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點前的今天,我看了一篇公眾號推文,標題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來(後面才發現可以po鏈接)」評論區沒有引戰,但是我還是想到很多。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我們不去痛斥我們的原生家庭如何不堪,如何令自己羞於談及,但是不代表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影響不存在。

我先po一些評論出來吧

網友盤尼西林:很多人覺得原生家庭是原罪,大多數人大概是從「窮人」這個標籤的原生家庭感知到的吧,沒有更好的物質生活,沒有豐富的高雅情操培養,甚至他們還要為生計發愁,原生家庭原罪論,是一個很難拎出來單獨說的一個問題。

網友紀梵希TIAmo:小時候我家裡很窮,買不起東西,所以我沒有玩具,但我沒關係。初中家裡有錢了,我上了貴族學校,一年十多萬學費,我開始努力吸取學校的東西,各種琴棋書畫我都補上了。這時候我也沒變得目中無人,反而更懂得珍惜。我可以說從窮人向富人跨越,看到了無數的不一樣的人。在這期間,我並不覺得小時候我父母欠我什麼,反而我很感謝他們把我培養的那麼優秀。為什麼90後這麼多在痛恨原生家庭?60後50後過的比你們當初都苦,他們怎麼不曾自殺?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脆弱說的冠冕堂皇。原生家庭什麼時候成了貶義詞。我可以認真的說我爺爺那一代如果不是打地主,今天富豪榜有我爺爺一位,但我們家沒有怨聲,因為該是我們的,我們一樣掙得回來。

網友穿褲子的雲: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反覆說「人是應被超越的某種東西」他自己樂於表明的一個態度是「瞧,我是教你們做超人」事實證明,他沒有成為超人,他發了瘋。人生來承受苦難,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論是原生家庭惡意的賜予,還是幼年敏感心靈造成的不安,沒有什麼苦難是高於人的意志本身的。把作為個體的生命拿來相互比較,是愚蠢且狂妄的。我知道,我沒有資格取消別人的苦難,無意冒犯,但是我還是想談一談那些偉大的人生。最近在讀果麥出的新書《牛虻》,主人公亞瑟的出身就很不好,他是一個神父的私生子,在本來不屬於他的家庭裏,他受著白眼與歧視,但是恰恰是這些原罪般的屈辱逼迫他與過去的人生決裂,他知道,他的人生註定是一場殊死的搏鬥,他要把破碎的人生整合出高貴的價值。同樣,我記得老舍先生的《微神》和《月牙兒》裏,也寫了家庭的苦難造就了人生的苦難,那些人沒得選擇,只能做妓女艱難的熬著苦澀的命,但是我好像從中看到了一點,儘管那些人悲慘的失去了活著的資格,但他們至少還向這種似乎被判定的結局做了困獸之鬥。我呢?我做過什麼呢?我只是像一隻受傷的小貓一樣舔舐著自己的傷口。人沒有選擇的權利,人只有抗爭的自由。你服嗎?我不服。

網友超級甜: 就算原生家庭沒給你想要的生活或者一個不怎麼好的童年,但你一定要相信你是值得得到幸福的人!!以後的你也會遇見很多很多溫暖的人,他們會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送到你面前然後再告訴你「現在我來守護你啦~來遲了一點不要介意呀」

網友影風: 我有一個很差的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幾乎感受不到愛,導致我對人羣的恐懼,對人的冷漠。我現在剛上大學,我正在努力走出來,也許走出來真的非常非常的困難,但是我得走出來。我嚮往一個更加美好的人生,儘管我有一個很差的原生家庭,而我的原生家庭導致我非常糟糕的性格,導致了我與周圍人的不和,交際能力的缺失。我得走出來呀。原生家庭發生的一切不是我們的錯,但是我們得承受著原生家庭發生的一切。別人也許真的不能去理解,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性格,因為他沒有經歷你所經歷的一切。這些我們都得去承受,同時我們還得去為了去戰勝原生家庭對我們的消極影響,而不斷地去努力。這過程真的很難,我不斷地去鬥爭。如今原生家庭對我而言仍然是一個噩夢,我依然不願意去與我的父母聯繫。與人羣接觸,我的肢體會發生抽搐,心裡不停地犯噁心。我得走出來呀,真的好難。

