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遊戲和視頻遊戲玩家的行為幾乎沒有關聯。


我從沒看到過類似的論文或者權威文章。請舉例說明。

1.就目前來看,你的論點應該是暴力、澀情等暗示對人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可以理解成:現實世界的感官接觸,不會影響到這個人的現實行為。

但是我知道一些現實當中的例子。完全反對你這個觀點。

1. 18禁這種事全世界都要求標明,禁止未成年人觀看。為什麼?某些場所明令禁止為未成年進入。為什麼?

2.玩遊戲的時候10個有9個說髒話,哪怕平時修養很不錯的人也是如此。祖安老哥就是例子。

3.罵你一句髒話,你沒反應嗎?內心毫無波動?

4.網路暴力不傷人?性暗示,沒反應?

5.中指這種手勢,和F**K,you是外國傳進來的。看美劇多了之後,有時自然而然的就用出來了。

6.古惑仔教壞多少人?

7.有個女人殺自己男友的事例。這女的看喜羊羊,紅太狼老用鍋底拍灰太狼。有次爭執就用鍋底拍了男友,釀成慘劇。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數不勝數。人類學「壞」是非常容易的,看過幾遍就會了。看多了下意識就會用出來。

不可否認的是,接收任何信息都能改變你。至於說有的人會去做,而有的人不會。靠的是自我剋制和對法律觀唸的重視。為什麼很多國家18禁內容管制只限於未成年人?因為未成年人的世界觀與自制能力還不健全。對於法律知覺也不強。

最後陳述。信息並不是不會影響,而是對某些人作用不大。沒錯,這些信息只是幫助你表達出你內心想表達的東西,但是看得多了你的內心會平靜嘛?而且信息有時候不是你想不接收,就能不接收的。且行且珍惜。

至於你說的某種數據,多半是來自遊戲廠商,或者相關團體。遊戲廠商告訴你無害?商家已經擺明瞭在說:你是韭菜別跑。我都給了你一個藉口了,快來讓我試試刀快不快。


這一些都是無良媒體(電視和報紙雜誌)為博眼球硬編出來的,事實證明玩遊戲並不能讓人暴力只會把人變成宅男。


請把題設裏的「各種研究」,所指代的具體科學文獻列舉一下。大概列個10篇左右吧。


事實上,國外UC黨也不少。早就有專家指出「沉迷網路暴力電子遊戲會對青少年有多方面影響」,但否認電子遊戲直接指向現實中的暴力行為。現實中的暴力行為獨立於遊戲中的暴力行為,二者不具備必然聯繫。

相信很多人也不會跟著下面這個視頻學日語

【日語教室】讓可可來教你真正的日語 02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大部分玩家能夠區分遊戲和現實的區別,能夠明白某些虛擬遊戲中的行為不可能適用於現實社會。一些大學的調查表明,暴力遊戲恰恰在抑制犯罪的發生率,虛擬遊戲為玩家提供了一個發泄暴力的平臺,玩家可以投入幻想世界耀武揚威,沒有必要在現實社會中衝動魯莽。

然而,別有用心的人抓住某些遊戲暴力的一面宣揚,白宮曾製作過一個名為《電子遊戲中的暴力》(Violence in Video Games),在88 秒的遊戲場景剪輯中,故意挑出了《使命召喚:黑色行動》、《使命召喚:現代戰爭 2》、《黎明殺機》、《德軍總部:新秩序》、《輻射 4》、《狙擊精英 4》和《惡靈附身》中去除上下語境的暴力特寫,集合成了讓部分人坐臥不安的血腥盛宴。這麼做,無異於給一名大廚只提供腐爛的蔬菜,然後對他做出來的菜大肆批判,是不公平的。

有人認為暴力遊戲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犯罪方式(槍支,炸藥,車輛,犯罪手法),是在鼓勵犯罪,恰恰相反的是,如俠盜獵車手(GTA),看門狗(Watch Dog)等系列都有一個道德懲罰機制。在遊戲中,如果你在大街上隨意殺掉與遊戲目標無關的人,將會得到懲罰。玩家無非提心弔膽的躲過懲罰,或者接受懲罰,死亡重生。而使命召喚(Call of Duty)刺客信條(Assassin『s Creed)之類的,如果擊殺或傷害平民或者隊友,玩家將當場去世,體驗到自己有意或無意錯誤的後果,大部分遊戲的主旨總是向善的。

除此以外,一般人也很難做到和遊戲角色一樣挨槍子後還能呼吸回血到滿或者喫血包,並且,像看DOOM,無主之地這樣科幻(魔幻)類的遊戲,現實中根本就做不到。

但是,我們以上的討論都是建立在玩家對遊戲具有清晰的認識,一些年齡較小、心智不成熟的玩家可能確實會受到遊戲中的暴力因素的影響,從《真人快打》開始就一直有對於暴力遊戲的爭論。結果是,出現了任天堂的權利金制度和世嘉的VRC分級,之後大多國家或者廠商建立了一整套年齡分級制度。目前比較常見的分級制度就是ESRB了。

這些分級基本上還是靠譜的,然而國內沒有這麼詳盡的分級,大部分情況下只能一刀切……


作為玩家的角度,遊戲行為和現實中的暴力行為內容可以類似但性質完全不同

就像解壓玩具搞個開關撥來撥去,在這個開關在不連通電氣情況下,這種行為就被剝離了其他任何性質。而如果我在公司蹲在電閘旁邊來回開關,那一定不是因為我玩具玩多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