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認為我的社交關係保持的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從心底感覺我自己做什麼事都喜歡一個人做,比如逛街看電影喫飯甚至回家路上我也不喜歡跟人一起回家。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人的時候感覺自己特別特別舒坦...


當然可能是童年遭遇了太多的忽視,也可能是天性使然。

"童年情感忽視"自查問卷

1. 有時候和朋友或者家人在一起,我心裡卻沒有什麼歸屬感

2. 我非常驕傲自己不依賴其他人

3. 尋求他人的幫助,這對我來說比較困難

4. 我的朋友或者家人會抱怨我在感情上和他們比較疏遠

5. 我感覺自己在生活中並沒有實現自己的潛力

6. 經常想一個人呆著

7. 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誠實不真實

8. 在社交場合通常感覺不自在

9.經常對自己感到失望或者生氣

10.對自己的評判比對別人的評判要苛刻的多

11. 和別人相比,經常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麼

12. 和人相比,我更容易喜歡動物

13. 經常莫名其妙的感到不開心,容易被激怒

14. 我不太能知覺自己在很多情境下的即時心理感受

15. 不確信自己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16. 偶爾感覺自己彷彿在圍觀別人的生活

17. 相信自己是那種可以如隱士般生活的人

18. 我不太容易使自己平靜下來

19. 感覺有某些東西把自己拽住了,總不能活在當時當刻

20. 我有時候感到很空虛

21. 隱祕的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

22. 生活中不自律,比如照顧不好自己的起居飲食

以上問卷由Jonice Webb博士編寫,Dr. Song 翻譯。對上述至少6個題目回答「是」,表明你童年遭受過某種程度的情感忽視。


先講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永裏大介,他39歲了,英俊,未婚。大介是一個獨身主義者,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在東京購得了一套大型的獨居公寓,禁止外人隨意入內。大介崇尚獨處與自由,拒絕婚姻。除工作外,他的日常愛好就是健身、騎行、旅遊。

同事問他,一個人肯定寂寞孤獨冷吧?大介回答:去健身房做100個深蹲,你就什麼寂寞的想法都沒有了。

父親質疑他的生活方式不夠主流,大介回應:一個人生活怎麼就不行了!沒有給任何人添麻煩,也沒有傷害到任何人。

-《家族的形式》劇照-

我所說的這個故事來自於春季時在網路上火起來的日劇《家族的形式》,劇中講述了兩個享受孤獨,喜歡獨處的都市男女的生活故事。

藝術來源於生活——無論是將獨處當作自己的生活常態(如主動選擇單身,堅持不婚等),還是在和別人有聯結(如交朋友、談戀愛、結婚)的情況下依舊珍視自己的獨處空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過著,或者是,嚮往著永裏大介那樣的生活。

喜歡孤獨,享受獨處,擁有完全的屬於自己的空間——這即是獨處者的生活方式,也是目標與理念。

喜歡獨處的不僅僅是你

還有千千萬萬人

獨處很罕見嗎?並不。

數據顯示,美國有超過3100萬人選擇獨自一個人生活。美國社會心理學家Bella DePaulo是現實中的獨處者典範。Bella 年過半百,她不僅獨身,還長期研究孤獨、獨處和獨身主義。在她看來,選擇孤獨與獨處從來就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與想像相反,Bella 並不內向。她喜歡社交,喜歡拜訪朋友,喜歡娛樂。但在幾十年的生活中,她一直都是一個人,並始終以自己的獨處方式而驕傲。

「我從不會在獨處中感到孤獨。我享受一個人的時刻。回想那些令我真正覺得無趣的時刻,反而是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刻。」

現代人的一個普遍的感觸是,人越長大越孤獨。而與之伴隨的另一個有趣現象是,人似乎越長大也越喜歡獨處。

為什麼?也許是因為,我們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但空間卻越來越小。

審視當下,工作與生活開始頻繁要求我們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日益發達的科技開始侵佔個人空間,微信、朋友圈開始銷蝕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在最重要的人際交流上,我們常常發現自己置身於不生不熟的人羣中,為了某些目的而進行淺層的交流。舊時的朋友們也都各自忙碌,我們通過電波互相安慰著取暖,有時候也發現隨著年齡和經歷的改變,可共享的話題越來越少。

再後來,可能就會選擇獨處了。我們開始在自己的空間裏「修鍊」自己,一個人讀書聽音樂,一個人外出旅行看電影。一個人給自己充電,一個人解決自己的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年輕時,我過著痛苦的獨處生活。但當我成熟後,我發現獨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的確,同外界所描繪「孤單寂寞冷」相反,當我們在自己與外部世界之間畫了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實現獨處並享受一個人的孤獨時——我們反而覺得,生活變得更好了。

