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

全文大约我也不知道多少个字,但是码字不易,如果文中哪句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双击鼓励。

说起大冰,那已经是一段高中时不堪回首的记忆了。

记得那是一个河北省重点高中里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天,无边无尽的雾霾、上不完的课、刷不完的题、被取消的体育课、以及从早读就开始犯困的我。

一切就像无比寻常的每一天一样,毫无变化,直到晚自习的时候老王递给我一本书。

我接过来一看,书的名字叫《乖,摸摸头》,封面是一个衣衫褴褛但双手合十的小孩,神情中尽是虔诚,又像乞讨又像朝圣。这照片绝逼能拿奖,我心里道。

就是这本。

但看到作者的名字赫然竟是大冰的时候,我给丫把书直接扔回去了。

「这大冰不会就是之前你借我那书的作者吧?」我小声问他。

「对。」他神神秘秘的。

那时他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你他蜡笔还敢让我看这种书???······」

「这次不一样,你先看看再说。」他还是那么神秘。

大概就是这样

我极不情愿地拿过这本书来,不禁想起几个月前他借给我看的那本《他们最幸福》,那本书我只看了一点点就还给他了,并且从那以后对于大冰这个人的印象,一度很不好。

这要说到在我们这种学校里,大家基本上都住宿,自然没什么消遣的机会。于是乎在纷繁的考试和作业之余,最好的娱乐方式就是看课外书了。一开始,大家都看老师推荐的杂志,什么《意林》,《读者》之流,后来也觉得不过瘾,班里有些文艺闷骚的人,就兼职做起了搜罗禁书的勾当,从当下的畅销书到冷门的过期杂志,无不都是我们的心头好,每当他们进货时,我们无不翘首以盼,每节课间都要问一问看完没有,争当第一个借阅的人,到他们把书看完开仓房粮时,我突然就理解古时候饥民看著粥棚里的饽饽时的心情了。

当时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书的地方,大概也是这么个道理,大家看的书多了,虽然可能分不清书籍的优劣,但一本书能不能打发时间,高手们往往翻几页便知。

作为一个阅闲书无数的高手,《他们最幸福》那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真的很不好,这么多年过去了,内容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但那种平生第一次「这他蜡笔破书竟然还没数学卷子有意思!」的感觉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可是当我翻开手中的这本《乖,摸摸头》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我之前真是太幼稚了,几乎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情就如同封面上那个小孩一样,我双手合十,我向大冰道歉,我向老王道歉,就连之前被《他们最幸福》恶心一整节晚自习的事情,也既往不咎了。

因为这本《乖,摸摸头》真的他蜡笔太好看了啊沃日,尤其对于我们这帮每周休息半天的苦逼高中生来说,这他妈绝逼就是另一个宇宙的作品啊!十七八岁的年纪,知识分子的脾气,过得却是劳改犯的生活,大冰的书简直就是应试教育的基督,惨淡生涯的福音啊!也就是那时,对他笔下的故事,人物,地方都充满了向往,因为总觉得教室的窗户外面,学校的围墙外面,有最亮的霓虹,最温柔的风,最美的女子,太他妈眼馋了。

哪个是老兵,哪个是大鹏,哪个可爱的狗,哪个姑娘的吻痕,哪儿叫拉萨,哪儿是纳木错,哪儿叫明月天涯,谁四海为家;什么叫渺茫的希望,什么叫凄美的爱情,什么是千钧一发,什么是一眼万年,扬子江头杨柳春,红木吉他马头琴······这些都是朝九晚五的社畜们不敢触碰的梦,何况我们这群朝五晚九的未来社畜。

于是在那个少年时代,大冰和他的故事陪伴了我相当长的一段枯燥,压抑,没有希望,看不见方向的日子,在密不透风的考试安排间,我会想起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可能真的有人带著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流浪。

