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小時候有哪些中秋習俗讓你印象深刻?戴兔爺帽、提小桔燈、喝桂花酒、吃團圓饃……相信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們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那些有趣的習俗每每會讓你感到「過中秋真好」。讓你回味至今的中秋習俗有哪些呢?


並不是中秋的習俗,讓我覺得「中秋真好」

而是家人團聚讓我覺得人生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可以一樣好

中秋讓我覺得人間是值得的,團圓飯的香氣,漫天的孔明燈,每家每戶窗檯放著的賞月用的柚子燈,小朋友提著的會唱歌的花燈……所有所有

都讓我覺得,中秋真美啊,月亮真是讓我安心的存在啊

我過中秋一般是一家人一起回鄉下和爺爺奶奶吃團圓飯

吃完以後回城準備開始燒烤賞月,家裡人在準備的時候我就回跑出來和朋友散步聊天順便喝點東西,最後再回家跟家人一起賞月燒烤

我們家都不愛吃月餅,但是會收到很多月餅,只買一個10寸左右大的月餅,吃完飯了大家分著吃

又不會說剩很多讓自己困擾,也不會不夠吃

團圓飯

做柚子燈

還可以一起放孔明燈(漫天的孔明燈但是我在廣場只能拍到一小片,在山頂拍肯定很浪漫)

邊做燒烤邊賞月

在柚子上插香祈求平安

中秋的時候感覺整個小縣城都是溫馨的泡泡

大家都是一家人一群朋友結伴出來的,沒有人是落單的

都出來放燈 賞月 散步

我看著人擠人的街道,心裡卻很開心

每個人在中秋都找到了歸屬感

這樣的歸屬感讓我覺得中秋真好


當然是吃月餅了!

中秋,佳節團圓日,農曆七、八、九月為秋季,八月十五為秋季的中間一天。中秋節,中國古代佳節,發源於唐代,明清時最盛行。八月秋高天氣爽,秋季是桂花盛開的時節,在古代,賞桂花,喝桂花茶是中秋普遍的習俗。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是自古有之,月餅圓圓的,形狀仿照月亮,外面一層是小麥粉、澱粉,裡面的餡,有鮮雞蛋、花生芝麻,根據品類的不同,將蔬菜水果肉類食品壓成碎渣填成餡,並根據口味不同,添加味素香精。月餅製作時排除水分,把水分清除,表皮內餡都乾燥,把月餅食在嘴裡乾巴巴的,含水量等於餅乾,低於麵包。月餅水分少,純營養物質就多,吃一口,滿滿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吸收進入人體,吃一個,肚子脹了,再吃一個,撐了。

我喜歡月餅表皮的花紋,外觀的花紋,好吃又好看,入嘴香甜酥軟,捧在手心,是不可多得的美物,賞心悅目。舌頭感應外側紋理,品嘗體驗愉快。廠商有專門的模具,壓緊,將外層麵粉打成這形狀。孩子愛吃月餅,是因為月餅內加了糖,添加了麥芽糖、蔗糖和水果餡料,還添加了油,大豆油,菜籽油,油膩爽口。加了糖和油的月餅,好吃!月餅小小一塊,熱量高,月餅易飽,飽腹感相近壓縮餅乾。

古代中秋,在桂花盛開的季節,喝桂花茶,吃桂花糕,現代不知有無此習俗?在漢語文化圈內,各個國家都過中秋,包括日韓、港澳台、東南亞,受中國大陸文化的影響和入侵,當地有了一些中國習俗。港澳台,東南亞,東南亞包括越南寮國泰國緬甸,過節也吃月餅。日本過節,則吃一種用米碾成粉做的糰子,好像是用糯米,糯米糰子,糰子和月亮和中秋有何對應的象徵呢?這個留待當地人去解釋吧!傳統佳節,自古代流傳至今,浸染著濃厚的傳統文化,中秋佳節風俗、習俗帶有古代的文化特徵,祭祖、祭神、賞桂、逛廟會,舞龍、舞獅、殺雞、燒香拜佛,均是中秋節之習俗,古代的慶祝方式普遍是這些,節日傳至現代還帶有古代特色痕迹,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喜氣中國風,傳統節日,傳統過法,這是自然。