如果你有這樣的感覺,別害怕,你並不是少數人。

2013年,一項針對美國人飲食習慣的報告表明,在60%的情況下,人們選擇單獨喫早餐,單獨喫午餐的概率是55%。2000年的一項研究也表明,比起80年代,美國的夫妻越來越少地呆在一起喫飯了。在日本,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提供一個人的就餐座位。

也許你會說,是現代社會的忙碌節奏讓很多人無暇與別人結伴進餐。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重視獨處的重要性。即使不是單身,他們也愈發地渴望個人的獨處空間。在一項針對美國成年人的問卷調查中,85%的人認為,實現完全的獨處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其中又有55%的人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僅9%的人認為獨處不重要。

「人生就該像自己辛苦賺錢買來的公寓,我的城堡我做主,外人禁止隨意入內。」這是獨處者的人生格言。

– 為什麼選擇獨處?

因為獨處能帶來自由與啟迪

無論是獨處還是獨身,「擁有自己的獨處空間」,「選擇自己想要的獨身方式」——正在變成一種潮流,成為一種值得大聲吶喊出來的驕傲選擇。

而支撐這種驕傲的,不僅是獨處者自己的價值觀,其背後也有著獨處所能帶來的好處。

1988年,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家Anthony Storr在著作《孤獨:自我的回歸》中寫道:很多人都在強調關係,強調聯結,是的,這很重要。但很多時候,人類最深刻、最基本的精神體驗,都是發生在內部的,是需要藉助孤獨與獨處的。

的確,人們對於「孤獨」、「一個人」、「獨處」這些事情在有著太多的誤解。在常識中,獨自一人是羞恥的,很多人都會這樣想:啊,你好可憐,你孤獨一人,你沒有陪。你的人生真失敗啊。

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常見的,假性的獨處,其本質是寂寞。由於內因或外因的關係,你被羣體拋棄,被人羣隔離,從而被動或主動地喪失了與別人的聯結,成為一座孤島。

真正的獨處,則是一種積極的體驗,是享受一個人的狀態,是一種主動選擇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下,你可以一個人靜靜地呆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處理自己的情緒,解決自己的問題。

獨處可以帶來多種積極內涵。這其中,自由與啟迪是獨處能帶來的最大意義。

自由:這是獨處帶來的最大意義之一。在這種自由下,你可以從日常的繁瑣中抽身而出,尋找到內在的平和。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而不用顧忌任何社交規則與禮節。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完全地放鬆自己,睡覺,徒步旅行,給自己充充電,再更好的重返現實生活。

啟迪:獨處是一個自我啟迪的過程。你可以在其中進行更多的自我發現與探索,豐富並拓展自己的視野。你還可以從獨處中收穫一些創造性,進而直接解決手頭上的問題。對更多的人而言,獨處提供的是情緒上的啟迪功能。一個人呆著的時候,能更好地整理情緒,實現自己覺察與反思。就像我們常常說的:讓我一個人靜靜。

Anthony Storr《孤獨:自我的回歸》大概是近30年裏最重要,也是影響最深遠的關於「孤獨」的著作。在強調關係、婚姻、親密與聯結的現代社會文化中,崇尚孤獨顯得獨樹一幟。但隨著社會進程的發展,它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甚至在30多年後,美國人James Averill和Louise Sundararajan專門編輯了一本手冊,叫做《獨處指南》。這是一本學術書籍,在美國亞馬遜上的售價摺合人民幣1000多元。瞧,獨處是一件多麼昂貴、有價值的事情!(此處僅是開玩笑,實際情況是,美國的學術書籍都很貴~)

獨自一人的願望很美好

現實卻很殘酷

在中國,我們並沒有找到太多關於獨處的研究數據。但僅以經驗來看,獨處是一個在小眾羣體中備受推崇,在媒體上被發聲吶喊,但在現實中依舊會受到不友好對待的生活方式。

週末了,一個人出去旅遊或看電影,或被讚揚夠文藝(但文藝在這裡是一個貶義詞,帶著些許的揶揄),或被說成是可憐的單身狗,快找一個人陪著吧。但當我們選擇呆在家裡時,又會被形容是不懂生活的宅男宅女。

對那些選擇獨身的人而言,情況會更糟糕一些。社會規範與文化會不停地督促你選擇婚姻,進入家庭組織中。男性久而不婚時,會被指責為沒有責任感,不懂家庭的美好之處。女性久而不婚,會招致一些更惡劣的謾罵與詆毀。

對於喜歡獨處的人而言,最大的危險就是恐懼。這種恐懼常常混雜著來自別人的嘲諷與評判,以及壓力之下產生的自我懷疑與動搖:這樣真的好嗎?我是不是應該換一種生活方式?

