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鄆城當押司時 ,仗義疏財 ,押司應該沒多少收入,錢從哪裡來的?賭博or灰色收入呢?


宋江早期的銀子哪裡來的呢?我們看看宋江正式出場後,第一筆銀子是怎麼來的?

出場後,宋江給晁蓋報了一個信,晁蓋就給宋江送去一百根金條;宋江出於客套只收了一根金條,如果宋江不客氣點,當時就可以得到幾十根金條。【注】

【注】:劉唐道:「晁頭領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 性命,宋萬,朱貴和俺弟兄七個,共是十一個頭領。見今山寨裏聚集得七八 百人,糧食不計其數。因想兄長大恩,無可報答,特使劉唐齎一封書並黃金一百兩相謝押司,再去謝那朱都頭。

晁蓋為什麼要給宋江這麼多錢?無非是因為在特定的時候,宋江騎著馬到晁蓋莊上跑了一趟。你說這錢來得容易不?一個人來錢如此容易,還能缺錢?

因為我們看慣了英雄傳說故事,所以看小說時,說到縣官時,難免會覺得這就是一個芝麻官;說起縣辦公室主任、縣公安局局長時,自然會覺得,這就是一些打醬油的人。

問題是,放到現實社會中,大多數人能和這種人喝過幾頓酒,在酒桌上稱過兄道過弟,也夠他們吹一輩子的,因為他們也曾和這種有身份的人一塊喝過酒!

從這層意義上,只要我們用現實的角度看宋江,自然會知道,宋江來錢很容易。

因為宋江的真實身份,大約就相當於縣辦公室主任,他直接負責的人是縣長;而縣裡的大事小事,縣長通常都會委託他處理。

關鍵是縣裡的公安部門主管(都頭)和他是同事,更是好朋友。

更主要的是,宋江(縣辦公室主任)、雷橫(縣公安主管)之類的人,都是賊膽包天的白道大哥。因為面對一個蔡太師親自追下來的案子;如果不能破案,知府都要丟官的案子,他們依然敢包庇犯罪嫌疑人。

一個人擁有這種社會地位,而且如此賊膽包天,想來錢,那還不容易。

第一、給哪個黑社會大哥當保護傘不能換幾個錢花?第二、幫哪個黑社會大哥脫罪,不能換點錢?

收了這種錢後,逮住機會做幾件善事,大善人的形象也就有了。

宋江後期的銀子哪裡來的?我們看看宋江正式出場後的幾筆銀子,是怎麼來的。

宋江從孔家莊走的時候,孔太公給宋江拿了五十兩銀子。這次宋江全收了。【注】

【注】:又各送銀五十兩,權為路費。宋江推卻不受,孔太公父子只顧將來拴縛在包裹裏。

宋江離開清風山時,燕順、鄭天壽、王英,一人送了宋江一些金銀珠寶。這次宋江也全收了。這些金銀珠寶值多少錢?應該不會少於幾百兩銀子吧。【注】

【注】:三個頭領,苦留不住,做了送路筵席餞行,各送些金寶與宋江,打搏在包裹裏,

宋江離開穆氏兄弟的莊上,穆氏兄弟給了宋江一盤金銀。【注】

【注】:穆弘道:「哥哥但請放心,我這裡自看顧他。」取出一盤 金銀送與宋江,又發兩個公人些銀兩。

而且按類似的情節推斷,宋江離開柴進莊子時,柴進肯定也會給他送一大批銀子的。而且宋江也沒有理由不拿。

宋江以前認識這些人嗎?從來也不認識啊!

但是這些人,見了宋江就給宋江錢花,你說宋江錢來得容易不?

一個人掙錢如此容易,還能缺錢?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人根本不認識宋江,為什麼會給宋江銀子呢?

如果說這是因為他們敬慕宋江經常作好人好事,也未免把社會當童話故事看了。

最簡單而言,就燕順那種劫道為生,抓住無辜路人,還要用他們人心作醒酒湯的人,怎麼可能因為宋江經常做好人好事,就對宋江納頭便拜,並給宋江銀子呢?

再簡單而言,就李立、李俊、張橫兄弟、穆氏兄弟那種標準的惡霸(開酒店,圖財害命不說,還拿人肉做包子;當船伕,經常性的圖財害命,讓行人選擇喫餛飩和板刀面),怎麼可能因為宋江喜歡作好人好事,就對宋江納頭便拜,並給宋江銀子呢?

真實的原因顯然是,宋江那種種賊膽包天的、經常照顧江湖朋友的白道大哥,江湖朋友自然會非常買面子。

我說宋江是賊膽包天的白道大哥,許多人難免會感覺好笑,因為宋江也能稱得上賊膽包天的白道大哥?

我靠!宋江稱不上賊膽包天的白道大哥,誰稱得上?

如果宋江都算不上賊膽包天的白道大哥,現實中被法辦的各種白道大哥,恐怕都是謹小慎微的好公務員了。

宋江是縣辦公室主任,平常就和各種黑社會成員(當然了說和好聽點叫江湖好漢)打得火熱。

關鍵是,面對蔡太師親自督辦的案子,宋江都敢包庇犯罪嫌疑人;更主要的是,他還和眾多以搶劫、殺人為生的犯罪份子稱兄道弟。

我想知道,現在被法辦的各種白道大哥,有誰曾這樣囂張過?