中秋國慶撞在一天,大中小學放假8天還是7天?放假才有節日氣氛嘛!旅遊景點人山人海,出門堵車,人人出行,擁擠,買不到門票。看來,慶祝特殊節日的特殊方式,大多數人能想到的也只有出門旅遊,放假、旅遊,放假、旅遊,生日、旅遊,紀念日、旅遊!旅遊上千百遍,人都膩了,去往的通常是常規景點,還是普遍沒有特色的知名景點,說明一到過節,人們能想像到的慶祝方式總是比較少的。逛燈會,看展覽,爬山,下海,逛集市,有趣?不有趣!節假日為出行高峰,人人開車上路做得像過節的樣子。車輛多,交通擁堵嗎?不堵,交通才不堵,看城市規劃的功力,高速公路道路寬,平時上路公路並未達到最大負載,節假日的高峰期,車多一點,仍在最大負載可包納的範圍內,出行,不堵,堵的是大城市,堵的是狹窄公路。開車上路,到達旅遊景點,買票入景區參觀,走了一趟,出來後發現大景點沒啥看頭,就一座塔,一座山,一個洞,一程路,要不是陪孩子我都不想來!可是既然,來都來了,做做樣子,走走停停,陪孩子,找樂子,也是好。

現代如此,然則古代慶祝佳節,不也是同現在一樣的,遊戲歌舞滿天飛?舞龍舞獅吹喇叭,唱戲猜謎打繡球,放鞭炮、踩高蹺,節日嘛,都用遊戲、娛樂去慶祝。現在如此,古代亦如此,只是現代娛樂方式有所不同,現代,看電影、唱K歌、玩蹦極、做作業,成為年輕人普遍的娛樂方式,過節亦如此。

中秋佳節,古代逢此佳節,流行賞月,仰望天空中的月亮,是過節的方式。現代賞月嗎?現代只依靠商業炒作,把月亮造出噱頭,造出新意,造出賣點,人們才有賞月的可能。古人賞月,因為古代文化是如此,賞月、描摹山水,自然美景盡收眼底,古代娛樂方式不多,寄情於物的事物不多,無甚別的事物可予寄託。賞月,陶冶性情,月亮,激發詩意,一輪明月,高掛天上,在夜晚的天空中,透明透亮。古人夜晚常觀賞月亮,而非現代電燈發明在室內過夜,所以,古人詠月,是因為常見月亮,月亮熟悉在他們的腦海和心中。

賞月,詠月,八月十五,農曆一個月最中間的一天,剛好滿月,圓月,月亮圓滿完整,而非一月中其餘二十九天彎如鉤,圓月、滿月,在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圓月高掛天空中,月亮呈現出一個月中最美的姿態,賞月,懷月,寄月以情,在古代的中秋節非做不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仕途,感情濃厚而鬱郁。月亮深邃而幽明,遙遠而高高,白如玉潔,照亮黑夜天空,深夜,萬籟俱寂,一片漆黑,人心足以靜,一輪明月幽遠、清冷,黑夜使人心靜,明月遙遠寄人遠思,因此月成了古人寄託感情的事物,因為它具備清靜和遙遠的特徵,並且高高在上冰清玉潔。古人,多見詠月,少見詠日,是此緣由。

中秋佳節,賞月,登山,詠秋,詠月,此是詩意的節日,自古傳承,自然包含古代的文化內核。然而,現代人有現代人的過節方式,無需賞月賞花,也可過得滋潤。我的節日曆程,昨天,家人組織吃了頓飯,昨夜,一夜無眠,今白天睡了一天,早上親戚叫我出去玩的電話也未接到,今晚,打算不睡覺。過節日,沒有打算,我不上學,也沒工作,我不放假,因為每天都是假期,我不過節,因為每天都是節日!中秋國慶雙節合在一天,情侶兩人出去玩,大約女方會特別要求男方帶她出去玩吧,女性對於特殊的日子會更重視一些,也或者是找個理由要求男方陪伴表達愛意,不說。過節,去遊樂場、漫展、科技廳、風景區、山水的然保護區,玩。說實在的,這些地,一年365天,哪一天不能去呢?特殊的節日,特殊的日子卻有了普通的過法,但也好啦!沒人把節日看得正式,玩而已,去哪兒玩不是玩呢?

