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前的今天,我看了一篇公众号推文,标题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后面才发现可以po链接)」评论区没有引战,但是我还是想到很多。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不去痛斥我们的原生家庭如何不堪,如何令自己羞于谈及,但是不代表原生家庭给我们的影响不存在。

我先po一些评论出来吧

网友盘尼西林:很多人觉得原生家庭是原罪,大多数人大概是从「穷人」这个标签的原生家庭感知到的吧,没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没有丰富的高雅情操培养,甚至他们还要为生计发愁,原生家庭原罪论,是一个很难拎出来单独说的一个问题。

网友纪梵希TIAmo:小时候我家里很穷,买不起东西,所以我没有玩具,但我没关系。初中家里有钱了,我上了贵族学校,一年十多万学费,我开始努力吸取学校的东西,各种琴棋书画我都补上了。这时候我也没变得目中无人,反而更懂得珍惜。我可以说从穷人向富人跨越,看到了无数的不一样的人。在这期间,我并不觉得小时候我父母欠我什么,反而我很感谢他们把我培养的那么优秀。为什么90后这么多在痛恨原生家庭?60后50后过的比你们当初都苦,他们怎么不曾自杀?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脆弱说的冠冕堂皇。原生家庭什么时候成了贬义词。我可以认真的说我爷爷那一代如果不是打地主,今天富豪榜有我爷爷一位,但我们家没有怨声,因为该是我们的,我们一样挣得回来。

网友穿裤子的云: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反复说「人是应被超越的某种东西」他自己乐于表明的一个态度是「瞧,我是教你们做超人」事实证明,他没有成为超人,他发了疯。人生来承受苦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原生家庭恶意的赐予,还是幼年敏感心灵造成的不安,没有什么苦难是高于人的意志本身的。把作为个体的生命拿来相互比较,是愚蠢且狂妄的。我知道,我没有资格取消别人的苦难,无意冒犯,但是我还是想谈一谈那些伟大的人生。最近在读果麦出的新书《牛虻》,主人公亚瑟的出身就很不好,他是一个神父的私生子,在本来不属于他的家庭里,他受著白眼与歧视,但是恰恰是这些原罪般的屈辱逼迫他与过去的人生决裂,他知道,他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殊死的搏斗,他要把破碎的人生整合出高贵的价值。同样,我记得老舍先生的《微神》和《月牙儿》里,也写了家庭的苦难造就了人生的苦难,那些人没得选择,只能做妓女艰难的熬著苦涩的命,但是我好像从中看到了一点,尽管那些人悲惨的失去了活著的资格,但他们至少还向这种似乎被判定的结局做了困兽之斗。我呢?我做过什么呢?我只是像一只受伤的小猫一样舔舐著自己的伤口。人没有选择的权利,人只有抗争的自由。你服吗?我不服。

网友超级甜: 就算原生家庭没给你想要的生活或者一个不怎么好的童年,但你一定要相信你是值得得到幸福的人!!以后的你也会遇见很多很多温暖的人,他们会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送到你面前然后再告诉你「现在我来守护你啦~来迟了一点不要介意呀」

网友影风: 我有一个很差的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几乎感受不到爱,导致我对人群的恐惧,对人的冷漠。我现在刚上大学,我正在努力走出来,也许走出来真的非常非常的困难,但是我得走出来。我向往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尽管我有一个很差的原生家庭,而我的原生家庭导致我非常糟糕的性格,导致了我与周围人的不和,交际能力的缺失。我得走出来呀。原生家庭发生的一切不是我们的错,但是我们得承受著原生家庭发生的一切。别人也许真的不能去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因为他没有经历你所经历的一切。这些我们都得去承受,同时我们还得去为了去战胜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消极影响,而不断地去努力。这过程真的很难,我不断地去斗争。如今原生家庭对我而言仍然是一个噩梦,我依然不愿意去与我的父母联系。与人群接触,我的肢体会发生抽搐,心里不停地犯恶心。我得走出来呀,真的好难。

网友Aurora:原生家庭的伤害,从来不会一笔勾销、彻底翻篇,但是你如果不困于伤痕,而是往前走,你总会拥有自己想要的的生活。这句话,受教了。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或因为贫穷,家暴,离异,单亲,等等各种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深陷其中,无法摆脱。

现在太晚了,如果之后我下定决心要说出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的时候,我再来写,希望我能自己释怀一些事情,然后坦坦荡荡的说出来

我不知道如何清楚表述我看到那篇推文之后一系列的想法,如果你们想看原文,就戳这里吧,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我第一次贴链接,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不能我再给你们发公众号你们再看吧,我怕有人说我是为了公众号打广告的。


