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什么设计在被放弃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最新的产品上,或者有什么行业统一决定的方向被推翻重来?


数码相机的触摸屏和翻转屏

先说触摸屏

当年的索尼奶昔系列NEX-5R我用过,有触摸屏,但不是特别好用,不过考虑到这是一款2012年左右的微单相机,又是索尼推出的第一代微单,触摸屏难用也正常,后续新产品触摸屏做得好一点就行了。

然后呢,然后的索尼就把触摸屏给砍了...

当年的佳能单反也没有触摸屏,后来貌似是650D还是700D增加了触摸屏,现在佳能除了最顶级的1DX系列外,都有触摸屏了。

回答里有人说,马上上市的1dx3也有触摸屏了...

但是索尼呢?A7M3微单号称有触摸屏,但那个触摸功能只能用了选择对焦点...

也就是说你想触摸对焦它做不到、菜单栏无法触摸选择、触摸拍照也不行

这你敢信?

索尼黑卡RX100系列,前几代都没有触屏操作,直到RX100M6才有

问题是竞品G7X一代就有触摸屏了啊!!!

曾经有人说触摸屏是中低端入门相机才会有的功能,但5D4、EOS R、D850都有触摸屏,这怎么解释?

你相信索尼没这技术吗?就是单纯的不给你上这个功能而已。

RX100M6和A7R4才慢慢的放上了触摸屏,这算一个轮回吧,这么好的功能为什么不早用?

然后说翻转屏

给大家看看2012年的索尼翻转屏

现在索尼的翻转屏还不如这个...

你说这算不算一代不如一代?

之前也有人说翻转屏是入门低端相机的配置,问题是上图这个是A99,你总不能说A99是低端吧。


例如:Apple 在 2016 款的 MBP 引入了蝶式键盘,但在大量的用户抱怨和居高不下的返修率的作用下,在 MacBook Pro 16,1(也会是 16 英寸机型)改了回来;

例如:之前联想因为中美两地价格差过大被称作「美帝良心」,但现在因为性价比逐渐回归理性,被开玩笑说「移民回来了「; (@联想 给我打钱!手动狗头 )

例如:在充电方面,以前移动设备用自家的适配器,各家不互相兼容。USB-C PD 推出后,越来越多设备使用了这个通用的方案。但现在,各家 Android 手机厂商推出的快速充电方案,很多又是自己研发的私有协议,不使用官方的设备就只能低速充电;

....

暂且写这些例子。引用一句三国杀神司马懿的「制衡」台词作结:

天之道,轮回也。


最近这几年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笔记本电脑上的屏幕了,前两年 MateBook X Pro 的出现,用四面窄边框的超高屏占比 3:2 屏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两年我们也能看出一个明显的势头,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在推出非 16:9 比例的产品。

左:MateBook 13, 右:小新 Pro 13

比如说 Surface Laptop, 小新 Pro 13 以及 XPS 13 2020, 都是非翻转或者可拆卸 2 合 1 产品没有采用 16:9 的产品,但其实在 17 年前,那时的笔记本电脑就已经有四面窄边框高屏占比 + 非 16:9 屏幕的。

但是在这十几年之中,为什么屏幕比例从更接近正方形,变成了更接近长方形的宽屏,现在又慢慢开始回归呢?

老生常谈的面板切割经济性,当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6:9 的面板能比当时主流的 4:3 带来更高的切割利用率,成本有所降低。另一方面,这也和笔记本电脑面向的用户群体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我这有一份全球 PC 销量以及增长率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在 PC 销量第一次疯狂增长是伴随著 Windows XP 的巨大成功而出现的。从 2001 年的年末 XP 正式公布直接带动了后两年的销量疯涨,2003 年 PC 销量增长率达到了历史顶峰的接近 30% 之高。

这些都离不开 Windows XP 优秀的易用性,兼容性和新奇的 UI 设计,以及 PC 的价格开始下降,大量的公司开始采购并且为员工配备 PC,随之而来的是 2002~2005 年 PC 产业的快速上升期,在这个阶段之中大部分的 PC 消费者依然都是企业用户,购买 PC 的用途也都是工作。

事情在 2005 年左右开始有了变化,在那个时代「宽屏」成为了新的风潮,在高清电视被原国际电信联盟(ITU-R)确定为国际标准之后,全球都开始了像 16:9 的内容转变,央视在 2006 年开始启播 16:9 的收费高清频道,随后的几年各大卫视也纷纷开始 1080i 的高清同播。

在笔记本电脑市场里,2005 年 intel 推出了迅驰移动平台,AMD 也用 Turion64 将 64 位引入了笔记本电脑,各大 PC 厂商也开始了价格战,前几年主流竞争还在万元左右,2005 年开始都打到了 5000 人民币的段位,让普通消费者也有能力购买自己的 PC.

