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之前一直在玩隨身 現在的設備是艾利和的sa700+64audio的trió

台式功放機,採用大量電容器以增大電能儲備,減小電源內阻,增加瞬態反應能力

電路設計中會用到很多元器件,其中有一類非常重要的器件,叫電容器。中學物理學就告訴我們,電容式是由兩塊金屬板構成。想要電容值大,採用的方法是增大金屬板的面積或者縮小兩塊金屬板之間的距離,再或者改變兩板之間介質。

大容量的電容器最後迴避不了的,還是體積。

由於便攜機中電源濾波電路(實質上是儲能)無法植入大體積的或大量的電容器以增加電源的「蓄水塘」能力,因此便攜機遇到大動態時會出現瞬間疲軟電能跟不上的情況,這會導致功放設計領域常說的「瞬態失真」。

攜帶型產品,圖中黃色的為鉭電容,由於工藝所限,最大容值只有1000uF/10V

二、電源

如果攜帶型產品不外插電源,那麼只能用內部電池了。在音頻產品中一定會用到叫做「運算放大器」的這種器件,傳統上的運放,工作於正負雙電壓(通常±5V到±15V),在攜帶型產品中,人們很難使用高電壓設計(如±15V),僅僅在5V上下徘徊,甚至可能使用單電壓設計運放,使得運放輸出的擺幅非常小,上升速率非常低,大大影響了音頻的解析力和動態範圍。要知道電源的設計是非常佔地方的,這還沒提及大大的環牛變壓器。

有一家很有名的德國公司,在自己放大器內部,把工作電壓設計的比較高,達到±60V.使得動態達到140分貝。

三、集成電路

隨身便攜設備由於體積所限,通常也只能選擇集成電路的方案,但是電路設計領域的人都知道,數字電路好集成,而模擬的東西不好集成,電容和電感通常無法集成到集成電路里,電阻也是模擬出來的「假電阻」。很多年前就有分立元件與集成電路之爭,現在沒人再提了。

台機可以根據需求,分別使用集成電路和分立元件來完成。而便攜卻只能用集成電路。

四、功放類型

功放類型,通常有A、B、AB、D類,便攜產品通常會使用功耗非常低的D類功放,為增加設備的續航能力。D類功放的爭議非常大,說好說壞兩極分化,目前D類功放經過發展己經很好了,但與其他相比,普遍人們的聽感為「乾澀亮」,低音缺少彈性,高音不潤澤。如果你的便攜產品續航時間特別短,請不要苦惱,這恰恰說明你的產品沒有使用D類功放。

有個特別好玩的現象,在便攜設備中有一群人玩個頭特別大的便攜機。它可移動,可放進包里,但不好放進口袋裡,不太便攜,想的是兼顧點台機的特色吧。拆機愛好者的發現,證明了上述觀點。

最後,我給出我的答案,SA700直接用線路輸出口輸出給純放可行嗎?完全可行。後面兩個問題無法回答,發燒無止境,適可而止。


拋開品牌,假設是一家集大成的、所有技術都有的公司,分別做出了最高級別的便攜和台式解碼器播放器,包括最高級別的純放,我們來看看其中有什麼方面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首先是體積

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台式機的空間幾乎無限大——如果它想要的話。筆記本必須高度集成,所以音效卡、顯卡、網卡都是集成的,甚至電源都是外置的,內置的電池只能高負荷工作兩三個小時而已。

隨身播放器,實際上也是不能使用台式機的晶元——功耗大得吃不消。筆記本電腦的CPU都是有功率上限的,一般幾十瓦,尤其是超極本;台式機只要電源夠大,採用幾百瓦的CPU和獨立顯卡都可以,甚至可以多CPU多顯卡。

那麼播放器的本質,是要做電聲轉換的。供電不給力,唱歌沒底氣。如果一副耳機需要3W功率來驅動,便攜播放器可謂全軍覆沒。

另一個點:屏蔽

講究的台式機機箱,都做了相當齊備的屏蔽。而屏蔽好的前提是,不用那麼密集。

隨身播放器,殼內空間,那是相當有限。還要被電池、屏幕再度擠壓空間,能比手機音質好一點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我有一個Marshall London Phone,立體聲分離度實測達到95dB,據說是有內部的獨立音效卡。合併式台式功放不少還都是70dB呢,作為便攜播放器這是不是已經很不錯了?

但,我現在用的RME ADI-2 DAC官網寫的參數:Channel separation: &> 120 dB,這是不是碾壓?

雖然說不是所有的台式都好,就像不是所有台式機就一定比筆記本快一樣,但做的優秀的台機,參數方面對於便攜設備,真的是碾壓。

那麼若你用便攜的播放器進行解碼+數模轉換,就算接10萬的耳放,聲音也還就是便攜播放器略軟略粗糙的聲音,是達不到台式機纖毫畢現的程度的。


其實,便攜設備是不建議搭配台式耳放的,因為播放器的LO輸出的信息量依賴它的DAC設計,但受限於體積,DAC的周邊不可能做得像台式DAC那麼優秀,所以經過台式耳放發出的聲音可能會被放大缺陷,出現偏薄、乾癟、聲音木有活力。如果您有台式DAC,那麼不妨用播放器的同軸或USB輸出到DAC,再通過DAC輸出到耳放,這樣聲音就會好很多了。


個人沒有什麼玩台式的經驗,但是多少也看過身邊的朋友搭建家庭聽音環境,說的不一定對,以下言論僅代表自己。

隨身播放器在數字解碼的部分和台式區別是最小的,純數字部分只要設計得當,質量合格,解碼到後端的信號應該都是一致的。隨身和台式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在模擬輸出的部分,這一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材質、做工乃至於電氣環境干擾的。隨身無論如何設計完備用料怎麼好,還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很難像台式一樣擁有更寬鬆的搭建環境,在模擬信號輸出方面有天生的劣勢。

當然頂級隨身和台式的區別會稍小,只要不是特別挑剔,隨身LO到台式純放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我還是一個用著解碼線聽耳機的人……


這是頂級DAC的主要指標:

這是頂級便攜播放器的主要指標:

光從指標上來看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便攜主要吃虧在沒法上台機的旗艦DAC晶元,所以信噪比做不上去,不過這個差距用一般的監聽系統基本也聽不出來,無非是便攜的性價比不高而已。

另外就題主的具體問題,3000的DAC沒有多大意義,也就是和弦的Mojo那個水平,高價位的DAC基本上都是無調音但是指標高,具體到聲音來說就是乾淨、解析高,可能用耳機和一般的HiFi系統是發揮不出特點來的,最好還是搭配監聽系統使用。


不仔細吹毛求疵聽,區別不大


價格接近的話,在小音量上不會有什麼差別。


便攜顧名思義,方便攜帶


聽耳塞二者差距小,甚至便攜優於台式,聽高阻大耳是王者青銅的差距。


差的應該很多,台式不受限制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