中秋節,中國傳統佳節,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節日,遍及日韓港澳東南亞,一帶均有相應習俗。中秋節,古人以觀月、賞月、詠月為主要的慶祝方式。如今,時代變了,唯獨吃月餅的習俗流傳了下來。古代,因地域不同,月餅劃分了不同的口味,每一省、市、區都有當地口味的月餅,古代月餅似燒餅,現揉餡,現烘烤,現吃。現代,科學的高溫滅菌技術使保質期可達至一個月,機器生產,批量打餅揉餡,烘烤滅菌,上包裝袋,我們現吃的包裝月餅,都是烤過、燒過的熟月餅,外側一層發黃髮紅的麵粉便是烹飪的證據!吃月餅才有過中秋節的樣子嘛!節日完結,過了這時辰,再無人吃月餅,月餅賣不出去,只能清倉大處理!月餅的生產,商家需估量,不許做多了!

節日晃眼過,現至第二天。昨天,10月1日,中秋同國慶重合,中秋,普天同慶,國慶,普天同慶,在文章的最後,祝福大家過一個好節。


假期,也就只有這個了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

月餅界又要迎來新一輪月餅口味battle大賽

您最pick哪種口味的月餅呢?

其實過中秋除了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外

天南海北還有不少隱藏玩法

打糍粑、舞火龍、賞花燈、請兔兒爺……

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這次,就讓我們萌萌的鼠年公仔帶大家打卡

體驗各地不同的中秋風俗吧!

月滿中秋,人月兩圓

我們提前在這裡

祝願大家平安喜樂,好運連連!

發佈於 2020-09-2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喜樂麻麻喜樂麻麻 一個在央美讀書
寫過10萬+
高效媽媽

謝邀@神筆小王

作為一個愛吃好吃的人,讓我覺得「過中秋真好」的理由一定與吃有關啦~

中秋節最早的雛形可在《周禮》中看到,古人敬畏天地,每年在仲秋都要舉辦祭月儀式。但秦一統後,並未中秋設定官方節日。直到唐宋時期,中秋節的習俗與七夕、重陽節都還停留在民間。

宮苑中雖然也會登樓賞月,吟詠成詩,但市井百姓的中秋節,在情致上可稱得上是質樸的「雅士」,且絲毫都不輸於官貴。恰逢金風浮桂香的好時光,他們登高觀月,飲酒懸燈,入夜後人間流光溢彩,錦瑟笙歌,天上是「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據說南宋江南地區,百姓在這一夜會燃放羊皮小水燈,試想:繁星皓月之下,千千萬萬盞水燈飄蕩在水面,盈盈晃晃間宛似銀河淌入凡塵,又像是月神嫦娥的錦帶隨風拂動,照亮沿岸婆娑的月桂樹影……真是令人不禁動情,人間此景,敢問天上宮闕,今夕何年。

尋常市井生活,不乏飲食之事,但指導唐宋年間的中秋,其應景的飲食里,依然只有李白的「花間一壺酒」,還沒有出現「月餅」。

傳聞直到元代,月餅才出現。說是朱元璋在八月十五起兵,以月餅夾帶字條聯絡各地義軍,才是月餅的起源。但我有些不信的,可能是嫌隙戰爭的廝殺破壞了中秋的詩意吧。不肯罷休的我,又翻閱了明代人生活起居飲食的書籍,《遵生八箋》里提及了多種糕點,但並沒有談及月餅的文字。只在《西湖遊覽志余》里見到:「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直到清代乾隆年間,在大才子袁枚所整理記錄的飲食總集《隨園食單》里,我終於看到了月餅的最初製法。月餅此時被稱為:「花邊月餅」,袁枚說他每年用轎子迎請女廚到他家烹制這種點心。是用豬油與精麵粉和面,反覆揉上百次,再用棗肉嵌入作餡。最後以火烤的方式,製成碗口大小的酥餅。袁枚形容這中「花邊月餅」的口感是:入口即化,甜而不膩,松而不散。

曾經聽老一輩人說農曆八月十五,古人更注重賞月和拜月神祈福,所以除了月餅之外,他們會在庭院里支起圓桌,擺上有吉祥寓意且應季的果蔬和酒。

比如石榴、棗、小白梨、北方的沙果,南方的菱角,還有用新鮮桂花沁香的米酒,以蓮藕晒乾後磨粉製得的糕點……都是很接地氣的食物。這裡不得叨嘮一句,此時的河蟹還不可吃(有微毒),最早也要等到重陽節,霜降後的河蟹毒消褪,是最得當的食用時令。有質疑的朋友可查閱《遵生八箋》,本文不多贅述。

