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說只管一直做,在心裡無所住就好。但行為首先就要由心來驅動啊,我每做一件事心裡都要起一次念頭,這不一樣是執著了嗎?

2.比如我執著於每天完成多少件善事不做完絕不睡覺,素食日朋友請也不去,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達到如何高道德標準的人,平時為別人寧可犧牲自己利益,凡此種種都是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才能做起來的,那像這類行為是執著嗎?

3.我分辨善惡的過程也是在分別和執著吧?

4.凡所有相皆為虛妄,那善一樣也是虛妄吧?這就牽扯到入世法與出世法,我們到底要把重心放在哪?

5.比如我現在高三,我廢寢忘食刻苦學習,這應該是執著有為法吧?我努力奮鬥修得越多的陽世福報,是不是就越牽扯更多因果,影響解脫的效率?那這樣到底是好事壞事?

6.這麼說來放下肯定不是為所欲為吧?那到底要放下什麼提起什麼?

我現在每天腦子幾乎會闖進一個很深刻的問題,想通了還好,想不通十分痛苦。我的問題可能邏輯很混亂,但沒辦法,不解決就很痛苦,我有強迫症加抑鬱症,最近在藥物治療,高三了我真的沒時間浪費了。最近想不通的時候就看佛法,但越看越有出家的念頭,但我可能連我是不是真的想解脫都不知道。


這樣的提問,可以說基本就沒有理解佛法中『執著』一詞的基本含義。

全憑自己的想當然去理解,當然也因為現在很多的『學佛』人士、佛教人羣確實喜歡說『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心』之類。把佛法想當然曲解的結果。

執著的含義:

錯把不存在的、沒有自性的東西當成有自性、真存在的東西,就叫顛倒執著,簡稱我執、執著。

佛說中的我執,可以分2種,人我執和法我執, 法我執也可以包含人我執。

按照現在一般人普遍的對事物的看法來說,就是

認為在時間空間世界裡,有個自己(個體精神、靈魂或意識主體)的,這就叫人我執。

認為有時空、而且時空中有客觀世界和世界裡一切的東西,叫法我執。

執,或執著,也即顛倒執著,意思是對於本來不存在的東西,你鐵定的認為它存在,就是執著。

總之,「我執」就是指你認為世界和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觀真實存在著的(不論它是否運動變化發展),這個就是我執。

『執著』與堅持正確看法沒關係。現在普遍把執著等同於堅持做某事、堅持某個觀點了,這已經扭曲了佛法中『執著』的本義。


那反過來問一句:和尚天天念經修佛,那又是不是一種「執著」呢?

很明顯,是的。那為什麼和尚叫別人放下「執著」,自己卻「執著」的去唸經修佛呢?

佛教的放下「執著」,是叫你放下對你有害的,不好的東西

重點:是要「執善而固之,始能日進」

善:是對你及世界有益的東西。例如:你是學生,學習對你現在及以後都有好處,請你努力地「執著」去學,才能每天都有進步。又例你是一名外科醫生,研究如果能將手術做好,才能救更多的病人,請你「執著」的去研究,纔能有所精進,將水平提高。

佛教是一門很好的入世法,只要你能吸收運用其中積極的部分就好了。

如果當你的執著,已影響到你,及你身邊的人,向壞的方向走,那這就是不好的東西。例如,佛教最基本的就是佈施,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但如果一個人信了佛,天天想著做善事,傾家蕩產的去做,做到了讓家裡人,身邊的朋友都反目的程度,那就是不好的,要放下執著。如果這個人本來是天天喝酒打牌,不務正業的。現在信佛後能好好上班,晚上不去打牌了,只在家裡念念經,星期天去做做義工,家裡人,身邊的朋友關係都變好了,那就要「執善而固之,始能日進」了


心有所感,行善叫行善。

為行善而行善,只是執念。


屈原在政治上極度失意所以寫楚辭,發天問。這些問題困擾他嗎,其實並沒有,困擾他的是求不得苦。

人受了挫折,往往要問天問大地,問問命運為什麼如此。如果心緒難平就更要無休止的問下去。這種狀態相當痛苦。而苦就意味著執著。

執著還有很多別名,叫「一定」,「應該」,「必須」,「只能」,「非如何如何」。比如,必須得上清華北大,不然怎麼對得起寒窗苦讀,怎麼對得起父母培養。比如,我非某某專業不考。這些執著,像繩索一樣捆縛著自己。一旦事與願違,就會勒得人喘不過氣。其實繩子是自己套上的,扔掉他,就輕鬆自在了。

所以放下執著,就是放下苦,要放下苦就得放下造苦的原因。在找到苦根的路上就能發覺這些觀唸的傷害作用,而這些觀念都因何而來,無不是為我服務。所以為了我,沒有不苦的。想不苦,就從放下小我開始。

想解脫,還是為了我。行善,也是為了我,雖然假以利他之名。所以既使行善,也離不開苦,既使學佛,也無法解脫。

其實行善不是解脫的資糧,而是解脫的流露。

心中破了一分貪,就少一分攀比,於人就多一分真誠,這就是在行善。心中破了一分嗔,就少一分對立,於人就多一分和善,這就在行善。心中破了一分癡,就少一分固執,於人就多一分包容,這就是行善。

離開惡,沒有善可言。惡沒了,善就顯了。事本無善惡,善惡在於心。同樣在一間教室,同樣是學習,為什麼有的人就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榜樣,有人卻成為大家厭惡的對象。一顆無欺無傷平等的心,即使什麼都不做,他呈現的祥和自在的境界,就使人見賢思齊。這是行善於無行。

所以行善也好,修行也好,就在當下,這顆心正,一切都正。無論學習還是生活,直心正意做一切事都契合佛法。換言之,在做一切事中破除自己的貪嗔癡就是修行,破除了纔是行善。


有善惡之心,難道不是執著嗎?


凡夫要既不思善亦不思惡,無住生心,就像沒有神通的人要把大樓在空中定住一樣,是不現實的

修行總說一個次弟,你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善人?如果連善人都做不到,那還是先執著於善吧。在現世修行,應該要老實一些為好,這是一種信仰,要求解是很難的,就算解得了也是自己的妄識心的偏見,不如做一個老實人,在盡自己世間職責的時候本本份份做好自己的職責,在該唸佛讀經時亦一念不生專註的去唸,這樣便是正確的道路。


對,都是包括的

但如果一時斷不了所有執,做不到「無見」,原則上應從斷惡做起,從離蘊處界做起


所有入定的人,在入定前,都沒有想要入定的想法。只要他有一絲一毫的執著,就無法入定。所以,拚命努力的人難以入定(因為執著)喪氣了放棄時,結果他反而入定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