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们的故事都知道,但自洪太尉放出妖魔后几十年间的事情都省略了,《水浒传》对好汉们的身世没写明,比如林冲怎么当上教头?宋江怎么当上押司,武松武艺从何而来?都没有写?所以我对《水浒传》的前传故事很感兴趣,各位大神能据自己知识推测一下吗,万分感谢!


基本上,作者在一个人物出场时都简略交代了此人的过往。省略的部分,不是无甚可说,就是与水浒故事无关。

比如林冲,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八十万禁军似乎武艺超级牛逼。其实未必。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实并不是说这个人牛逼到可以做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只不过是禁军的诸多位教头之一而已。王进故事一节,高俅骂王进「前官没眼,参你做个都军教头」,可见当时要做教头并不是太难,只要有些武艺加些人脉,就可以被举荐做教头了。林冲在娘子上香遇到高衙内之前的故事,无非便是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得熟人举荐做了都军教头,从此开始朝九晚五的公务员生涯。王进遇到事情还有父亲和自己积攒的人脉帮忙说情,而林冲出事后,除了自己的丈人和热心肠孔目孙定外,没见到其他人出面说情。可见林冲一来人脉浅薄,远没法子与高俅抗衡,二来大概也是个明哲保身不结朋党的人。

比如,鲁达是个西北边关的下阶军官,在小种经略相公府上做类似家将的工作。从他和茶博士、潘家酒馆和郑屠的对话判断,他可能经常被安排做一些经略相公府上的私事(比如买肉)。

又比如,史进是个村里的纨绔少爷,不事生产,专好舞枪弄棒和刺身——哦不,是纹身。纹身倒是挺好的,只是功夫学习不得其法,花拳绣腿的不中用,却颇为自负。

又比如,李忠是个江湖打把势卖艺的。所以也能看出来,若非遇到王进,史进的功夫水平大概只能与江湖杂耍卖艺的人相当,甚至可能还不如。这大概也是业余的和职业的区别。有趣的是,李忠枉有打虎将这个绰号,既打不了真老虎也打不了苍蝇。

武松的故事也是类似,少时打架,误以为将对方打死了,赶紧跑路(后来才知道人家没死),辗转流浪到柴进处。至于他的功夫是怎么来的,肯定不是九天玄女教的(大雾)。如果遇到名师,武松也多半会提,可是没有,估计是和史进类似,找些江湖艺人这个学点那个教点儿(从打人没打死来看,显然杀人技巧和经验明显不足,与打虎和杀奸之后明显不一样),然后实践出真知,一路打出来的。这一点从武松在柴进处惹得别人抱怨,以及要打宋江可以看出来:这哥们儿要是开车,准是路怒症,说两句话就要从后备箱里扯出棒球棍或者武士刀的人。

宋江是有家产的,但是我们无从得知这份产业是宋江做了小吏后努力创收出来的,还是原本就家境殷实。从宋江一向出手大方来看,小时候家里应该不是太缺钱的人,就算不是巨富,至少也是衣食无忧。有些东西后天可是修正,但小时候养成的金钱观念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李忠,就算有钱也不会像宋江这么使银子。宋江如何做上押司并不难推测,他的三大法宝是:

1、见人就发高帽子。见到谁,甭管这个人是真有名还是籍籍无名,一律以「原来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XXX,我听人说你的名字很久/很多次了」。这招可谓是屡试不爽,反正也无法对症。

2、见人就送钱。甭管差钱不差钱,一律先来个大红包。这玩意儿忒好使了,毕竟谁都和钱没仇。李逵、武松这等缺钱的,自然感动不已——「及时雨」嘛,就是财神爷。而对于戴宗这等略有身份、不差钱的,从中就可以看出宋江的格局——这位大哥不是吃独食的人,跟著他混,自己不会吃亏。

3、低调谦和甚至矮化自己。《水浒传》有个特点,里面的人不少都有「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我削你,不信你试试」「试试就试试」,于是乎抡拳开干。典型的就是李逵遇到焦挺。但是宋江不是这样。宋江是一见面「啊,原来是你啊,我老早就听好几个朋友在不同场合提起过你了,你真牛逼。我这方面可不行,还得指望你多罩著我啊」。这样一说,首先打不起架,第二对方听了心里很爽「我艹,宋江哥哥都听说我的名字,原来我在江湖上已经这么牛逼啦,好开心」。

