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中松子不能得到爱


松子其实已经得到爱了。

从小松子的树立人生目标就是哄爸爸开心,但是爸爸因为妹妹的病情很难开心起来,得不到爸爸的关注就越想得到关注,慢慢地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但是爸爸其实很爱她。

松子回去爸爸的牌位前有爸爸写的日记,自她走后,爸爸的日记内容就是今天又没有松子的消息。

妹妹也很爱她,松子走的时候妹妹拼了命阻止,差点被松子掐死。

小惠也爱她,想要跟松子一起成功,过好的生活。

洋一也爱她,只是洋一恰好也是一个不懂如何去爱的人。

松子的一生都在追求的爱其实早就得到了,只是她自己没有发觉或者是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

松子的结局到底是谁的错很难说清楚,如果爸爸能稍微注意一下松子的心情,如果松子能够理解一下爸爸,可能结局完全不一样。

那么是松子的错吗?也不全然是,一个孩子寻求父母的认同是很正常的事,童年的经历对于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响,小的时候她并不懂很多道理。

松子身边会有人留下吗?按照人们内心美好的希冀来说应该会有一个人爱她的灵魂,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她自己选择离开了会留在她身边的人。

现实性就在于,人真的有可能终极一生都遇不到那个珍视你的人,也遇不到一个看到你美好灵魂的人,既然遇不到,那就好好爱自己吧。

也要珍惜那个真的爱你的人吧,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因为戏剧需要。

其实但凡运气好一些,比如遇到理发师之前并没有杀人,松子大概也就能获得她要的幸福。

决定命运的并不全是性格。松子打动人的是她历经磨难之后依然对爱人这件事充满希望与期待。就如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却依然爱世人。

每个人心里都有脆弱 自私 或懦弱的地方,人性其实很复杂,每个人对这个世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人沉溺于自己的痛苦,有人被利益驱使,有人勇敢而无畏。看个人心中的力量

特别讨厌只批判松子讨好型人格的人,悲剧的造成好像全是松子一个人的错。其他人的自私 懦弱就都可以忽略了。松子的错,无非太过单纯,执著,太坚信爱情的美好,她只是不知道这世界原本真实的样貌


因为松子盲目的去爱别人 她后期破罐子破摔的性格 和口里的碎碎念"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导致著选择旅伴时 在用自己的大爱来回报别人的小爱免费得来的东西永远不会有人珍惜 如果你想爱别人 首先你要先爱自己

松子从未得到爱,也不懂怎么去爱

她只会盲目讨好恋人,学生,同事

一如当年讨好自己父亲一样

说松子的悲剧是父亲造成的或许偏颇但不无道理童年缺爱父亲故意冷漠,偏心需要一次次扮鬼脸才能换来一个父亲的微笑松子做的再好不如生病的妹妹皱一皱眉与其说是讲人性

更应该让天下父母看看

如何养育孩子以及父母们都应当了解对孩子来说一个健全的人格比任何物质财富都宝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