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只注重意境不注重韻律的表達形式和散文的區分度不高,它會在不遠的將來被淘汰嗎?


于堅:詩持存著最後的神性,上帝死了,詩還在

(圖文無關)小冰詩集只是一個語言遊戲而已。只是擔心此事後面的世界觀,一切都交給未來、技術。(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人生而向死而生,要如何去死,宗教回答這個問題,詩也是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技術不回答,它是徹底的玩世不恭的遊戲。

最近,一部被命名為「小冰」的機器人寫的詩集出版上市。微軟的設計者寄了些作品給我看,並告訴我「小冰」是用100個小時時間,「學習」自1920年代以來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所有作品,並進行了多達10000次迭代後完成的。

我的印象是,這部詩集提供了一本不好的詩的範例。冷酷、無心,修辭的空轉,東一句西一句隨意組合,意象缺乏內在邏輯,軟語浮詞,令人生厭的油腔滑調,原材料來自平庸之句。這個軟體對詩的理解是電視台詩歌朗誦會的水平。這個軟體設計不出靈性,設計不了「詩成泣鬼神」。

機器人還有一點無法模仿,就是語感。機器人好像是一種翻譯,它失去了來自詩人生命的語感。就像電腦設計的漢字,與手寫的漢字不同,沒有書寫者個人的手感。語感是現代詩的最重要的東西。現代詩不像古詩由於韻律、字數的限制,詩人個人的語感被閹割,拘囿於格律。現代詩不是沒有韻律,它的韻律來自一種由私人生命的呼吸節奏產生的語感、口氣,就像筆上手後產生的來自作者身體運動導致的輕重緩急。某種藍調式樣的即興式的韻律,這是現代詩的魅力之一。現代詩是語言的解放,它也解放了人的個性,壞的詩都有某種機器人詩的風格,沒有靈性。保持靈性,是人最古老的事業,孔子教導,仁者人也,仁就是一種靈性,一種超越性。本雅明所謂的「靈光消逝」,其實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最深刻的擔憂,人永遠害怕靈光消逝,被物奴役,重返物的黑暗。人總是要問「彼何人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何處去」。

阿爾法圍棋與寫詩的機器人不同,阿爾法之所以無敵,是因為圍棋有邊界、數、遊戲規則的限制,圍棋有靈性但主要靠機心,機器人抓住了這一點。但詩沒有,現代詩怎麼分行都行,只要招魂,現代詩其實是一種偉大的後退,它使語言回到了原始的招魂時代。「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足之蹈之,諸神到場,將招魂過程中最有魅力的囈語記錄下來,以期再次「詩可群」,這就是文。《楚辭》就是這種東西,師法造化,詩是一種語言之祭。文明,以文照亮,是後來律化,詩就開始規範拘束了。在上世紀初,生命已經被陳詞濫調遮蔽、窒息著了,所以新詩誕生。現代詩重返語言的荒野,詩要再次解放生命。

小冰詩集只是一個語言遊戲而已。我擔憂的只是此事後面的世界觀,一切都交給未來、技術。將最古老的詩祭也交給機器,你幾千年的祭有什麼了不起?我100個小時就可以搞定。

在老中國的世界裡,這些不是不會,而是不為,所謂非禮勿視,居敬,對天地神人懷著敬畏之心。《莊子·天地篇》有言:「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我曾經在西安的博物館看到秦人製作的工具,類似遊標卡尺的東西那時候就出現了,但後來消失了。中國文明不是落後,而是世界觀決定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不是像其他文明那樣無休無止地嘗試一切。非禮勿視,不是封閉,而是居敬。也許這個機心無所不在的世界最終有能力虛擬出上帝,李白、杜甫、自己的母親、兄弟姐妹其實都可以虛擬出來,但是人的道、德性、禮、敬畏……之心禁止這麼做。許多技術在遠古半途而廢,因為那時代的人們意識到無德的後果,德被重視,乃是先知對人的生存經驗的總結,沒有超越性的技術最終將令人失去人之道。德需要宗教式的居敬、敬畏、慎獨、自我節制。技術無德、不仁,技術是無限的,技術比德更有誘惑力,它滿足慾望,慾望也是無限的。