在后来我的高中生涯里,我又读了《阿弥陀佛么么哒》和《好吗好的》,以及又重读了《他们最幸福》,这本书应该算是后面重头戏的前传和铺垫,所以水平和风格上还有些许地方未及大成。那段时间大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我心里的朱砂痣,白月光,看著另一个世界里的瓦窑似绍,好像就能从容面对现实中的雾气昭昭。

时至今日,我依然对那些个偷偷看大冰的书的晚自习记忆犹新。《阿飞正传》里说你会因为某一分钟而记住一个人,我也因为那几小时几分钟几秒而记住了那些且年轻且丰盛的人,物,事。

考上大学之后,朋友送了一本《我不》,过了一年,赶上大冰又出新书,买了两本《你坏》,一本送人,一本同那本看了一半的《我不》一起在书架上积灰。

大冰的书,还是同样的配方,但从那个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走出来的我再去读的时候,却是味同嚼蜡了。

他的故事依然生动且鲜活,为你奉上的鸡汤也依然经过了慢火熬煮,但却再难如当年那样,提神醒脑,扣人心弦了。

无他,大冰依然是大冰,是我长大了,或者说是我已经拥有了那些故事里的人最宝贵的财富-----自由,只是之前没有。或许大学生活比起高中来没轻松多少,但在很多事情上,我有的选择了,我的故事什么样,天涯明月,阴晴圆缺,我可以自己去书写了,年少时的朱砂痣,白月光,到了多年后的现在,难免就成了蚊子血,干米粒。不是不销魂,往事少年心。

附上小芸豆美照一张,微博如图

我也问过大学里的朋友,那些在高中生涯里并未感受到太多的束缚和辛苦的人,对于大冰的作品大多是无感甚至有些反感的;那些如我一样经历过相对辛苦且压力更大的时光的,凡曾在这段时光里遇到了大冰的,基本上都成了他的拥趸,且到了大学之后,也就慢慢的不再需要大冰和他的故事了。

至于网上说大冰写的是毒鸡汤的人,我想大抵应该是前者,亦或是在你人生最迷茫最黑暗的少年时代,没有遇到这个点燃你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的人吧。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借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题主,大冰的书值不值一看,不取决于大冰,而取决于你的状态。你若早已如他故事讲得一般自由自在了,以大冰为代表的一打畅销书作家,就都统统不值一看;但若此时你正经历著自己不满意的生活,正为了改变它而拼尽全力,大冰的书可以告诉你,你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能有多么值得。

许多人担心看了大冰的书之后会抛弃掉现在拥有的同样宝贵的财富,而去追逐那种以梦为马,随处可栖的虚无缥缈的文青生活,我觉得那是书读偏了,就连大冰自己也说,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不是么?

对不起,我已经不是喜欢大冰的那个年纪了,但依然是喜欢小芸豆的年纪。

在这个平凡机械的世界里,那些肯干最辛苦的工作,能做最大胆的梦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而这两者,缺一不可。


因为最近热搜可可西里事件(首先表示惋惜),忽然想到了大冰。我终于!找到这个问题了!请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吧...

高中的时候,他的书开始忽然流行,班里不少女生喜欢的他的书,他的诗和远方。

我最初拿到这本书完完全全是和大部分人一样,因为封面。当时就感觉,这个封面真的太棒了!(第一本《乖摸摸头》的封面)本来我对这种类型的书并不感兴趣,因为初中我已经读了太多这种文青系列的书了,比如某编辑、某导演、某记者甚至是某个年少出名的天才女孩还有从来没听说过的「作家」。其中有的书是挺有意思,就是吧..有点没营养(我指的是应试可以用上或者摘抄可以用上)。但我还是看了,而且觉得书里的故事很有意思。后来他又开始出书,搞签售,一大波女生捧著他签名的那本书如视珍宝,也有很多人想去毕业旅行...

