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把太多精力花在選擇上,而不是經營上,導致難以精進。或許少些選擇會更加聚焦,也會讓我們更幸福。對於工作的選擇,因為有很多想嘗試的事,但無法做到盡興,便只能一直停滯不前。對於伴侶的選擇,總會期待還會有更好的那一個,我們便無法全心全意去珍惜已經擁有的這一個,而去渴望更好的出現,其實當下才是最好的。


有這樣一個心理學的實驗,研究人員隨即找了 2 組消費者,在兩組面前都呈現了一系列昂貴的果醬,並且給他們提供試喫機會和優惠券。不同的是 A 組消費者面前擺著 6 款不同的果醬,B 組消費者面前擺著 24 中不同的果醬。

結果發現,A 組中有 30% 的人最終購買了果醬,而 B 組中只會有 3% 的人購買——都說選擇多是好事,但過多的選擇讓 B 組消費者在比較的過程中心疲力竭,最終放棄了購買。

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決策癱瘓」,指選擇過多的情況下,人會因為對比選項耗費過多精力而直接放棄做決策。

《意志力》這本書中也提到,做決策是非常消耗意志力的一種行為。

大學的時候打辯論賽接觸到一道題目說的是,選擇越多越幸福還是選擇越少越幸福,基於當時的認知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正方。因為不論基於初級的功利主義價值觀來看,選擇越多我就越有機會挑到自己最滿意的;還是基於自由主義價值觀來看,選擇越多,就代表我更加自由,自由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信息爆炸的現在,推送到我們面前的大量選擇,卻很多不是我們想要的,不僅沒有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反而收割了我們的注意力。

打開外賣軟體,我們都會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選擇太多了,反而讓我們糾結,以至於「每天中午喫什麼」,都成了一大人生難題。

在之前寫的「關閉朋友圈的半個月我改變了什麼」中,我提到自己通過一些改變調整了注意力的出口,使得自己能夠將注意力專註在成長目標的實現上,但是實踐過程中發現並不順利,我發現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有點多有點分散,加上自己有完美主義,總覺得要麼就做好,要麼就不做,在發現時間不夠完成所有事情的時候,選擇做任何事情一件事情都會產生另外幾件事情沒做到的「負罪感」。這個自己帶來了莫大的壓力。

所以有些時候,不要給自己太多的選擇,是不是反而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呢。

現在很多人提倡「少就是多」、「斷舍離」,我覺得是基於同樣的道理。

我決定對自己的決策模式作出一些改進,包括但不限於:

  • 在淘寶買東西時,最多貨比三家,在三家裡面挑一個最滿意的直接下單,不然對比太多家會產生要選擇性價比最好的一家的執念,從而陷入決策癱瘓。
  • 制定目標的時候,按照《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裡面提到的問自己: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之後,就會讓其他事情變得更簡單或者不必要了?把這件事情制定為唯一要求自己必須完成的目標,其他的目標都是可選的,即使沒完成也絕對不要懊惱。

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應該輕裝簡行,一人、一劍、一壺酒,足矣!


不會的 其實「很多選擇」只是種假象

例:有錢人在考慮喫什麼的時候,看似是從低到高有很多價位可以選 但事實上他們真正需要選擇的範圍只有很高的哪幾種 絕大多數低價位並不會進入他們的選擇範圍 所以幸福與否同選擇多少並沒有強因果關聯


相比於沒有選擇,選擇多了當然會更加幸福。你問題描述的那種更像是得隴望蜀的心態,那不是選擇,而是人的不知足。


不一定,選擇多了反而會攪亂自己的思想,反而會選擇錯了,或者錯過,除非你是知道想要什麼的人,如果性格有糾結和選擇困難症的還是不要太多選擇會比較好吧!


不一定...可能還會讓你更糾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