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使用省名的:

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

吉林

黑龍江江蘇浙江台灣寧夏新疆香港澳門


遼寧省——平。公孫度據遼東,自領平州牧。西晉咸寧二年十月,分昌黎、遼東、玄菟、帶方、樂浪等郡國五置平州。


省份簡稱多來源自該省內的山川或古地名

如:重慶,渝(渝水—嘉陵江)湖南,湘(湘江)江西,贛(贛江)福建,閩(閩江)遼寧,遼(遼河)湖北,鄂(鄂州)陝西,秦(秦嶺、秦國)

四川,蜀(蜀國)

這幾個沒有什麼異議吧:

北京,燕(燕國、燕京主要位置)遼寧,奉(奉天)重慶,巴(巴國)江蘇,揚或吳(揚子江、揚州或吳國)浙江,越(戰國時越國主要位置)河北,直(直隸省)湖北,荊(荊江、荊州)===我覺得這個比鄂更好

四川,岷(岷江)===但因為與福建「閩」同音使用不多

山東,濟(濟水)===山東自稱齊魯大地,但是僅用一個「魯」字實際上並不恰當,

陝西,渭(渭河)===相比黃河,渭河才應該算是陝西人的母親河吧山西,汾(汾河)===山西人的母親河天津,海(海河,但海字簡稱又似乎容易混淆,連雲港肯定不願意)、順便吐槽一句:安徽,作為安徽人我還真不曉得用哪個合適,「皖」這個簡稱已經夠尷尬的了,沒有哪個安徽人知道皖國皖山到底是什麼鬼……楚?淮?……

北京 幽、燕

天津 海

內蒙古 韃、元

遼寧 奉

吉林 長

黑龍江 哈

江蘇 揚

浙江 越

台灣 琉

寧夏 什麼?有寧夏這個省?

新疆 天


內蒙古-朔(朔方郡,北方)

遼寧-幽/奉(奉天)

吉林-震/渤(渤海國,武周封為震國公)

新疆-金/西(金為西方,西域)

青海-岡(玉出昆岡,形容其地勢高拔平坦)

寧夏-定(漢時設安定郡,定與寧同義)

天津-海/沽(海河,海津,塘沽)

台灣-琉(台灣也被稱作琉球過)

黑龍江-肇/松/那(遼時設肇州,松花江古稱那水)

西藏-蕃(吐蕃,不過蕃這個字意思不是很好)

澳門-濠(澳門舊稱濠鏡)

北京-燕

浙江-越

江蘇-吳

甘肅-隴

香港。。。這個我實在想不到

其他省份都有別於目前名字的簡稱(或非官方的常用簡稱),就不寫了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

關於滬,原寫作「扈」或「滬」,是古代松江人民發明的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上海地區形成的時間很短,松江是上海最早成陸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上海人民都是捕魚為生,當地人捕魚是將滬放置於江海中,隨潮起潮落魚便被圍困在滬之中。當時松江口臨海,被稱為「滬瀆」,後經演變簡化為「滬」。關於申,上海地區曾經是春申君黃歇的封邑領地的一部分,故別稱申。嗯還有條路叫春申路。補充:黃歇被封為春申君,賜淮河以北十二縣,淮北十二縣曾是古申國從河南南陽盆地遷往信陽一帶的申國故地,「春申」蓋取「繁榮興旺的申地」之意。十五年後黃歇主動讓出淮北封地,請封東海之濱故吳地,而他在此治理有方使其成為富庶之地,所以魔都才有申城之稱。附建國以來上海市政區圖(手繪地圖僅供參考)圖源見水印


很多回答有點偏題了,不過這個問題本來就有點腦洞大開,那乾脆讓我天馬行空一回。

以下回答直接按照題主清單來,多個方案的按照靠譜到不靠譜的順序排列。

北京:燕(燕州)、平(北平郡、北平府)、順(順天府)、幽(幽州)、薊(古薊州)

天津:沽(直沽、塘沽、漢沽)、薊(古薊州、薊縣)

內蒙古:原(五原郡、草原、高原)

遼寧:奉(奉天)

吉林: 白(長白山)、松(松花江上游)

黑龍江:合(黑水烏江交匯處,原合江省簡稱)、松(松花江下游)

江蘇:吳(吳國、東吳)、淮(淮河)

浙江:越(越國、越劇、越語)、錢(錢塘江)、之(之江)

台灣:流(流球)、夷(夷洲)

寧夏:興(興慶府、中興府)、回(你懂的)

新疆:准(准部,準噶爾:新疆原名)、昆(繁體「崑」,昆崙山,簡體字易與昆明市簡稱混淆)

香港:九(香港這個真不好弄,因為即便是香江也避不開「香」字,只能選擇比香港島更大的九龍)

澳門:濠(濠江)、 氹( 氹仔)


東部發達地區的江、浙、閩三省中,就有閩。
廣東 粵廣西 桂河南 豫湖南 湘湖北 鄂江西 贛福建 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