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尼」云云,是黃蓉捏造出來的鬼話,但崖上字跡確是小龍女所刻,半分不假,只盼她言而有信,終來重會。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跟著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黃昏時分,當太陽的一半為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身在高處,只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只要太陽不落山,十二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在一座山峰上凄望太陽落山,又氣急敗壞的奔上另一座更高山峰。

可是雖於四周皆已黑沉沉之時,登上了最高山峰,淡淡的太陽最終還是落入地下。悄立山巔,四顧蒼茫,但覺寒氣侵體,暮色逼人而來,站了一個多時辰,竟一動也不動。再過多時,半輪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這一天已經過去,連這一夜也快過去了。

小龍女始終沒來。

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頂呆立了一夜,直到紅日東升。四下里小鳥啾鳴,陽光滿目,他心中卻如一片寒冰,似有一個聲音在耳際不住響動:「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難愈,你決計不肯獨活,因此圖了自盡,卻騙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義深重,你怎麼到今日還不明白她心意?」

他猶如行屍走肉般踉蹌下山,一日一夜不飲不食,但覺唇燥舌焦,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飲,一低頭,猛見水中倒影,兩鬢竟白了一片。他此時三十六歲,年方壯盛,不該頭髮便白,更因內功精純,雖一生艱辛顛沛,但向來頭上一根銀絲也無,突見兩鬢如霜,滿臉塵土,幾乎不識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額角髮際拔下三根頭髮來,只見三根中倒有兩根是白的。剎時之間,心中想起幾句詞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這一段描寫如此細緻入微,某網路洗腦包吹的真不會覺得良心痛嗎?

嗯,有些人是沒有心的


提兩個通過「省筆」來凸顯人物品性的小細節。

————————————————————

其一:

見到一株大樹上有人用刀尖刻著兩行字道:「一燈、伯通、瑛姑、蓉、英、無雙,至此覓楊過不遇,悵悵而歸。

問:絕情谷底,下來尋找主角的人中,誰沒留下名字?

答:黃藥師

所以我有理由認為這兩行字正是黃藥師刻的,而他故意沒刻自己的名字。

也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裝逼,無時無刻不在的裝逼,大道無形的裝逼,才能造就三聯版黃藥師那高聳入雲端的逼格。

且,請注意是三聯版,新版請無視。

————————————————————

其二:

只見人群中躍出六人,分作三對,各展兵刃,動起手來。數招一過,黃藥師、周伯通等無不啞然失笑,連一燈大師如此莊嚴慈祥的人物,也忍不住莞爾。又過片刻,黃藥師、周伯通、楊過、黃蓉等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

問:華山絕頂,得到新五絕提名的人中,誰看到菜雞互啄卻沒笑?

答:郭靖、小龍女

小龍女沒笑,因為她自幼按古墓派「十二少」標準修鍊,萬事不縈懷。

郭靖沒笑,則是因為他絕不會嘲笑武功低微之人。正如他說過的話:

人生在世,便做個販夫走卒,只要有為國為民之心,由此儘力,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

巨俠評判人物看得是所作所為,無關乎武功高低。


他們遙遙望見郭芙為李莫愁所害,大火即將燒到身邊。楊過道:「龍兒,這姑娘害了我不夠,又來害你。今日終於遭到如此報應。」

小龍女明亮的眼光凝視著他,奇道:「過兒,難道你不去救她?」楊過恨恨地道:「她將咱們害成這樣,我不親手殺她,已是對得起她父母了。」小龍女嘆道:「咱們自己不幸,那是咱們命苦,讓別人快快樂樂的,不很好嗎?

楊過的名字,似乎已經隱喻了他一生的宿命。


其時,多行不義的楊康已死於鐵槍廟,穆念慈身懷有孕,臨盆於道,恰遇郭靖、黃蓉,便請他們為新生之子賜名。沉吟之後,郭靖的回答是「名過,字改之」,意謂「有過必改,力行仁義」。


意頭是好意頭,但是對襁褓之中的楊過而言,似乎有些不公平,純真赤子,何過之有?握拳啼哭之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從一出生就背負了父親的罪。

所以,楊過半生兜兜轉轉的追尋,不過是「我父親是誰,我又是誰」這一個問題。


這個追尋從何而起?也許來源於母親對父親身份和死因的諱莫如深;也許來自於黃蓉打量他時,那帶著提防的眼神;也許來自於每個生命中缺失了「父親」這個角色的孩子,對父親天然的美好想像。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第一次出場,已經十餘歲。


母親去世後的二三年里,他寄身破窯,掙扎生計,浪蕩人間。他提著偷來的雞,衣衫襤褸,一身落拓。


那邊,第一次出場的郭芙,「身穿淡綠羅衣,頸中掛著一串明珠,臉色白嫩無比,猶如奶油一般,似乎要滴出水來,雙目流動,秀眉纖長」,這霄壤之別,只因郭芙的父親已經是名震武林的當世大俠,而楊過的父親卻是臭名昭著的泉下之鬼。


《神鵰俠侶》的前幾回,可以說是「被嫌棄的楊過的半生」。在桃花島,被大小武和郭芙輕視欺辱;在全真教,被師父趙志敬調弄折磨。義父歐陽鋒瘋瘋癲癲、相聚不易,真心憐愛他的孫婆婆又為他死在郝大通的掌下。


楊過左衝右突,似乎全無出路,直到人生墜到谷底之時,他遇到了小龍女。


二、


《莊子·逍遙遊》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這位神人是莊子的一種自我隱喻,他遺世獨立,不被內心所羈,不被外物所縛,也不用有任何的依託,象喻絕對的自由。而小龍女這個人物的塑造,很明顯有藐姑射山神人的影子。

