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這真的是我們藝考老師一直在研究的課題,之前我們教研室的黃老師寫過一篇文章專門來解釋編導藝考故事中關於對話,環境和心裡描寫的事情,我先表明我的態度,絕對不是不可以寫,也不是寫出來以後像小說像流水賬,關鍵在於你寫的對話是不是有效的對話?

藝考故事老師不讓你寫對話環境和心理描寫的原因是:他不會教!

下面我把我們故事老師寫的關於故事到底能否加臺詞的文章寫到這裡!

你仔細看,一定有所收穫!

大多數編導藝考生在寫故事的時候,

是一定會出現卡文現象的!!!!

卡文第一種情況:情節卡住了........

卡文第二種情況:腦子裡有情節,但是......需要臺詞來推進!!

但是....故事老師說過!!!

不允許寫臺詞!!!!!!!

於是.....

你們的故事開始被逼的開始寫畫面感較弱的全敘事型文字的故事:

一座高山上有座廟,裡面住著一個小和尚。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喫,小和尚就拿著木棍去打,經常把屋子弄的亂七八糟。瘦和尚卻讓小和尚去,兩人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讓,都不肯去挑水。最後他們決定一同去抬水。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間,誰也不肯喫虧..............

這不就完美繞開臺詞了嗎!!!!

內心狂喜.....

但是!!!!

寫完的時候總是好像有點絲絲的不對勁?

是不是總覺得被某種無形的東西扼住了脖頸兒???

就是你明明知道有更好的文字形式可以傳遞故事的表達,明明知道這種寫法只能讓故事表達浮於表面,但是在你們對故事的認知中,要捨棄臺詞,意味著還要犧牲關於場景架構、人物形象塑造等個人想法。

這種無奈....如果你體會過.....請好好看下面的內容。

沒體會過的新生們也沒有關係,

早晚會擁有這種體會的。


不就是臺詞嘛!!!!易烊千璽鎮樓!!

好了,不搞這些虎狼之詞了,下面說正經的。

不過話說回來,上面那些臺詞還是很好的。很好的緩和了影片節奏。嗯。。

想學好臺詞之前,同學們你們要清楚的知道為什麼很多老師不讓你們寫臺詞,甚至名校的故事寫作要求會標明:「臺詞不得超過三句,每句臺詞不得超過20個字。」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故事情節設計的難度與臺詞設計的難度相比,前者考驗的傾向於你的想法、你的閱歷等,而後者考驗的則傾向於考察你的心理成熟程度的,好的臺詞是偏成年人的交流思維方式。看看《甄嬛傳》也就能大體瞭解高級臺詞的標準。

藝考生都是16、7歲的高中生,基本上都是幼稚鬼哈哈哈哈哈,真的讓你們撒開寫臺詞:你們的故事會變成:話嘮故事、霸道總裁文、雞湯大道理亂燉。想想是不是你們言行想法很多時候會被家裡長輩嫌棄幼稚?更不用說那幫名校的老師們了,他們看到學生寫的臺詞,基本上都是這個表情:

真的,臺詞非常容易暴露智商、情商以及你們的閱讀偏好。

所以,你們的老師不讓你們寫,也是為了你們好,但真的不能一昧的去逃避。

但是,你既然踏入這個專業,臺詞是你繞不開的一項寫作重點,繞開是沒用的,教你們怎麼去練習高級臺詞。

高級臺詞有四個基本要求:

說人話

各說各話

話裡有話

情緒控制

大部分同學們著重關注3、4兩個點的講解,1、2我覺得問題不大,但還是看看吧,規避一下相關臺詞問題。

下面分別講解。

1.說人話

這個要求就是讓你寫出來的臺詞在說話邏輯、語態上要生活化、合理化。除非特殊語境,特殊題材。什麼不是說人話?瓊瑤體臺詞:紫薇爾康騎馬對白(自行百度,我不想打出來)咆哮體,歇斯底里型臺詞:「蘇韻錦!你欠我這裡的拿什麼還!!」不針對明星,只論臺詞。)

雞湯大道理型:「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嘔)

