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階段的幼童,可以在完全不理解內容的情況下,記住非常多的東西,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大量的唐詩、歌謠。

另外我還發現,他們平時語言中經常使用的一些詞,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卻能夠合適地運用。

這是為什麼呢?如何最大發揮這種記憶能力,更好地開展兒童教育?


理解能力低下,是因為幼兒的認知思維能力是初步發展的,這方面研究學科很多,比較主流的比如皮亞傑認知階段論,還有信息加工理論。

幼兒超強記憶力,原因是三個:

他們處於對聲音信號的敏感階段;

他們認知有限幹擾少,大腦適合反覆強化一個信息(成人相反主要忙於信息處理);

幼兒大腦發育初期不善於屏蔽無效(無意義)信息,而成人比較聰明掌握了信息屏蔽能力,思維效率高。


看見很多人對幼兒「記憶力好」這個「優勢」興高采烈,決定大加利用一番。

我來潑一瓢冷水。

這種超強記憶的展示,有時有可能恰恰是不合理或者失敗教育的一個信號。

孩子特別會背,背後可能的隱患。

教育心理學裡有一個概念,關於學習有淺層認知學習和深層認知學習兩種。

簡單舉栗子。

學一個新詞:熱帶水果。

淺層認知學習就是:re dai shui guo,或者「熱天水裡有個蘋果「或者熱帶水果熱帶水果熱帶水果熱帶水果……或者「如果題目是榴槤,就選熱……果」。

深層認知學習就是:

榴槤香蕉芒果甘竹荔枝釋迦……

熱帶就是緯度23度之間,水果是被子植物果實……

偏正關係片語,熱帶的水果。

水果的子集,食物的子集,和蔬菜關係是……

以上示範,明白了嗎?

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習慣於淺層認知學習的孩子可能會有「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專業詞不是我編的)偏好。

簡單說吧,無意義背習慣了,人的大腦會比較不願意進行分析類方式的學習。

而不太樂意分析類學習,如果有一天遇見非記憶型知識學科時,會怎麼樣,各位應該都能想像得到。

比如力學原理一張紙可以寫完,那題目哪個是背熟了就可以拿下的?

這麼說吧!如果給個電腦手機,或者開卷考試就可以拿高分的,記憶型能力是具有優勢的。

反之還是需要分析能力的。

最後,結論。

學齡前幼童由於語音敏感期,發揮記憶優勢,在語言語音方面發展,是好事。(學語言不等於語音)

學齡前幼童要引導他們開始簡單基本的自發分析能力,比如互逆邏輯思維,遊戲方式訓練,會有很大好處。

記憶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想像力是思維發展培養的「三駕馬車」,不要偏廢。

最後,不是教育或者心理學專業人士,不要異想天開靠想像力就覺得自己可以決定孩子的「天才之路」,有可能南轅北轍。

極個別家長有時候會和我「講道理」,「我覺得小孩子早點咋咋咋,將來一定會咋咋咋……」我不銷售觀點,只抖書包和分享一些我教育工作體會,當然是您自己決定孩子未來怎麼辦。

但是咱們實事求是,很多專業問題不是非專業一個「我覺得」就一定對的,萬一錯了,損失是在孩子身上,專業問題還是慎重一點,您說呢?


問題說一個我的猜想,看看能不能拋磚引玉,引來大佬。

把人腦當成電腦來看。

記憶可以看成是編碼和存儲的過程。

成人的記憶,是一種壓縮比比較高的記憶方式,清晰度較差,會損失很多細節,但是存儲內容比較多。

而兒童的意義,是一種源碼,非常清晰,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還是要優化演算法,才能處理更多的事情。

只有少數人,擁有攝像機一樣的記憶,同時又能存儲很多內容,這樣的都是天才,大腦主頻比較高 ,解碼能力強。

目前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編碼方式,似乎很難幹預,如果教育手段能幹預的話,將是教育的突破。


首先,成年人先不要太自信,因為其實成年人很多照樣是死記硬背而不理解。很多成年人的思維其實還停留在發展心理學的Concrete operational甚至有些還在preoperational階段(我們常說這個人跟孩子似的就指這種現象),所以就算是成年人的理解程度也存在著巨大差異。

所以,就題主所說現象而言,心理學的解釋是:

  • 理解是一個量化概念而不是二元論的理解或不理解。幼兒的理解也許和成年人中思維發達的人差別巨大,但和成年人中思維不發達的人其實差距並沒有那麼大,只不過後者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採用了很多技巧社會化了他們兒童化的思維而已。
  • 不理解一個詞而能合適地運用,顯然這裡的合適需要打引號。成年人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也有這個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方面這是我們選擇性遺忘的結果,因為我們因為驚奇而遺忘了更多的不合適;另一方面合適同樣是量化概念而不是二元論的。

從兒童教育和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如何利用機械記憶其實是很有講究的,要綜合考慮學科特點和腦科學提示的不同內容的敏感期:

  1. 在某些領域擴大死記硬背的範圍。例如文學裡不僅唐詩宋詞是就要死記硬背的,古文觀止裏的某些散文也是。在外語方面,不僅英語裏所謂sight word需要死記硬背(義大利語沒有這個問題),生成意義上的語法也是。
  2. 根據腦科學提示的敏感期適當提前某些內容的學習。比如我本人的例子:我小時候學某英語教材學錯了順序,上來就是我根本不理解的內容,但是因為我喜歡倫敦音的腔調,不知不覺就會背這些我根本不理解的內容。後來我理解了,但是在我不理解的時間段我學會了倫敦音,而這個時間段如果放到我能理解的階段可能就晚了。
  3. 當然死記硬背也是有方法的,方法巧妙而得當可以大幅度提高死記硬背的效率。


孩子0-6歲之間是吸收性心智,這個時候他是在全力吸收外界的新事物

這時候的孩子像乾燥的海綿一樣,會接觸水,就瘋狂吸收,大人就像吸飽了水的海綿,已經吸不進去了

這個能力其實就是專註力,如果培養出來,你會發現孩子會成為一個特別牛b的人

但在中國,不行!中國的土壤不適合

為什麼?

因為中國講究人情世故

這樣的人大部分培養出來是不通人情世故的,他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關注別人

我們參考以下人:喬布斯、埃隆馬斯克

這兩個是這個時代公認的偉人,但我們反思一下,如果他們在中國,他們會成功嗎?

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你會發現很多成功的人不是智商高,是情商高!

中國的文化是:人情大過天

不要刻意去培養,順其自然,適應社會的能力纔是核心能力


因為小孩子的心清凈沒有過多的雜念,所以記東西快。我個人認為可以利用這種記憶力多背一些高層次的經典,比如大學中庸道德經金剛經等。然後就是背一下文學作品,古文觀止之類。


這個現象大概率可以在人腦科學裡找到答案。

個人理解是:

1、記憶和理解是兩種不同的能力,調動的腦部功能區是不一樣的;

2、理解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和關聯思維,顯然這不是幼童可以做到的。


不記憶的都死了。

沒法發揮,這是生存本能,你也可以做到。

譬如背不過課文就不喫飯。

你試試。


我兒子就是,而且跟你形容的還有區別。他的理解力低於同年齡幼兒,記憶力強於同年齡幼兒。我覺得這一點都不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