她久居古墓,皮膚潔白,正是「肌膚若冰雪」;她十八歲時望如十五六歲許,正是「淖約若處子」;她常以玉峰漿為食,似乎「吸風飲露」;她的武功系輕靈一派,似有「乘雲氣,御飛龍」之氣質;更重要的,是她寡慾,因為寡慾,所以自由,似能「游乎四海之外」。


小龍女最異常人之處,就是她的寡慾而無爭。


寡慾,本是因為自幼修鍊玉女心經,講求收束七情六慾,多年修鍊下來,自然清心寧靜。


她甚至寡慾到了薄情的地步,孫婆婆去世時,與她相識不足一天的楊過灑淚痛悼,而經她撫養長大的小龍卻漠然不動。楊過責其無情,小龍女卻道:「人都是要死的,早死晚死,分別也不大。」——這無情而超脫之語,倒有莊子鼓盆而歌的精神。


小龍女的無爭,是因為她遊離於俗世之外。人情世故,禮法規矩,她既不知,亦不欲知。所以楊過費盡全力的「離經叛道」,在她而言卻毫不費力。


楊過卻正與她相反。小龍女冷若冰霜,楊過熾熱如火。


楊過人生中的重大決定,大多不是理性思考的結果。


他數次與強權對抗、捨己救人,往往都是事到臨頭,血沖頭頂,此心如沸,不得不爾。此時,什麼世人眼光、自身安危、事後結局,通通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似乎在這一刻,他才真實地存在著,並且他願意為了這一刻的存在付出任何代價。


在「射鵰三部曲」中,三位主人公都曾以德報怨,救過自己的仇人,但出發點卻不相同。


郭靖救歐陽鋒,是出於俠義情懷、一念之仁;

張無忌救何太沖、朱長齡,是慈悲為懷,見不得眾生之苦;


而楊過數次救郭芙,卻都是不假思索,義不容辭。


小龍女是出世的,楊過卻想入世。


小龍女在古墓住了二十多年,又在寒潭底困了十六年,而楊過卻總在江湖飄蕩。在小龍女的心中,與意中人幽居古墓,於心已足,但對楊過而言,紅塵中有他放不下的牽念。


因為在那裡,他才能證明,他是值得被看見、被尊重的。二人關於出與入的不同選擇以及由之而生的碰撞,在初見時、熱戀時、相伴時都存在著。直到他們把世事都看透,才終於一起歸隱。


小龍女是鈍的,楊過卻太鋒利。


鈍,並非愚。周伯通為了讓給郭靖解釋左右互搏之術,讓他一手畫圓,一手畫方,以為他必不能為此,因為比郭靖聰明得多的黃蓉就畫不出來。沒想到,郭靖畫起來全無阻滯。而楊過與小龍女,則是楊過畫不出,小龍女畫得出。緣何如此?與智愚無關,與心性有關。


楊過與黃蓉都是聰明外露之人,做事樣樣爭先,思緒時時不斷,安能抱朴守拙,一空萬念?


這麼說來,楊過和小龍女,簡直是一曲冰與火之歌,那麼,如此性格迥異的兩人,為何結成了生死愛侶?


金庸寫愛情頗有意味的一點,就是他筆下的愛侶往往都是冰火兩重天。

譬如,袁承志豁達,溫青青促狹;郭靖淳樸,黃蓉機智;張無忌柔軟慈和,趙敏剛強果決;令狐沖洒脫不羈,任盈盈拘謹守禮,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自然是金庸個人的愛情觀的體現,也恰恰增加了故事的可讀性和情節張力。


而且,愛情本不就是非理性的嗎?


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楊過和小龍女的經歷,不就是不知所起之情,深到「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嗎?


三、


楊過和小龍女的相愛純是偶然嗎?如果楊過在落魄無依時遇到的是別人,如果和小龍女朝夕相處的是別人,他們也會生死相隨嗎?並非如此。


楊過的身上充滿了矛盾點。


他是油滑的。他好說俏皮話,好做口舌之爭,占嘴上便宜,毫釐必爭,寸土不讓,這樣的性子未必是惹人歡喜的。


他又是赤誠的。他人之愛恨, 他必以百倍奉還。


對小龍女、對孫婆婆、對歐陽鋒,他敬若神明,愛如生命;對郭芙、對趙志敬、對全真教,他似乎是超脫於世俗規則之外的。罵師祖柯鎮惡、反出全真教、與師父小龍女戀愛,樁樁件件,都在挑戰當時的禮俗和世人的眼光。

楊過半生都在逆風而行。


英雄大會,他一舉敗敵,天下揚名,但是因與小龍女師徒相戀而不被容於世;郭靖怒髮衝冠,他絲毫不懼;重陽宮中,因見小龍女身受重傷,命在旦夕,他獨戰全真教高手,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重陽宮與小龍女成婚。


看起來,他是隨性而行,不為世事所拘牽的。


但他又沒有真正超脫過。


且看小龍女,與在全真教起衝突時,眾道士氣勢洶洶,尹志平畢恭畢敬,小龍女只是一句話:「我不愛聽人啰嗦。」與楊過相戀,遭到郭靖和黃蓉的反對,使得天下人側目相視,她便抽身離開這滾滾紅塵,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而楊過呢?郭芙的鄙夷、黃蓉的偏心、趙志敬的睚眥必報、天下人的白眼,激起的既有他心中的傲氣,也有他的自卑和自憐。


可以說,小龍女的超然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楊過卻欲「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終究不能。


因為分裂,所以激烈。故而楊過的情緒經常大起大落,所做之事也往往出人意料。


小龍女的身上則沒有這種分裂。火熾熱而危險、跳躍不定,能融化堅冰,亦能灼傷人;冰寒冷而穩定,但也終會化為水。


所以,小龍女從一開始摒棄慾望、冷若冰霜,到後來解脫理性的束縛,至情至性,毫不遜於楊過。火融化了冰,冰冷卻了火,相反者相成,也算是冰與火的奏鳴曲了。

四、


有人說,《神鵰俠侶》是寫情之書。書中有一個頗有意味的象徵物——情花。此花生於絕情谷中,色、香、味均很特殊:

楊過接過花來,心中嘀咕:「難道花兒也吃得的?」卻見那女郎將花瓣一瓣瓣地摘下送入口中,於是學她的樣,也吃了幾瓣,入口香甜,芳甘似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氣,正感心神俱暢,但嚼了幾下,卻有一股苦澀的味道,要待吐出,似覺不舍;要吞入肚內,又有點難以下咽。他細看花樹,見枝葉上生滿小刺,花瓣的顏色卻是嬌艷無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艷,問道:「這是甚麼花?我從來沒見過。」那女郎道:「這叫作情花,聽說世上並不多見。你說好吃么?」楊過道:「上口極甜,後來卻苦了。這花叫作情花?名字倒也別緻。」

不難看出,情花的外形、顏色、味道,都隱含對愛情的象徵。愛,初時令人動心沉醉,只覺甘甜如蜜,熏人慾醉,久之則難免苦樂相隨,有時甚至食之無味,棄之不舍。愛情有時艷如桃李,但卻暗生利刺,相思之毒,無人能擋。情花如此,其果若何?且看:

兩人緩步走到山陽,此處陽光照耀,地氣和暖,情花開放得早,這時已結了果實。但見果子或青或紅,有的青紅相雜。還生著茸茸細毛,就如毛蟲一般。楊過道:「那情花何等美麗,結的果實卻這麼難看。」女郎道:「情花的果實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氣難聞,中人慾嘔。」

楊過一笑,道:「難道就沒甜如蜜糖的么?」那女郎向他望了一眼,說道: 「有是有的,只是從果子的外皮上卻瞧不出來,有些長得極丑怪的,味道倒甜,可是難看的又未必一定甜,只有親口試了才知。十個果子九個苦,因此大家從來不去吃它。」楊過心想: 「她說的雖是情花,卻似是在比喻男女之情。難道相思的情味初時雖甜,到後來必定苦澀么?難道一對男女傾心相愛,到頭來定是丑多美少嗎?難道我這般苦苦的念著姑姑,將來……」

金庸深知鍾情之苦,《神鵰俠侶》所寫亦是悲劇性的愛情。那麼,愛情走向悲劇是小概率事件嗎?


金庸並不這麼認為,讀《神鵰俠侶》的故事:楊過、小龍女生離死別,半生煎熬;尹志平苦戀不得,終入歧途;李莫愁由愛生恨,性情大變;武三通不倫之戀,以致瘋癲;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襄相思難解,空誤一生……


可見,善因未必得善果,好花未必有好實。兩情相悅,未必能成正果;全心付出,也可能被輕易辜負。情之所鍾,身不由己,但如果執著太甚,沉溺太深,則很有可能走向悲劇。


苦戀、虐戀、生死之戀,是《神鵰俠侶》的核心故事。


在「情花」的隱喻中,也不難看出愛情的悲劇性: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5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回首金庸小說中的江湖兒女:武俠童話與人生寓言

聶飛瓊 玄心,洞見,妙賞,深情。

¥29.99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20-04-0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天涼好個求天涼好個求不意古人仁俠之風,復見於今日也

一、

郭靖一面解衣就寢,一面說道:「過兒,眼前強虜壓境,大宋天下當真是危如累卵。襄陽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萬百姓便盡為蒙古人的奴隸了。我親眼見過蒙古人殘殺異族的慘狀,真是令人血為之沸。」楊過聽到這裡,想起途中蒙古兵將施虐行暴諸般可怖可恨的情景,也不禁咬得牙關格格作聲,滿腔憤怒。

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

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這一番話誠摯懇切,楊過只聽得聳然動容,見郭靖神色莊嚴,雖知他是自己殺父之仇,卻也不禁肅然起敬,答道:「郭伯伯,你死之後,我定會記得你今晚這一番話。」

郭靖哪想得到他今夜要行刺自己,伸手撫了撫他頭,說道:「是啊,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國家若亡,你郭伯值是性命難保了。聽說忽必烈善於用兵,今日退軍,自必再來,這數日中定有一場大廝殺。咱們轟轟烈烈的大於一場。時候不早,咱們睡罷。

二、

二人縱馬城西,見有一條小溪橫出山下。郭靖道:」這條溪水雖小,卻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楊過「啊」了一聲,道:「我聽人說過三國故事,劉皇叔躍馬過檀溪,原來這溪水便在此處。」

郭靖道:「劉備當年所乘之馬。名叫的盧,相馬者說能妨主,哪知這的盧竟躍過溪水,逃脫追兵,救了劉呈叔的性命。」說到此處,不禁想起了楊過之父楊康,喟然嘆道:「其實世人也均與這的盧馬一般,為善即善,為惡即惡,好人惡人又哪裡有一定的?分別只在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楊過心下一凜,斜目望郭靖時,見他神色間殊有傷感之意,顯然不是出言譏刺自己,心想:「你這話雖然不錯,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夫妻倆暗中害死我父,難道也是善么?當真是大言炎炎,不知羞慚。」他對郭靖事事佩服,但一想到父親死於他夫妻手下,總是不自禁的胸間橫生惡念。

二人策馬行了一陣,到得一座小山之上,升崖遠眺,但見漢水浩浩南流,四郊遍野都是難民,拖男帶女的浦向襄陽。郭靖伸鞭指著難民人流,說道:「蒙古兵定是在四鄉加緊屠戮,令我百姓流離失所,實堪痛恨。」

從山上望下去,見道旁有塊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楊過道:「襄陽城真了不起,原來這位大詩人的故鄉便在此處。」

