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人不至於,最後一代戰列艦,基本上標準人數也只有2000多人,大和級也不過2500人的編製,算上擔任旗艦搭載的司令部人員,沉沒時全艦2767人。

當然不可否認,人確實挺多:

早期艦艇上設備運行需要大量人員,一套設備本身就需要大批人員操作,而同一種設備又有很多套同時安裝在艦上。

一艘戰艦本身航行起來並不需要多少人,上百號人就足夠駕駛一艘戰列艦馳騁大洋,甚至還可以無人駕駛!(案例在結尾)但是需要是戰艦上的所有設備都能正常工作,有效戰鬥,人員輪班,替換戰鬥傷亡,就需要一大堆人。

以衣阿華級為例:

一座主炮,不算炮塔下方彈藥庫內的人員,光是頂層炮室內就有47人,全艦有三座這樣的炮塔。

一座副炮,炮塔內有3人負責炮塔瞄準控制,8(還是4來著?)人負責裝填,這樣的炮塔共有10座。

而真正的大頭在於戰艦上見縫插針塞進去的防空炮....

在設計建造時,衣阿華級的標準人員編製為1921人。

但是二戰時,由於大量的防空炮被裝上了戰艦,人員暴漲到了2788人...

二戰時期的衣阿華像這樣:

目 力 所 及之處都是炮。

下圖是密蘇裏遭到神風特攻撞擊時,近處是兩座4聯40毫米博福斯高炮,右邊中間是該炮的火控人員,這樣的高炮在衣阿華級上有20座:

還有49座厄利孔20毫米高炮:

1980年後拆除了所有防空炮,現代化改裝後自動化水平也提高了,此時艦上只有1568人,看上去就簡約了很多:

衣阿華級很大,所以火力密度不算很高,真正瘋狂的是那幫死而復生的老戰列艦,被航空兵洗禮後,她們是真的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懼症:

比如田納西,除了艦艏艉要避開主炮炮口爆風外,中央上層建築周圍的每一寸空間都塞滿了防空炮:

(多炮塔神教已成過去!多炮管神教永垂不朽!!!)

除了一大堆炮手需要負責向敵人撒炮彈雨以外,還有其他部門不得不說:

如上圖,除了火炮部門以外,還有(不限於上圖):

指揮部門、航海部門、輪機部門、船務部門、醫務部門、後勤部門、通訊部門、損管部門、航空部門、宗教/神職部門、海軍陸戰隊等

以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印第安納號為例:

指揮(2個分隊):42人

航海:34人

火炮(9個分隊):856人(包括主副炮射控)

作戰情報(2個分隊):125人

航空:17人

海軍陸戰隊:74人

船務:87人

通訊(3個分隊):133人

機電(4個分隊):385人

醫務:35人(護士什麼的不存在的...)

後勤:156人

宗教:?(修女什麼也是不存在的...)

合計:1900+

來源:Organization of the USS Indiana BB-58

還有胡德號的人員表包括1935年平時編製和1940年戰時編製:

H.M.S. Hood Association-Battle Cruiser Hood: Crew Information

1939年胡德號成員合影,其中除了少數幸運兒調離戰艦以外,只有3人在丹麥海峽海戰倖存:

這些人的具體工作很雜,畢竟艦艇上的工作繁多量又大:

每個崗位都需要專人處理,還要留有替補備份。

比如炮位上分瞄準手、裝填手(裝彈藥)、彈藥手等(運彈藥)

彈藥庫人員有的人需要搬用發射藥包和炮彈進入揚彈機、電梯,那麼就有人要負責操作揚彈機、軌道、吊臂、電梯...

甚至彈藥通道都需要有專人負責開關防火門,又要給他配個通訊員、觀察員指揮他什麼時候開關門....

所有人員只需要管好分配給自己的任務,並且在出現傷亡時替補。

艦上的廚師、勤務兵也要在戰時負責協助運送彈藥。

以下圖大黃蜂號上的博福斯炮組為例:

中間不戴頭盔的負責指揮通訊。

左下是彈藥手,負責從提彈機、彈藥庫傳遞彈藥,接過炮彈的是裝填手,負責裝彈,右邊閑著看熱鬧的那個是炮手....

emmmm....

他其實應該坐在下面的座位上搖輪...

不過在火控引導下,博福斯高炮可以自動隨動射擊,不需要人操,所以他負責閑著看熱鬧...