我们的情感体验,在无意识中重复的行为上、在过不去的卡点上,在情感纠结的点上,深入的、反复的探寻和破解。有过全面深入觉察训练的人,是可以走出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的。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的确存在,这种影响如果对人造成了比较大的困扰,那就需要下功夫来进行调整。当我们不知不觉没有觉察的时候,我们会把发生了的一些事情等于「我不够好」。无论父母曾经怎样对我们,我们都不等于「不够好」,而是足够好的,且自带光明。

原生家庭对没有系统训练过心理觉察力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断强迫性重复的影响。但对觉者来说,莲花从污泥中获得滋养,出自污泥而品自高洁。任何人生经历,都可以成为成功与智慧的宝藏。

随著一些心理学的传播,一个人现在的性格是由过去的 原生家庭导致的这种思路似乎影响了很多的心理学流派。然而,向心外找问题的思路,能真正让自己成为生命的主人么?

同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性格都一样吗?所以家庭真的是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吗?

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进行了几十年的追逐,发现其人生差异巨大。

所以,我们的人生之路,并非是父母导致的。

大家可看上古时候舜帝的故事。他的养母是怎样对他的。一个种子最后长成什么样的果实是取决于种子自己还是取决于外在的环境呢?

所谓的童年阴影是可以通过内心的爱来照亮的。

一块石头它只是石头,然而它是成为绊脚石还是垫脚石是取决于石头还是取决于人的想法呢?

所谓的童年阴影,有没有同样的经历的人,不但没有让这成为阻碍,反而成为自己人生的财富,激发了内心中的爱呢?

随著心理学的传播,原生家庭成了典型的流行病。

这本是一个让你深入了解自己的入口,现在却成为了很多人停滞不前、拒绝成长和担当的借口。

生命是流动的,阻碍生命流动的,从来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的选择。 许多人说,小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言语、神情,曾经给他们带来过多大伤害。即使到了今天,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些好像早已痊愈的伤口,稍有风吹草动,还是会隐隐作痛。

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认为80%儿童的问题缘于他们的父母,而他们父母的问题,又有80%缘于他们本人小时候自己父母的问题。

难道这个循环任谁都无法摆脱吗?

试图改变过去,是一件永远也不会成功的事情。即使那些来自父母的伤害确确实实存在过。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也许不是逃避,抱怨,而是面对接纳,然后向前走。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父母。

很多人能列出一张曾经被父母伤害过的清单。比如偏向、忽视、过度的责备、不切实际的期许,或者是,在我们的好朋友面前的一记耳光。小时候被父母当众打在他们眼里是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却深深地伤害了我们那幼小的心。父母总是希望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事,但是却忽视了我们内心的需求。

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抱怨父母的事情实在是说也说不完,如今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很可能就是由于父母不够科学的教养方式造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易原谅理解其他伤害过我们的同学、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却唯独不肯谅解父母呢?

这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摆脱掉「父母就应该无微不至地爱护我们」的想法。我们经常会忘记,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他们不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具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与不足。

他们在当子女的时候也体验过痛苦和埋怨,在为人父母之后也已经尽其所能。实际上,他们做到了能够做到的最好。为人父母,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面前犯错误,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要知道,即使是提出「幼年经验影响一生」的弗洛伊德本人,也是一个被自己的孩子责难批评的父亲。

每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

理解父母,接纳自己,拿出成人状态应有的担当、勇气,这样的话,你所营造的家庭,才不会成为二十年后孩子心中所厌恶的原生家庭。

父母就像我们自己一样值得被理解接纳。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妈妈没收了自己的漫画,或者爸爸逼著自己抄写100遍考试出错的生字时,就暗下决心——将来等我当了爸爸(妈妈),我一定不会怎样怎样,一定要做一个让孩子快乐的父母。

等到我们有一天也成了一个小生命的父母,我们才会明白,原来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感谢父母竭尽心力付出的照料和关心。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我们曾经怀抱过多么美好的憧憬,我们还是会犯错误,会疲惫、慌乱、不知所措,甚至发脾气、大吼大叫,一时间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这种时刻,我们很容易自我原谅,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是超人,都有无法承受的那一刻。而对于父母,我们却常常忘了这一点。在孩子看来,整个世界似乎就由自己和父母双方构成,除了父母与自己之间的单线关系,一切都不存在。

其实,如果我们能从与父母的关系中跳出来,站在这层关系之外,从头到脚,上上下下把父母当做一个完整的人360度看一遍,就会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值得被理解接纳。他们也是第一次或有限的次数在当父母。

理解父母是走向成熟与独立的必经之路。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理解接纳父母,并不是父母需要我们这样做,而是我们自己需要。如果一个成年人总是埋怨父母当初的问题,说明他还没有成熟到可以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负责。的确,责备父母可以让自己感到比较舒服,因为这些责备和埋怨可以把我们的问题合理化,把责任轻而易举地算到父母头上。

