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气是说这项运动的人群数量的话,那事实上在国内,轮滑的人气是比滑板大非常多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我看不少人也有说明这点,目前轮滑在国内的运动人群非常多,大多数幼儿少年群体,每年国内的消费者购买轮滑鞋数量是几百万级别的。而轮滑俱乐部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城市,个别大城市甚至几十上百家轮滑俱乐部。

但是,我作为国内比较早接触轮滑运动同时这些年一直在关注轮滑的轮滑人,看到这个问题,其实我是很理解题主的想法的。

轮滑人群在数量上虽然碾压滑板人群,但是轮滑人群的结构和滑板人群的结构,以及这项运动在大众面前的形象还是相差甚远的。

轮滑人群虽然多,但大多数是幼儿少年为主,近十年来,老年人群体也占相当比例,特别是在北方城市。而青年和年轻一代的人群,比例是最低的。这个和滑板应该是完全相反的,滑板绝大多数群体都是青年和年轻一代。如果说年轻一代是当前社会文化和运动潮流的中坚力量,那么在这一点上,至少是可以打个平手的。你可能会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接著往下看。

轮滑和滑板都作为一项时尚前卫的运动,充满青春的气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早些年我们看到的很多来自欧美的轮滑或者滑板的视频,看得跃跃欲试,而动起来的肯定就是年轻一代。而视频不是简单的视频,当我们接触开始接触这项运动后,源源不断的运动文化,也随之传播进来,从穿著 审美 语言 行为 到风格 潮流等,例如街头文化 嘻哈文化 朋克 摇滚等等这些文化,年轻一代无疑是时尚文化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对于轮滑和滑板这两项运动来说,这个群体非常重要。

近十年来,轮滑运动在幼儿少年群体大放异彩,商家也循著这个方向主力推动这个群体的商业运作,近些年,轮滑赛事也向青少年群体倾斜,成人参赛已经越来越少,当然在专业的速度轮滑 轮滑球等项目,由于官方推动,依然得以延续。剩下一些商业运作的极限运动,类似早年柚子轮滑举办了八年的RB杯街区障碍竞速也停掉了。共享单车的出现,年青一代兴趣方向多元化,让年青一代轮滑运动人群越来越少,加上轮滑青少年群体的爆发,早期轮滑运动那种街头文化 已经消失殆尽,而成为某些人所说的:孩子玩的。

但幸运的是,滑板文化保存下来了。我也是早年看著国外的轮滑视频长大的人,当然也有了解一些滑板相关的内容,文化的概念如果理解不了,那就看看滑板不只是板,它的周边,从服饰到风格,你可能不玩滑板,但可能会穿板鞋,可能喜欢嘻哈打扮,这种文化我说不清是谁先谁后,但滑板和一些主流文化是融合的很好的,甚至自成特点。skate在大多数国家不是轮滑,而是滑板,在大多数地方,滑板是潮流 是时尚 是焦点,所以Nike Vans等会去融合滑板,所以东京奥运会首次把滑板纳入了奥运会项目,所以滑板成为了综艺焦点,这里面有著浓厚的商业味道的。

滑板忽然进入更多人的视线,或许就会给大众一个错觉,滑板比轮滑人气更高。但准确的讲,不是人气高,而是人气级别高。这里我作为轮滑人,我不是看低轮滑,但从文化层面,滑板文化确实是一直走在轮滑前面的,这也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真正初衷,无论是滑板 还是轮滑,都需要年轻一代的玩家去保留和延续它的运动文化。

如今轮滑运动正朝著健康活力 时尚前卫 休闲运动的方向发展, 它不是耍酷招摇的方式,更加不是曾经溜冰场里面的那种轮滑,它是既能容纳多个年龄阶段玩家的大众运动,也是有独立文化风格的时尚运动


题主产生错觉了吧,这要看在哪个市场,你所处的群体大概率是大学生群体,而儿童群体,还是轮滑比较流行。为什么觉得滑板人气高于滑板,因为得益于滑板进奥运,大量资本进入滑板市场,比如滑板综艺《极限青春》的推出,各大滑板厂商的线上线下推广(包括专业滑板厂商和玩具板厂商),滑板的动作在大众看来,狂拽酷炫屌,各种博眼球的大力推广,吸引了大众的注意,觉得滑板人气高,可是滑板能坚持玩下来的,少之又少。

