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笔记本电脑也就是在AMD独占期间有一些购买价值,后续等R7000P和暗影精灵6 AMD之类的跟上就没有那么值得购买了。

这台笔记本电脑的实际散热能力我看多数评测写的是35W+60W左右的输出实际能力和ROG幻14差距就不是很大了。

大致的性能可以参考ROG幻14这台笔记本电脑的性能评测,但是这台冰锐的表面温度表现的更好一些。

墨鱼:「灯值3000的全能小钢炮」——ROG 幻14评测(含选购指南)?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还是先简单过一下参数方面:

华硕ROG冰锐2

ROG冰锐2 15.6英寸240Hz电竞屏高色域轻薄便携游戏本笔京东¥ 9999.00去购买?

  • 屏幕素质好,240Hz刷新100%sRGB色域的电竞屏幕。
  • 重量2.1Kg,厚度19.9—20.4mm。
  • 散热方面35W+60W(根据其他评测)
  • 电池容量76Wh+支持PD充电。
  • 售后不错,额外赠送一年意外保。
  • 缺点,QLC固态,没有摄像头和没有数字小键盘。

基于目前的评测来看这个散热在15寸游戏本里面比较弱,ROG幻14作为一台轻薄类高性能本和它一台15寸轻薄类游戏本的散热基本持平。

240Hz的100%sRGB的屏幕算是比较不错,重量2.1Kg加20mm左右的厚度也是目前轻薄类游戏本的标配,性能上确实AMD的35W是可以战过一些英特尔的i9的。因此考虑这一点其实这台笔记本电脑加上品牌方面的加成还是有一定的购买价值。

定位人群这边:

ROG冰锐2适合对于编写需求要求较低,追求一定的CPU性能,要求屏幕大一些,玩一些单机游戏和较好售后的人群购买。

  • 如果你对于便携性较高,不要求高刷屏幕

ROG幻14 经典版 14英寸轻薄高效能设计师笔记本电脑(锐京东¥ 9999.00去购买?

更推荐购买ROG幻14的R7 2060MQ的版本,性价比和便携性各方面都还不错,同样支持PD充电。

  • 如果你不要求便携性

那么后面的暗影精灵6 AMD和联想拯救者R7000P更值得等等再买,价格8000一下但是性能散热都更优秀。


这是一款比较尴尬的产品,吹点还是有的,但依然不是很建议购买

先说优点吧

1.号称240Hz,100%sRGB,3ms响应的屏幕,这块屏幕看参数还是蛮不错的

2.独占半年的AMD4800/4900HS,根据目前的评测看来,能耗比相当可观,35W就能锤正常功耗的i7-10750h

2060MQ据说能耗比也不错

3.76Wh大电池+支持65WPD充电,虽然没有老牌轻薄游戏本旗舰GS66的99.9Wh电池+100WPD充电那么夸张,但也不错了。

PD充电,这一早在轻薄本/全能本上普及的技术,在轻薄游戏本上才刚刚开始应用没多久,很多其他品牌的机型比如Y9000K和机械革命蛟龙都没有提供这一功能。

虽然PD充电撑不起游戏本的高负载工作,但是可以让使用者外出时,用更便携的充电器取代大砖头充电器,隐性的提升便携性和续航。

4.虽然一直被笔圈调侃「群殴坐牢」,但理论上ROG游戏本的售后服务还是比二三线强的,还有信仰LOGO加成。

不过这款机型尺寸,重量上依然是属于15寸的轻薄/重薄游戏本,360 x 252 x 19.9~20.4mm,2.1kg

跟市面上比较主流的GS66(358.3x248x19.8 mm,2.1kg)和Y9000K(359.34mm*259.04mm*19.9mm,2.25)以及机械革命蛟龙(359.8*243*20.5mm,1.96kg)比,基本是同一规格的。

这都2020年了,跑马框已经很少见了,还搞这18、19年的文案呢?

略浮夸的文案

冰锐2并不能不像自家兄弟幻14(324.6 x 222.4 x 17.9mm,1.6kg)那样可以降维打击,去和老牌全能本们PK。

性能上TDP貌似跟幻14是差不多的,高性能全能本水平,不过冰锐2自己堵了D面散热(据楼上那位华硕工程师说是为了控制表面温度?),所以散热貌似不是很乐观,目前国内评测比较少,也可以参照一下幻14的,貌似双烤成绩是35W+60W。

冰锐2散热布局
D面散热被挡

幻14散热布局

国外Techtesters做了1660ti版的评测,国内B站的转载BV17T4y1G7jM

笔吧老哥的简评https://tieba.baidu.com/p/6813184870

无论再怎么吹能耗比,低功耗的双U性能还是跟主流游戏本有性能差距,如果你是游戏党,还有更多更具性价比的主流游戏本可以选择

游戏本的1660ti和2060性能好像挺接近的,是真的么? - 树ZJH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744243/answer/1294972700

这款机型也没有继承ROG招牌的RGB彩光键盘,似乎只有白色背光,可以说是缺点,也可以说是优点。

至于660P固态和没有独显直连,华硕中低端的通病,大家都懂......

价格上9999的定价确实也不香,跟幻14丐版持平,同门相争,我更看好幻14一些

ROG冰锐2京东¥ 9999.00去购买?

ROG幻14 经典版京东¥ 9979.00去购买?

跟老牌的传统全能本比也没多少价格优势。

跟其他轻薄/重薄游戏本比价的话,似乎优势也不大。

加一千就可以谋取10999的性能释放很激进还有全彩RGB的联想性价比旗舰Y9000K丐版(虽然日常耍猴缺货)

如果追求PD充电和大电池以及全彩RGB,也可以加钱买11999的老牌轻薄游戏本旗舰GS66

微星(msi)绝影2 GS66京东¥ 13499.00去购买?

