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公務員辭職後想再當就要重新考試,而且要從最小的職位重新來。古人是否也是如此?


科舉考試只能考一次。

辭官之後,東山再起需要有人保薦。

——科舉考試有點類似公務員考試,但公務員可以辭職再參加公考,一名進士卻不能再重新考一次科舉。科舉最後一關是皇帝欽定名次,名列三甲的同進士出身的人,即便對名次不滿意,也沒有辦法重新考一次了。比如說曾國藩當時文名播於天下,但殿試只列了個三甲同進士,這是他畢生憾事。明清時期,科舉功名基本上是做官的標配,就算位列詞部閣臣,一旦致仕,也不能再次參加科舉。

但可能有一種極為例外情況,一個舉人做官,可以辭職繼續考進士。但是歷史上這樣的人幾乎沒有。因為進士並不是目的,做官才是目的。比如海瑞,陳新甲等人都是舉人做到正二品。但這也不符合題主問的辭職了必須再科舉。

還有一種更加例外的情況,如革除功名。但一般到了革除功名的級別都是殺人放火違背人倫謀國不忠之罪,不死也是流徙之罪,根本沒有資格再考科舉。但如果他被冤枉了,那肯定是恢復功名,至於是官復原職還是聽勘別用那是吏部和內閣的事了。總而言之,明清時期一個官員被免職或自己辭職,如果又想出來做官的話,是不需要也不能走科舉之路的。他需要的是活動關係,讓人保薦他出來。
並不會的,比如謝安。《晉書·謝安傳》:「謝安少年既有名聲,屢次徵辟皆不就,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不用,進士功名是終身有效的,除非被革除功名,否則一直都有繼續擔任官員的資格。

辭官以後可以通過保舉、徵用等方式復出。復出後擔任的職務也不是從最小開始。


不用的。

辭官後,基本上要麼功成身退,要麼心灰意冷,要麼以退為進。

前兩個,基本上以自絕官場。最後一個,其實出山的機會就很多了。

不管是直接是皇帝下令,還是吏部徵召,或是故人推薦,基本上都可以重入官場。


宋代的舉人好像是一次性的,每次都得重考明清的只要考過一次就是終身的如果當過官,就不用重考啦

秀才每年都要考試審核,舉人以上就不需要了。已經是儲備幹部了,不過明清那時候儲備幹部太多,辭官之後不知道有多少人等著補缺呢,除非你的名聲夠好,有人賞識


考試不是為了當官,是為了免稅啊。辭官還不一定讓,消極怠工那是犯罪。
不是,如果你通過科舉獲得了舉人以上身份,那麼你就已經擁有了選官的資格,這個資格是終身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