郭靖揚鞭吟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楊過聽他吟得慷慨激昂,跟著念道:「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郭伯伯,這幾句詩真好,是杜甫做的么?」郭靖道:「是啊,前幾日你郭伯母和我談論襄陽城守,想到了杜甫這首詩。她寫了出來給我看。我很愛這詩,只是記心不好,讀了幾十遍,也只記下這幾句。你想中國文士人人都會做詩,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他憂國愛民之故。」

楊過道:「你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的。」郭靖聽他體會到了這一節,很是歡喜,說道:「經書文章,我是一點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個販夫走卒,只要有為國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楊過問道:「郭伯怕,你說襄陽守得住嗎?」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鬱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至於最後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這八個字。」

三、加一段我認為的金庸武俠排前三的英雄時刻(另外兩個可能是少室山蕭峰和光明頂張無忌)

郭靖走進大帳,只見一位少年王爺居中而坐,方面大耳,兩目深陷,不由得一怔:「此人竟與他父親拖雷一模一樣。」想起少年時與拖雷情深義重,此時卻已陰陽相隔,不禁眼眶一紅,險些兒掉下淚來。

忽必烈下座相迎,一揖到地,說道:「先王在日,時常言及郭靖叔叔英雄大義,小侄仰慕無已,日來得睹尊顏,實慰生平之願。」郭靖還了一揖,說道:「拖雷安答和我情逾骨肉,我幼時母子倆託庇成吉思汗麾下,極仗令尊照拂。令尊英年,如日方中,不意忽爾謝世,令人思之神傷。」忽必烈見他言辭懇摯,動了真情,心中也自傷感,當即與瀟湘子、尹克西等一一引見,請郭靖上座。

楊過侍立在郭靖身後,假裝與諸人不識。法王等不知他此番隨來是何用意,見他不理睬各人,也均不與他說話。馬光佐卻大聲道:「楊兄……」下面一個「弟」字還未出口,尹克西在他大腿上狠狠捏了一把。馬光佐「啊喲」一聲,叫道:「幹什麼?」尹克西轉過了頭不理。馬光佐不知是誰捏他,口中嘮嘮叨叨罵人,便忘了與楊過招呼。

郭靖坐下後飲了一杯馬乳酒,不見武氏兄弟,正要動問,忽必烈已向左右吩咐:「快請兩位武爺。」左右衛士應命而出。推了武敦儒、武修文進帳。

兩人手足都被用牛筋綁得結結實實,雙足之間的牛筋長不逾尺,邁不開步子,只能慢慢的挨著過來。二武見到師父,滿臉羞慚,叫了一聲:「師父!」都低下了頭再也不敢抬起。

他兄弟倆貪功冒進,不告而行,闖出這樣一個大亂子,郭靖本來十分惱怒,但見他二人衣衫凌亂,身有血污,顯是經過一番劇斗才失手被擒,又見二人給綁得如此狼狽,不禁由怒轉憐,心想他二人雖然冒失,卻也是一片為國為民之心,於是溫言說道,「武學之士,一生之中必受無數折磨、無數挫敗,那也算不了什麼。」

忽必烈假意怪責左右,斥道:「我命你們好好款待兩位武爺,怎地竟如此無禮?快快鬆綁。」左右連聲稱是,伸手去解二人綁縛。但那牛筋綁縛之後,再澆水淋濕,深陷肌膚,一時解不下來。郭靖走下座去,拉住武敦儒胸前的牛筋兩端,輕輕往外一分,波的一響,牛筋登時崩斷,跟著又扯斷了武修文身上的綁縛。這一手功夫瞧來輕描淡寫,殊不足道,其實卻非極深厚的內功莫辦。瀟湘子、尼摩星、尹克西等相互望了一眼,均暗贊他武功了得。

忽必烈道:「快取酒來,給兩位武爺賠罪。」

郭靖心下盤算,今日此行,決不能善罷,少時定有一番惡戰,二武若不早走,不免要分心照顧,當下向眾人作了個四方揖,朗聲道:「小徒冒昧無狀,承王爺及各位教誨,兄弟這裡謝過了。」轉頭向武氏兄弟道:「你們先回去告知師母,說我會見故人之子,略敘契闊,稍待即歸。」武修文道:「師父,你……」他昨晚行刺不成,為瀟湘子所擒,知道敵營中果然高手如雲,不由得擔心郭靖的安危。郭靖將手一揮,道:「快些走罷!你們稟報呂安撫,請他嚴守城關,不論有何變故,總之不可開城,以防敵軍偷襲。」這幾句話說得神威凜然,要叫忽必烈等人知道,即令自己有何不測,襄陽城決不降敵。

武氏兄弟見師父親自涉險相救,又是感激,又是自悔,當下不敢多言,拜別師父,自行回城。

忽必烈笑道:「兩位賢徒前來行刺小侄,郭叔父諒必不知。」郭靖點頭道:「我事先未及知悉,小兒輩不知天高地厚,胡鬧得緊。」忽必烈道:「是啊,想我與郭叔父相交三世,郭叔父念及故人之情,必不出此。」郭靖正色道:「那卻不然,公義當前,私交為輕。昔日拖雷安答領軍來攻襄陽,我曾起意行刺義兄,以退敵軍,適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軍退,這才全了我金蘭之義。古人大義滅親,親尚可滅,何況友朋?」

這幾句話侃侃而談,法王、尹克西等均是相顧變色。楊過胸口一震,心道:「是了,刺殺義兄義弟,原是他的拿手好戲,不知我父當年有何失誤,致遭他毒手。郭靖啊郭靖,豈難道你一生之中,從未做過任何錯事么?」想到此處,一股怨毒又在胸中漸漸升起。