技術空前發達的人類今天死得還不夠嗎?從前的人死在鳥語花香的故鄉,今天的人死在塞滿醫療設備的醫院,臨終都不知道為何會死,鬱鬱而終。人生而向死而生,要如何去死,宗教回答這個問題,詩也是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技術不回答,它是徹底的玩世不恭的遊戲。人的未來不過是自己將自己異化為機器人的奴隸,小冰其實是潘多拉盒子里的一員。這件事暴露的是佔有、量化、將一切都納入控制系統的野心,在這種野心後面,隨之而至的並非人的解放而是人的異化。我們現在不是已經被不斷地升級換代的手機天天驅趕嗎?今天,一個正常人如果不跟著蘋果公司升級換代,就意味著他或她不存在。

它們會成功嗎?這要看人類幾千年通過語言創造的文明史、生命經驗、記憶……深厚、強大、堅固到何種地步。那個有無相生、陰陽變易、晦暗不明、不確定的舊世界畢竟誕生過那樣具有魅力、靈光、令生命充滿意義、美感的人生。詩持存著最後的神性,上帝死了,詩還在,詩比上帝更古老。如果詩也死了,仁者人也,那個局面不過是人不再是超越性的仁者,未來不過是重返物的黑暗狂歡。詩將只是發生在遙遠的黃金時代嗎?詩將死於我自己的時代嗎?機器人開始在古老的詩國寫詩,機器人開始在古老的棋盤上下棋。其實不是什麼好消息,「一種可怕的美已經誕生」(葉芝),最終人們將發現,它並不美。

作者簡介:于堅教授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30位作家之一,本世紀中國十大詩人之一。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選入國內多種初中、高中和大學教材,創作成就已專章或專節寫入中國當代文學史。評論家認為,他是中國少數能表達自己對世界哲學認知的詩人和作家。于堅的寫作持續四十年。1986年,組詩《尚義街6號》在《詩刊》頭條發表,引領20世紀80年代新詩的口語化潮流和日常生活經驗的神性化寫作而成名,被視為「第三代詩歌」代表性詩人之一、「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散文、小說、詩學理論以及攝影作品都極有影響。作品有《于堅集》五卷,《于堅隨筆集》四卷等二十餘種。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台灣《聯合報》14屆詩歌獎、《人民文學》散文獎和非虛構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等20多種文學獎,並獲2011年由德國亞非拉文學作品推廣協會主辦的「感受世界」第十屆「亞非拉優秀文學作品評選」第一名。紀錄片《碧色車站》入圍2004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銀狼獎」。(雲南師範大學官網)

原文鏈接:

南方周末?

www.infzm.com


emmmm我覺得現代詩只是我們活在這個時代的人的現代詩,就像古體詩也是那個時代的人的現代詩一樣。

其發展命運應當是具有相似性的吧。


不遠的將來

反正你會被淘汰

現代詩不會

你多大?

我今年27

我會生兩個孩子

我的兩個孩子會生兩個孩子

你知道

就這樣一代代傳

我都會把現代詩當做族譜、祖訓、家譜、傳家寶傳承下去

我發誓!!!!!!!!!!!!!!!!!!!!!!!!!!!!!!!!!!!!!!!!!!!!!!!!!!!!!!!!!!!!!!!!!!!!!!!!!!!!!!!!!!!!!!!!!!!!!!!!!!!!!!!!!!!!!!!!!!!!!!!!!!!!!!!!!!!!!!!!!!!!!!!!!!!!!!!!!!!!!!!!!!!!!!!!!!!!!!!!!!!!!!!!!!!!!!!!!!!!!!!!!!!!!!!!!!!!!!!!!!!

所以不會淘汰哦~~哼哼哼

你說的根本不對

你根本不懂現代詩

我告訴你,現代詩注重韻律,他是可以被歌唱、傳頌的,必定有韻律

我寫詩寫著寫著還要讀讀,來反查夠不夠好,就是為了講究韻律!!

