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終於崇禎一朝,但是我比較想了解,明朝滅亡的最初端倪在哪。比如哪一任皇帝的什麼事件,或者是某一項或幾項決策或政治制度。

簡單說從什麼時候開始明朝就有覆滅傾向了。總不能之前國富民強到了崇禎皇帝一下就弔死在煤山上亡了吧

提前感謝諸位大佬能替我答疑解惑?


曰:官員薪俸

各級官員的工資不是很高,明初定的官俸我覺得不算少,因為得看當時的環境, 剛剛經歷過連綿的戰爭,南北困頓,四野草莽橫生,百姓骸骨遍地,經過一系列的恢復、獎勵生產工作,國家漸漸穩定,到了洪武中後期開始慢慢的增加了一定幅度的薪水,到了中後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貨幣制度也發生了改變,這個時候來看發的那點錢怕就是不夠用了。

不過比較蛋疼的是額定的官俸,是分為本色和折色,本色就是大米,折色有鈔、絹等物品,實際上稅收也是的本折色都用,會典上面這點反應的很直觀,雲南地方政府打報告說老百姓交不上稅,請求用當地土產,貝殼、羽毛、獸筋獸骨啥的,可不可以用這個來做折色,曰:闊以。地方政府收稅,絕大部分是起運交給中央,一小部分是截留供地方政府使用。所以地方收啥本色折色,工資就咋發,中央也一樣。

工資低,官員就會怨恨朝廷,說未有涼薄如此,然後就會去盤剝小民,錢權交易。說百官與皇室離心離德是誇張了,私底下感到不愉悅是肯定的。

曰:稅收制度

1.交稅是沒多少糧食,但是這個把糧食運送到指定地點交掉,然後再從各個地方轉運到指定的幾個流轉倉(德清等地),這期間都是老百姓來負擔的,層層盤剝之下,哪裡會有什麼好日子。不僅手上的不一定大米,有可能是製造弓箭需要的角革、羽毛啥的,而且還有很多老百姓實在交不起了,地主剝削,糧長剝削,特麼小人家就五口人,為啥要交9口的稅,小人家地早就賣了,為啥還要交祖上60畝地的稅?不交了不交了,小民逋賦做流民去了,小民上山去了,告辭!

曰:減免XX年XX省X年逋賦,都回來種地吧。

說到了交稅的問題,我一下子想來2013年曾經做過的一張稚嫩圖,發上來參照參照:

比較稚嫩,精研派、鍵盤派、朦朧派、現造派、中間派、曹營派請不要深究,圖示一般都沒有那麼深邃滴。

2.工商稅佔比極低,收不上錢的工商能叫工商稅麼?大臣們說皇帝不要隨意增加宮廷的開支,皇帝說艹你姥姥,你們這幫讀書人蔫壞蔫壞,祖制那會宮廷纔多少人,開支能有多少?宅子都是新的?現在朕的宅子舊了要不要修?內臣宮人這麼多,要不要發工資,發制服,福利啥的?金花銀不是花在武官俸祿身上,就是花在年節賞賜文官身上,朕特麼有啥?

這就是你派遣內臣去下面收礦稅的原因?天子啊,昏君亡國之君才這麼幹,你看老百姓因為礦稅過的多慘!

朕才收了幾十萬兩,奴才都被你們打死了!

皇帝你違反祖制,與民奪利,簡直是昏君啊。

我聽說愛卿你們家好像名下有幾個礦來著。

天子你不能口胡,那是我七舅姥爺的外甥的侄兒女婿的姨丈的兒子的家僕買的一口小礦井,跟我家八竿子打不著。

愛卿可是你的邏輯關係捋的很順啊。

天子啊,皇室太能花錢了,皇子之藩,要賜田、要賜宅,戶部沒有錢,你從內帑裡面拿一點吧,

曰:闊以。

天子啊,北邊又鬧騰了,臣請內帑!天子,你先別說話,老臣彙報下情況(兩手一攤),戶部真沒錢,遼東這幫筆特碼的喫錢大戶,太倉每年給米,給馬料銀,給布,兵部給武器,內廷給戰馬,火器,之前說屯田,我們給了籽粒,農具、耕牛,後來還說不夠喫,戶部又勒緊了快要斷掉的腰,咬咬牙給送了糧食。

您還記得原先戶部遞上來的摺子麼,我們呼籲遼東自己種點棉花,從南邊走漕運費用太高。結果呢,現在每歲朝廷還是從山東輸遼東棉花若干,又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啊。戶部是真沒錢,太倉一年多少銀子,誰不知道。而且今年又是水災旱災,土司蒙古啥的,沒消停過,臣實在扛不住了,老臣年歲大了,精力不濟,準備請辭了。

天子:這,朕的錢包也沒....