忽必烈卻全無溫色,含笑道:「既然如此,郭叔父何以又說兩位賢徒胡鬧?」郭靖道:「想他二人學藝未成,不自量力,貿然行刺,豈能成功?他二人失陷不打緊,卻教你多了一層防備之心,後人再來行刺,那便大大不易了。」忽必烈哈哈大笑,心想:「久聞郭靖忠厚質樸,口齒遲鈍,哪知他辭鋒竟是極為銳利。」其實郭靖只是心中想到什麼,口中便說什麼,只因心中想得通達,言辭便顯凌厲。法王等見他孤身一人,赤手空拳而在蒙古千軍萬馬之中,居然毫無懼色,這股氣概便非己所能及,無不欽服。

忽必烈見郭靖氣宇軒昂,不自禁的喜愛,心想若能將此人羅致麾下,勝於得了十座襄陽城,說道:「郭叔父,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朝,忠良含冤,我這話可不錯罷!」郭靖道:「不錯,理宗皇帝乃無道昏君,宰相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眾人又都一怔,萬料不到他竟會直言指斥宋朝君臣。忽必烈道:「是啊,郭叔父是當世大大的英雄好漢,卻又何苦為昏君奸臣賣命?」

郭靖站起身來,朗聲道:「郭某縱然不肖,豈能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憤蒙古殘暴,侵我疆土,殺我同胞,郭某滿腔熱血,是為我神州千萬老百姓而灑。」

忽必烈伸手在案上一拍,道:「這話說得好,大家敬郭叔父一碗。」說著舉起碗來,將馬酒乳一飲而盡。隨侍眾人暗暗焦急,均怕忽必烈顧念先世交情,又被郭靖言辭打動,竟將他放歸,再要擒他可就難了,但見忽必烈舉碗,也只得各自陪飲了一碗。左右衛士在各人碗中又斟滿了酒。

忽必烈道:「貴邦有一位老夫子曾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話當真有理。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蒙古朝政清平,百姓安居樂業,各得其所。我大汗不忍見南朝子民陷於疾苦之中,無人能解其倒懸,這才弔民伐罪,揮軍南征,不憚煩勞。這番心意與郭叔父全無二致,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了。來,咱們再來干一碗。」說著又舉碗飲干。

法王等舉碗放到口邊。郭靖大袖一揮,勁風過去,嗆嘟嘟一陣響處,眾人的酒碗盡數摔在地下,跌得粉碎。郭靖大聲怒道:「住了!你蒙古兵侵宋以來,殘民以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說什麼弔民伐罪,解民倒懸?」

這一下拂袖雖然來得極是突兀,大出眾人意料之外,但法王等人人身負絕藝,竟然被他打落酒碗,均覺臉上無光,一齊站起身來,只待忽必烈發作,立時上前動手。

哪知忽必烈仰天長笑,說道:「郭叔父英雄無敵,我蒙古兵將提及,無不欽仰,今日親眼得見,果真名下無虛。小王不才,不敢傷了先父之義,今日只敘舊情,不談國事如何?」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氣度寬宏,蒙古諸王無一能及,他日必膺國家重任。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聽否?」忽必烈道:「願聽叔父教誨。」

郭靖叉手說道:「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那時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忽必烈笑道:「多謝明教。」郭靖聽他這四字說得言不由衷,說道:「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忽必烈將手一拱,說道:「送客。」

四、

忽聽十餘丈外屋頂上一人縱聲長笑,跟著錚錚兩聲大響,金鐵交鳴,正是金輪法王到了。

郭靖臉色微變,順手一拉黃蓉,想將她藏於自己身後。黃蓉低聲道:「靖哥哥,襄陽城要緊,還是你我的情愛要緊?是你身子要緊,還是我的身子要緊?」

郭靖放開了黃蓉的手,說道:「對,國事為重!」黃蓉取出竹棒,攔在門口,心想自己適才與小龍女所說的那番話,她尚未轉告楊過,不知他要出手禦敵,還是要乘人之危,既報私仇、又取解藥?此人心性浮動,善惡難知,如真反戈相向,那便大事去矣,是以雖然橫棒守在門口,眼光卻望著楊過。

郭靖夫婦適才短短對答的兩句話,聽在楊過耳中,卻宛如轟天霹靂般驚心動魄。他決意相助郭靖,也只是為他大仁大義所感,還是一死以報知己的想法,此時突聽到「國事為重」四字,又記起郭靖日前在襄陽城外所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那幾句話,心胸間斗然開朗,眼見他夫妻倆相互情義深重,然而臨到危難之際;處處以國為先,自己卻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與小龍女兩人的情愛,幾時有一分想到國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鄙極了。

霎時之間,幼時黃蓉在桃花島上教他讀書,那些「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語句,在腦海間變得清晰異常,不由得又是汗顏無地,又是志氣高昂。眼見強敵來襲,生死存亡系乎一線,許多平時從來沒想到、從來不理會的念頭,這時突然間領悟得透沏無比。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來,臉上神采煥發,宛似換了一個人一般。

他心中所轉念頭雖多,其實只是一瞬間之事。黃蓉見他臉色自迷惘而羞愧,自激動而凝定,卻不知他所思何事,忽聽他低聲道:「你放心!」一聲清嘯,拔出君子劍搶到門口。

五、

郭靖攜著楊過之手,拿起百姓呈上來的一杯美酒,轉敬楊過,說道:「過兒,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揚名固不待言,合城軍民,無不重感恩德。」

楊過心中感動,有一句話藏在心中二十餘年始終未說,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朗聲說道:「郭伯伯,小侄幼時若非蒙你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

他二人自來萬事心照,不說銘恩感德之言,此時對飲三杯,兩位當世大俠傾吐肺腑,只覺人生而當此境,復有何求?