靈動的旋律

現代詩和散文不同!!!

我也懶得說了


那代替現代詩而成為人類整體心靈意象寄託的是什麼?古詩捲土重來還是散文大行其道?我們需要一個格式來寄託自己的感受,不論它與別的格式相似與否。

古詩固然拘泥格式,但它依然在我們的歷史中堅持了許久,因為它是史上的文學家和詩人們共同信仰的對象。而今縱然現代詩有再巨大的缺陷,只要不是腐朽至極,外加出現一個更為完美的格式,它就不可能被代替。況且鑒於目前的根本文化習慣和傳媒方式沒有更換的意思,這個環境還暫時不可能改變。

2020年前來做自我批判。

「人類整體心靈意象寄託」,這個帽子未免過於高尚。目前在我看來,互聯網的現代性短促寫作更能夠滿足詩歌帶來的思辨,而談到美感,真要讀詩的人品評無作者無定式、隨意蔓延的互聯網文學創作,得到的酩酊大醉感並不會比紙質書差,反而更能品出一種詩經般的萍水感。至於那些指控互聯網削弱深度閱讀的,我只能說:既然您也認為詩歌是關乎人類心靈的偉大東西,那麼,自己要讀詩的人還是讀詩,自己不會讀詩的人還是不願讀詩,這於新格式毫無影響。

現代詩自胡適之《嘗試集》發展至今,已有百年;這點時間足夠一樣事物成為永恆的偉大,也夠一樣事物加速發展到頂點而後散落唯餘一地的狼藉。純美感論,純「燈泡」論,固然是柏拉圖式理想的美好形象;但在目前的現代詩壇(在比較容易被外人看見的部分),缺乏思辨,唯余文字玩弄和對二十一世紀零零年代風靡中國的自由主義的鼓吹,這些現象則更需要我們去憂思。「詩人」這兩個字之下,遮蔽了不少對意識形態毫無調控作用,於純粹的文學技法上,也沒有足以豐富漢語的器量的酸腐人士。儘管令人激賞的,麥地果園的「中國聲音」依然存在,但不可否認地,我們所認識的這個百年以來的現代詩形式,正在走向式微。


謝邀,這問題我有點摸不著頭腦,如果說按照大小眾來區分,很小眾的東西就是被淘汰,那現代詩早就淘汰了。如果是按照全中文世界再沒有人寫現代詩來做淘汰的基準點的話,那基本上就遙遙無期了,除非語言上有什麼變動。

然而我也不認同題主說的,現代詩和散文區分度不高,這種說法太偏激了。


未來一切都有可能。可能會,也可能不會。

但是,如你所說「現代詩只講意境,不講韻律」「和散文區分度不高」,這兩者絕對不會是被淘汰的理由。

準確來說,這兩者是偏見的。

現代詩,最本質的,是在講語言美學,比小說、散文等所有文體都注重文本語言。意境是它的呈現功能之一,但不是要素。

語言美學體現在結構、節奏、邏輯上。節奏也是一種韻律,但不是以押韻的方式呈現。

與散文的區分?跳動、文本節制、表現手法等等,我覺得多少有些功底的人都不會這麼說。

這個問題對現代詩太多的偏見了,沒辦法心平氣和交流點什麼。就這樣吧。


首先題目說「現代詩」,略顯不嚴謹。

「詩歌」「現代詩」「現代詩歌」「當代詩」「新詩」「詩」的概念,其實都有分別。。。

題主想表達的應該是「目前用現代漢語寫作的詩未來會不會被淘汰?」,我的回答是「不可能,不會」。

題主認為現代詩沒有韻律和散文區別不大,那麼請問古體詩不注重韻律,它和古文(尤其駢體文)的區分度也不大,那麼古體詩被淘汰了嗎?

漢代漢語不同於古漢語,新詩於現代漢語而言,就像古詩於古漢語。


可能會有另一種文學常識的興起,但不會完全消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