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认为我的社交关系保持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从心底感觉我自己做什么事都喜欢一个人做,比如逛街看电影吃饭甚至回家路上我也不喜欢跟人一起回家。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特别特别舒坦...


当然可能是童年遭遇了太多的忽视,也可能是天性使然。

"童年情感忽视"自查问卷

1. 有时候和朋友或者家人在一起,我心里却没有什么归属感

2. 我非常骄傲自己不依赖其他人

3. 寻求他人的帮助,这对我来说比较困难

4. 我的朋友或者家人会抱怨我在感情上和他们比较疏远

5. 我感觉自己在生活中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潜力

6. 经常想一个人呆著

7. 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诚实不真实

8. 在社交场合通常感觉不自在

9.经常对自己感到失望或者生气

10.对自己的评判比对别人的评判要苛刻的多

11. 和别人相比,经常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

12. 和人相比,我更容易喜欢动物

13. 经常莫名其妙的感到不开心,容易被激怒

14. 我不太能知觉自己在很多情境下的即时心理感受

15. 不确信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16. 偶尔感觉自己仿佛在围观别人的生活

17. 相信自己是那种可以如隐士般生活的人

18. 我不太容易使自己平静下来

19. 感觉有某些东西把自己拽住了,总不能活在当时当刻

20. 我有时候感到很空虚

21. 隐秘的觉得自己哪里有问题

22. 生活中不自律,比如照顾不好自己的起居饮食

以上问卷由Jonice Webb博士编写,Dr. Song 翻译。对上述至少6个题目回答「是」,表明你童年遭受过某种程度的情感忽视。


先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永里大介,他39岁了,英俊,未婚。大介是一个独身主义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东京购得了一套大型的独居公寓,禁止外人随意入内。大介崇尚独处与自由,拒绝婚姻。除工作外,他的日常爱好就是健身、骑行、旅游。

同事问他,一个人肯定寂寞孤独冷吧?大介回答:去健身房做100个深蹲,你就什么寂寞的想法都没有了。

父亲质疑他的生活方式不够主流,大介回应:一个人生活怎么就不行了!没有给任何人添麻烦,也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家族的形式》剧照-

我所说的这个故事来自于春季时在网路上火起来的日剧《家族的形式》,剧中讲述了两个享受孤独,喜欢独处的都市男女的生活故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将独处当作自己的生活常态(如主动选择单身,坚持不婚等),还是在和别人有联结(如交朋友、谈恋爱、结婚)的情况下依旧珍视自己的独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著,或者是,向往著永里大介那样的生活。

喜欢孤独,享受独处,拥有完全的属于自己的空间——这即是独处者的生活方式,也是目标与理念。

喜欢独处的不仅仅是你

还有千千万万人

独处很罕见吗?并不。

数据显示,美国有超过3100万人选择独自一个人生活。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ella DePaulo是现实中的独处者典范。Bella 年过半百,她不仅独身,还长期研究孤独、独处和独身主义。在她看来,选择孤独与独处从来就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与想像相反,Bella 并不内向。她喜欢社交,喜欢拜访朋友,喜欢娱乐。但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她一直都是一个人,并始终以自己的独处方式而骄傲。

「我从不会在独处中感到孤独。我享受一个人的时刻。回想那些令我真正觉得无趣的时刻,反而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刻。」

现代人的一个普遍的感触是,人越长大越孤独。而与之伴随的另一个有趣现象是,人似乎越长大也越喜欢独处。

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们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但空间却越来越小。

审视当下,工作与生活开始频繁要求我们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日益发达的科技开始侵占个人空间,微信、朋友圈开始销蚀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在最重要的人际交流上,我们常常发现自己置身于不生不熟的人群中,为了某些目的而进行浅层的交流。旧时的朋友们也都各自忙碌,我们通过电波互相安慰著取暖,有时候也发现随著年龄和经历的改变,可共享的话题越来越少。

再后来,可能就会选择独处了。我们开始在自己的空间里「修炼」自己,一个人读书听音乐,一个人外出旅行看电影。一个人给自己充电,一个人解决自己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年轻时,我过著痛苦的独处生活。但当我成熟后,我发现独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的确,同外界所描绘「孤单寂寞冷」相反,当我们在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画了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实现独处并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时——我们反而觉得,生活变得更好了。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别害怕,你并不是少数人。

2013年,一项针对美国人饮食习惯的报告表明,在60%的情况下,人们选择单独吃早餐,单独吃午餐的概率是55%。2000年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比起80年代,美国的夫妻越来越少地呆在一起吃饭了。在日本,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提供一个人的就餐座位。

也许你会说,是现代社会的忙碌节奏让很多人无暇与别人结伴进餐。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重视独处的重要性。即使不是单身,他们也愈发地渴望个人的独处空间。在一项针对美国成年人的问卷调查中,85%的人认为,实现完全的独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其中又有55%的人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仅9%的人认为独处不重要。

「人生就该像自己辛苦赚钱买来的公寓,我的城堡我做主,外人禁止随意入内。」这是独处者的人生格言。

– 为什么选择独处?