就問你們煩不煩你爸媽給你講雞湯大道理???你要是煩你為什麼還要寫出來煩老師????霸道總裁冷酷型:「看到你這樣笑著,我很滿足了。」頂不住了,不寫了。這個說人話最難的矯正的就是大部分藝考生現階段根本沒辦法去分辨什麼是人話,什麼不是。這個建議:多看看正常的書和電影,一切都會好的。再不行,找有經驗的老師來給你調,記住,不要跟老師犟嘴,老師覺得你臺詞不對的那基本上就是不對的,讓他給你圈出來用動作去代替或者換個說法。2.各說各話這個點要求的是臺詞需要具備人物形象塑造的功能,需要配備與人物形象相匹配臺詞風格。小人物有小人物說話的樣子,領導者得有領導者說話的範兒。主人公的來源地很重要,筆者要忽略自己的出身地,別什麼人說話都有一股東北碴子味兒,也別一股濃厚的廣西腔:「表妹~」 從山裡來到城市的主人公別也操著一口非常標準的普通話。包括你的主人公有沒有口頭禪,例如《拾荒少年》,這些都是你們需要去注意的。另外故事中盡量少出現:他笑著說道,他無奈的應道,他哆嗦著回道。這些文字的出現會中斷你故事畫面感,你念自己故事的時候就能感覺到的。自我矯正故事的方式就是念出來哦,各方面的問題都會暴露出來的。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寫動作+臺詞,臺詞的設計讓讀者直觀的感受到這句臺詞是誰講的,你的故事的畫面感就很好的續接上了。

3.話裡有話

這個是臺詞裡面比較重要的一點了,你的臺詞高不高級,也就看你對話裡有話的理解了。

話裡有話的技巧暫時先給你們講三種

第一種:巧立flag

舉例:主人公是個演員,在一個偏遠的山區拍戲,條件比較艱苦,妻子是個新聞記者,夫妻兩關係非常的不錯,妻子每到休息日就會開著車,帶著換洗衣物、喫食開很遠的山路去探班。妻子下午剛開車出發,天就陰沉下來了,開到劇組營地,雨也就嘩啦啦落了下來。與丈夫相會,臨時接到電話,有個緊急新聞要出,讓其趕緊回去。丈夫阻攔,這會兒下大雨,山路不好走,讓天晴再走,這山裡的雨哪能說停就停,妻子拎著包坐進了車裡,搖下車窗,看著車旁撐傘一臉擔憂的丈夫,伸出手捏了捏丈夫的臉,「放心吧,自從你到了這,這山路我來來回回開了幾十遍了,閉著眼睛都能開出去。」結合前面的環境描寫,很明顯,下面的臺詞就立好了flag,妻子開車是一定會出事的。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肯定會對後文有所猜測,他們就會急於往下看,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後面的情節,你不管是反套路也好,走常規套路迎合讀者的猜測也好,這句臺詞都達到了它該產生的戲劇性。很多港片裏都有這樣的臺詞,比如《無雙》,你們自己去找找吧。

第二種:成人化思維表達

這種臺詞就比較難,平時多參加參加大人的聚會,多聽,別生氣,別厭煩,當人物剖析學習就好了。我舉個具體的例子:《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阿和搭訕沈佳宜的臺詞阿和:「沈佳宜,你記不記得我之前有借你一張Air Supply(空中補給合唱團)的專輯?」

解讀:用欠的人情和愛好挑起聊天話題。

沈佳宜點頭:「嗯。」解讀:不想多和你說話,但出於禮貌。阿和:「下個月她們要來臺北開演唱會,如果我拿到票要不要一起去?」解讀:這個「如果」真的太心機了!給自己充分留好了後路。你去,我就能拿到票,你不去,我就說沒拿到票。不管什麼結果都不會丟面子,心機boy!沈佳宜:「去臺北看嗎?」解讀:太遠了,老孃不去。阿和:「對啊,坐火車去。哎?胡佳瑋(沈佳宜閨蜜),要不要一起去?」解讀:完了,懸了。不管了,先找僚機!不奢求二人世界了,只要跟我去了就都好說!!...........