虽然我是玩滑板的,但是不可否认,谈到市场,轮滑的市场是远远超过滑板的,看看到处都有的儿童轮滑培训班,不论数量,规模,都远远超过滑板,原因有三

1.相对于滑板,轮滑的入门比较容易。

2.很多人认为轮滑的安全系数高于滑板(其实玩轮滑和玩滑板的都知道,并不是,因为no zuo no die)。

3.相对于轮滑培训行业,滑板界缺少专业的培训人员。不要跟我说滑板教练员证书或者裁判员证书,要记得上面盖的章还是轮滑协会的,滑板项目还是划归轮滑协会管的……

目前还没有实力组建专业的滑板协会团队,国内滑板的整体实力还有待加强!


轮滑在传媒领域过气了而已。

但不论是商业规模还是市场效益,目前都是轮滑大过滑板。

毕竟滑板目前还归中国轮滑协会管著。

在十几年前,轮滑的火爆程度不是滑板可以比的。

十几年前,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过去旱冰场玩轮滑的经历

但是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可不一定都接触过滑板。

楼下还有一个认为轮滑比滑板历史短的。

我真的是服了,不知道可以乱猜,乱猜咱不要乱说好么,七八十年前,第一块滑板的发明,就是几个冲浪者因为无浪无法冲浪的冲浪者把双排轮滑鞋的支架拆下来,按在木板上发明了滑板。

这种一知半解的人不要在秀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无知?

轮滑的历史要比滑板悠久。

为啥滑板会给人火爆的错觉呢?

这跟滑板业态有很大关系,滑板的赞助滑手,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主要工作都是,拍视频然后上传到各种网站平台,比赛只是次要工作。以传播为目的的工作形式,导致了滑板会在互联网传媒发达的今天,给人流行度很高的错觉。

其实在中国滑板商业的市场规模远不及轮滑。

有人对市场规模问题有疑问。

我是滑板行业从业人员,我举办过国际赛事,你们懂个屁啊。

两个行业的行业分析报告我都看过。

淘宝销量是个人就能查到。

协会的事儿也是轻松可以查到。

你们怎么就想不明白?我就纳了闷了。


滑手一名,其实在中国轮滑的人气远远大于滑板,国内大多数人都有过轮滑的经历,造成你觉得轮滑人气不如滑板的原因是在于近两年滑板人气飙升,而飙升的原因更多在文化层面,自从《中国有嘻哈》节目的播出后,国外街头文化(潮牌,滑板,说唱等)被带到了表层,加上抖音等软体的红火,国外街头文化因其新鲜,潮流,年轻化的属性,迅速在年轻人之间传递,说通俗一点就是大家都觉得很酷,就跟风而来,相比之下因为人群属性轮滑就显得土,在目前年轻人群体中增长趋势下降。

但是回归本质问题,轮滑的普遍性确实大于滑板,大多数孩子小时候都有过轮滑的经历而不是滑板,两个运动都有其可怜之处,轮滑大多数是孩子时期的短暂爱好,等孩子长大了就会觉得幼稚而放弃,滑板又因为其高难度以及危险性导致很多人还没有学会ollie就放弃(ollie是滑板的门槛,在学会ollie之后被坚持下来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不过两种运动也都有很多坚持下来的热爱者,就运动本身来说不分上下,就挑战性来说极限轮滑的危险程度也不低于滑板的。


以自己为例 家里5个人 四个人会轮滑 2个小孩正经的上过轮滑培训班

一到周末就大广场陪著孩子滑 广场上一群一群的滑轮滑的小孩 一个滑滑滑板的都没有

滑板就只有我自己玩玩 而且是长板 以前试过双翘小鱼都放弃了 40岁的人伤不起 还买过电动滑板也都卖了

滑板的小圈子只有在晚上才会出现在广场上 练olie的就那么1 2个 剩下的都在尬聊 泡妞

而且轮滑入门简单真的很多 过个台阶减速带非常轻松 (多少滑板哥练了一年能说轻松下两级或者三级台阶的?不好意思学轮滑一个星期就可以嗖嗖的下了 波浪道也是类似)护具带起了摔了也不疼 还有很多种简单易学的制动方法 孩子试过我的滑板都再也不碰了

所谓人气 所谓的帅 所谓都是虚幻的

摔多了怕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