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問題中的誰指的是吳國裏參與這場事件的人(並沒有諸葛陰謀論啦)目前有認為是被孫權所殺,也有觀點認為是被呂蒙所殺,還有部分其他觀點,那麼從史料中,這是哪個或者哪幾個人的決定呢?

感覺史料中描述有點少,對於這樣一個不算很明智的決定,東吳方面貌似無人提反對意見,或者是他們偷襲行動之前就決定講關羽趕盡殺絕嗎?


瀉藥。

近年來有一種說法,說劉備和諸葛亮為了制衡日益做大的關羽,借孫權之刀殺關羽,於是讓關羽北上進攻襄陽樊城。我估計題主想問的是這個。

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史書上找不到劉備或是諸葛亮猜忌關羽的任何蛛絲馬跡,如若劉備諸葛亮猜忌關羽,必然會事先有所動作,比如做好對荊州方面的軍事對抗準備,加強對荊州的情報收集,事實上並沒有。其次,幹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到損益比。退一萬步來說,劉備諸葛亮篤信關羽要據荊州自立,也不至於想出讓孫權消滅關羽的蠢招,孫權消滅關羽佔據荊州就能比關羽自立使劉備獲利更多嗎?另一方面,即使不看劉備關羽之間的深厚情誼,光是荊州的戰略意義就足以讓劉備諸葛不行此蠢招。荊州是劉備集團的核心利益,是直接關係到隆中對成功與否的。提出這種說法的人,目的顯然是在網路上博取眼球的。

接下來正面回答關羽到底被誰殺的。

關羽被殺是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的聯合絞殺,加上荊州內部叛變,諸因素一共同作用的結果。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威震華夏」,曹操甚至都想躲避鋒芒遷都。於是曹操集團向孫權拋出了橄欖枝。很多人批評孫權格局太小,為了荊州拋棄孫劉聯盟的大局。但這真不一定是格局問題,全據長江也是江南君王的正常選擇,也是周瑜魯肅的規劃。孫權的問題主要是能力不行,能力與野心不符。打了這麼多次合肥,也沒從曹操手裡打下什麼地盤。看到荊州空虛,就去奪取荊州了。曹操為了消除威脅,孫權為了搶地盤或是為了全據長江,都有充足的殺關羽的理由,某些人就不要扯什麼劉備陰謀論了。

綜上,回答關羽被誰殺的,當然是曹操和孫權一起殺的。網上好多人回答馬忠,潘璋,忍不住槓精一下 。二爺是被這兩個人抓的,又不是被他們殺的。殺還是孫權讓殺的。至於殺他的劊子手叫什麼,我……


不喫瀉藥。

A.馬忠 目的:立功 結局:最後良心發現、棄暗投明投靠蜀國了:)

B.潘璋 目的:立功 結局:天道好輪迴,讓關興根據青龍偃月刀的定位找到為父報仇

C.朱然 目的:立功 結局: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夷陵之戰被趙四一騎討秒掉,敵羞我去吐他:)

D.呂蒙 目的:殺人 結局:攻心沒看到桃園和桃,然後被厲鬼上身,同歸於盡:)

E.孫權 目的:殺人 結局:這個就厲害了,孫權後來得了老年癡呆,兒子不是早死就是被自己早早弄死,夭折一個,賜死一個,廢了一個,就問還有誰:)


題主的問題恐怕是聽到諸葛借刀殺關羽等弱智猜想,上面已經有人回答過了。

殺他的只有一個人:孫權。

這個決策到底有多短視呢?如果下面三個如果任意發生一個,孫權會被早早滅掉:

①劉備伐吳時,曹丕聯合出兵。

②曹丕伐吳時,諸葛聯合出兵。

③魏國打下江陵(朱然扛過最艱難的時刻)


孫十萬發泄了欠錢不還的憤怒


孫權啊,招降招不過來,又不可能放回去,只能殺了啊。總不能一直養著吧


外語是被潘璋的部所獲。關羽是被孫權殺的。孫木又本不想殺關羽。被謀士左鹹說曹操昔日待他很好,但是也擋不住他去找玄德。所以孫權聽從他的言語。殺了關羽。後來纔有劉備起兵打吳國的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