因此从 2005 年开始,PC 进入了个人娱乐的时代,在经历了 Windows Vista 的出师不利之后,PC 销量在 2010 年伴随著 Windows 7 这个 Windows 历史上第二重要的大版本更新进入了历史的最高点,全球 PC 销量在 2010 ~ 2012 连续三年超过了 3 亿台。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大量的用户由于娱乐需求购买 PC, 让 16:10 和 16:9 完全取代了 4:3 的方屏,成为了新的主流趋势。随之而来的是 PC 行业在 2013 ~ 2018 年的夕阳阶段,销量连续 6 年下跌。

2013 年开始,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的开始,智能手机引领的辉煌把 PC 产业远远甩到了身后,大量用户的轻度娱乐需求都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来完成,PC 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PC 行业自然也没有坐以待毙,在 Wintel 联盟的配合下它们挣扎过很多次,比如 WIndows 8 + 二合一触摸屏设备,一直到现在的双屏折叠笔记本,PC 行业努力想要制造新鲜感来挽回用户。

在被智能手机和平板抢走了大部分轻度娱乐用户之后,PC 的用户群又回归了十几年的样子,那就是工作,以及一个新的游戏用户群。

在这样的背景下,PC 厂商自然也重新审视起了自己的屏幕,16:9 这样更适合娱乐的比例,也就会慢慢淡出轻薄笔记本的市场,而在游戏市场,反而衍生出了 21:9 这样更宽屏幕带来更多沉浸感的产品。


每次提到方屏向 16:9 的转变,总有人把全部的原因都推到面板切割的经济性上,但光靠上游行业的成本因素,其实是没有办法主导整个市场的。在 2005 ~ 2012 年的日子里,是 PC 行业娱乐化的重要阶段,大量有著娱乐需求的消费者涌入,才是促使行业改变屏幕比例的重大因素,这也才能解释为什么现在轻薄本的屏幕又开始抛弃 16:9 了。


潜望镜式镜头轮回。15年前在卡片机大行其道的潜望镜式镜头,如今又在最新的手机上复活。原因是智能手机摄影组件对光学变焦的需求。具体阐述如下:

15年前,以索尼T7系列卡片机为代表的一批卡片相机陆续推出了潜望镜式镜头。这种镜头最大的好处是实现了从远到近都用了最大像素数,没有浪费一个像素。

当时的卡片机,乃至能摄影的手机,都采用的是「数码变焦」。这其实是厂家玩的文字游戏,看上去好像是变焦,但其实就是把原有的像素裁切剩一小块,再放大。但是画质肯定急剧下降,细节都没了。镜头一动没动,根本没有拉伸的马达组件。真正的变焦镜头是这样的…

但由于卡片机追求体积更薄,机身无法装载变焦马达组件了。打个比方说,好比你订了一块16寸的披萨,但是店小二的保温箱只能装下8寸。他就把披萨切剩下8寸,然后用擀面杖压成16寸给你送来了。你问他不对啊,这么轻啊,店小二信誓旦旦的说这就是16寸的绝没错!

所以,当潜望镜式镜头应用在卡片机上的时候,确实惊艳了整个摄影界。这真的是一个聪明绝顶的想法!只要把镜头旋转90°就可以塞进机身,实现光学变焦!索尼T系列卡片机的厚度,拿到今天来说仍不过时,也就比手机厚一点。潜望镜式镜头,实现了真正的光学变焦,从远到近都是满像素。你在家也能吃到16寸的披萨了,没有偷工减料。核心原理就是最上面那个折返镜片。这个就无需赘言了。

后来,随著卡片机的整体没落,潜望镜式镜头退出了历史舞台。大众忘了,但电子工程师们没忘。这些年智能手机竞争越来越激烈,照相功能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最近,华为、VIVO等品牌陆续推出了潜望镜式手机,意图夺回摄影阵地。这也是无奈之举,手机越来越薄,但摄影光学变焦是实打实的物理现象,科技也不能改变。所以只能采用这种老办法了。只不过,现在手机采用潜望镜式镜头,比当初卡片机要求更高,对防震、防潮、抗干扰等指标要求更高。不过,我个人很看好这个技术回归,这是手机的必由之路。


曾经的左右双屏被市场狠狠地教育了一番...结果现在来了上下双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