網友Aurora:原生家庭的傷害,從來不會一筆勾銷、徹底翻篇,但是你如果不困於傷痕,而是往前走,你總會擁有自己想要的的生活。這句話,受教了。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弊大於利的,或因為貧窮,家暴,離異,單親,等等各種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深陷其中,無法擺脫。

現在太晚了,如果之後我下定決心要說出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的時候,我再來寫,希望我能自己釋懷一些事情,然後坦坦蕩蕩的說出來

我不知道如何清楚表述我看到那篇推文之後一系列的想法,如果你們想看原文,就戳這裡吧,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來,我第一次貼鏈接,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看,不能我再給你們發公眾號你們再看吧,我怕有人說我是為了公眾號打廣告的。


我們的情感體驗,在無意識中重複的行為上、在過不去的卡點上,在情感糾結的點上,深入的、反覆的探尋和破解。有過全面深入覺察訓練的人,是可以走出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負面影響的。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的確存在,這種影響如果對人造成了比較大的困擾,那就需要下功夫來進行調整。當我們不知不覺沒有覺察的時候,我們會把發生了的一些事情等於「我不夠好」。無論父母曾經怎樣對我們,我們都不等於「不夠好」,而是足夠好的,且自帶光明。

原生家庭對沒有系統訓練過心理覺察力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不斷強迫性重複的影響。但對覺者來說,蓮花從污泥中獲得滋養,出自污泥而品自高潔。任何人生經歷,都可以成為成功與智慧的寶藏。

隨著一些心理學的傳播,一個人現在的性格是由過去的 原生家庭導致的這種思路似乎影響了很多的心理學流派。然而,向心外找問題的思路,能真正讓自己成為生命的主人麼?

同一個家庭出來的孩子,性格都一樣嗎?所以家庭真的是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嗎?

心理學家對同卵雙生的雙胞胎進行了幾十年的追逐,發現其人生差異巨大。

所以,我們的人生之路,並非是父母導致的。

大家可看上古時候舜帝的故事。他的養母是怎樣對他的。一個種子最後長成什麼樣的果實是取決於種子自己還是取決於外在的環境呢?

所謂的童年陰影是可以通過內心的愛來照亮的。

一塊石頭它只是石頭,然而它是成為絆腳石還是墊腳石是取決於石頭還是取決於人的想法呢?

所謂的童年陰影,有沒有同樣的經歷的人,不但沒有讓這成為阻礙,反而成為自己人生的財富,激發了內心中的愛呢?

隨著心理學的傳播,原生家庭成了典型的流行病。

這本是一個讓你深入瞭解自己的入口,現在卻成為了很多人停滯不前、拒絕成長和擔當的藉口。

生命是流動的,阻礙生命流動的,從來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的選擇。 許多人說,小時候父母的一些行為、言語、神情,曾經給他們帶來過多大傷害。即使到了今天,面對白髮蒼蒼的老人,那些好像早已痊癒的傷口,稍有風吹草動,還是會隱隱作痛。

很多心理諮詢師都認為80%兒童的問題緣於他們的父母,而他們父母的問題,又有80%緣於他們本人小時候自己父母的問題。

難道這個循環任誰都無法擺脫嗎?