撰寫了《如何獨處》一書的Sara Maitland指出,為了逃避因獨處而產生的恐懼,人們一般會做出兩種防禦行為:第一種行為是詆毀那些崇尚獨處的人,視他們為瘋子,自私自利。另一種行為則是無限地拓展自己的社交渠道,尤其是在當下社交網路便利泛濫的情況下,希望借這種方式讓自己不再孤獨。

但是,苛刻一點地說,那些無法處理獨處時與自己的關係的人,真的能在生活中處理好和別人的關係嗎?

而很多人格完整,交流起來給人如沐春風之感的人,幾乎都能在獨處和社交之交切換自如。這類人一般也是更愛獨處的,因為他們需要獨處的時間來完善自己。

所以,當你對自己的獨處行為產生質疑時,請驕傲地告訴自己,我是一個享受孤獨,懂得覺察與自省的獨處者。

我的生活,我的方式,都由我做主

參考文獻:

Solitude, A Return to Self, Anthony Storr.

20 Varieties of Solitude, Bella DePaulo.

Consumers Are Alone Over Half of Eating Occasions As A Result of Changing Lifestyles and More Single-Person Households, Reports NPD.

6 psychological insights about solitude, Bella DePaulo.

「一個能和自己相處好的人,是一個真正的智者。」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擁有7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覈;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3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想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體驗哦,戳這裡「http://jdxinli.cn/2ukmmb」

編輯於 2019-03-25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Psychopath-zooPsychopath-zoo

只是一個人更自在,不用在意別人

本身是個不太愛爭辯害怕麻煩的人

一個人出去旅遊,想去哪裡去哪裡,不想起牀可以民宿睡一整天,景點玩到一半不要走了可以打個車就回去,不用與人同行的時候看見別人興緻勃勃的樣子,強撐高興早起跟別人玩一整天為難自己

一個人喫火鍋可以只點微辣自己喜歡的菜,跟別人在一起需要尊重別人的口味,特辣或者中辣,看著他們把我討厭喫的才一樣樣放進去,心裡很不開心,可還是要抑制

一個人逛街可以逛放著特價的商品,也可以看到衣服上的價格嚢中羞澀順手放回去,不會因為旁邊有朋友而覺得自己窘魄,或者目的性的買完就走,不用陪著看朋友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試穿,一家又一家的逛,一層又一層的走,還要在旁邊提意見,生怕說錯話掃了對方的興

一個人喝酒可以聽聽民謠覺得微醺就回家睡覺,生活已經很不快樂了,和朋友在一起卻要聽他們吐槽工作戀愛婚姻生活…

一個人看電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即使看睡著中途想回家走了也沒什麼關係,和別人看需要考慮對方感受,看完還要聽對方吐槽

……這些都是生活中在發生的小事,有的人無力過多的精力去應付這些,相比較一個人就省事很多,什麼都可以不在乎,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好。


只是一個人更自在,不用在意別人

本身是個不太愛爭辯害怕麻煩的人

一個人出去旅遊,想去哪裡去哪裡,不想起牀可以民宿睡一整天,景點玩到一半不要走了可以打個車就回去,不用與人同行的時候看見別人興緻勃勃的樣子,強撐高興早起跟別人玩一整天為難自己

一個人喫火鍋可以只點微辣自己喜歡的菜,跟別人在一起需要尊重別人的口味,特辣或者中辣,看著他們把我討厭喫的才一樣樣放進去,心裡很不開心,可還是要抑制

一個人逛街可以逛放著特價的商品,也可以看到衣服上的價格嚢中羞澀順手放回去,不會因為旁邊有朋友而覺得自己窘魄,或者目的性的買完就走,不用陪著看朋友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試穿,一家又一家的逛,一層又一層的走,還要在旁邊提意見,生怕說錯話掃了對方的興

一個人喝酒可以聽聽民謠覺得微醺就回家睡覺,生活已經很不快樂了,和朋友在一起卻要聽他們吐槽工作戀愛婚姻生活…

一個人看電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即使看睡著中途想回家走了也沒什麼關係,和別人看需要考慮對方感受,看完還要聽對方吐槽

……這些都是生活中在發生的小事,有的人無力過多的精力去應付這些,相比較一個人就省事很多,什麼都可以不在乎,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好。


不一定,我也喜歡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健身,不喜歡熱鬧,排除掉社交障礙的話,其實就是性格問題而已,有一句話說得好:認識的人多了,還是覺得狗最靠譜


不會啊!我爸媽去上班後我一個人在家就開始放蕩了!穿個褲衩穿騷逼的粉色睡衣 假裝自己是被強暴過後的女人說 我不幹凈了 假裝自己是皇后 在家扭扭捏捏~騷雞騷氣~一到外面就高冷的六親不認!一個人看電影 喫火鍋 喫KFC 第二杯半價我也喫得下 別看我在外面高冷 內心戲足的讓你懷疑這不是個男的!是個中二的女人吧 一個人真的太爽了!!!不過偶爾還是要有個人陪吧~~但我是偶爾 大部分時間我喜歡一個人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