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年少时,我们总有一颗躁动的心,觉得世界应该是我们所理想的模样,所以我们愿意仰望星空,懂得畅想,并且如同燎原的野火,一定要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一定要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一定要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然而现在年龄渐长,我们总开始顾虑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学会给自己的能力设限,告诉自己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

为什么我们不能如从前那样?

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谢邀,长篇大论已不愿再写,不过是舍不得手中已经拥有的安逸,不愿去赌看不见明天的梦想。

因为经历过了自己能力的上线,知道了自己的短板,年龄大了以后会有各种方面的问题,比如日渐老去的父母,自己的小家庭,自己的儿女,都是在等著自己呢,年轻时无所谓,失败了无非一场大醉,几滴眼泪,第二天起来吐干净了昨晚的酒,又是可以从头拼搏。

可当父母老去,没有固定的退休金,还在外面干活,不干活没有收入来源时,当和妻子/丈夫在家年底算结余,发现今年还是没有存下来钱时,当孩子出生后发现添了个孩子后用度再次增加,每个月结余更是少得可怜时,会有种恐惧感笼罩著你的,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是对的,可是钱结余不下,年龄大了,再换一份工作还能和这份差不多稳定吗?再去竞聘,会不会有又年轻又能力的人和我在一起呢?

诚然,是有那种中年下海,几经风浪最后还是成功的人,他们很值得敬佩,但扪心自问,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们看到的是逆流而上,爬到了岸上的人传授的经验。如果去效仿了,浪头打来,没有浮起,最好的情况是分文不剩,但债台高筑了呢?一家人怎么办?是,家人努力,不离不弃一起还债非常感人,多么坚固的感情,好的方向是东山再起,可不好的方向就是更加糟糕,钱不是万能的,但有钱是真的可以改善生活过的更好的,谁也不能否认,不然为什么都在赚钱,为什么钱那么重要,为什么爱和努力不能发电?

大部分人还是碌碌众生,担不起这份风险。为了自己的家人,又不甘又无奈地在不喜欢的岗位上做著日复一日重复无趣的工作,他们的肩头上有很多东西是他们放不下的责任,稳定的经济来源是很重要的。

虽然在知乎上说如此消极的话,不是知乎四点起床,年薪百万,只要愿意奋斗什么年龄都不晚的精神,可不得不说,知乎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主流,影响力那么高,毕竟很大一部分群体,从来不上知乎。中国十几亿人口,知乎上努力奋斗,终获成功的让人感动的例子看著很多,可平摊到这个人口的基数上时,一点也不多了。

或许我的答案会有很多人反对和指责,可现实就是这样 ,志向不能当饭吃。


小时候,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可能是科学家,可能是发明家,可能是警察叔叔。可是慢慢地,我们长大了,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在小学时,我们可以选择去读怎样的初中,初中时我们可以选择去读怎样的高中。但这些都不是盲目去选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们在小时候什么都没有,没有能力,就没有顾虑,更没有边界。

长大了,有能力了,可是能力是有边界的,这些能力同时还要负担一定的责任。这时,我们说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好,首先请你拿出成为科学家的能力来。如果没有,你是否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说实话,每个人都有这个潜质,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

你不要结婚生子了吗?你结了婚不得赚钱去养家吗?时间,这时候就是一种奢侈品了,一天就24个小时,

你用来养家,就没法去储备成为科学家的知识。

你用来储备知识,请问你的妻子孩子谁来养?当然,也有例外,大导演李安吃了些年的干饭,完成了自己当导演的知识储备,于是,他成为了大导演。所以,随著年龄的增长,我们并没有失去儿时远大的梦想,只是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完成它。你在小时候挥霍的时光原本是用来实现梦想的。它没了就是没了。于是,我们把梦想深深埋葬在心里最深处的墓穴中,假装它已经消失了。就像歌里唱的,谁曾不是踌躇满志呢?只可惜,时光一去不回。

泻药

23岁,大四狗。目前在毕业论文。已经考了研,考上了。跨专业一片未知。

-----------------

说说我的故事吧 ,在我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生物这门课。特别喜欢植物,特别喜欢农学。然后十分崇拜袁隆平,十分崇拜。励志要考上袁老先生的母校,西南大学。魂牵梦绕。然后那时候成绩也挺好,语言表达能力也强。通过了西南大学的自主招生。降了好多的分数。高考了,然后出了一个意外,查了几分,没去成。因为我们那时候是估分填志愿。我除了西南大学的一栏认真填的,其他一顿瞎填。然后来到了一个从来没听过的地方。没有勇气复读,没有勇气致力于我的志向----农学。学了化工。然而,随著学习的深入,我觉得化工十分不错。决定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临近报名,看到了他们的招生计划招生123人,其中推免98.。。好了 我又一次放弃了。没有了志向。报考了某学校的矿物加工工程,理由很简单,好专业,好考。。。。现在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

总结起来,之所以没有了原来的志向跟年龄没啥关系。就是因为自己怂。而且遇到了情况的变化,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随遇而安。

放弃了自己的志向,说不上是不是一个好行为。这得根据每个人的活法。


身体的损耗需要更多的意志力来填补,所以意志力不行的人就不愿走出舒适区了
谢邀,不知道,答不出,我和我身边的人没遇见你说的这个情况.

因为年轻时单纯,以为看到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长大了才发现看不见的世界更大,自己何其渺小,志向一直都在,变的是可以以一种正确的方式看待世界。


长大就是你认识世界最后认识自己的过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