二人攜手入城,但聽得軍民夾道歡呼,聲若轟雷。楊過忽然想起:「二十餘年之前,郭伯伯也這般攜著我的手,送我上終南山重陽宮去投師學藝。他對我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異。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終於誤入歧路,哪有今天和他攜手入城的一日?」想到此處,不由得汗流浹背,暗自心驚。

看到評論區有說教育意義的,想起來張佳瑋寫過一段,在這裡分享一下:

我和幾個朋友聊過,結論是,我們一直念叨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而這個概念不是從古書里學的,而是打郭靖那裡學來的。我們一直念叨自利反鈍大巧不工,這個概念不是從古書里學來的,是從獨孤求敗那裡學來的。我們一直念叨清虛無為自由自在,這個概念不是從古書里學來的,是從令狐沖那裡學來的。

就像《莊子》是通過講寓言說道理似的;我的許多道理,是不知不覺從金庸小說里學來的——嗯,就像《莊子》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的道理,我還是從《書劍恩仇錄》里學的;道家以柔克剛的道理,是因為看了周伯通跟郭靖說的「這飯碗是空的才能裝飯,若是一塊實心的,有什麼用?」

蕭峰的豪邁,郭靖的持重,楊過的至情至性,胡斐的任俠好義,令狐沖的自由自在。也許因為從小讀慣了這些,對這些英雄人物生了自然而然的向慕吧?


一、

郭靖一面解衣就寢,一面說道:「過兒,眼前強虜壓境,大宋天下當真是危如累卵。襄陽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萬百姓便盡為蒙古人的奴隸了。我親眼見過蒙古人殘殺異族的慘狀,真是令人血為之沸。」楊過聽到這裡,想起途中蒙古兵將施虐行暴諸般可怖可恨的情景,也不禁咬得牙關格格作聲,滿腔憤怒。

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

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這一番話誠摯懇切,楊過只聽得聳然動容,見郭靖神色莊嚴,雖知他是自己殺父之仇,卻也不禁肅然起敬,答道:「郭伯伯,你死之後,我定會記得你今晚這一番話。」

郭靖哪想得到他今夜要行刺自己,伸手撫了撫他頭,說道:「是啊,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國家若亡,你郭伯值是性命難保了。聽說忽必烈善於用兵,今日退軍,自必再來,這數日中定有一場大廝殺。咱們轟轟烈烈的大於一場。時候不早,咱們睡罷。

二、

二人縱馬城西,見有一條小溪橫出山下。郭靖道:」這條溪水雖小,卻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楊過「啊」了一聲,道:「我聽人說過三國故事,劉皇叔躍馬過檀溪,原來這溪水便在此處。」

郭靖道:「劉備當年所乘之馬。名叫的盧,相馬者說能妨主,哪知這的盧竟躍過溪水,逃脫追兵,救了劉呈叔的性命。」說到此處,不禁想起了楊過之父楊康,喟然嘆道:「其實世人也均與這的盧馬一般,為善即善,為惡即惡,好人惡人又哪裡有一定的?分別只在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楊過心下一凜,斜目望郭靖時,見他神色間殊有傷感之意,顯然不是出言譏刺自己,心想:「你這話雖然不錯,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夫妻倆暗中害死我父,難道也是善么?當真是大言炎炎,不知羞慚。」他對郭靖事事佩服,但一想到父親死於他夫妻手下,總是不自禁的胸間橫生惡念。

二人策馬行了一陣,到得一座小山之上,升崖遠眺,但見漢水浩浩南流,四郊遍野都是難民,拖男帶女的浦向襄陽。郭靖伸鞭指著難民人流,說道:「蒙古兵定是在四鄉加緊屠戮,令我百姓流離失所,實堪痛恨。」

從山上望下去,見道旁有塊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楊過道:「襄陽城真了不起,原來這位大詩人的故鄉便在此處。」

郭靖揚鞭吟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楊過聽他吟得慷慨激昂,跟著念道:「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郭伯伯,這幾句詩真好,是杜甫做的么?」郭靖道:「是啊,前幾日你郭伯母和我談論襄陽城守,想到了杜甫這首詩。她寫了出來給我看。我很愛這詩,只是記心不好,讀了幾十遍,也只記下這幾句。你想中國文士人人都會做詩,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他憂國愛民之故。」

楊過道:「你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的。」郭靖聽他體會到了這一節,很是歡喜,說道:「經書文章,我是一點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個販夫走卒,只要有為國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楊過問道:「郭伯怕,你說襄陽守得住嗎?」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鬱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至於最後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這八個字。」

三、加一段我認為的金庸武俠排前三的英雄時刻(另外兩個可能是少室山蕭峰和光明頂張無忌)

郭靖走進大帳,只見一位少年王爺居中而坐,方面大耳,兩目深陷,不由得一怔:「此人竟與他父親拖雷一模一樣。」想起少年時與拖雷情深義重,此時卻已陰陽相隔,不禁眼眶一紅,險些兒掉下淚來。

忽必烈下座相迎,一揖到地,說道:「先王在日,時常言及郭靖叔叔英雄大義,小侄仰慕無已,日來得睹尊顏,實慰生平之願。」郭靖還了一揖,說道:「拖雷安答和我情逾骨肉,我幼時母子倆託庇成吉思汗麾下,極仗令尊照拂。令尊英年,如日方中,不意忽爾謝世,令人思之神傷。」忽必烈見他言辭懇摯,動了真情,心中也自傷感,當即與瀟湘子、尹克西等一一引見,請郭靖上座。

楊過侍立在郭靖身後,假裝與諸人不識。法王等不知他此番隨來是何用意,見他不理睬各人,也均不與他說話。馬光佐卻大聲道:「楊兄……」下面一個「弟」字還未出口,尹克西在他大腿上狠狠捏了一把。馬光佐「啊喲」一聲,叫道:「幹什麼?」尹克西轉過了頭不理。馬光佐不知是誰捏他,口中嘮嘮叨叨罵人,便忘了與楊過招呼。