試圖改變過去,是一件永遠也不會成功的事情。即使那些來自父母的傷害確確實實存在過。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也許不是逃避,抱怨,而是面對接納,然後向前走。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完美」的父母。

很多人能列出一張曾經被父母傷害過的清單。比如偏向、忽視、過度的責備、不切實際的期許,或者是,在我們的好朋友面前的一記耳光。小時候被父母當眾打在他們眼裡是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卻深深地傷害了我們那幼小的心。父母總是希望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式做事,但是卻忽視了我們內心的需求。

就是這樣,我們可以抱怨父母的事情實在是說也說不完,如今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也很可能就是由於父母不夠科學的教養方式造成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輕易原諒理解其他傷害過我們的同學、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卻唯獨不肯諒解父母呢?

這也許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擺脫掉「父母就應該無微不至地愛護我們」的想法。我們經常會忘記,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他們不過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具有各種各樣的缺陷與不足。

他們在當子女的時候也體驗過痛苦和埋怨,在為人父母之後也已經盡其所能。實際上,他們做到了能夠做到的最好。為人父母,不可避免地會在孩子面前犯錯誤,甚至是非常嚴重的錯誤。要知道,即使是提出「幼年經驗影響一生」的弗洛伊德本人,也是一個被自己的孩子責難批評的父親。

每一個人要學習為自己的心理情緒負責。

理解父母,接納自己,拿出成人狀態應有的擔當、勇氣,這樣的話,你所營造的家庭,纔不會成為二十年後孩子心中所厭惡的原生家庭。

父母就像我們自己一樣值得被理解接納。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媽媽沒收了自己的漫畫,或者爸爸逼著自己抄寫100遍考試出錯的生字時,就暗下決心——將來等我當了爸爸(媽媽),我一定不會怎樣怎樣,一定要做一個讓孩子快樂的父母。

等到我們有一天也成了一個小生命的父母,我們才會明白,原來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要感謝父母竭盡心力付出的照料和關心。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我們曾經懷抱過多麼美好的憧憬,我們還是會犯錯誤,會疲憊、慌亂、不知所措,甚至發脾氣、大吼大叫,一時間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這種時刻,我們很容易自我原諒,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是超人,都有無法承受的那一刻。而對於父母,我們卻常常忘了這一點。在孩子看來,整個世界似乎就由自己和父母雙方構成,除了父母與自己之間的單線關係,一切都不存在。

其實,如果我們能從與父母的關係中跳出來,站在這層關係之外,從頭到腳,上上下下把父母當做一個完整的人360度看一遍,就會發現,他們和我們一樣,值得被理解接納。他們也是第一次或有限的次數在當父母。

理解父母是走向成熟與獨立的必經之路。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理解接納父母,並不是父母需要我們這樣做,而是我們自己需要。如果一個成年人總是埋怨父母當初的問題,說明他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負責。的確,責備父母可以讓自己感到比較舒服,因為這些責備和埋怨可以把我們的問題合理化,把責任輕而易舉地算到父母頭上。

有一些人堅持不肯理解接納父母,只是為了可以讓自己繼續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不幸全都是父母的責任,正是因為你們當年做了什麼,或者沒做到什 麼,所以我今天才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家庭、沒有好生活。

這種思維模式,與一個沒有成年的孩子又有什麼不同?只有小孩子才會把自己的一切寄託在父母身上。實際上,這些人的心理仍然被束縛在幼年時對父母的依賴關係中,並且堅持用不原諒的方式維護這一關係。

一旦我們明白,理解父母是自己走向成熟和心理獨立的必經之路,也就是邁出了接受父母的第一步。當然,這並不需要你專程跑到父母面前,大喊一聲「我接納你們了」,相反,你甚至根本不用提及這一切。你只是放棄了試圖改變過去的想法,放棄了「我應該擁有一個完美父母」的假設,從而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父母和自己。

你沒有辦法使風不吹,但你可以調整風帆,讓你的船到達目的地。

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過去原生家庭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負責任。但是,從今天開始,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你都要自己負責任。

請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老換游泳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老換工作是解決不了自己的能力的;

一個不懂經營愛情的人,老換男女朋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一個不懂經營家庭的人,怎麼換愛人都解決不了問題;

一個不學習的人,絕對不會持續的成功。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變一切,首先要改變自己!

