三個,自己可以勝任的,自己找人協助能解決的,必須別人介入解決

你需要把這三個都列出來,用這個任務表格,一目了然。領導一看交代的事,安排的妥妥的。然後領導就會做什麼呢?

幫你協調資源,領導會幫你解決你能力之外的那些事的。你要記得,榮辱與共,領導需要的是願意分擔,願意出謀劃策的員工,只有配合起來,才能流暢。

他需要你做這個事情,把任務分類,然後他可以輕鬆的找人對接。這也是很多公司的秘書要做的事情,幫著安排,分擔,然後需要找領導借調資源的,告知領導就好了。

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我相信沒有哪個領導喜歡一天沒有信心的員工,總是拒絕自己分派的任務。我們要記住,任務分給你,並不代表必須你獨立完成,你要做的是分解,然後逐個突破。

領導就是你的後盾,是會幫你兜底的。所以你只需要拼勁干,不懂的,需要調研,協助的,找領導就是了。

如果你事事都是有把握了才做,那麼你大概率升不了官。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當領導的經驗,是不是就不可能升職。

同樣道理,先有位置,才有鍛煉的機會。於是怎麼讓領導覺得你有用,能幫他清除一些繁雜的業務,讓自己脫離具體事務,只做一些關鍵決策,這才是領導想要的員工,也是升職的一個必要條件。

你要升級自己的思維,不要總是想著自己會單打獨鬥,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領導不會甩手不管你的,因為你做壞了他也不會好過。

你需要的是升級自己的能力,思維,從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然後不要把問題想的太大,要知道問題最終都是要解決的,你不會公司總有人會。如果公司都不會,那麼說明真的難啊。

是不是突然間釋然了,怕什麼!領導給你活,爽快的接它。然後去列出任務清單,配合著執行。同時做好反饋,降低失控。

以上,希望幫助到你,歡迎留言交流。原創不易,如果覺得好,送個心心鼓勵下明哥,幫忙收藏下。~~


按照原來的做法:

1.雖然沒做過,但是我願意做,而且相信自己能做好。

2.上網找資料、問問同事前輩、去現場了解了解情況

3.規劃、計劃,可以彙報給領導

4.開始做

5.遇到困難:上網、問人、自己分析、調研

6.關鍵節點做好彙報,定期彙報進度

……

差不多就是這麼做,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偏差。

無非是難度太大,能力有限,這時候需要尋找支援,可以是同事前輩,也可以是領導。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會有點不同:

1.不喜歡或者不想做,可能就不接受了

2.不想找人

3.怕做不好,不去彙報

4.怕被人說不懂行,不去現場調研

但個人感覺,除了第一點,其他都是每一代年輕人經歷過的

所以,方法都是常見的,不稀奇

關鍵是你想不想做、想不想自己多歷練、成長

或者,糾結於「沒意義」。


如果不會,可以跟領導直接說之前沒做過,但是願意自我突破一下來接這個工作。這種坦誠是必須的。因為如果你不會裝會,一旦做砸了,會嚴重破壞你在領導心目中的形象,並且需要額外找人給你補鍋,所有領導都反感這種情況。如果能坦誠自己不會但是願意嘗試,那至少態度到位了,領導的預期也不會太高,也願意給你資源保障。

你後面會接手更多的工作,大多數工作都會是你不會或者不完全會的。只有在工作中不斷嘗試和總結,才能不斷進步,並練就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會與不會不是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遇到不會的問題就不敢嘗試,因為束手無策。工作的進步,源於突破舒適圈的不斷攻堅克難。


如下問題請題主思考一下:

是任務質量重要還是自己的成長重要?

凡事不做又如何知道自己不行?你沒有鍛煉的機會,能力又怎麼會成長?經驗不足憑什麼去評估成果質量?事情沒開始做就覺得不行,領導怎麼會放心把工作交給你?對於一個剛畢業的職場新人,你覺得領導對你的期待是什麼?