有一些人坚持不肯理解接纳父母,只是为了可以让自己继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不幸全都是父母的责任,正是因为你们当年做了什么,或者没做到什 么,所以我今天才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家庭、没有好生活。

这种思维模式,与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同?只有小孩子才会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父母身上。实际上,这些人的心理仍然被束缚在幼年时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并且坚持用不原谅的方式维护这一关系。

一旦我们明白,理解父母是自己走向成熟和心理独立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迈出了接受父母的第一步。当然,这并不需要你专程跑到父母面前,大喊一声「我接纳你们了」,相反,你甚至根本不用提及这一切。你只是放弃了试图改变过去的想法,放弃了「我应该拥有一个完美父母」的假设,从而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父母和自己。

你没有办法使风不吹,但你可以调整风帆,让你的船到达目的地。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自己负责任。

请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一个不会做事的人,老换工作是解决不了自己的能力的;

一个不懂经营爱情的人,老换男女朋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一个不懂经营家庭的人,怎么换爱人都解决不了问题;

一个不学习的人,绝对不会持续的成功。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

学习是改变自己的根本。你变了,一切就都变了。

你的世界是由你创造出来的;

你的一切都是你创造出来的;

你是阳光,你的世界充满阳光;

你是爱,你就生活在爱的氛围里;

你是快乐,你就是在笑声里。

同样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责、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一念到天堂,一念下地狱。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

所以在家庭上,在父母身上找问题,只会延续痛苦。

当父母关心,认为父母干涉太多;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认为父母不关心。

射不中大雁怪大雁飞的高,怪风大,对提高射箭的技艺有何帮助?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外在的环境上,那么可以确定的是,那么他就一直被外界环境左右他的情绪,以后结婚了又会怪伴侣,有孩子了会怪孩子不听话,怪社会,哪里会有他稳定的幸福?

只有把幸福建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始终都开心快乐,他的快乐不取决于环境,而是他的内心的智慧和安宁。

明觉能除千年暗,心灯普照暖人间。

修通自己内心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幸福维度,当站在山顶看世界的时候,一览无余,海阔天空。

20多年前,我也曾不自己的不开心归责于父母,跟父母关系很不和谐,而且因此而吵架,把父母气病过。当我从一个索取的巨婴,感恩父母已经做了他能做的,自己的心也就安定下来了。

智慧的你,是愿意活在愤恨的地狱还是愿意生活在感恩的天堂呢?

最后,祝福你觉悟到自己的情绪不取决于环境而是自己的想法。这样无论遇到什么父母,都可以经营好自己幸福的人生。

唤醒自我内心自带的爱、自带的光,这才是陪伴自己无条件爱与接纳自己的最有力量的抱持。内心有光,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不仅照亮自己,还能温暖他人!

心理咨询师夏伟转载请注明QQ微信362890071


如果是硬磕门不当户不对的家庭还被拒,在对方立场来看就是原罪,你要被别人定罪吗?


大家都貌似搞错了原生家庭问题的核心方向性。

它之所以会对其本人造成伤害,不是什么的穷啊,环境恶劣啊,意外生病啊,亲朋戚友的恶意啊等等这些外在的,外来的因素,

而是和自己关系最血亲平时生活里最贴近的人,其语言行为和态度对你造成的长期性的,包括但不限于内外和外在的伤害。它是一种令你和家人形成相爱相杀的共依赖共互害的相处关系,让你生不如死地不能理性地作出离开它们或接受它们的选择。

通俗点说:最深爱的家人~却伤害我最深~为什么你把我虐得不像人~~

所以,要分清对方到底是在向你倾诉它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呢,还是在不知好歹不知足不感恩地抱怨想索取的东西还不够呢,还是纯属的无病呻吟

很简单

你看它最后表达出想获得的东西是什么,就能知道的了


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犯错的时候


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怎样影响人的命?家境,也就是原生家庭,非常重要,至少能决定你30岁之前的命运。家 境,包括父母的性格、父母关系、经济条件,以及父母和自己的关系。家境在这西方的现代心理学体系里被称为原生家庭。 心理学概念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1 赞同 · 1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是,如果原生家庭穷但感情好,不重男轻女,父母老实善良,兄弟姐妹关系好其实不是事。最怕父母有各种小毛病,家庭氛围不好,这些最后都会影响到孩子。你可以看看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女人最后还是会重男轻女。小时候为父母出轨而痛苦的人,长大结婚后还是会出轨。父母自私偏心小孩也不会多无私。原生家庭的原罪还是来自于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我妈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我为了不像她一样只能不断控制自己,等我没法控制自己可能就会像她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