所以,看出來了嗎各位藝考寶寶們?要不然怎麼說臺詞很考驗情商呢?

話裡有話的臺詞看起來纔有韻味。人類喜歡看故事的本質是什麼??當然是喫瓜看戲啊!!!!第三種:大信息量的臺詞設計這個信息量是是哪來的呢?來源於讀者未知筆者已知的人物前史。簡單點說就是臺詞可以用來交代人物前史。舉例:倆老頭路上擦肩而過,一個精神矍鑠,一個步履蹣跚。各自都覺得剛身旁經過的人很熟悉,倆人都很默契的回頭、對視。A(精神)對B(蹣跚)「出,出來了?」這個片段來自綜藝《聲臨其境》很多時候,人物下意識說出的一句臺詞,或者是作出的一個動作,都可以用來隱約交代人物的人物前史,引發觀眾讀者的猜測,閱讀的趣味性就起來了。總之,臺詞重要的並不是臺詞本身,而是臺詞背後的潛臺詞。

4.情緒控制

這個點在寫作中真的太重要了,在臺詞數量要控制的情況下,怎麼篩選臺詞呢?如何知道自己的臺詞是刪是留?嘿嘿,你們是不知道的。

「我的臺詞都很棒啊!!!憑什麼要刪!!!是老師你不懂我的設計!」

好吧好吧,說你們幼稚還不肯承認。在寫故事的時候,你控制住了情緒,也就控制住了臺詞。就一個技巧:不要給自己的主人公口頭宣洩情緒的機會。舉例:A和B是大學舍友,也是好朋友。A剛打完球,回宿舍拿了洗漱用品去澡堂洗澡。洗著洗著B也來了,在A旁邊的隔間打開了淋浴頭。(不要亂想)熱水沖刷著B的身體,低著頭,「我分手了。」下面怎麼寫???但凡你讓A搭一句腔,比如:「為什麼?你們不挺好的麼?」or「出什麼事了?」or「你又出軌了?」B的話匣子會徹底打開,「憑什麼吧啦吧啦吧」「我這幾年吧啦吧啦」「我當時怎麼就吧啦啦吧啦」你的臺詞會完全收不住,像開閘洪水一樣就完全傾倒出來了。那怎麼寫?不回應!!!那寫什麼?寫水聲,寫霧氣,寫沉默。A洗完出去,換衣服。B擦著頭髮打開儲物櫃,也拿出換洗衣服,開始擦身子換衣服,「我會走出來的,教練,我還想打球。」 A鎖上儲物櫃,「明早六點,球館。」離開。。。明白了沒有。含而不發的情緒,纔是最折磨人的,別隨時隨地的爆發,這樣只會讓老師透過故事看到你這個人的膚淺。好了,你們只要要勤於體會和練習,臺詞上一定會讓老師看的舒服的。奧利給。拜拜。

至於心裡描寫和環境描寫到底要不要加入,下文再談。


作為一名戲文編導生。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是的

首先你要明白編導藝考寫故事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要考察你的什麼樣的能力?

藝考確實是一個考察你專業課水平的考試,但某種程度上,專業課只是他考試裏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他更多考察的是你對於藝術的理解和你的思維。因為大學四年你所學的專業會比你在藝校裏學到的專業更加的深入。對於老師而言,他們更想要一個具有天賦的種子,而不是一個已經成長出來的小樹。

回到故事創作上,故事創作考察的其實就是你對於生活的理解和對於藝術的構思。最主要的內容是表現你的故事矛盾,展示你的故事構思。讓考官和批卷人明白你是一個有思考的孩子。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環境描寫,心理描寫以及對話這三種描寫手法是最能夠交代你的故事信息的。在專業的藝考老師看來,你大量的使用環境描寫,語言描寫以及心理描寫,其實在他們眼裡是表述能力的不夠。

我在考藝考的時候就明確的被要求過一篇故事最多出現的對話不可以超過四句,而4句話必須是具有一定意義或者能夠起到轉折作用的句子。否則,你的對話就只是在拖延字數和交代東西。

舉個例子:

故事創作中真正優秀的對話應該是:「你今天走出了這個家門,就別再想回來。」這樣的具有明顯矛盾,能夠吸引讀者閱讀興趣,並且具有交代故事屬性的句子。

如果在你的故事差不多中出現的句子經常是「你喫飯了嗎?」「沒有啊」,相信我,沒有任何一個老師願意看到這樣的句子。

所以鍛煉你的故事創作水平纔是最最重要的。

當你能不依賴語言描寫想清楚故事,那纔是真的穩健。


是的

作為影視專業學生,我們需要學會用畫面感去講故事。

什麼叫做畫面感,眼睛能看到的就是畫面感。

動作,表情,服裝,肉眼可見的都是畫面感。

語言如果能夠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一種魅力,但是如果故事只能用對話推進的話其實拍出來是非常無聊的。

同理,心理描寫無法具象的拍攝出來,所以也不適合在故事中寫。(意識流電影除外,那是專門的藝術手法而且並不作為敘事功能)

所以在考試中我們更多的需要描寫的是用畫面感寫故事。

以上


拋開整體談部分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在故事寫作中永遠有著首要任務,那就是人物

雖然在劇作理念中關於此處會有些許不同,但對於藝考故事而言獨一無二的人物毫無疑問是在少量篇幅的作品中編織情節、獲得獨特性的關鍵。而在此首要任務之下,一切的選擇都是個人化的體現。

既然談到對話、環境和心理描寫,就必須要清楚它們各自的作用。剛好,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刻畫人物,相信在語文課上老師已經講到過了。而又剛好,三者在刻畫人物上面的功用又無可替代。

  • 對話描寫:簡單來說,語言是最直接表現一個人物的手段之一,直接給。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巧妙的對話中信息量幾乎是倍於敘事的。我隨便舉個例子:

「家裡鹽沒了。」

「買去唄,鹽沒了還等著我買啊?」

「錢。」

「買袋鹽的錢都沒了?」

「……」

「電視櫃裏自己拿。」

很無聊的一段對話。我現編的。但是裡面隱藏的人物性格、人物關係大概是無法簡單用其他方法講明白的,就算講明白了對話的韻味也不在了。我沒寫對話雙方的任何信息,你們自己腦補。

而同時,對話在故事中的節奏調節作用也是最鮮明的。無論是你追我趕的對話,還是緊張的環境下一句鬆弛的對話,這種效果都沒有辦法用別的辦法達到。

近現代文學作品中有大量優秀的對話描寫,可以參考。
  • 環境描寫:這就不用我多BB了吧,語文老師教的比啥都夠。就算在影視作品中環境描寫都是非常常見的。但是文字表達和視聽表達不同的地方在於,文字表達中環境的重量是和其他信息齊平的,由篇幅決定,幾行字擺在你面前你不看見都難;但是畫面中的環境往往作為人物的背景,觀眾的視覺中心不自覺地會落在人物身上,空鏡除外。

這裡唯一需要提醒的是,環境描寫不僅僅是俗套的什麼樹影婆娑、月光下撤、鮮花凋零,這裡的例子是《猜火車》裏8分11秒——11分18秒左右段落。其間大量運用主觀鏡頭和環境的切換,非常有意思。

  • 心理描寫:心理描寫對於人物而言體現的是其多面性複雜性,其作用更獨特,如果說在一篇故事中,對話和環境描寫的成分必定不會很多,那心理描寫就不那麼必然了,因為人物的心理同樣具有動作性,是可以引導故事前進、推進敘事的。當然,相對上面兩種描寫來說,受到的限制也最大

在文學作品裡心理描寫常出現在第一人稱敘事和第一、三人稱交叉敘事的作品中。因此如果你習慣用第三人稱敘事,那麼心理描寫謹慎使用,在這種狀況下,可以直接告訴你心理描寫就是要盡量少用。(每種人稱敘事的優缺點請自行百度)

但如果在第一人稱的角度,則恰好相反,第一人稱就是以深入和複雜的角色塑造見長,心理描寫是第一人稱的強大武器。同時,第一人稱是能夠最快獲得觀眾共情的。例如相聲作品中多見第一人稱,正如郭德綱老師講,短時間需要觀眾獲得共情的話就要用「我」講故事。藝考故事大概也是這麼個思路。