天子啊,想想十幾萬長城邊塞忍受寒風,無法飽腹,兵甲破舊的士兵吧...再想想北虜囂逞,朝廷顏面,祖宗何曾如此...臣民無不仰望...

曰:闊.... 以(朕特麼真沒什麼錢了,摔,明天不上朝了,昨天那個大鬍子部堂官聽說朕不想立太子,朕看他當時就想上來抽我,公卿太可怕,朕好窮!上朝太煩太煩,你們把摺子拿過來給我看就行了!)

大臣出來後,某大臣諂媚:您犯顏直諫,必定名聲遠揚,內外無不交口稱讚,閣臣做到您這樣天下為公,哪一朝哪一代也是木有滴啊!

兵卒:長槍往前一遞,同伴默契的搭過來,兩柄長槍形成一個叉,你這船上面裝的是什麼,喫水這麼重?

兵卒:呦,小的真是瞎了狗眼,舉人老爺勿怪,啊!xx府的二老爺是您親叔叔,小人有罪,來人,放行!

舉人:老子年年用船帶貨,都沒出問題,這幾個夯貨啥時候來的?

師爺:哎呀呀,老父母眼看高升,學生實在是喜不自禁!前些日子學生使銀子得了消息,大老爺這一任,考滿通過,府君和布政司都是點了稱職的,外察也是優,老爺這品級鐵定是要抬一抬了。

縣令:嚯嚯嚯哈哈!捏須,師爺報告寫的好,各方面都考慮到了,不錯不錯。

師爺:豈敢豈敢,大老爺寫了題幹,學生不過附尾寫了點贅語。再說我縣這幾年哪一年交稅不積極,夏麥秋米,哪一次不是把下面的鄉、裏、糧長、三班衙役、六房吏員,召在一起開會,辦不好,打板子不含糊。這論交稅,咱們布政使司怕不沒有出老爺一頭的人了。還有,運河這一段,老爺多方均衡,祖制不違,寫了摺子說不能盤剝士紳,與民奪利,四方沒有不稱讚您是青天。

師爺:陳家送來一批西貨,老爺下了衙去瞧瞧?

縣令:嚯嚯嚯哈哈!捏須

天子:好窮啊,你們這些兩榜出身的大臣,就沒有辦法搞點銀子麼?

大臣:陛下,臣也好窮啊,俸祿都不夠花,臣的家裡來了好多窮親戚,不收吧,鄉裏要罵我沒有心肝,鄉梓名聲太臭,臣致仕回家肯定喫不掉兜著走。收了吧,家裡要多支很多米佈散鈔。陛下!臣幾年沒換過新衣服了,瞧瞧這一身鮮亮的鬥牛,不是陛下,臣連個出門做人的衣服都沒有啊,哇嗚嗚嗚,聖天子啊!

天子:朕準備派人去看看礦上看看~

大臣:眼神逐漸冰冷~

曰:宗室

耗費大,歲支祿米是個巨大負擔(有時候,地方政府說沒有錢沒有糧食,發不了足額的祿米,先欠著吧,欠著也就欠著了),皇帝喜歡的兒子一般封賞都很厚,又是宅子又是皇莊官田啥的。

宗室沒啥事情做,幹點壞事做點小買賣也很正常。貴為皇室成員,又不能發表任何政治言論,也不能結交官員,只能窩在封地,不喜好點黃白之物還能有啥愛好。地方官員看到宗室也是一陣嫌棄,本官可是負有監視你們這些宗室的責任滴。你看看你們,對地方財政負擔有多大。

天下都在賺錢,就皇帝賺不得。你們這些大臣,寫的摺子,真都不敢看,震驚部培養出來的流水線幹部,全特麼是震驚朕幹了啥事,對天下對子民造成了多大影響,還有你們幾個人的老家,朕的大明亡了以後,還不忘寫黑材料黑我。

其實明代滅亡的原因有很多,用某一條來定義有失偏頗,封建王朝滅亡的原因無外乎那些,土地兼併,官吏腐敗,內憂外患等等。說道最初的端倪,個人覺得還是經濟政策混亂,這點從稅收就能看出來,政府穩不穩,就看有沒有錢做事。