说实话他的书我都看了,买了三本还是两本我不记得了,反正今天我整理书的时候还发现了一本《好吗好的》。为什么我会对这个人印象深刻,我听了高二好几个月他的歌...「画个什么月亮..(对不起我忘了,好像名字叫画来著)印象最深刻的就那句「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不要未来只要你来」 。。。我现在还会唱。。。

因为之前的同学很喜欢他,因为我也确实看过他的书,因为不能搞啥墙倒众人推...我就不具体评价了。

但是我想说一点,关于他的书值不值得看。我印象很深刻,在他书的插图里放了一张他在小屋与别人喝酒聊天的图。图片里的大兵,一只脚踩在座位上,令一只脚踩在桌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一只手拿著酒杯,另一只手夹著一只燃烧著的香烟。。。

首先我必须郑重声明,我对于抽烟喝酒行为不带任何歧视,他踩桌子我也觉得没啥,自己的房间,和熟悉的朋友聊天,爱怎样那是人家的自由。但是我有一点想说,那是一本书,一本不仅会给大学生看到的书,它的受众还有高中生初中生。这样的豪爽直率和封皮上那个可爱的小朋友有点违和...我知道你可能说一张图怎么会引导一个读者去抽烟喝酒旅行,当然你可以这样想。我很珍重书这样的载体,他们应该是传承文化...当然你又可以说那莫言还写红高粱还写《丰乳肥臀》(这是书名!没有违规言论!拜托知乎不要拉我去修改!)如果你要真这么类比,那我...我道歉:「那就做个渣男(不是,是抬杠的)吧」(听这不负责任的语气是不是更像个(渣男)啊不,是抬杠的了hhh)

我很想放张图,但我懒,懒得打开那本书。

说起来我想cue一下另一个作家,一向以语言华丽著称。说实话,小时候我还模仿过,但是因为文化不够,不会那么多成语也不知道那么多大牌,堆出来的文字连「效颦」都算不上,就放弃了。

值不值得看,我想告诉你,如果你还在读中学:还是少看,一本书之后会影响你文章的风格,潜移默化的,忍不住的就想模仿。当然了如果你想你的高考作文都是诗和远方的话,如果你能比他写的还好的话,u try try 吧(莫名其妙的想整段中式英语)

peace and love(应该没人看到吧,看到的话求不要杠我,我好惨的,我还要十天就从小黑屋出来了!我不想再被抓进去了!!)

推荐给中学生可以看看林语堂,多好的呀~好啦「么么哒」


大三的时候在kindle商店买了大冰的三册书,《好吗好的》《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

那时,我并不知道大冰何许人也,我甚至不知道他是个畅销书作家。只是打开商店页面看到畅销热榜的推荐,我就买了。

《好吗好的》的第一个故事,是《夺命大乌苏》,马史和杨奋的故事,只勉强看了三页半,就被新疆方言和风花雪月的文字劝退了。虽然不甚感兴趣,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江湖气还是挺有新意的,和我以前看过的书大不相同,也许是因为我心不定,也许是书中的江湖气和我的气质相差甚远,我没有看下去。

再次想起这三本书,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寒假,我百无聊赖,打算把kindle里没看过的书都消灭掉。于一周前,终于轮到大冰的这三册书,我硬著头皮从百分之三的进度继续读。

这一次,我居然能手不释卷的看下去了。按照顺序,我先看的是《好吗好的》,这本书,直到看完,我并没有质疑过大冰的水平,也没有食不下咽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刚接触的新鲜感,也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确实写得好,总之,这本书我还是看的很舒畅的,大冰在书中讲述每个人的故事都让我燃起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熊熊斗志,就像被洗脑了似的,总想著如何摆脱当下的生活去追随大冰的脚步,就像他说的那样,「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既能挣到钱,又敢追求理想......」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小芸豆,果子,成子和豆儿,木头和毛毛,马史和杨奋,阿明、王继阳、还有越阳......大冰笔下的人物不论贫穷与富贵、不论健康或疾病,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永远不会停止实现理想的脚步,他们都热爱生活,斗志顽强,堪称生存楷模。