这三招好不好使呢,绝对好使。不信你观察下,做的好的销售人员或者承担销售业务的老板,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这三招——当然,直接送钱可能没了,但是会变成别的方式,比如业务提成,辛苦费,介绍费,红包等等。


我在专栏里写了一些水浒传故事之前故事,已经完本了,基本每天都会发一点上来,不用担心太监,有兴趣可以关注一发。

水浒卧底?

www.zhihu.com图标

包括但不限于:

宋江是怎么当上押司,并一步步刷声望的;

花荣、孔明、孔亮是怎么认识宋江的;

吴用是怎么认识戴宗的;

武松在柴进庄遇到宋江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生辰纲的消息是如何被刘唐得知;

目前正在酝酿一个新的中长篇,前期讲柴进在遇到宋江之前的故事,中期讲柴进上梁山泊之后的故事,后期说柴进后来反出梁山泊的事——不过有点卡文了。


有的在胡闹,有的在过日子,有的在泡妞,有的在工作


如果大聚义是水浒的必然,那大聚义前的好汉生活,都是充满著偶然的。

毕竟只有肉身到了梁山,或者被动的触发被宋江俘虏的技能,才能天人合一的感受到:

「天罡地煞之数。」

所以在此之前,该干嘛就干嘛了,该挣钱养家的就挣钱养家,该两眼抓瞎的就两眼抓瞎。

好汉的身世背景,基本上都是有交代,就算是没有交代了,也可以根据相关剧情去推测。

我在这里说一下你提到的几个问题。

至于林冲怎么但还是教头的?

其实你小看林冲了,人家虽然出场的时候是教头,但人家以前可是都教头。

小人原是开封府人氏。乃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林冲的徒弟。姓曹,名正。

林冲的徒弟曹正,亲口说林冲是都教头,也就是所有教头的老大。

不但但是教禁军武艺,而且还是有军权在手的,同时还要兼任指挥使、护驾将军等职务。

一句话,不但很拉风,而且很有地位;具体可以参看后来的都教头丘岳,出场时的牛气哄哄之场面。

林冲是怎么混上教头的呢?

我觉得八成是沾了他老丈人的光。

他老丈人是「张教头」,既然是教头,而且是住在开封,那多半就是殿帅府里的教头。

甚至就连林冲的武艺,可能都是这个张教头传授的。

至于林冲为什么能跟张教头搭上关系,那是因为他爹是「林提辖」。

这个开封的提辖,可能不是咱们想像中武官,很有可能是个文职。(别用正史解释水浒的设定)

鲁智深的原话是:

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辖。」意思就是鲁智深小时候去过东京开封,结识过林冲的老爹林提辖

林冲不但没有表示异议,还主动要求跟鲁智深拜把子,可见鲁智深没说慌。

而这位林提辖是开封的提辖,按说应该跟鲁达、杨志、孙立等人一样,是个低级武官。

可实际上,开封的确出现过提辖,只不过不是在军营中,而是在开封府里。

林冲误入白虎头,被押送到开封府的时候,出现过提辖一职:

提辖官能掌机密,客账司专管派单。」

开封府里的提辖官,是专门负责机密事务的,其实机密本身也是个官职,主要负责官府文案、收集赃物等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档案室。

比如武松醉打过清河县的机密;张都监诬陷武松的时候,就把所谓的赃物交给「机密房」管理等。

所以开封府里的提辖官,也是在处理「机密」事务,管管公文档案了,查封点赃款赃物了。

(真的,千万别用正史来解释提辖如何如何,我只想根据水浒的设定走)

而且跟提辖对应出现的,就是客账司,也就是衙署中掌接待、侍奉等的吏员。

很明显是个文职。

所以据此推测的话,开封府里的提辖官,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确定,就是一个文职官吏。

所以林提辖很有可能就是个文官。

什么林冲是将二代、什么林家枪法有多牛,基本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林冲多半不会是跟著林提辖学武艺。

