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機構依靠品牌吸引家長

小機構依靠口碑吸引家長

不論是哪一種,家長找的是老師。家長會默認某某大機構老師水平都還行,打聽到哪哪有個補課班有個某老師教得好。這纔是家長選擇的主要因素。

而不是你這個補課機構叫什麼有多大場地。核心問題先搞清楚。

最成功的小機構應當是服務老師和學生的角色。

最成功的大機構應當是能夠持續不斷培訓出優秀老師。

讀過書的能做老師的人大概都知道剩餘價值這一說的。你想喫這份利潤就註定留不住老師。


開了一家中小學課外輔導班後,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師資方面的問題,家長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課外輔導班呢?不就是想讓老師輔導孩子功課,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嗎?因此家長在挑選課外輔導班的時候,比較看重的就是課外輔導班的師資實力。那麼很多課外輔導班機構在有了教師後,卻又很容易面臨教師流失的問題,而且老師流失還會帶走一部分學生,這讓很多開課外輔導機構的人很苦惱。為什麼老師容易流失呢?怎麼解決呢?

首先我們來看下課外輔導班留不住老師的原因是什麼吧

1、工作累,薪酬不高,待遇不好

2、對員工的成績沒有肯定,不激勵和表揚老師的工作

3、不關心員工,讓老師感覺自己沒有收到重用

4、這個輔導機構沒有發展前途

那麼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提高老師的工資,待

老師在課外輔導班當老師,也要給老師們提供合理的晉陞機會。需要校長要制定合理的薪酬體系和績效體系,靠利益推動教師成長,培養團隊骨幹,適當提升老師的工資和提成,讓老師的辛苦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報。

二、尊重和肯定老師

如果一個學校尊重員工,時刻把員工作為學校最寶貴的財富,那麼員工肯定對企業感恩戴德;管理者容易低估表揚的力量,人人都愛榮譽,校區要不定時的表揚表現好的員工,獎勵個人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老師的虛榮感,也說明管理者予以了老師一定的重視。

三、關心老師

如果老闆從不真正關心員工,那麼其手下的人員流動就會比較高,老師與學校之間,並非赤裸裸的利益關係,而是應該有更豐富多彩的內容。學校從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關心到對家庭的幫助,以致有時候對員工錯誤或過失的人性化處理,這些細微的關懷更能俘獲員工的「忠誠」。

四、提高自己校區的競爭力

如果一個校區沒有發展前途,老師們感覺在這裡體現不了他們的價值,那麼老師很容易流失。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想法設法提高自己校區的競爭力,增加自己校區了特色,招到合適的宣傳方法,多招生。這樣才會盈利,才會留住老師。

想要留住老師並不難,想要一支高水平師資團隊也不難。雖然很多人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但是他們然而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才能改變這樣的現狀。

別擔心,祝博士可以解決您頭疼的問題,祝博士教育可以幫您解決輔導班怎麼選址、怎麼宣傳、怎麼招生、怎麼招老師,怎麼運營等等全程一站式解決開中小學輔導補習班問題。


謝邀。

輔導班如今遍佈左右,競爭壓力已然很大,相對於幾年前的黃金時期,這兩年的輔導班生意已經不那麼好做,家長面臨更多選擇,對輔導班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

依本人在輔導班任教一對一半年所見,想杜絕這種情況是幾乎不可能的,只能儘可能的減少損失。

首先,你可以在老師和家長之間設置一道橋樑,類似於前臺,由前臺直接與家長接觸,而老師與家長的接觸則儘可能減少,我所在的輔導班,家長對學生最近的狀態成績,都是與前臺老師溝通,由前臺老師和任教老師協調。

其次,需要經常進行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整體提高所有老師的教學素養,家長會跟老師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並不認為本教學部有老師可以代替原教師,而如果所有老師都出色,都很出口碑,家長在換輔導班時也會再三考慮。

第三,任教教師的工資水平要相應提高。工作長久無非兩個因素,要麼乾的開心,要麼所得豐厚。我所在的輔導班,教師一個月工資幾乎是學校老師雙倍,其他輔導班做不到,所以基本沒有跳槽動作。個人認為這點很重要

第四,經常開展團建活動,培養集體意識。例如公司共同野炊等等,讓員工在有高報酬的同時收穫有家人感的工作羣體,融入進去,想跳槽也捨不得這個大集體,何況還有高報酬。

第五,有專業溝通家長的前臺,真的特別特別重要。

暫時想到這麼多,有關注再更新吧


暑假結束的那一天

從學校辭職,我以前教過的學生過來和我一起張羅—從零開始…

我開輔導班好些年了,自認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輔導班不大,五名老師。

語數外三門各一個老師,一個生活老師,還有一個我。

我是屬於語數外三門都可以的。其他老師各司其職,只要求管好自己這一門,其他門都不大管。

目前學生過來都是沖著我(我主要管數學)或者輔導班來的,我把學生推薦給其他老師。大問題我管,小問題找各科老師。我希望老師們有成長,所以有些小問題時候,私下溝通非常多。

我給老師的工資,託班固定工資。補課多人一人一半,單獨輔導,任課老師拿的多我拿的少。即使疫情期間非常困難,也沒有改變這種制度。此外多做一件事我就會額外多加點工資。

有矛盾,大部分時候我站老師這邊,我來解決家長的問題。如果家長或者學生對我們老師不尊重,我會直接開除學生。

(這段是孩子英語成績上不來,家長覺得課外寫得少,就在羣裏說了。英語老師前一天晚上因為課外作業,和學生有矛盾,家長不大知情,所以英語老師的回復有些怨氣)