清代 陳美《月曼清游圖冊》(八月瓊台玩月)圖

古籍中還看到了一些因氣候得令,且受普通百姓喜愛的緣故,而逐漸浮現在八月十五中的飲食譜系。

丹桂花糕:採花,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作糕,清香滿頰。

現代改良後的桂花糕

百合糕:百合採根瓣,晒乾,和面作湯餅蒸食。百合根是當季時令之物,甚益氣血。

菱角:菱有青紅兩種,紅者最早,名「水紅菱」,稍遲而大,曰「雁來紅」;青者曰「鶯哥青」;青而大者,味最勝,曰「餛飩菱」,秋來皆美味,且因為菱角形似元寶,百姓以它寄福富足,也寓意聰明伶俐。至今為止,南方人的中秋節,依然不可以缺少菱角。

蕎麥葉:農曆八九月初,采蕎麥嫩葉,熟食,微苦清香足具。

茉莉葉:茉莉花的嫩葉,采來洗凈,同豆腐同煮,滋味絕美。是從明代一直傳承下來的一個素食食譜。

梧桐子:秋季梧桐果枝成熟,打落采子。可炒製做成小吃,也可烹茶。清香之外,還能順氣和胃,健脾消食。直到民國年間,還盛行於尋常百姓家,是入秋後的居家良伴。現在好像只能在中藥房見到了。

石榴,有大紅、桃紅、淡白三種。出現在八月十五日的家庭宴席上,寓意多子多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節日里的女子多愛穿石榴紅色的裙子,而這種顏色的裙子恰恰就是以石榴花作為染料的,這也是「石榴裙」的來歷。

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古人的精緻是刻入生活細節中的,比如一年中每個月份都要更換家裡所懸掛的畫。仲秋賞月時節,宜掛古桂、天香、或書屋這類題材的畫軸。到了晚秋時分,則會選擇懸掛菊花、秋江、楓林等主題。

「許多許多的歷史,才可以培養一點點傳統,許多許多的傳統,才可以培養一點點文化」——千年的傳統,在歷史的長河裡慢慢沉澱出來,最後盛開出文化的蓮燦馥郁,而反觀這條河流,所經之處,無一不來自人們在對自然的尊敬,對四季的熱愛中,也無一不出自最世俗最凡塵的百姓生活中。

你可能會驚訝於古代百姓過中秋竟然不會大設筵席,只是望著月亮,喝一點酒、吃一點蔬果,或是結伴去河邊放燈,或是回到屋內烹梧桐子茶,兩三知己一起賞賞畫。想到這裡,竟也能領受到了一種古意的美感,在喧囂的另一側,這樣的生活似乎離月光更近了一分。


作為一個愛吃好吃的人,讓我覺得「過中秋真好」的理由一定與吃有關啦~

中秋節最早的雛形可在《周禮》中看到,古人敬畏天地,每年在仲秋都要舉辦祭月儀式。但秦一統後,並未中秋設定官方節日。直到唐宋時期,中秋節的習俗與七夕、重陽節都還停留在民間。

宮苑中雖然也會登樓賞月,吟詠成詩,但市井百姓的中秋節,在情致上可稱得上是質樸的「雅士」,且絲毫都不輸於官貴。恰逢金風浮桂香的好時光,他們登高觀月,飲酒懸燈,入夜後人間流光溢彩,錦瑟笙歌,天上是「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據說南宋江南地區,百姓在這一夜會燃放羊皮小水燈,試想:繁星皓月之下,千千萬萬盞水燈飄蕩在水面,盈盈晃晃間宛似銀河淌入凡塵,又像是月神嫦娥的錦帶隨風拂動,照亮沿岸婆娑的月桂樹影……真是令人不禁動情,人間此景,敢問天上宮闕,今夕何年。

