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


每个时代的名字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能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的诉求。

我们八零九零后这代人,单字的名比较多,一般男的是强、浩、伟、杨一类的;女的是娜、娟、琦、菲一类的。风格干脆利落,是改革开放年代昂扬向上又浮躁不安的时代特征。

往前说,我们父母那一代,六零七零后,既朴素又文艺,春兰秋菊,江河湖海之类的比较多。那是一个政治混乱却又井井有条的年代,新的文化取代了旧的,人们在动荡中寻找答案,名字回归保守,在保守中又有新的生机。

再往前,五零后那代人,建国建军,玉娥素娟,反映了一个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黄金年代。

三零四零后的名字就比较传统了,富贵发财,玉树清风之类。反映的是贫穷的年代。

而一零后,我个人评价是比较小资,比较文艺,而且比较女性化。子梓涵晗萱轩。我想这大概说明这是个相对精致安逸的时代吧。

我也到了要孩子的年纪,我觉得我给孩子起名字,应该会翻翻《诗经》之类的书吧。起一些有典的。


80年代以前,普通老百姓不是在工厂里就是在公社里,工人子弟可以顶父母的职,农村新劳力继续挣著工分。除了少数知识分子,那时候老百姓的名字基本就是一个代号,工人家庭的老大就叫「大民」,老二叫「二民」,农民家的女儿叫「梅花」、「杏花」、「菊花」,名字有区分度就行,没有太多别的意义。

但后来时代变了,经济快速发展,阶层剧烈变动,对于普通人来说,职业已经不再是世袭的了,未来多了很多可能。一方面,底层民众有更多上升的渠道,农民的孩子可以成为互联网公司的老总,另一方面,曾经铁饭碗的国企职工家庭的孩子可能失业打工。

等8090后做了父母,绝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两个孩子,他们在父母「出人头地」的期望和「阶层跌落」的焦虑中成长。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危机的时代,0010后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寄寓了8090后父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名字越来越讲究。

但问题来了,什么名字才是好名字?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所谓「高大上」的信息来源,90年代是港台影视剧,新千年是互联网。所以从琼瑶剧和「起名」网站里找(自以为)有美好内涵的名字,成了很多8090后父母的选择。

也有人取名会在《诗经》、《楚辞》之类的文献里找,但我国大部分民众的古典文化素养还达不到真正读懂这些文献的水平,费劲翻字典,不如上网「一键取名」,或者直接借鉴偶像剧主角的名字来的轻松,要么就跟风取,毕竟老百姓都说好的一定不会差。所以有的人名字里会有「梓」(棺材),「琀」(死者嘴里的玉)等奇怪的字。

当然,还有一群人给孩子取名不整这么复杂的。他们既不用把好生活的梦想寄托子女身上,也不用担心阶层跌落,所以他们给孩子取名就很随便,什么瓜瓜果果的,十分枯燥。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形态,但人们始终有趋同性和一致性,所以大部人一开始都抱著要给孩子取个很有个性很有特点的名字,但结果一挑出来,又是一个个被重复叫烂了的流行名字。

真正的缘由还是起名流派的广泛兴起,具体可见:

「梓」不是很多时候都当棺材讲嘛,为何有那么多父母拿这个起名字??

www.zhihu.com图标


大概率是网路小说看多了,盲目跟风模仿。而且没真正读过经典,肚子里墨水太少见到浅近的字眼就爱


我觉得可能和这代都认了不少字可没读多少书有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