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鴉片戰爭之前,首先說一下一個經濟學名詞: GDP!

現在各種三無網文,都會提起一個概念,宋朝GDP,明朝GDP,清朝GDP。首先,GDP是一個1932年才發明出來的辭彙。所以,所謂的宋朝GDP,明朝GDP,清朝GDP,根本就是張口就來,胡說八道的東西。而且中國小農經濟和手工作坊下,是不可能統計出所謂的GDP。那麼宋朝GDP佔世界一半的說法,從何而來?怎麼統計出來的?純屬三無網文胡說八道。

如果沒有GDP,我們可以從另一個層面比對一下。1840年的英國,當年財政總收入9000萬英鎊。什麼概念呢?1840年的英鎊施行金本位制度。1英鎊掛靠7.25克純黃金。

也就說,在1840年,你有1英鎊就能立即去銀行兌換出來7.25克的黃金實物。英鎊就是黃金,黃金就是英鎊。所以9000萬英鎊摺閤中國庫平銀,2.96億兩。1840年大清的年財政收入多少?只有4000萬兩白銀。所以說,英國財政收入8倍於大清,還多。

英國本土800萬人的財政收入,8倍於4億人口的大清。這就是工業化國家全面碾壓小農經濟的大清。中英兩國的國力,已經不在一個量級。

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她的小說《簡愛》裏說,1860年的一個英國普通家庭女教師,每年能有30英鎊的收入,就可以生活的很體面了。當時英國首富的家產,也不過2萬英鎊。1英鎊掛靠7.25克黃金。你算算1860年的30英鎊,摺合今天多少人民幣。

國力還是次要層面。問題是1840年的英國已經實現了民選政府,民選議會。而且英國海軍,世界第一,在全世界的海洋來去自由。

所以套用劉慈欣在《三體》裏的觀點說,1840年的英國已經對小農經濟,仍處於集權下的大清帝國,實現了全面的降維打擊。

官府不愛人民,人民也不傻,自然也談不上愛官府。奕經到達浙江,奉旨抵抗英軍。清軍所過之處,路旁婦孺百姓嘻嘻哈哈,指指點點,似乎事不關己。英軍在鎮江登陸,兩岸百姓麻木圍觀,甚至更有百姓將淡水和食物買給英軍,順便賺幾個散碎銀子。

1843年,清軍在臺灣水域抓到3個英軍水兵。大清連夜突審,道光皇帝就兩個問題。一,英國在大清周邊哪裡?二,英國與回疆有無旱路可通?

你仗都打了3年了,還不知道英國在什麼地方?別笑,這不是惡搞,這是史實。


從事後看,哪怕是清朝人,自然是主戰好。太平天國必然來,向漢人分權必然實行,那還掙扎什麼,學習庚子年用廣闊國土打唄。打完了換取二十年對外和平,反正不全面打二鴉也是十幾年對外和平。

另外這問題下的答案裡面有人說民選政府愛國,拜託,愛帝國主義和愛國是兩碼事好嗎?!


人民羣眾主戰,地主官僚主和,你幫誰?

人民羣眾為什麼主戰,地主官僚又為什麼主和?想清楚這個問題,你就知道是主戰對還是主和對。


對於清廷來說,主和好,因為從各方面來說都打不過。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主戰好,打的越疼,西化速度越快,最後一鴉介於兩者之間,既打了,也沒打疼。


鴉片戰爭中國主戰比主和好。

第一,英國對華貿易和外交及政治文化包括宗教侵略日益嚴重,中國貿易赤字巨大,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遭受資本工業文明巨大衝擊,國家面臨破產,只有武裝反侵略,才能保護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維護中華大清皇朝統一與統治。

第二,英國雖然船堅炮利,有強大工業文明包括海軍支撐侵華,但是,它的陸軍不足以對中國構成致命威脅,中國有能力和中國打地面戰爭持久戰和人民戰爭。

第三,中國對英國求和只能助長侵略,西方列強會得寸進尺,步步緊逼。

總之,中英鴉片戰爭雖然中國戰敗,被迫割地賠款淪為半殖民地,但是,戰爭也檢驗了中國的落後現實與大一統農牧文明豐厚的實力。此後,英法等列強十幾年來不敢繼續單獨武裝侵略中國,逼迫中國開放市場的圖謀也難以一步到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