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還看到朋友圈刷屏的早教卡,鋼琴鍵早教機,開發智力拚圖.....我也心癢得不行,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就下單了幾套益智玩具。可是買回來芊芊完全不咋感興趣,感覺完全是浪費我的錢啊。。。。。

於是我在網上搜了早教玩具的避坑指南,才發現自己真的踩了很多坑。經過不斷的試水,現在給芊芊買玩具一買一個準,為了讓其他寶媽們避雷,在這裡我把自己蒐集和總結的早教玩具避坑攻略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跟我有同樣經歷的寶媽們~

一、數量≠質量,早教玩具不是越多越好

相信很多寶媽們會跟我一樣,覺得孩子玩具越多,孩子幸福指數越高,甚至想把自己小時候沒什麼玩具玩的遺憾彌補到孩子身上,而且有的玩具又不貴,多買一點也不傷大雅,可是你有發現嗎?許多玩具買回來寶寶們根本不玩,還有一些玩具買回家寶寶玩了一天就不感興趣了,之後只能送人或者壓箱底,還有的寶媽們會給孩子買很多益智類的早教玩具,美其名曰「幫助寶寶開發智力」,可是那麼多寶寶根本不可能每一個都玩啊,而且早教玩具一般都賣得很貴,買很多但是寶寶不感興趣完全是在「燒錢」。(當然錢多的話當我沒說,哈哈)

二、價格高≠功能多,早教玩具不是價格越高功能越多

我之前就給芊芊買過一款叫做「曼哈頓球」的玩具,而且我買的是美國進口的,想著進口的總比國產的好。該款玩具宣傳的是多功能益智類玩具,號稱既可以訓練寶寶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刺激寶寶視覺發展,也可以讓寶寶當作咬膠使用,可是買回來我發現芊芊半天塞不進嘴裡,當作咬膠根本沒啥用,而且那時候芊芊才6個月,哪裡有什麼邏輯思維能力,連判斷能力都沒有。。。

三、玩具教育≠父母教育,早教玩具並不能代替父母教育

眾所周知,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言傳身教」就是強調在家庭中,父母通過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孩子的行為和觀念,但是會有不少家長陷入誤區,認為買了早教類的玩具孩子就可以通過玩具自主學習,可是0-3歲的寶寶,最快的學習方法永遠是跟著父母一起,畢竟又不是成年人,自主學習能力總歸是有限的,父母的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快速成長。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怎麼選擇性價比高的玩具,成功避坑呢?

一、不同月齡購買不同玩具

我個人經驗就是在寶寶不同月齡的時候,買不同的玩具,買的時候一定會認真仔細地看玩具說明,材質和有關評論,比如芊芊1歲的時候,就給她買一些水果串珠、網紅軟積木等,鍛煉她的精細動作,而且這個時候她基本上處於語言萌芽期,通過教她認識水果,重複發音,還能培養她的語言能力。

不過現在芊芊已經2歲多了,之前的好多玩具對她來說都太簡單了,而且最主要的是娃大了,得教她學習自己上廁所,收納等,畢竟紙尿褲使用久了對寶寶也不好,為了培養芊芊的自主如廁,我買了一節柚子鴨的早教體驗課(主要是沖著它的教具買的,而且我買的體驗課就幾十,哈哈哈),我買的是針對25-27月齡寶寶的體驗課——《我會上廁所》,體驗課會送一些包含小動物的衛生間套裝、柚子鴨的小馬桶。然後老師上課時會並帶著家長引導寶寶給小動物上廁所,尋找廁所裏少了什麼,還會有一些小遊戲,感興趣的寶媽們也可以購買他們的其他課程,好像1歲到2歲多的體驗課都有,為大家附上鏈接。(不用感謝我,非廣告代言,哈哈)

我給芊芊報的體驗課~49元體驗

二、讓TA自己選擇,購買寶寶喜歡的玩具

很多媽媽們看到好玩的玩具一股腦地購買,結果發現買回家寶寶根本不喜歡,芊芊爸爸就曾給我們家布丁買過積木,他覺得積木玩的時間更長,而且女娃娃嘛,想要鍛煉她的社交能力,玩積木可能還需要其他人的協作,幫助她認識更多小夥伴,最後的結果就是,芊芊根本沒咋碰過那堆積木,現在還放在家裡落灰。。。。所以呀,家長一定要結合寶寶自身的性格和興趣購買玩具,絕對不能「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我給芊芊報的體驗課~49元體驗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位蒙特梭利園所老師關於買玩具的避坑指南,幫助大家更好地為寶寶挑選玩具。(如果有其他玩具經驗,也歡迎評論互動分享鴨)

https://zhuanlan.zhihu.com/p/96719158


早教本身就是坑。

早教的核心價值就是通過製造並解決家長的焦慮而獲得經濟利益。

早教產品的實際使用者沒有意見(有了也無法表達,表達了家長也未必聽),所有的反饋邏輯都是來自於所謂的科學實驗數據,而且這些研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知識盲區,就是說對與錯真與假好與壞,你完全不懂。

趁著天氣好,帶著孩子踩踩水刨刨土撒撒歡曬曬暖不好麼?


早教玩具只是一個載體,適不適合對應年齡的孩子,有很多因素,比如性別,性格,和敏感期,同時也是有方式方法的,要不早教機構的老師做什麼?


  早教玩具只是一個載體,在不同年齡段學不同的早教玩具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

  14個月寶寶早教玩具:認識大小,培養專註力,可以疊高、玩沙、洗澡、戲水,結合認知主題「大和小」,學會比大小;同時鍛煉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和專註力。

  16個月寶寶早教玩具:消除對醫生的恐懼,讓寶寶化身啄木鳥醫生,幫小樹看病,在玩兒的過程中排除對醫生的恐懼,配合本期主題,生病願意配合醫生。

  14個月寶寶早教玩具鍛煉觀察力和反應力,增強親子感情。結合歪歪兔認知主題「我的家」,親子互動玩桌遊,認識家庭成員,增進家庭成員感情。


1,積木。在寶寶1歲多的時候,會爬會走了,說積木可以開發寶寶的空間立體思維,買了第一套,寶寶不太愛玩,以為買的這個不好,又買了一套,還是不愛玩。那時的她純粹就是摸一摸,丟一丟。等到3歲左右,想玩的時候,積木已不知所蹤,又買了一套,然後就是前兩天的熱情。然後就不玩了。

2,閃卡。原本的作用是需要鍛煉寶寶不的識字和識圖的。然而,寶寶壓根不配合,就是自己翻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3,還有家裡的一堆亂碼七遭的玩具。也就玩個新鮮。後面就不怎麼玩了。

玩具有其必要性,還是可以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不過,玩具不易過多。最後,寶寶最好的玩具,其實就是父母和大自然。


在小紅書到處看,結果都是自己喜歡的,娃不愛


哈哈過來人,那些商家販賣的都是焦慮。訂了某虎一年的課程,發現最後沒一點用,小朋友也不喜歡那些玩具。踏實買繪本。。。多用心去了解孩子不同時期的特點。針對性的去給他多看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