但是即便如此,艦上還是得配這麼個人...所以,一條船上裝這麼多人,也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

既然能喂得飽,住的下,幹嘛不多帶幾個人呢?

反正我海軍是一等人,二戰時又美國又沒有空軍跟我搶預算,國會姥爺拿我沒轍~

國會:很好,合眾國號航母你就不要造了!

另,本答案僅討論艦員,未收錄艦貓、艦狗、艦羊、艦雞等。

另外老虎、或者那隻叫提爾皮茨的豬也沒算進來。

他們為艦員提供飲食、捕鼠服務,一定程度上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宗教服務和性服務( British Only)等。

(日常黑車1/1)

相關:沉船了這幾千個人怎麼跑?

二戰海戰中艦船沉沒為什麼少有人員生還??

www.zhihu.com圖標

無人駕駛戰列艦:

軍事演習中的靶艦是否由人駐艦操控??

www.zhihu.com圖標

以大和為例。

艦員總數2,300名,按當時日本海軍編製,分為

炮術、航海、通信、內務、機關、飛行、醫務、主計(財務)等八個科,

各科主官分別是炮術長,航海長,通信長,內務長,飛行長,機關長,軍醫長,主計長;

每個科下屬若干個分隊,每個分隊設大尉分隊長1名,少尉分隊士數名;分隊下設班,每個班約15人,班長為上等兵曹。

大和號臨終時共設有22個分隊(武藏號有21個分隊,相差者為萊特灣海戰後新增的高炮分隊)。具體分配是:

第1分隊,一號主炮塔(九四式45倍徑三聯裝460毫米炮),

第2分隊,二號主炮塔(九四式45倍徑三聯裝460毫米炮),

第3分隊,三號主炮塔(九四式40倍徑三聯裝460毫米炮)以及火炮操作員、彈藥庫操作員等。

炮術長之下為負責副炮的副炮術長和負責高炮的高炮長,副炮塔分別為:

第4分隊(三年式60倍徑三聯裝155毫米炮),

第10分隊(三年式60倍徑三聯裝155毫米炮)。

高炮(左、右舷)則分別為:

第5分隊(八九式B2改型40倍徑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

第6分隊(八九式B2改型40倍徑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

第7分隊(九六式25毫米機關炮),

第8分隊(九六式25毫米機關炮)。

第9分隊負責主炮射擊管制和火控數據計算,

第10分隊前面說了。

第11分隊負責測距,探照燈照射,航跡測定等,

第12分隊為通信科,

第13分隊為航海科(操舵,航海,信號,雷達,水音偵聽);

第14分隊為運用分隊,

第15分隊為工作分隊,14、15均屬於內務科;

第16分隊負責電機,

第17分隊負責輔機(含損管、消防),

第18分隊屬於飛行科,

第19分隊(機械),

第20(鍋爐)分隊,分為四個分掌區,每區負責3臺鍋爐和一臺主機。

第21分隊為醫務科。

主計科為第22分隊,負責掌管艦上一切經費開支,薪金髮放,被服、軍需品、糧食及酒保品補給,以及烹飪、理髮、洗衣等庶務。

艦上最高長官為大佐艦長,戰鬥時在晝戰或者夜戰艦橋上負責指揮戰鬥,副艦長則在司令塔內負責損管防禦。

簡單說就是當時自動化程度還是低,很多地方還是依賴人的操作。這裡一些,那裡一些最後加起來就這麼多了。

這裡的9樓有個虛擬的人數具體分配,大差不差是這麼分配的。如果看的人多我再找找真實的水手分配。

關於戰列艦部門編製的問題。。。_戰列艦吧_百度貼吧


假定500人就能保持戰列艦正常運行。

休閑狀態-四班倒-2000人

正常狀態-三班倒-1500人

福報狀態-996-1000人

奉獻極致-007-500人


除了操作戰列艦要人,畢竟是戰鬥艦艇,還要考慮操作手傷亡後,有替補,方能繼續保持戰鬥力。

實際需要的人加上替補。人就多了。


一個航母5000人,算上編隊上萬人,只有200多飛行員,最後形成戰鬥力的就60架作戰飛機。但飛行員能形成戰鬥力,配套體系必須健全。人的喫喝拉撒,飛機的補給維護,情報的蒐集整理,編隊的對外聯絡,全需要人。每一枚炸彈能精準的投到敵戰區,都需要後面上萬人凝聚無形的力量才能實現。這可比戰列艦的比例差距更懸殊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