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年少時,我們總有一顆躁動的心,覺得世界應該是我們所理想的模樣,所以我們願意仰望星空,懂得暢想,並且如同燎原的野火,一定要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一定要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一定要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然而現在年齡漸長,我們總開始顧慮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學會給自己的能力設限,告訴自己什麼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

為什麼我們不能如從前那樣?

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謝邀,長篇大論已不願再寫,不過是捨不得手中已經擁有的安逸,不願去賭看不見明天的夢想。

因為經歷過了自己能力的上線,知道了自己的短板,年齡大了以後會有各種方面的問題,比如日漸老去的父母,自己的小家庭,自己的兒女,都是在等著自己呢,年輕時無所謂,失敗了無非一場大醉,幾滴眼淚,第二天起來吐乾淨了昨晚的酒,又是可以從頭拼搏。

可當父母老去,沒有固定的退休金,還在外面幹活,不幹活沒有收入來源時,當和妻子/丈夫在家年底算結餘,發現今年還是沒有存下來錢時,當孩子出生後發現添了個孩子後用度再次增加,每個月結餘更是少得可憐時,會有種恐懼感籠罩著你的,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是對的,可是錢結餘不下,年齡大了,再換一份工作還能和這份差不多穩定嗎?再去競聘,會不會有又年輕又能力的人和我在一起呢?

誠然,是有那種中年下海,幾經風浪最後還是成功的人,他們很值得敬佩,但捫心自問,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們看到的是逆流而上,爬到了岸上的人傳授的經驗。如果去效仿了,浪頭打來,沒有浮起,最好的情況是分文不剩,但債臺高築了呢?一家人怎麼辦?是,家人努力,不離不棄一起還債非常感人,多麼堅固的感情,好的方向是東山再起,可不好的方向就是更加糟糕,錢不是萬能的,但有錢是真的可以改善生活過的更好的,誰也不能否認,不然為什麼都在賺錢,為什麼錢那麼重要,為什麼愛和努力不能發電?

大部分人還是碌碌眾生,擔不起這份風險。為了自己的家人,又不甘又無奈地在不喜歡的崗位上做著日復一日重複無趣的工作,他們的肩頭上有很多東西是他們放不下的責任,穩定的經濟來源是很重要的。

雖然在知乎上說如此消極的話,不是知乎四點起牀,年薪百萬,只要願意奮鬥什麼年齡都不晚的精神,可不得不說,知乎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主流,影響力那麼高,畢竟很大一部分羣體,從來不上知乎。中國十幾億人口,知乎上努力奮鬥,終獲成功的讓人感動的例子看著很多,可平攤到這個人口的基數上時,一點也不多了。

或許我的答案會有很多人反對和指責,可現實就是這樣 ,志向不能當飯喫。


小時候,我們擁有無限的可能,可能是科學家,可能是發明家,可能是警察叔叔。可是慢慢地,我們長大了,擁有了選擇的權利,在小學時,我們可以選擇去讀怎樣的初中,初中時我們可以選擇去讀怎樣的高中。但這些都不是盲目去選的,我們要用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們在小時候什麼都沒有,沒有能力,就沒有顧慮,更沒有邊界。

長大了,有能力了,可是能力是有邊界的,這些能力同時還要負擔一定的責任。這時,我們說要成為一個科學家,好,首先請你拿出成為科學家的能力來。如果沒有,你是否有成為科學家的潛質,說實話,每個人都有這個潛質,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

你不要結婚生子了嗎?你結了婚不得賺錢去養家嗎?時間,這時候就是一種奢侈品了,一天就24個小時,

你用來養家,就沒法去儲備成為科學家的知識。

你用來儲備知識,請問你的妻子孩子誰來養?當然,也有例外,大導演李安喫了些年的乾飯,完成了自己當導演的知識儲備,於是,他成為了大導演。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並沒有失去兒時遠大的夢想,只是我們的理性告訴我們,你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完成它。你在小時候揮霍的時光原本是用來實現夢想的。它沒了就是沒了。於是,我們把夢想深深埋葬在心裡最深處的墓穴中,假裝它已經消失了。就像歌裏唱的,誰曾不是躊躇滿志呢?只可惜,時光一去不回。

瀉藥

23歲,大四狗。目前在畢業論文。已經考了研,考上了。跨專業一片未知。

-----------------

說說我的故事吧 ,在我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生物這門課。特別喜歡植物,特別喜歡農學。然後十分崇拜袁隆平,十分崇拜。勵志要考上袁老先生的母校,西南大學。魂牽夢繞。然後那時候成績也挺好,語言表達能力也強。通過了西南大學的自主招生。降了好多的分數。高考了,然後出了一個意外,查了幾分,沒去成。因為我們那時候是估分填志願。我除了西南大學的一欄認真填的,其他一頓瞎填。然後來到了一個從來沒聽過的地方。沒有勇氣復讀,沒有勇氣致力於我的志向----農學。學了化工。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我覺得化工十分不錯。決定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臨近報名,看到了他們的招生計劃招生123人,其中推免98.。。好了 我又一次放棄了。沒有了志向。報考了某學校的礦物加工工程,理由很簡單,好專業,好考。。。。現在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

總結起來,之所以沒有了原來的志向跟年齡沒啥關係。就是因為自己慫。而且遇到了情況的變化,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隨遇而安。

放棄了自己的志向,說不上是不是一個好行為。這得根據每個人的活法。


身體的損耗需要更多的意志力來填補,所以意志力不行的人就不願走出舒適區了
謝邀,不知道,答不出,我和我身邊的人沒遇見你說的這個情況.

因為年輕時單純,以為看到的世界就是整個世界,長大了才發現看不見的世界更大,自己何其渺小,志向一直都在,變的是可以以一種正確的方式看待世界。


長大就是你認識世界最後認識自己的過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