郭靖坐下後飲了一杯馬乳酒,不見武氏兄弟,正要動問,忽必烈已向左右吩咐:「快請兩位武爺。」左右衛士應命而出。推了武敦儒、武修文進帳。

兩人手足都被用牛筋綁得結結實實,雙足之間的牛筋長不逾尺,邁不開步子,只能慢慢的挨著過來。二武見到師父,滿臉羞慚,叫了一聲:「師父!」都低下了頭再也不敢抬起。

他兄弟倆貪功冒進,不告而行,闖出這樣一個大亂子,郭靖本來十分惱怒,但見他二人衣衫凌亂,身有血污,顯是經過一番劇斗才失手被擒,又見二人給綁得如此狼狽,不禁由怒轉憐,心想他二人雖然冒失,卻也是一片為國為民之心,於是溫言說道,「武學之士,一生之中必受無數折磨、無數挫敗,那也算不了什麼。」

忽必烈假意怪責左右,斥道:「我命你們好好款待兩位武爺,怎地竟如此無禮?快快鬆綁。」左右連聲稱是,伸手去解二人綁縛。但那牛筋綁縛之後,再澆水淋濕,深陷肌膚,一時解不下來。郭靖走下座去,拉住武敦儒胸前的牛筋兩端,輕輕往外一分,波的一響,牛筋登時崩斷,跟著又扯斷了武修文身上的綁縛。這一手功夫瞧來輕描淡寫,殊不足道,其實卻非極深厚的內功莫辦。瀟湘子、尼摩星、尹克西等相互望了一眼,均暗贊他武功了得。

忽必烈道:「快取酒來,給兩位武爺賠罪。」

郭靖心下盤算,今日此行,決不能善罷,少時定有一番惡戰,二武若不早走,不免要分心照顧,當下向眾人作了個四方揖,朗聲道:「小徒冒昧無狀,承王爺及各位教誨,兄弟這裡謝過了。」轉頭向武氏兄弟道:「你們先回去告知師母,說我會見故人之子,略敘契闊,稍待即歸。」武修文道:「師父,你……」他昨晚行刺不成,為瀟湘子所擒,知道敵營中果然高手如雲,不由得擔心郭靖的安危。郭靖將手一揮,道:「快些走罷!你們稟報呂安撫,請他嚴守城關,不論有何變故,總之不可開城,以防敵軍偷襲。」這幾句話說得神威凜然,要叫忽必烈等人知道,即令自己有何不測,襄陽城決不降敵。

武氏兄弟見師父親自涉險相救,又是感激,又是自悔,當下不敢多言,拜別師父,自行回城。

忽必烈笑道:「兩位賢徒前來行刺小侄,郭叔父諒必不知。」郭靖點頭道:「我事先未及知悉,小兒輩不知天高地厚,胡鬧得緊。」忽必烈道:「是啊,想我與郭叔父相交三世,郭叔父念及故人之情,必不出此。」郭靖正色道:「那卻不然,公義當前,私交為輕。昔日拖雷安答領軍來攻襄陽,我曾起意行刺義兄,以退敵軍,適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軍退,這才全了我金蘭之義。古人大義滅親,親尚可滅,何況友朋?」

這幾句話侃侃而談,法王、尹克西等均是相顧變色。楊過胸口一震,心道:「是了,刺殺義兄義弟,原是他的拿手好戲,不知我父當年有何失誤,致遭他毒手。郭靖啊郭靖,豈難道你一生之中,從未做過任何錯事么?」想到此處,一股怨毒又在胸中漸漸升起。

忽必烈卻全無溫色,含笑道:「既然如此,郭叔父何以又說兩位賢徒胡鬧?」郭靖道:「想他二人學藝未成,不自量力,貿然行刺,豈能成功?他二人失陷不打緊,卻教你多了一層防備之心,後人再來行刺,那便大大不易了。」忽必烈哈哈大笑,心想:「久聞郭靖忠厚質樸,口齒遲鈍,哪知他辭鋒竟是極為銳利。」其實郭靖只是心中想到什麼,口中便說什麼,只因心中想得通達,言辭便顯凌厲。法王等見他孤身一人,赤手空拳而在蒙古千軍萬馬之中,居然毫無懼色,這股氣概便非己所能及,無不欽服。

忽必烈見郭靖氣宇軒昂,不自禁的喜愛,心想若能將此人羅致麾下,勝於得了十座襄陽城,說道:「郭叔父,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朝,忠良含冤,我這話可不錯罷!」郭靖道:「不錯,理宗皇帝乃無道昏君,宰相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眾人又都一怔,萬料不到他竟會直言指斥宋朝君臣。忽必烈道:「是啊,郭叔父是當世大大的英雄好漢,卻又何苦為昏君奸臣賣命?」

郭靖站起身來,朗聲道:「郭某縱然不肖,豈能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憤蒙古殘暴,侵我疆土,殺我同胞,郭某滿腔熱血,是為我神州千萬老百姓而灑。」

忽必烈伸手在案上一拍,道:「這話說得好,大家敬郭叔父一碗。」說著舉起碗來,將馬酒乳一飲而盡。隨侍眾人暗暗焦急,均怕忽必烈顧念先世交情,又被郭靖言辭打動,竟將他放歸,再要擒他可就難了,但見忽必烈舉碗,也只得各自陪飲了一碗。左右衛士在各人碗中又斟滿了酒。

忽必烈道:「貴邦有一位老夫子曾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話當真有理。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蒙古朝政清平,百姓安居樂業,各得其所。我大汗不忍見南朝子民陷於疾苦之中,無人能解其倒懸,這才弔民伐罪,揮軍南征,不憚煩勞。這番心意與郭叔父全無二致,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了。來,咱們再來干一碗。」說著又舉碗飲干。