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根本。你變了,一切就都變了。

你的世界是由你創造出來的;

你的一切都是你創造出來的;

你是陽光,你的世界充滿陽光;

你是愛,你就生活在愛的氛圍裏;

你是快樂,你就是在笑聲裏。

同樣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責、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獄裡;

一念到天堂,一念下地獄。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

所以在家庭上,在父母身上找問題,只會延續痛苦。

當父母關心,認為父母干涉太多;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認為父母不關心。

射不中大雁怪大雁飛的高,怪風大,對提高射箭的技藝有何幫助?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外在的環境上,那麼可以確定的是,那麼他就一直被外界環境左右他的情緒,以後結婚了又會怪伴侶,有孩子了會怪孩子不聽話,怪社會,哪裡會有他穩定的幸福?

只有把幸福建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樣的人無論在任何環境中始終都開心快樂,他的快樂不取決於環境,而是他的內心的智慧和安寧。

明覺能除千年暗,心燈普照暖人間。

修通自己內心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幸福維度,當站在山頂看世界的時候,一覽無餘,海闊天空。

20多年前,我也曾不自己的不開心歸責於父母,跟父母關係很不和諧,而且因此而吵架,把父母氣病過。當我從一個索取的巨嬰,感恩父母已經做了他能做的,自己的心也就安定下來了。

智慧的你,是願意活在憤恨的地獄還是願意生活在感恩的天堂呢?

最後,祝福你覺悟到自己的情緒不取決於環境而是自己的想法。這樣無論遇到什麼父母,都可以經營好自己幸福的人生。

喚醒自我內心自帶的愛、自帶的光,這纔是陪伴自己無條件愛與接納自己的最有力量的抱持。內心有光,你就是自己的太陽,不僅照亮自己,還能溫暖他人!

心理諮詢師夏偉轉載請註明QQ微信362890071


如果是硬磕門不當戶不對的家庭還被拒,在對方立場來看就是原罪,你要被別人定罪嗎?


大家都貌似搞錯了原生家庭問題的核心方向性。

它之所以會對其本人造成傷害,不是什麼的窮啊,環境惡劣啊,意外生病啊,親朋戚友的惡意啊等等這些外在的,外來的因素,

而是和自己關係最血親平時生活裏最貼近的人,其語言行為和態度對你造成的長期性的,包括但不限於內外和外在的傷害。它是一種令你和家人形成相愛相殺的共依賴共互害的相處關係,讓你生不如死地不能理性地作出離開它們或接受它們的選擇。

通俗點說:最深愛的家人~卻傷害我最深~為什麼你把我虐得不像人~~

所以,要分清對方到底是在向你傾訴它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傷害呢,還是在不知好歹不知足不感恩地抱怨想索取的東西還不夠呢,還是純屬的無病呻吟

很簡單

你看它最後表達出想獲得的東西是什麼,就能知道的了


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犯錯的時候


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怎樣影響人的命?家境,也就是原生家庭,非常重要,至少能決定你30歲之前的命運。家 境,包括父母的性格、父母關係、經濟條件,以及父母和自己的關係。家境在這西方的現代心理學體系裏被稱為原生家庭。 心理學概念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1 贊同 · 1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是,如果原生家庭窮但感情好,不重男輕女,父母老實善良,兄弟姐妹關係好其實不是事。最怕父母有各種小毛病,家庭氛圍不好,這些最後都會影響到孩子。你可以看看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女人最後還是會重男輕女。小時候為父母出軌而痛苦的人,長大結婚後還是會出軌。父母自私偏心小孩也不會多無私。原生家庭的原罪還是來自於父母怎麼教育孩子。我媽是一個脾氣不好的人,我為了不像她一樣只能不斷控制自己,等我沒法控制自己可能就會像她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