因为独处能带来自由与启迪

无论是独处还是独身,「拥有自己的独处空间」,「选择自己想要的独身方式」——正在变成一种潮流,成为一种值得大声呐喊出来的骄傲选择。

而支撑这种骄傲的,不仅是独处者自己的价值观,其背后也有著独处所能带来的好处。

1988年,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Anthony Storr在著作《孤独:自我的回归》中写道:很多人都在强调关系,强调联结,是的,这很重要。但很多时候,人类最深刻、最基本的精神体验,都是发生在内部的,是需要借助孤独与独处的。

的确,人们对于「孤独」、「一个人」、「独处」这些事情在有著太多的误解。在常识中,独自一人是羞耻的,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啊,你好可怜,你孤独一人,你没有陪。你的人生真失败啊。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常见的,假性的独处,其本质是寂寞。由于内因或外因的关系,你被群体抛弃,被人群隔离,从而被动或主动地丧失了与别人的联结,成为一座孤岛。

真正的独处,则是一种积极的体验,是享受一个人的状态,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孤独。在这种情境下,你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呆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处理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问题。

独处可以带来多种积极内涵。这其中,自由与启迪是独处能带来的最大意义。

自由:这是独处带来的最大意义之一。在这种自由下,你可以从日常的繁琐中抽身而出,寻找到内在的平和。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而不用顾忌任何社交规则与礼节。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完全地放松自己,睡觉,徒步旅行,给自己充充电,再更好的重返现实生活。

启迪:独处是一个自我启迪的过程。你可以在其中进行更多的自我发现与探索,丰富并拓展自己的视野。你还可以从独处中收获一些创造性,进而直接解决手头上的问题。对更多的人而言,独处提供的是情绪上的启迪功能。一个人呆著的时候,能更好地整理情绪,实现自己觉察与反思。就像我们常常说的:让我一个人静静。

Anthony Storr《孤独:自我的回归》大概是近30年里最重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关于「孤独」的著作。在强调关系、婚姻、亲密与联结的现代社会文化中,崇尚孤独显得独树一帜。但随著社会进程的发展,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甚至在30多年后,美国人James Averill和Louise Sundararajan专门编辑了一本手册,叫做《独处指南》。这是一本学术书籍,在美国亚马逊上的售价折合人民币1000多元。瞧,独处是一件多么昂贵、有价值的事情!(此处仅是开玩笑,实际情况是,美国的学术书籍都很贵~)

独自一人的愿望很美好

现实却很残酷

在中国,我们并没有找到太多关于独处的研究数据。但仅以经验来看,独处是一个在小众群体中备受推崇,在媒体上被发声呐喊,但在现实中依旧会受到不友好对待的生活方式。

周末了,一个人出去旅游或看电影,或被赞扬够文艺(但文艺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带著些许的揶揄),或被说成是可怜的单身狗,快找一个人陪著吧。但当我们选择呆在家里时,又会被形容是不懂生活的宅男宅女。

对那些选择独身的人而言,情况会更糟糕一些。社会规范与文化会不停地督促你选择婚姻,进入家庭组织中。男性久而不婚时,会被指责为没有责任感,不懂家庭的美好之处。女性久而不婚,会招致一些更恶劣的谩骂与诋毁。

对于喜欢独处的人而言,最大的危险就是恐惧。这种恐惧常常混杂著来自别人的嘲讽与评判,以及压力之下产生的自我怀疑与动摇:这样真的好吗?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生活方式?

撰写了《如何独处》一书的Sara Maitland指出,为了逃避因独处而产生的恐惧,人们一般会做出两种防御行为:第一种行为是诋毁那些崇尚独处的人,视他们为疯子,自私自利。另一种行为则是无限地拓展自己的社交渠道,尤其是在当下社交网路便利泛滥的情况下,希望借这种方式让自己不再孤独。

但是,苛刻一点地说,那些无法处理独处时与自己的关系的人,真的能在生活中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吗?