法王等舉碗放到口邊。郭靖大袖一揮,勁風過去,嗆嘟嘟一陣響處,眾人的酒碗盡數摔在地下,跌得粉碎。郭靖大聲怒道:「住了!你蒙古兵侵宋以來,殘民以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說什麼弔民伐罪,解民倒懸?」

這一下拂袖雖然來得極是突兀,大出眾人意料之外,但法王等人人身負絕藝,竟然被他打落酒碗,均覺臉上無光,一齊站起身來,只待忽必烈發作,立時上前動手。

哪知忽必烈仰天長笑,說道:「郭叔父英雄無敵,我蒙古兵將提及,無不欽仰,今日親眼得見,果真名下無虛。小王不才,不敢傷了先父之義,今日只敘舊情,不談國事如何?」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氣度寬宏,蒙古諸王無一能及,他日必膺國家重任。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聽否?」忽必烈道:「願聽叔父教誨。」

郭靖叉手說道:「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那時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忽必烈笑道:「多謝明教。」郭靖聽他這四字說得言不由衷,說道:「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忽必烈將手一拱,說道:「送客。」

四、

忽聽十餘丈外屋頂上一人縱聲長笑,跟著錚錚兩聲大響,金鐵交鳴,正是金輪法王到了。

郭靖臉色微變,順手一拉黃蓉,想將她藏於自己身後。黃蓉低聲道:「靖哥哥,襄陽城要緊,還是你我的情愛要緊?是你身子要緊,還是我的身子要緊?」

郭靖放開了黃蓉的手,說道:「對,國事為重!」黃蓉取出竹棒,攔在門口,心想自己適才與小龍女所說的那番話,她尚未轉告楊過,不知他要出手禦敵,還是要乘人之危,既報私仇、又取解藥?此人心性浮動,善惡難知,如真反戈相向,那便大事去矣,是以雖然橫棒守在門口,眼光卻望著楊過。

郭靖夫婦適才短短對答的兩句話,聽在楊過耳中,卻宛如轟天霹靂般驚心動魄。他決意相助郭靖,也只是為他大仁大義所感,還是一死以報知己的想法,此時突聽到「國事為重」四字,又記起郭靖日前在襄陽城外所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那幾句話,心胸間斗然開朗,眼見他夫妻倆相互情義深重,然而臨到危難之際;處處以國為先,自己卻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與小龍女兩人的情愛,幾時有一分想到國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鄙極了。

霎時之間,幼時黃蓉在桃花島上教他讀書,那些「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語句,在腦海間變得清晰異常,不由得又是汗顏無地,又是志氣高昂。眼見強敵來襲,生死存亡系乎一線,許多平時從來沒想到、從來不理會的念頭,這時突然間領悟得透沏無比。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來,臉上神采煥發,宛似換了一個人一般。

他心中所轉念頭雖多,其實只是一瞬間之事。黃蓉見他臉色自迷惘而羞愧,自激動而凝定,卻不知他所思何事,忽聽他低聲道:「你放心!」一聲清嘯,拔出君子劍搶到門口。

五、

郭靖攜著楊過之手,拿起百姓呈上來的一杯美酒,轉敬楊過,說道:「過兒,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揚名固不待言,合城軍民,無不重感恩德。」

楊過心中感動,有一句話藏在心中二十餘年始終未說,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朗聲說道:「郭伯伯,小侄幼時若非蒙你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

他二人自來萬事心照,不說銘恩感德之言,此時對飲三杯,兩位當世大俠傾吐肺腑,只覺人生而當此境,復有何求?

二人攜手入城,但聽得軍民夾道歡呼,聲若轟雷。楊過忽然想起:「二十餘年之前,郭伯伯也這般攜著我的手,送我上終南山重陽宮去投師學藝。他對我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異。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終於誤入歧路,哪有今天和他攜手入城的一日?」想到此處,不由得汗流浹背,暗自心驚。

看到評論區有說教育意義的,想起來張佳瑋寫過一段,在這裡分享一下:

我和幾個朋友聊過,結論是,我們一直念叨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而這個概念不是從古書里學的,而是打郭靖那裡學來的。我們一直念叨自利反鈍大巧不工,這個概念不是從古書里學來的,是從獨孤求敗那裡學來的。我們一直念叨清虛無為自由自在,這個概念不是從古書里學來的,是從令狐沖那裡學來的。

就像《莊子》是通過講寓言說道理似的;我的許多道理,是不知不覺從金庸小說里學來的——嗯,就像《莊子》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的道理,我還是從《書劍恩仇錄》里學的;道家以柔克剛的道理,是因為看了周伯通跟郭靖說的「這飯碗是空的才能裝飯,若是一塊實心的,有什麼用?」

蕭峰的豪邁,郭靖的持重,楊過的至情至性,胡斐的任俠好義,令狐沖的自由自在。也許因為從小讀慣了這些,對這些英雄人物生了自然而然的向慕吧?


林朝英準備了嫁衣,等了王喆一輩子,最後沒用上……

幾十年後:

《神鵰俠侶》第二十八回《洞房花燭》

小龍女拿起胭脂,調了些蜜水,對著鏡子,著意打扮起來。她一生之中,這是第一次調脂抹粉,她臉色本白,實不須再搽水粉,只是重傷後全無血色,雙頰上淡淡搽了一層胭脂,果然大增嬌艷。她歇了一歇,拿起梳子梳了梳頭,嘆道:「要梳髻子,我可不會,過兒你會不會呢?」楊過道:「我也不會!你不梳還更好看些。」小龍女微笑道:」是么?」便放下梳子,戴上耳環,插上珠釵,手腕上戴了一雙玉鐲,紅燭掩映之下,當真美艷無雙。她喜孜孜的回過頭來,想要楊過稱讚幾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