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試著百度過,但也沒找到答案。是這樣……我曾經把自己心中一些關於事業的幻想,講給過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我經常幻想自己和崇拜多年的一位大佬一起開講座……就是一起被邀請到一所高校或者一家書店演講……我幻想出來的畫面都非常清晰生動,甚至就連自己的演講稿內容大致是什麼,PPT課件大概是什麼樣,我都想好了……

我的心理諮詢師回應說,我的幻想總有一天會實現,因為我已經能想像出很清晰的畫面了……後面還說了幾句,我記得不太清楚,大概意思是說,如果目標很清晰了,那麼就很容易實現……好像還提到了什麼心理學術語,但我不記得是什麼。

我知道心理諮詢師說這些話至少有一半的動機是為了取悅我,為我留個好印象,但心想事成是否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這一點我比較感興趣。


題主你好呀,小編推測諮詢師說的或許是關於「自我實現預言」。

舉個例子:我們經常在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一張閃亮到無法忽視的圖,一條看起來很肥美(很好喫)的錦鯉橫躺在那,配文寫著「轉發這條錦鯉,一週內會有好事發生!」

而且點開評論,裡面竟然有很多轉發之後來還願的,寫著「轉完之後爸爸就給了零花錢!」 或者是 「天哪!剛轉發完就收到offer啦!」

為什麼我們想的都會變成真的?

Robert K. Merton提出的「自我實現預言」可以很好的解釋這種情況,他認為,我們所抱有的信念和期待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使行為變的更積極或消極,從而使我們的期待成真。

比如在面試前你轉發了一條幸運錦鯉,相信自己這次會被錄用,這種自信會使你在面試中更自信,表現得更好,那你拿到offer的概率當然就增加啦。

相反的,比如你換了一份新工作,去之前想著新同事可能會不喜歡你,那在和他們的交際中你可能就會表現的很冷淡,不友善,這樣一來,新同事當然也就真的不喜歡你了啊。

和簡單心理的小夥伴們聊到這個的時候,發現這種自我實現預言的例子真的很多,我們蒐集了一些例子,來看看這些經歷有沒有讓你很熟悉的吧!

我們所惦記的,不論好壞,都變成了真的。

@年糕:

我當時辦英國簽證時擔心會被拒簽,結果在準備書面材料的時候超緊張,因為焦慮而準備得不夠充分,最後就真的被拒簽了。

@鏟屎的J室長

「你的手怎麼了?」

「給貓剪指甲撓的。」

「為什麼要給貓剪指甲啊?」

「我總覺得它會撓我。」

「那它平時撓你嗎?」

「不撓。」

@朝陽羣眾

我前女友一直覺得自己風流倜儻,渾身很有自信的那種,其實你真她認識之後吧,發現她也沒那麼好,但就因為她特別自信,所以就挺主動挺敢表現自己的,結果真有好多小姑娘都特喜歡她

@陳建國

前一段時間都說水逆,總感覺最近會倒大黴,一直心神不寧的沒辦法集中注意力,但好死不死的又在做一個很重要的項目,結果項目做的很爛,也算倒了大黴吧。

@啪唧

有一天我有點兒累,回家的路上就隱隱的總覺得自己會摔倒,所以我小心翼翼了一路,總算安全到家了,結果剛進門沒兩步我就摔了!但摔完之後特開心,覺得心裡有塊兒石頭終於落地了。

@課代表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歷:在自己狀態特別好,能量特別充沛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做什麼事兒都一帆風順;在自己情緒很差,特別低落的時候,感覺做什麼都陷入怪圈,越做越差,越做越不想做。

漸漸我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正是因為思維塑造了一個「信念」——這個我深信不疑的信念,指導了我的行為,而行為帶來的結果又重複印證了信念本身,於是一個循環便形成了。

不知道我的解釋能否解答題主的困惑呢?還想分享一句話給題主:在心理諮詢過程中,無論你產生怎樣的疑惑,都是可以直接和諮詢師溝通的,專業的諮詢師會和你一起探討你產生困惑的原因,或許這會成為你們建議更友好的諮詢關係的突破口喲~

最後,小編也祝你「心想事成」吧~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擁有8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覈;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4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體驗哦,戳這裡「http://jdxinli.cn/2ukmmb」

發佈於 2020-01-1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吳長安吳長安?