對於以上問題,如果題主都明白了,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題主從學生轉變成職場人,角色發生了轉變,思考模式和認知也需要進行轉變。

一、成長模式的改變。學校里是老師主動、學生被動、課堂的教學為主。在職場,是職場人主動,以在崗實操進行學習成長。凡事都有第一次,從不懂到知道、理解、舉一反三,而學習都是在工作中去主動摸索出來的。學習的方法很多,不像學校里那麼單一,任何人、任何渠道都可能成為你獲取結果的途徑。沒做就去考慮質量,你從哪裡去評估質量,經驗?不做何來經驗。

二、自我價值認知模式的改變。在學校,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對自我能力的認知,是學霸還是學渣一目了然。在職場,自我認知來自很多維度,同事評價、領導評價、任務過程、任務結果,都是對自我價值評估的方式,但那都是外部的認知,而真正的認知是自我的內部認知。認知的過程也更加複雜。

每個任務都是一次自我價值認知的過程,從接受任務到任務結束,每一個環節涉及到各個維度資源的整合和學習,這個過程做事的能力在提升,對自我的認知也會在變化。自己遇到什麼事情?需要通過哪些能力去解決?這些能力我現在有沒有,打多少分?我可以通過哪些資源去解決這個問題?不遇事情,如何有思考,沒有思考何來認知。

三、職業規劃目標的意識養成。在學校,我們會關注學習成績如何?這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在職場,題主考慮任務的質量如何,就是從學生思維出發的,每做一件事情能做到多少分,即質量問題。但作為職場人,我們需要自主去思考自己的職場目標(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每個任務都僅僅是能力養成的載體,哪些能力能達到你的職場終極目標,你思考過嗎?每項能力的提升都可能伴隨任務的不斷嘗試和失敗,不犯錯的成長几乎是不存在的。當然前提是,你先做。

四、接受任務是為給領導好印象還是給自己成長的機會?

可能是我想法不夠成熟,我覺得這種想法的一個硬傷就是你不會做從何入手,成果質量如何保證?這些應該比爭取老闆的一個好印象要重要得多吧。

對於接受任務,不是為了討好領導,做個聽話的下屬,給領導留個好印象。而是給自己一個挑戰的機會。

你或許對任務的可行性考慮的很周全,覺得自己能力弱可能做不好。但你職場新人的能力本身就局限了你對任務的可行性評估,你的經驗多還是領導的經驗多?領導給你這個機會,說明他對你有基本的了解,也評估了任務的質量,也結合了他多年帶團隊的經驗來下的命令。

你的不敢接受,雖然給出的理由是無法保證任務質量,但在領導看來,這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後,就是你的膽小,不敢挑戰。職場對年輕人是比較寬容的,不會期待有多完美的表現,畢竟能力不足,即使過程質量不高,但會看到發展的潛力。勇於挑戰、敢於承擔就是潛力評估維度之一。

以上,供參考!


我是【生涯諮詢Cana老師】,如果你覺得文字對你有幫助,給我點贊和關注我。

1、點贊。讓更多人能看到這篇文章,你的認可也會鼓勵我創作更多優質內容。

2、關注@生涯諮詢Cana老師,讓我們成為長期關係,陪伴一起成長~


可以回答會,但也一定要敢張嘴問。

我帶過的若干實習生里,就經常有初入職場、怯於開口的小朋友,交待工作時,往往無比痛快,一口答應,事後交過來的結果卻難讓人滿意。

幾次之後,我主動問起這些小朋友,原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一種心態:既然交代了,無論是否會做,都要先答應。

這種心態本身是沒錯的,但關鍵是在接到工作時,他們肯定有不明白的地方,但又都不敢問。

既不敢反問交代任務的人,搞清楚具體的目標、過程等必要信息,也不敢去問別人,怕別人不搭理或者不給好臉。

最後,他們就只好自己硬著頭皮上,由於沒有經驗,也不敢問領導的意圖,最後往往會做個不倫不類,

時間久了,領導會覺得新人笨,新人也會覺得領導態度不好疏遠他,溝通的不順暢從開始就形成了。

所以,新人不但要敢與接工作任務,也要敢與張嘴,做好溝通,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