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早以前看網路小說吧,我就特喜歡先看書評,一個好的書評確實會讓我對那本書產生興趣而點擊閱讀。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發現,很多書的書評變得越來越模式化,就像工廠同一條流水線不同批次生產出來的一般,基本對於文章中的亮點大力讚揚,對缺點說是提及其實根本就是說些無關痛癢,只是湊數的問題,看似客觀,實則快餐,純粹安利,且非真心。若是真情,豈會沒有愛恨交織?

當我自己嘗試開始寫書評的時候,我才發現這背後的緣由,數據,對!就是為了數據。我的書評裏若是有指出任何自己的意見不滿,那便是隻能等待被刪除,或者作者的人身攻擊,因為你說的在對,不好意思,你容易影響我數據,影響我點擊月票,所以不能留你。 我開始無法理解,真的是我語言衝突麼?我改!但後來我發現,徒勞而已,你若是提出意見,便回應你有什麼資格評價我的靈感,或者你就是一個無腦黑吧。後來,有個網文編輯跟我說,,人家是商業作者,你話說的不好聽,擋了財路,被人詬病正常。

利益,好吧,我承認這種問題上我必須沉默,所以我依然繼續我的書評,不管那些作者是否接受,對和錯我已經不在乎,我書評從未指導作者寫作,更沒有諷刺他的靈感,也從不提文筆,我隨心評價我所看到的情節便是。

但書評寫的越多,心裡就越發迷茫,商業化的書評我不反對,那為什麼要去攻擊那些因為愛才寫書評的讀者呢,我小學開始看盜版,高中起都是付費,我不是盜版用戶,我花錢了,我一個客觀評價對你們的數據就有那麼大影響?


不是,因為槓精太多,有些讀者特別極端,甚至會對作者人生攻擊,跟屎一樣粘在那裡,甩都甩不掉,所以控評纔出現的。


類似起點的網站現在連評論區都很難找到了,讀者根本就沒有了暢所欲言的權利!

讀者難道不是一本書的靈魂嗎?

現在的看書軟體真的很垃圾


書評本來就不應該帶有情感色彩,帶有情感色彩的是讀後感
也不一定全是這樣,有些人完全為了反對而反對。也許當初並不是那個想法,但是說著說著就開始擡槓,就像小孩子打架一樣,你一拳我一腳,必須有來有往,都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表達什麼想法了。想開點就好。不過是個書評而已。


就像淘寶刪差評一樣吧。

可以去文青小說看看呢。算比較可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