(今年九月擴招,收了一些初中生,導致工作量突然增加,部分學生頂撞任課老師,很難管理,國慶期間一下子開除了6名初中生)

和我一起的老師都是大家一起成長的,彼此體諒。開始帶的時候,矛盾很多,也有過很激烈的溝通。但是很快就化解了。

中途也有離職的老師,要麼是繼續深造去了,要麼就是換了新工作,但是沒有帶走學生,我們也都還是朋友。

也有之前學校同事,直接跟我說想來學學經驗,想單幹,我也讓她來了,工資一分不少。目前來了一年,沒有要走的跡象。

很多時候跟家長,老師,孩子們,大家在一起更像是家人。

家長小孩心裡不舒服會找我說。

家長也不吝嗇對我們的肯定

兩點不成熟的建議

1.讓家長和學生信任你和機構多於信任其他老師。要和家長學生多溝通,不僅僅學習方面。

2.讓老師喜歡這個機構,並且薪資與付出匹配。如果我來上班,賺的還可以,也很開心。我大概率不大會想著自己帶學生走,一來太麻煩了,畢竟之前我只是教課,沒有涉及管理。二來這種事兒,或多或少有些不道德。

當然了我這些不適用於那種本來就打算自己單幹只是找個地方過渡甚至一來就想拉學生走的老師。


小機構,門檻太低,稍微有想做的人,準備一段時間學點經驗,淘點學生,自然就開起來,後期就需要自己宣傳哦,然後看質量,如果做的好的話。這塊內容,其實難度不大,就看看有沒有手段咯。

這裡來說說如何留住老師:

1、合理的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主要有能力工資制和績效工資制,如能做到二者結合最好。實踐證明,培訓機構穩定的基本工資,能夠加強教師的心理安全感,假若基本工資多於績效獎金,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增加教師對培訓機構的認同感。除了入職時固定的基本工資,此外應充分考慮到教師的課時工資、續班獎金、年終獎,還應該有教齡補助(如做滿一年適度遞增工資)、級別工資(相當於公立學校的職稱津貼)、帶薪假,有條件的培訓機構還可以考慮醫療保險、交通住宿、通訊補貼等福利。培訓機構可以參考當地的經濟水平,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師的綜合能力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體系。

2、有效的激勵機制

說到激勵,許多校長可能會首先想到用金錢來滿足教師的需求,其實有時候精神上的激勵,以及在工作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與快樂可能更重要。在設置激勵機制時,可以考慮結合績效考覈,比如續班獎金、轉介紹提成、帶班課時費(年級越高,帶班越多,課時費也越多),實行多激勵少處罰,多做「加法」少做「減法」。此外,對於表現突出的骨幹教師,可通過職位晉陞、股權激勵、年終分紅等方式給予激勵,增強教師作為主人翁的意識及其成就感。

「教培人必備實操手冊」免費領33份資料文檔包含招生管理、營銷、崗位績效、學管師、諮詢師手冊......gzh→【突然時課研究院】回復:手冊

3、入職培訓非常重要

新人入職要做好培訓,要讓新人瞭解到學校的發展前景、他在學校的發展及努力方向;讓新人瞭解到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讓他知道在學校內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引導新人到各個部門熟悉一遍,讓他知道後期工作中會與哪些部門溝通、協調工作。新人入職,來到學校時,如果周圍都是熱情的同事,所有的辦公用品都為新人準備好了,他馬上就能上手工作——這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增加他對學校的好感。這些簡單但有意義的步驟,可以讓新人在啟動他們全新職業生涯的前幾周過得更順遂。


一方面,和老師、家長打好關係是最基本的,學會經常關心老師、孩子、家長。你和老師像朋友一樣,她是絕不可能舔著臉做出這些事情來的。

另一方面,看起來應該不是大型的課外輔導班吧?我以前認識一個課外輔導班的老闆,她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情況,一切和家長溝通都直接通過她,這樣人會很累,但是掌握權在她的手中。

老師如果找校內的學生更能留住人,因為學生都還好單純善良,你對他們好一點,他們都能記很久。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招聘老師的時候睜大眼睛。


作為一名剛從一家輔導班離職的老師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去年九月去的,今年七月辭職。前後時間滿打滿算十個月。

我本意想考體制內,我的老闆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本就是打算這樣子招來的,因為便宜。所以我不計較。

但是,我不計較,不說明我心裡沒桿秤。我努力工作為你產生無數經濟效益。你卻一邊高興,假裝誇獎然後並沒有實在利益。說實話,在這個社會空談理想沒有實在能看到的,能留得住人是有多大的領導魅力啊。

再來,在我上班時間中,想盡大多辦法盡量剋扣工資。呵呵呵,真是好人。工資本就不高,也並沒有保險之類。一個月兩千已經很苛刻了,結果還想盡辦法來扣十塊二十塊。真當所有人是傻子呢。

所以不斷有人走,不斷有人來,來了又走,速度快到比智能機發展速度還快。所以啊,留不住人不好好思考自己的原因,全怪別人。建議題主自己好好反思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