我羡慕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但我也隐隐明白,就算他们就站在我触手可及的空间里,我也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

大冰说:「该喝醉的时候不能少喝,该唱歌的时候一定不能干坐。也许无趣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没有坚持那些有趣的活法而已。」

在我没有读过大冰的书之前,在我不知道大冰是谁之前,在我不看旅行文学之前,在我没有做好穷游的充足攻略之前,我一个人,坐火车去了拉萨,那是大二升大三的暑假。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的旅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不是为了追溯仓央嘉措的脚步,也不是为了玛吉阿米,更不是为了布达拉宫。我只是,在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文章,呼吁游客保护西藏,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于是我就很想去看看这片净土,去看看圣城拉萨,看看它有多神奇,能不能消散我心中阴霾,还我心灵宁静。

一次懵懂无知的旅行,没有任何目的得散漫游荡,在玛吉阿米闲坐认识了一个深圳的姐姐,她赠我一壶酥油茶,我们一起逛八廓街,于傍晚时分在街角分别,从此再没有见过;在大冰的小屋看书,对面坐了一个憨厚的大哥,脖子上挂著大串佛珠,看著佛经,嘴里还念著阿弥陀佛,我冲他一笑,他给我买了一杯卡布奇诺,我诧异问:「为什么请我喝咖啡?」他说:「相逢即是缘。」

同样在大冰的小屋,认识一个四川的姑娘,她一个人来旅行,下一站要去林芝看望她当兵的男朋友,我们一起去一个青旅,和客栈老板们、义工们一起站著吃了部队火锅,吃完饭出了门,说了再见就再也没见。

在蜉蝣吧,当我坐在来自天南海北的人群中,当我面前摆满了瓶瓶罐罐的酒,当我处在昏暗的小屋,翻看著书架上扉页泛黄的书,我知道,我不属于这里。

在藏地漂泊的人,我在藏地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身上都有故事,他们能大口喝酒,也能即兴弹著吉他唱歌,他们都是厉害的人,他们都可以成为大冰笔下的人物,而在这些「人物」面前,我越发觉得自己渺小的不值一提,我在平原上的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生经历,在藏地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笑话。

那种「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生活,时常令我陷入对自己的灵魂拷问中,拉萨于我而言到底带给我什么?

我是为了寻求归属感而去,却是带著疏离感归来。

在读到《乖,摸摸头》这本书的十分之一时,我开始感到厌倦,我发现故事还是那些故事,人物还是那些人物,有增加,但基本上还是那个调调。

我渐渐明白,大冰只是在讲故事,这本书里讲不完的故事或是没有后续的素材的故事,他会在下一本书里写出来结尾,每本书都会对上一本书做一个补充和解释。大冰,只是个说书人。

第三本书,《阿弥陀佛么么哒》,堪称烂尾。最后的故事关于「大黑天」,语言越发的随意、口语化,几个小时前我刚看完,我深刻的感受是,这已经连故事都不算了,这是对简单日常的赘述,以及对他为人处世不周到的地方做出解释,很像新闻发布会的感觉。

从第一本看到第三本,我从手不释卷到感到鸡肋,为什么鸡肋?因为这三册书也不便宜,不想浪费钱,我一定要撑著看完。

一口气读完的感觉,就像我品尝我妈的厨艺,早年吃我妈做的饭,觉得我妈做啥都好吃,我妈怎么啥都会做,素菜荤菜都好吃,我吃饭的时候筷子就像小鸡逐米都不带休息的,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我妈怎么总是做那几道菜,二十年来,永远不创新,永远吃老本,等我慢慢会做饭了,我就越发的不想吃我妈做的饭,我开始觉得我妈厨艺不佳了。