而大陆品牌的机械革命蛟龙,虽然品牌口碑一般(翻车革命),屏幕素质也差一些,但是价格可谓非常低廉了,京东6999就可以入手,不追求CPU性能的话,拼多多上还有更狠的R5开车版。

机械革命蛟龙R7高色域京东¥ 7199.00去购买?

机械革命蛟龙R5开车版拼多多拼团价¥ 6299.00去购买?

天猫上8999的R7版冰锐2也早就开卖了,虽然硬碟砍了一半,但是4800hs的性能应该已经足够,性价比可能要稍优一点。


其实昨晚刚看猪王推的时候感觉还是不错的 ,9999元有了新的r9,性能比去年3750h提升一大截,屏幕也换成了电竞屏,感觉一代冰锐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而且还加上了pd充电功能,便携性max,太良心了8,没想到冰锐居然不是坑机了,爷青结。

但没想到华硕还是华硕,即使价格再香也要恶心你一下,上外网看了看,问题最大的就是这个散热了

g15也就是国行冰锐2拆机

你没有看错,这台电脑的风扇居然是反装的,明明主板是正装不知道为什么搞这种操作,整个散热就成了从屁股进风然后d壳出风,本来rog的脚垫就不高,这台也没有像幻14垫起屁股形成风道的操作,那d壳出风肯定积热,散热堪忧。当然不排除这个风扇特殊设计反装进风出风和别的正装一样。

幻14拆机

对比上图幻14高下立判,不论是热管还是风扇亦或者是内部设计冰锐2都谈不上优秀。

但散热这个槽点其实还没完!

d壳看著挺正常的是吧,但是其实。。

风扇出风口不开口,设计师真是人才!

这玩意儿的d壳风扇出风口是堵死的,没有开孔的,我这里不禁要打出一串问号???

u1s1这真的不是设计乌龙吗,明明d壳开了风扇孔却用一块黑纸堵上,玩准的朋友应该知道微盟的16l1,那款机子就是因为d面没开孔导致散热拉垮,买了的基本都自己打了孔。但冰锐2这明明开了孔却给堵上,属实恶心坏了。

图里是g15,也就是国行的冰锐2

上图是油管up的散热测试,可以看到把纸拿掉温度直接下降了5-10度。

所以这台机子也被戏称为要卸d壳散热的机子。

当然大家可能想买了自己改一下就好了,但是目前贴吧看到有人问了美国rog客服,拆d壳改是影响保修的。。

综上所述,冰锐2这价格这配置是真香,不过这机子上也有很多取舍,抛开祖传660p还有单内存槽不谈,冰锐2在设计上也有缺陷,我个人感觉是rog故意而为之,毕竟冰锐是rog里的低端产品线,如果越级打今年的新幻15那就说过不去了,所以刻意在设计上埋坑,解决了去年的一些坑又埋下了另一些坑,所以我建议有购买意向的朋友擦亮眼睛,谨慎上车。

利益相关魔霸3、幻14用户。


使用第三周补充下心得。

最终还是忍不住把底板的散热遮盖掀掉了,核心温度骤降5度以上。不过那两片玩意儿是热熔胶粘上去的,掀掉是破坏性拆除,应该会影响保修(不过理论上可以也用热熔胶点上去)。

我好奇能不能使用oculus quest玩vr,但oculus link无法识别2060,失败,想要用来VR的朋友要三思。

实际办公续航大概在4小时(降频的安静模式),想要脱离电源在外面用一天很难,但可以带著65W的pd充电器应付。

补充和MBP16的尺寸对比

..…...............…................…...……....….…..............

刚入手两周,感觉良好,图形性能对我这种不怎么用笔电玩3A,图片视频编辑用Mac的人来说是过剩的。功耗没有测试,家里一直使用电源,但刚买回来的时候不接电跑应用安装文件迁移耗了3个多小时(当时点量60%多)也还没报警,应该正常办公使用5~6小时没问题,4800HS能耗不辜负期望。

键盘手感良好,屏幕是240hz,玩需要高帧的游戏应该很不错,不过我没有需求就没测试。但恐怕2060mq的性能下能开到240帧的游戏会很少,只能说是个还可以的噱头。

我只测试了巫师3,在全高特效1080p下大概能跑稳定50帧的样子,足够了。本世代游戏全高清基本上是可以搞定。

色域色准方面做得还算可以,刚到手做了校准,色准还行只是色温稍微偏冷一点点,不大影响。

sRGB 100%(多次测试在99%~100%)

ARGB 75%

P3 77%

满足线上传播图文的编辑,基本上达到广色域的门槛,但和Mac的100% x 3还是不能比的。

说下几个比较初步的不爽点。

触控板比较糟糕,而且下方对应滑鼠左右键的按压反馈总会给人一种给按塌了的感觉,只能上滑鼠。

高负载运行风扇还是挺吵的,但没有飞机起飞的程度,还算可以接受,但散热排气口在右侧,刚好对著抓滑鼠的右手,高负荷下手会很不爽。

还有就是底部的散热栅格被封住了的骚操作。虽然自己拆机可以轻松掀掉,但会影响保修的话还是让人很难以理解。从风道上看应该是掀开会提升键盘部位的温度影响使用体验。不过实际使用角度来讲键盘温度其实不大影响,它右面出风口像拿著电吹风吹手一样才更影响体验。


屏幕是240hz 100srgb,可以说是兼顾游戏和日常使用了。重量2.1kg。一个轻薄游戏本,rog信仰,要是做工OK,固态不坑爹还是建议购买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