2020 新知答主

要問「心想事成」的心理學依據,從Carl Gustav Jung曾說過的「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之為命運」可窺一斑。

在心理學上,有個叫做「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概念可以解釋,它是指人的行為會直接或間接地受其自我預期影響,使其預期成真。

即,你心裡所想的,也就是你的自我預期和信念會影響你的行為。

舉個例子:

比如你認為自己不適合幹某事,在心裡逐漸形成相關信念「我幹了也不能成功」,在這種心態下,果然做得很差,周而復始,一差再差;反之,你認為自己適合幹某事,你便真的能幹好。

再如,你覺得自己真的適合某一類職業,比如程序員,你就會去學相關知識,你可能會成為一個程序員;而當你覺得你自己不適合當程序員,你就不會去學,也自然不可能去當程序員了。

積極的自證預言,帶來的是積極的信念和行為,即為「心想事成」;而消極的自證預言,則會讓你用行為去證實它,帶來不良後果,我們應當避免。

古時的「喜鵲報喜」,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們常將喜鵲視為一種好事的預兆,出門看到喜鵲覺得這是一種好運,相信自己今天一定能成功,從而擁有更放鬆的心態和更自信的態度去面對一天的工作/任務,如此一來,其工作/任務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了。

&> &> &> &> &> &>

1、推薦關注時而有趣、時而專業的 吳長安;

2、推薦專欄:長安城外一茶鋪

3、推薦5個收藏夾,有興趣不妨一觀:

心理學管理學,成長乾貨,觀點見解,酒和故事,生活好物


要問「心想事成」的心理學依據,從Carl Gustav Jung曾說過的「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之為命運」可窺一斑。

在心理學上,有個叫做「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概念可以解釋,它是指人的行為會直接或間接地受其自我預期影響,使其預期成真。

即,你心裡所想的,也就是你的自我預期和信念會影響你的行為。

舉個例子:

比如你認為自己不適合幹某事,在心裡逐漸形成相關信念「我幹了也不能成功」,在這種心態下,果然做得很差,周而復始,一差再差;反之,你認為自己適合幹某事,你便真的能幹好。

再如,你覺得自己真的適合某一類職業,比如程序員,你就會去學相關知識,你可能會成為一個程序員;而當你覺得你自己不適合當程序員,你就不會去學,也自然不可能去當程序員了。

積極的自證預言,帶來的是積極的信念和行為,即為「心想事成」;而消極的自證預言,則會讓你用行為去證實它,帶來不良後果,我們應當避免。

古時的「喜鵲報喜」,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們常將喜鵲視為一種好事的預兆,出門看到喜鵲覺得這是一種好運,相信自己今天一定能成功,從而擁有更放鬆的心態和更自信的態度去面對一天的工作/任務,如此一來,其工作/任務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了。

&> &> &> &> &> &>

1、推薦關注時而有趣、時而專業的 吳長安;

2、推薦專欄:長安城外一茶鋪

3、推薦5個收藏夾,有興趣不妨一觀:

心理學管理學,成長乾貨,觀點見解,酒和故事,生活好物


你的諮詢師用力的方向沒錯,錯在用力過猛。

如果他說:「心想容易事成」,那麼應該就不會給你帶來困擾和疑惑了。

心想不一定事成,這是客觀常識,但他說的過於絕對,導致失去了合理性。

這就好比一個普通長相的姑娘,你偏偏要說她美若天仙,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性。

只要具有正常思維,姑娘聽了這話會怎麼想?——這為了哄她開心說的假話。

心想容易事成,這是有道理的。

道理就在於,我們每個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受思維意識控制的,特別有些是潛意識控制的。

因此如果一個人天天唸叨著、惦記著某件事,這種想法就會深深的刻入他的意識和他的潛意識,然後他生活中的所有的選擇,都會不由自主的傾向於靠近這個目的。

久而久之,積少成多,一萬小時定律等等,最終有一天,他心想的事,就可能一步步變成現實。

心想只是增加了事成的可能性,並不是一定心想就會事成。

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是天天惦記著,沒有心想,那麼事成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謝邀。

這是一種心理暗示吧,有作用的,哪怕心理醫生沒有和你說過這個概念,我們不經意間也在這樣做。

聽過一句話,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講的是你天天想著這個事情,其實這相當於你的目標了,有目標就已經勝過挺多人了,有些人活得相當佛系,沒有什麼理想和規劃。但也不是有了目標以後,就萬事大吉了,還需要你落實到行動,這也很關鍵(就好像很多家長只負責把孩子送進一所還不錯的大學,好像好大學一定能有好的人生一樣)。後續心理醫生的作用可能不大了,很少有心理醫生能引導你去行動。


你所想的會慢慢指引你去到你想去的地方,但這不能急,也不能只是幻想,把目標拆分,形成幾個階段性目標,腳踏實地的一步步上去,你終將有所成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