月滿則虧,盛極則衰。

一個人出生就意味著面臨死亡

先不說明朝的滅亡是因為什麼萬曆三大徵,還是什麼中國當時出現了小冰河時期導致氣候變化。我們今天說點野史如果按照古代的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說法看明朝該不該亡。據史書記載,在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登基那天,本來是晴空萬裏的好天氣,卻沒想到登基大典進行到一半時天空中平白無故傳來了金槍鼓鳴的聲音。這可嚇壞了當時的皇帝和大臣,人心惶惶不知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於是大家立馬叫來了欽天監卜算此事。在我國古代,皇權再高也高不過天,皇帝都是上天的兒子。所以古代欽天監占卜,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當時經人觀天象測算之後,得出了這樣的啟示:「天鼓鳴,主兵戈,天下將亂,明祚將亡也。」這個結果嚇得一眾大臣和皇帝立馬封鎖了消息,直到明朝滅亡以後才漸漸讓人知道。除了晴天鳴金鼓之外還有熒惑守心,金星白晝現,而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熒惑守心熒惑守心的天象在古時中國被視為大凶之兆,因心宿二象徵帝王,若火星在心宿二附近停留或逆行則被視為侵犯帝王,占星學指其為「大人易政,主去其宮」,帝王恐有亡故之災。除了這些奇異的自然現象外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大災便是鼠疫。1644年3月李自成所面對的北京,實際已是一座疫病蹂躪的鬼城。這場大疫,是從崇禎六年到崇禎十七年間流行,發源地大致在山西的興縣,然後到大同,再到潞安。接著,鼠疫傳到陝西的榆林等地。崇禎十四年時,大疫傳到河北大名府、順天府等地,那裡的地方誌上,都有「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殺食」的記載。崇禎十六年,也就是北京城破的前一年,北京也發生大疫。到崇禎十六年四月時,北京每天死人上萬,以至於城門都被運出的棺材堵塞。沿街的小戶居民,十之五六死去,死在門口的最多,街頭連玩耍的孩子都沒有了。有一個統計數字,這場大疫奪走20萬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當時的人口,估計在80萬到100萬,也就是說,每四到五個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也正是這場大疫作為一個幕後的推手,將風雨飄搖中的大明朝再一次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我覺得是從朱元璋立朝開始吧,首這是一個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王朝,那麼這種經驗上的模仿帶來的是制度上的漏洞,而國家又把政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就失去了制度改革變更的靈活性,雖然一開始在強硬的政治手段壓制下和人民對和平的需求性下王朝得以發展,但是當隨著時間的變化,固化的制度帶來政治上的死角以及人民對公平性的渴望,那麼王朝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了。


對於內政不太瞭解 對於軍事方面略知一二

在我看來 三場對外戰爭是促使一大部分原因 優質兵員陣亡 糧餉的消耗 不要小看古代大規模戰爭對於糧草和經濟的消耗

第一場 大明正統十四年,大明英宗朱祁鎮受太監王振慫恿御駕親徵瓦刺 由於王振指揮失當行軍路線屢變 營內兵士起事 瓦刺軍趁機進攻 明軍大敗 兵部尚書等數十名官員戰死 英宗被俘 大明精銳盡失 若非京師于謙主持了大局 後果難以想像

第二場 大明萬曆年間 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統一全國 想借朝鮮為跳板攻明 於1592年調集9個軍團20萬人渡海入朝作戰 朝鮮上奏請宗主國大明出兵 隨即大明當局派遣遼東軍與戚家軍共四萬人入朝 平壤一戰日軍戰敗 雙方義和 第一階段結束

因談判決裂1597年正月日軍以十四萬兵力捲土從來 朝鮮再請援 二月大明遣四萬兵至朝鮮 後增至七萬 八月豐臣秀吉死 十月消息至朝鮮 日軍無心戀戰 十一月開始撤退(值得一提的是朝鮮戰爭大明軍方所用之人在接下來這場戰役還是他們為主角如劉綎 楊鎬)

第三場 大明最後的血性!薩爾滸!

建奴攻至旅順 神宗大驚 發兵十一萬 號四十七萬意在全殲韃子 由楊鎬坐鎮瀋陽分四路至郝圖阿拉集合 被奴兒各個擊破僅南路撤回一部分 此戰調兵與萬曆援朝之站出處甚似 基本由浙江戚家兵 四川白桿兵 加上九邊重鎮組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