大冰他自己也说过,他是个野生作家,算不得作家,他是个说书人,讲故事的,他的书和文学不沾边。所以我们无须苛责他的文学素养。只是大冰的书,故事重复率高,笔下的人物都是千篇一律的牛逼,都是打不死的小强,虽然我可以这样理解,他就乐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所以他身边也全是这样的朋友。

我看有些人评价大冰装逼,说他的书写的不过是他那些牛逼的朋友喝醉了吹牛逼的故事,含有虚假成分,矫揉造作,捏造情节,不真实。

真实的大冰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也许是他装逼,写一本又一本书来彰显自己的人缘和社会地位,像是要向大家证明他的朋友很牛逼似的;但也许,他确实过著这种行走江湖、侠肝义胆的生活,他身边的朋友确实这么优秀、勇敢、充满了正能量,大冰在每本书的结尾都说了,这些故事没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代表这些故事不存在,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这些故事的翻版,但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我们只能创造自己的传奇。

关于大冰的书值不值得读,我认为,大冰的书永远都会有人读,但不会有人永远都读大冰,大冰的书可以满足特定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和文化品位,但是当这个特定群体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之后,他或许就不会把大冰的书奉为圭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都在经历自己的生活,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会经历许多磨难和伤痛,面临很多选择和机会,有人依然选择「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生活,也有人坚定的选择朝九晚五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是因为哪种人更意气风发更酷更牛逼,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最为重要的东西,只要是守护自己的追求,不论追求的是诗与远方,还是近在咫尺的老婆孩子热炕头,不都是勇敢的、值得人尊敬的吗?

此刻的我,已经不想去流浪漂泊了,突然觉得,守著一个小家,进门是父母,出门是工作的日子只要是静好的,就是我想要的岁月。


我不知道是不是值得看,但是我想说一下我看过几本之后的真实感受。

一开始,是听到别的同学说什么大冰的书,很喜欢巴拉巴拉的,加上我也很喜欢看一些课外书籍,所以就想著以后有机会再看看。

后来,有了时间,就看了一本,刚刚开始看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反应是:嗯,还行哈,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潇洒奇妙的人和事呀 。

接著,我就继续看了下去,一口气就读完了整本书,说实话,书看的挺快,比我之前看到啥啥名著之类的用时都短许多。

可后来的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说实话,就算是多么精彩的故事,没有了深厚的语言功底以及深刻的思考与内涵的加持,都会随著数量的增多而愈发索然无味。

就像是一位依靠整容而变得容貌稍好,但却没有任何思想的人。

首先,为什么说是整过容,读者可以仔细回忆一下,他的书,大部分都是以未知或精彩的与众不同的故事吸人眼球,这也就算了,靠这个吃饭不是嘛 ,但是故事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我所说的真实,不是故事的真与假,而是故事里的基调问题。在作者的笔下,似乎有意的弱化了生活本身的苟且与不易,而刻意强化了生活的精彩与虚荣。

整个文章其实多多少少都带著一股子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优越感与小资情调。

说实话,这对大部分过著平平凡凡的普通生活并且对外面的「精彩」世界又心生向往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但其实,外面的世界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外面的世界不也是由和我们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构成的,你所认为的精彩在那些在那里生活,从事那些职业的人看来,不过也是普普通通罢了。

而我们所认为的普普通通,可能在其他国家地区的人看来,或许也会觉得与众不同,十分有趣。

我们真正缺少的可能不是诗与远方,而是生活中有关美好与精彩的发现与感受。

一本真正的好书,它会告诉你生活的幸福之处,它更会告诉我们生活的不易之处,最为重要的是,它会让我们拥有直面生活的勇气与力量。像《活著》,《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悲惨世界》等等。

现如今,说书先生都能被称为作家,都能出一本又一本书……我真是大开眼界了!


他的笔下确实有很多人梦想的诗和远方。

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笔下有很多义气与勇气的故事,或真或假,也许可以装饰你少年时闯荡的梦。

只要你能醒来就可以。

在任何事任何书任何媒体前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位我的老师给我们的忠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