我個人就習慣以第一人稱寫故事,在考電影學院的時候複試我以一個老頭的第一人稱寫了一篇故事(12年劇作題),全文充滿心理描寫。講歸講,但是如果你的寫作習慣和語感,或者你要講的故事更適合第三人稱,那全憑個人喜好來,所以心理描寫這個事吧,複雜就複雜在它不僅看你的內容本身,還和人稱技巧有關係。

下面進行技術總結:在每個敘事者不同的寫作習慣、語感和節奏下面,手法的運用各有不同。除了少數情況的硬性限制外,問題中的三種手法是否用,用多少,全看你寫什麼內容,你的寫作習慣。某些不負責任的藝考老師告訴學生「一概不能用」是一種很懶惰的做法。

上文中講的那些理論性的東西只是給你一個參考,告訴你每種手法的作用,以方便你判斷是否用,在哪裡用。具體的敘事節奏還是要自己把控。還是那句話,拋開整體談部分都是耍流氓。

只是需要你知道的是,這三種手法各有用處且無可替代。就這樣。

小Tips:這幾種手法作為故事開頭都不錯哦。比如:

「混不好我就不回來啦!」(出自早年間某廣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想起這個不要問我……)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出自加繆《局外人》)

「今天下午,門口的樹丟掉了它最後一片葉子。」(我瞎寫的)


是的 要多用動詞增強故事情節推動連貫性邏輯性和故事畫面感 我本人就是2020屆的編導生 省聯考是全省的前100名 成績勉勉強強還算滿意吧 從前我的故事寫作分數就是個拖後腿的就是總喜歡寫什麼一大堆心理描寫語言描寫也很多心理描寫之類的 結果有一次周測的故事寫作寫了將近2000字得了全班最低分 還被老師約談了(?_?) 從那以後每次考試老師還限制我們寫作紙張數 只給兩張(每張都是單面有格子的 兩張是大概900字)字數一般要求是800字可以這個數字起伏一點點但字數超過150~200以上反而會扣分 而且考試時間是真的很緊 正真考試按那樣來時間是一定不夠的 看到有其他答主說重要的是畫面感這一點我非常非常認同 這個問題在自己學習故事寫作的過程中我也問過我的老師 我參加集訓的時候中戲的專業課老師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心理描寫可以寫但是以我們現在的水平想寫好有難度而且不好控制住後面情節發展方向 老師在上課也是給我們強調畫面感 讓人看到文字腦海中就可以有故事發生的畫面 建議我們不要用太多空洞華麗的修飾詞 多使用動詞 編導專業的故事寫作主要是考察故事情節節點設定以及推動而不是看多優美的辭藻 畢竟咱也不是寫散文 可話又說回來了 編導生相關專業就算是校考要寫的敘事散文也是一樣強調畫面感 。我的老師是要求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寫影評還是故事一定要打大綱 很多人都知道影評的結構嚴謹很重要 但故事寫作結構同樣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容易被忽視 故事大綱就首先要選一個激勵事件即整個故事情節發展線索或情節推動的節點。只要這些做有個新穎是故事核到並且沒有邏輯錯誤及生活常識錯誤一般都可以拿到一個不錯的分數

如:張三是個很有社會地位的人 但與突然出現的曾經好友現在卻很沒出息的李四起了爭執失手殺了李四 為了維持現有社會地位 張三處理屍體並栽贓給他人卻中途不斷被倒黴蛋發現 張三不得已陸續殺了好幾人 但最後東窗事發被抓捕歸案 在這裡 張三殺李四 打破主人公已有穩定生活狀態且使主人公不得已改變的事件便可以理解為激勵事件 後面為了維護已有社會地位陸續殺人 處理屍體 栽贓他人以及再次殺人則都是情節點 以前我最不擅長的就是故事寫作了 還是有老師專門給我們講了這些纔有了現在的成績 雖然這些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很簡單 但正真做好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是一旦學會了這些套路故事寫作簡單得簡直不要不要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次碼這麼多字好累啊(′;︵;`)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