尋常市井生活,不乏飲食之事,但指導唐宋年間的中秋,其應景的飲食里,依然只有李白的「花間一壺酒」,還沒有出現「月餅」。

傳聞直到元代,月餅才出現。說是朱元璋在八月十五起兵,以月餅夾帶字條聯絡各地義軍,才是月餅的起源。但我有些不信的,可能是嫌隙戰爭的廝殺破壞了中秋的詩意吧。不肯罷休的我,又翻閱了明代人生活起居飲食的書籍,《遵生八箋》里提及了多種糕點,但並沒有談及月餅的文字。只在《西湖遊覽志余》里見到:「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直到清代乾隆年間,在大才子袁枚所整理記錄的飲食總集《隨園食單》里,我終於看到了月餅的最初製法。月餅此時被稱為:「花邊月餅」,袁枚說他每年用轎子迎請女廚到他家烹制這種點心。是用豬油與精麵粉和面,反覆揉上百次,再用棗肉嵌入作餡。最後以火烤的方式,製成碗口大小的酥餅。袁枚形容這中「花邊月餅」的口感是:入口即化,甜而不膩,松而不散。

曾經聽老一輩人說農曆八月十五,古人更注重賞月和拜月神祈福,所以除了月餅之外,他們會在庭院里支起圓桌,擺上有吉祥寓意且應季的果蔬和酒。

比如石榴、棗、小白梨、北方的沙果,南方的菱角,還有用新鮮桂花沁香的米酒,以蓮藕晒乾後磨粉製得的糕點……都是很接地氣的食物。這裡不得叨嘮一句,此時的河蟹還不可吃(有微毒),最早也要等到重陽節,霜降後的河蟹毒消褪,是最得當的食用時令。有質疑的朋友可查閱《遵生八箋》,本文不多贅述。

清代 陳美《月曼清游圖冊》(八月瓊台玩月)圖

古籍中還看到了一些因氣候得令,且受普通百姓喜愛的緣故,而逐漸浮現在八月十五中的飲食譜系。

丹桂花糕:採花,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作糕,清香滿頰。

現代改良後的桂花糕

百合糕:百合採根瓣,晒乾,和面作湯餅蒸食。百合根是當季時令之物,甚益氣血。

菱角:菱有青紅兩種,紅者最早,名「水紅菱」,稍遲而大,曰「雁來紅」;青者曰「鶯哥青」;青而大者,味最勝,曰「餛飩菱」,秋來皆美味,且因為菱角形似元寶,百姓以它寄福富足,也寓意聰明伶俐。至今為止,南方人的中秋節,依然不可以缺少菱角。

蕎麥葉:農曆八九月初,采蕎麥嫩葉,熟食,微苦清香足具。

茉莉葉:茉莉花的嫩葉,采來洗凈,同豆腐同煮,滋味絕美。是從明代一直傳承下來的一個素食食譜。

梧桐子:秋季梧桐果枝成熟,打落采子。可炒製做成小吃,也可烹茶。清香之外,還能順氣和胃,健脾消食。直到民國年間,還盛行於尋常百姓家,是入秋後的居家良伴。現在好像只能在中藥房見到了。

石榴,有大紅、桃紅、淡白三種。出現在八月十五日的家庭宴席上,寓意多子多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節日里的女子多愛穿石榴紅色的裙子,而這種顏色的裙子恰恰就是以石榴花作為染料的,這也是「石榴裙」的來歷。

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古人的精緻是刻入生活細節中的,比如一年中每個月份都要更換家裡所懸掛的畫。仲秋賞月時節,宜掛古桂、天香、或書屋這類題材的畫軸。到了晚秋時分,則會選擇懸掛菊花、秋江、楓林等主題。

「許多許多的歷史,才可以培養一點點傳統,許多許多的傳統,才可以培養一點點文化」——千年的傳統,在歷史的長河裡慢慢沉澱出來,最後盛開出文化的蓮燦馥郁,而反觀這條河流,所經之處,無一不來自人們在對自然的尊敬,對四季的熱愛中,也無一不出自最世俗最凡塵的百姓生活中。

你可能會驚訝於古代百姓過中秋竟然不會大設筵席,只是望著月亮,喝一點酒、吃一點蔬果,或是結伴去河邊放燈,或是回到屋內烹梧桐子茶,兩三知己一起賞賞畫。想到這裡,竟也能領受到了一種古意的美感,在喧囂的另一側,這樣的生活似乎離月光更近了一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