而很多人格完整,交流起来给人如沐春风之感的人,几乎都能在独处和社交之交切换自如。这类人一般也是更爱独处的,因为他们需要独处的时间来完善自己。

所以,当你对自己的独处行为产生质疑时,请骄傲地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享受孤独,懂得觉察与自省的独处者。

我的生活,我的方式,都由我做主

参考文献:

Solitude, A Return to Self, Anthony Storr.

20 Varieties of Solitude, Bella DePaulo.

Consumers Are Alone Over Half of Eating Occasions As A Result of Changing Lifestyles and More Single-Person Households, Reports NPD.

6 psychological insights about solitude, Bella DePaulo.

「一个能和自己相处好的人,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7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3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http://jdxinli.cn/2ukmmb」

编辑于 2019-03-2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Psychopath-zooPsychopath-zoo

只是一个人更自在,不用在意别人

本身是个不太爱争辩害怕麻烦的人

一个人出去旅游,想去哪里去哪里,不想起床可以民宿睡一整天,景点玩到一半不要走了可以打个车就回去,不用与人同行的时候看见别人兴致勃勃的样子,强撑高兴早起跟别人玩一整天为难自己

一个人吃火锅可以只点微辣自己喜欢的菜,跟别人在一起需要尊重别人的口味,特辣或者中辣,看著他们把我讨厌吃的才一样样放进去,心里很不开心,可还是要抑制

一个人逛街可以逛放著特价的商品,也可以看到衣服上的价格嚢中羞涩顺手放回去,不会因为旁边有朋友而觉得自己窘魄,或者目的性的买完就走,不用陪著看朋友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试穿,一家又一家的逛,一层又一层的走,还要在旁边提意见,生怕说错话扫了对方的兴

一个人喝酒可以听听民谣觉得微醺就回家睡觉,生活已经很不快乐了,和朋友在一起却要听他们吐槽工作恋爱婚姻生活…

一个人看电影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即使看睡著中途想回家走了也没什么关系,和别人看需要考虑对方感受,看完还要听对方吐槽

……这些都是生活中在发生的小事,有的人无力过多的精力去应付这些,相比较一个人就省事很多,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


只是一个人更自在,不用在意别人

本身是个不太爱争辩害怕麻烦的人

一个人出去旅游,想去哪里去哪里,不想起床可以民宿睡一整天,景点玩到一半不要走了可以打个车就回去,不用与人同行的时候看见别人兴致勃勃的样子,强撑高兴早起跟别人玩一整天为难自己

一个人吃火锅可以只点微辣自己喜欢的菜,跟别人在一起需要尊重别人的口味,特辣或者中辣,看著他们把我讨厌吃的才一样样放进去,心里很不开心,可还是要抑制

一个人逛街可以逛放著特价的商品,也可以看到衣服上的价格嚢中羞涩顺手放回去,不会因为旁边有朋友而觉得自己窘魄,或者目的性的买完就走,不用陪著看朋友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试穿,一家又一家的逛,一层又一层的走,还要在旁边提意见,生怕说错话扫了对方的兴

一个人喝酒可以听听民谣觉得微醺就回家睡觉,生活已经很不快乐了,和朋友在一起却要听他们吐槽工作恋爱婚姻生活…

一个人看电影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即使看睡著中途想回家走了也没什么关系,和别人看需要考虑对方感受,看完还要听对方吐槽

……这些都是生活中在发生的小事,有的人无力过多的精力去应付这些,相比较一个人就省事很多,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


不一定,我也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健身,不喜欢热闹,排除掉社交障碍的话,其实就是性格问题而已,有一句话说得好:认识的人多了,还是觉得狗最靠谱


不会啊!我爸妈去上班后我一个人在家就开始放荡了!穿个裤衩穿骚逼的粉色睡衣 假装自己是被强暴过后的女人说 我不干净了 假装自己是皇后 在家扭扭捏捏~骚鸡骚气~一到外面就高冷的六亲不认!一个人看电影 吃火锅 吃KFC 第二杯半价我也吃得下 别看我在外面高冷 内心戏足的让你怀疑这不是个男的!是个中二的女人吧 一个人真的太爽了!!!不过偶尔还是要有个人陪吧~~但我是偶尔 大部分时间我喜欢一个人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