至於宋江進入青州後,先夥同燕順、花榮等人,先殺害數百名軍警、燒毀一個密集人口居住地,造成數百無辜百姓死亡;隨後又殺害政府官員劉高全家幾十口人命。

我想知道,現在被法辦的各種白道、黑道大哥,有誰曾這樣無法無天?

這樣的江湖大哥自然是走到哪裡,江湖朋友也是紛紛給他拿錢花。

而宋江收到這種錢後,逮住機會給落魄的江湖朋友花上幾筆小錢,或是給底層老百姓花點小錢,自然可以落得仗義疏財及時雨的名聲了。


只有在水滸裏關於宋江的話題之下,一個地主家庭出身在衙門裡當吏的剝削階級人物會被認為是不應該有那麼多錢的窮人


在江州的琵琶亭酒館,宋戴李三人在一頓飯之間將自己的經濟水平展現得淋漓盡致。

宋江因見了這兩人,心中歡喜,喫了幾杯,忽然心裡想要魚辣湯喫,便問戴宗道:「這裡有好鮮魚麼?」戴宗笑道:「兄長,你不見滿江都是漁船,此間正是魚米之鄉,如何沒有鮮魚?」宋江道:「得些辣魚湯醒酒最好。」戴宗便喚酒保,教造三分加辣點紅白魚湯來。頃刻造了湯來,宋江看見道:「美食不如美器,雖是個酒肆之中,端的好整齊器皿。」拿起箸來,相勸戴宗、李逵喫,自也喫了些魚,呷了幾口湯汁。李逵也不使箸,便把手去碗裏撈起魚來,和骨頭都嚼喫了。宋江看見,忍笑不住,呷了兩口汁,便放下箸不喫了。戴宗道:「兄長,已定這魚醃了,不中仁兄喫。」宋江道:「便是不才酒後,只愛口鮮魚湯喫,這個魚真是不甚好。」戴宗應道:「便是小弟也喫不得,是醃的,不中喫。」李逵嚼了自碗裏魚,便道:「兩位哥哥都不喫,我替你們喫了。」便伸手去宋江碗裏撈將過來喫了,又去戴宗碗裏也撈過來喫了,滴滴點點淋一桌子汁水。

注意,喫的不是別的,是魚。現在喫魚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在宋江們的時代,魚可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因為古代沒有冰箱、沒有物流,完全談不上保鮮,因此收穫的魚再多,絕大部分也不可避免地要爛掉扔掉,就算身在江河湖海之濱,也不是誰想喫鮮魚都能喫得上的,可見它的消費羣體、用戶畫像都是什麼階層。而宋江居然一口就嘗出這魚不鮮,說明這廝舌頭的肌肉早就對鮮魚的味道形成了記憶,顯然是老炮兒了!因此想像一下黑胖子的多金程度。雖然這個宋老三沒有「兩口子賣大煙」,但他一個小小的押司,嘴巴能這麼叼,肯定是無數的灰色收入培養出來的。

宋代胥吏喫拿卡要是常態,政府對此是默許態度。沈括的《夢溪筆談·官政二》有云:「天下吏人,素無常祿,唯以受賕為生,往往致富者。」政府是不給胥吏發工資的,而他們又是官員和百姓打交道的橋樑,既要用又不發薪水,就只能默認他們喫老百姓了。正如閻婆惜那句話「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腥』?」很多小吏就是這麼吸血吸成「倉中鼠」的。

再者就是家底厚實了。宋江出身於大戶人家,他老子的家產在京城排不上號,但在鄆城縣福布斯排行榜上,絕對TOP 3。除此之外,黑胖子還有道上朋友的饋贈,這個給路費,那個給好處費,相當於老收「份子錢」。有這些收入來源,再進行多元投資,於是他的蔓兒越來越嗨,蔓兒嗨又讓他杵頭子越來越嗨,所以黑胖子越混越zhuǎng。


看看這幾年掃黑除惡打掉的鄉賢們,哪個涉案金額不是以億為單位的?


施公已經寫出來了,

十八回介紹宋江時候。

刀筆精通,吏道純熟

這就是喫飯賺錢的傢伙事。

沒在行政機關單位工作到中層職務的,絕不能想想這八個字的含義。

什麼叫刀筆精通?

比如你是個搶劫的犯罪嫌疑人,判三年還是判十年誰說了算?判到上海服刑,還是判到戈壁灘服刑誰說了算?

比如你想在鄆城縣幹點灰產,批個手續,扣個章,你得通過誰?

以筆為刀,這尋租空間就出來了。

而吏道純熟,就是深諳遊戲規則,這遊戲規則既有官場上的規矩,又有社會上的規矩。

比如連年大旱,上面給鄆城縣撥了一千萬救災,這錢怎麼花,各單位怎麼分?多分的單位是不是得給點回扣?

吏員,就是這些工作的具體執行者。他們的意見也會被縣令所考量。

前面有的說蔡京督辦的案子,宋江放晁蓋膽子太大。我看不然。

秦嶺別墅事件,老總批示七回才處理,這裡面究竟哪些環節有了阻滯?利益鏈有哪些?都是誰的房子?難不成都是江湖上的好漢嘯聚山林吧?我想這個問題不單是一兩個當官的背鍋能說清的。這底下執行的,一定也少不了那些吏員的影子。

再有秦皇島馬超羣,管自來水的一個吏員,當地號稱馬矬子,有興趣的可以查一查。你就知道宋江這錢哪來的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