但林冲勉强也算是官二代了,那他自然就能够结实张提辖,如果林冲从小就喜欢武艺的话。

林提辖找张教头教他,应该不是难事;甚至在传授武艺的过程中,还跟张教头的女儿眉来眼去。

最后被林冲搞回家成了林娘子。

一切都是这么的顺利成章。

张教头不光教他武艺,把女儿嫁给他,肯定还会给他安排工作,让他进殿帅府当教头。

毕竟林冲的武艺的确很好。

后来王进的老爹王升病故,王升就是担任的都教头,多半就是林冲接了班。

也就有了曹正嘴里的都教头,只不过后来徽宗上位,高俅接手殿帅府,一朝天子一朝臣,林冲应该是被撸了下来,换成了高俅后来的心腹丘岳。

这是林冲最有可能的经历。

第二、宋江怎么当上押司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宋江一开始的目标,绝逼不是当押司,因为押司是小吏。

宋江一开始的目标,应该是走科举当官的。

他自己写的《西江月》云:

自幼曾攻经史。

他从小都是在读经史,学得都是儒家典籍,那肯定是本著走科举去的。

临死之前,宋江也回忆过:

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

这里明确说是自幼学儒,读的就是四书五经那一套,就是奔著考功名去的。

君不见,宋江,字公明(功名)乎?

可是后来嘛,众所周知,宋江当押司去了,那就证明了一件事,宋江也是万年落榜生!

别说进士了,拿个举人估计都费劲,所以最后他自己放弃了。

当然,宋江估计也不想的放弃,但多半是被家庭条件限制了。

宋家的老大、老二,还有他妈,在他出场前就没了,估计是挂掉了。

所以无论是丧葬看病,都是不小的支出;而且宋太公没有续弦,宋清也没有成家。

可见他们家在宋江当押司之前,基本是赤贫的状态。

而且更有可能,宋江他老娘去世的时候,没钱看病拿药而悲惨死去,甚至连下葬的棺材板都没有。

估计要给宋江留下心理阴影。

所以成年发迹后的宋江,对于施舍棺材膏药这种事,基本都是有求必应的。

多半是因为自己经历过这种悲惨事,所以按照儒家修身齐家那一套,不排除是达则兼济天下嘛。

对于宋江当押司这事,宋太公是明确反对的,宋太公是希望他接著读书走科举的:

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对于宋江去作吏这件事,宋太公劝说他很多次,希望他能「本分」,也就是考科举。

但是估计考虑到家庭条件,再考下去全家都得被拖累死,所以宋江主动放弃了。

毕竟是读过书的人,然后去县衙当押司了,一步步的就混上来了。

就混成了「及时雨」了。

当然,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好转,应该也是在宋江当上押司后,而不是在宋江当上押司前。

宋太公说过:

老汉祖代务农,守此田园过活。

宋江本身是祖代务农,可能有自己的土地,但绝不是什么大户。

要不然宋清能不是去种地,就是去打造农具吗?宋清绝对是个种地小能手。

如果宋家一开始就跟史进家一样,宋清能是个种地小能手吗?都一大把年纪了,能还当单身狗吗?

所以多半是来自宋江的「反哺」。

第三、武松的武艺。

武松会的是相扑,有人会抬杠说书里说的是「玉环步、鸳鸯jio」,没有说相扑。

但是书里说了「这一扑」,水浒只有在涉及相扑动作的时候,才会用这一扑。

所以武松确定用的是相扑,而且平生所学就是相扑。

相扑这种东西,在宋朝还是蛮流行的,普及程度不亚于跆拳道。

甚至还有专门的相扑比武大会——泰安州的争跤庙会。

就是燕青打擂的那一个。

所以武松尽管出身不好,家庭条件也不好,但是学这种东西,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能清河县扫地的老大爷,都能会个一招半式,指点武松几个动作也不是不可能。

(别说是周侗了,两回事,别联动)

当然,我的意思是这不是什么特别难学,或者是高深的武艺,毕竟高太尉也会个七七八八。

所以想学的话,真不是难事,真的可能就是跟某个摆摊的大叔,扫地的大爷,种菜的阿姨学得。

也说不一定嘛。

好了,就这样吧,比心~


按照题主的要求,恐怕要写二十本《水浒前传》才行哦!反正是小说不是档案,题主也可自娱自乐编一个《水浒前传》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