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大冰的书,你觉得你得到了什么呢?

2020.2.29更新问题

或者说你从大冰的书里面感受到了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有的书整体很烂,但可能其中的某个句子、某个篇章会触动到你。看书除了学习,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去感受人生、获得触动、排遣娱乐等等。我想看到不同立场、不同观念的人们对此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友好讨论,也谢谢大家能来回答这个问题。


吹牛逼


可能有点偏,复制粘贴一些我以前写过的

《你喜欢大冰?》瑞小河

不好意思,我就是喜欢大冰。

我早就知道黑大冰是一种「知乎正确」,「政治正确」,但那是在我专门搜索「大冰」后看到的结果,我以它为就是小范围传播的,看过大冰的书的粉丝重新回过头来的态度改变。我也经历类似态度的转变,从最开始的痴迷到慢慢觉得有些东西变了味,然后不再关注,甚至年少时候有种自作清高的虚荣像抹去黑历史一样想抹去我曾经喜欢过他。

我一直以为这是我们书迷小范围内的事情。直到前两天我在微博看到一个我觉得还蛮有个性的博主,录了长长长的视频,在镜头前拿著大冰已经出版的几本书,做「读后点评」,其实是极尽所有能力嘲笑讽刺。

我觉得这就不行了,你为了流量攀高踩低,潦潦草草地阅读然后就随随便便来嘲讽,你把我们真正付出过感情的读者放在哪里?不是说不可以批评,但不要把无耻写在脸上。

大冰的书我认真看过两本,《他们最幸福》和《乖,摸摸头》,也就是最开始的两本。我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人和事都是很意外地突然闯入,之后对我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冰和大冰的书,也是。

13年,大冰去西安汉唐书城签售《他们最幸福》。有一天我去书城,签售的宣传页还没有撤下,在一楼进门最醒目的地方。那段时间特别流行明星出书,我觉得就是一般人朋友圈文案或者备忘录感想的文字水平加上很多自己的照片,就敢说这是一本书然后拿出来卖。我小时候每周追《阳光快车道》,大冰是外景主持,我知道。我当时一边往二楼走一边想,大冰怎么也耐不知寂寞凑这个热闹。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没多久我就拿起《他们》在看,就是好奇随手翻。毕竟我们《重案六组》季洁姐姐出的《我就是季洁》,贼尴尬地讲了很多电视剧拍摄的花絮然后拍了一张自家的墙说「坚持自己设计」并写了很多「设计理念」,这种书我都翻了一遍。但很快发现这本不一样。

作者没有写自己圈内的事情,甚至很少写自己;文字水平也比一般明星的书高出很多而且在写一个个结构完整立意明晰的故事。《他们最幸福》明显可以看出来,大冰在按照一本「文学」书籍在处理这本书,他非常认真地对待写作。甚至你能明显感到一种紧张或许还有小心翼翼。那种感觉就像一个身材健硕的成年男子(参考大冰自己)规规矩矩套上一身紧身衣。但是《他们最幸福》有一个之后大冰的书都没办法比的优点,就是没有刻意地去从读者的角度设计,所以第一本真诚、青涩。

《乖,摸摸头》我觉得是一系列书籍里最好看也是水平最高的一本。如果说第一本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这本就是荷花开了,开的最舒展的那个。大冰应该是从第一本得到反馈发现反响很好,就把紧身衣脱了,换上自己一贯的机车皮衣,开上一瓶酒,想哪儿写哪儿。

两本书的文风明显不一样,第二本立马贫嘴、轻松、自在起来。

第二本的故事也是最好看的,我最喜欢的是《椰子姑娘漂流记》和《小因果》。尤其《椰子姑娘》,我高二看的,之后给很多人安利过。给别人安利一遍,我就把这两个故事重看一遍。我觉得这两个故事从人物与情节都完全可以改编成电影。

我后来在大学逛了四年的毕业季跳蚤市场,每一年雷打不动都有人低价转《乖,摸摸头》,我还15块钱买过一本大冰签名版。前段时间我们摆摊甩东西,小香把她摊子上的一本《乖》送我了,我后来很快就又看了一遍椰子姑娘和因缘(写到这里我已经忍不住一会儿写完再看一遍了)。

听说欢乐颂打算筹拍第三部,杨紫拒绝出演,因为她觉得小蚯蚓已经完成了这个角色的使命与故事,再演下去只会走向反向糟糕。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时候就要潇洒地离开,即使之前有多少荣光都不要眷恋,请转身,请离开。我觉得大冰写完《乖,摸摸头》,最多再写一本,就应该停下来,结束这个系列。

大冰的第二本大获成功也可以说轰动。到了第三本大冰延续升级第二本的语言习惯,尤其在故事不够的时候那种语言习惯就更加夸张。我觉得最好的写作状态是可以有读者,但是你只是一个旁观者,你可以有很多意见但都是你的事儿与我无关。作家班宇大概说过,读者可以对作品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一个作家TA是有自己长期的一个积累的,不会轻易随便被外在意见左右。那就像作家自己心里有一颗大树,TA采几片叶子摘几个果子拿出来给你看,你对叶子和果子有想法?谢谢参与,但这个绝不会回去影响到那棵大树。大冰第三本书为什么要那么浮夸的语言?因为他在写作时,不仅有读者而且在讨好读者。

其实我现在很理解大冰,一方面他并不是专业作家,他心里并没有那棵大树;另一方面大冰本职是主持人,是要八面玲珑面面俱到照顾协调各方面感受体验的主持人,他写作时把读者的阅读体验重点考虑也不难理解。

第二本书很成功,也因为大冰身边那些好朋友的故事确实精彩。但一个人可以保持亲密关系的朋友就那么多,越往后面,故事性下降,主人公和大冰的关系也更淡,但大冰还在努力用之前的「快意江湖」去框,大冰框地很认真,读者也眼睛一闭「怂管」想把自己也框进去,但太难,容易出戏。这种不协调我觉得是后来大冰的书越来越多却越来越糊而且越来越多招致嘲讽的原因。

现在单纯说大冰后来挣扎出书不是一个理智行为,对于我也不是一个理智的行为。因为大冰还有一件伴随这些书籍进行的事情,不容易但他坚持了好几年。这件事和这些书有密切关系,下次写。


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得到或者学到的东西也不同,而且读书这件事情嘛,不一定非要学到什么东西,培养一种阅读习惯,培养一种通过阅读书籍解决问题的习惯也不错,对我而言,大冰的书其实也没有学到什么,就像小时候读故事会一样,自己觉得有趣就行!


从大冰的书里我看见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的人生,或许坎坷或许痛苦或许快乐也或许普通,但我想我学到的是如何品味人生


根本读不下去 学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