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梅州受制于山區,所以落後。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那隔壁福建的龍岩是不是也是山區市?他為什麼發展的就比梅州要好呢?更別說浙江的山區市,比如麗水,乃至其實金華也是山區市,為什麼金華髮展的這麼好,他也僅僅是有一大塊盆地而已。像義烏的盆地面積跟興寧的盆地面積比較如何呢?

其實梅州不應該落後,更不能有山區受制的心態,這很容易造成了,我就是這樣了,破罐子破摔。

梅州其實之所以會落後,其實有個很重要的緣故被大眾被有識之士所忽略,就是韓江流域經濟區的低迷,韓江流域的出海口汕頭的經濟低迷,韓江內河航運的停滯,這些在很大程度影響梅州的發展。梅州傳統經濟的出海口在清朝時期是潮州府的澄海縣,然後清末民國時期就是汕頭港。

而在韓江流域欣欣向榮的時候,比如清朝,民國時期。以教育對比就最為清楚,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教育的蓬勃發展,其實跟經濟存在很大的關聯,特別是在農業文明時代,富農以上才能培養一個讀書人。而清朝時期潮州府城是廣東的第二大城市,他很好的輻射整個韓江流域上游,而梅州也就是舊嘉應州在清朝時期就是大清朝的科舉大州,如果算上原屬潮州府屬的大埔縣豐順縣,整個梅州在清朝的科舉文進士,就比潮州府多,而以一州之力,打敗其他府僅次於廣州府成為廣東文進士第二多的地方。民國時期,韓江流域的出海口發生變化汕頭埠取代潮州府城成為廣東第二大城市,而汕頭更是有大量的梅州人在參與城市建設。受韓江流域航運的發展輻射,梅州的基礎教育更是廣東最好,中學數量廣東最多。

而當代韓江出海口經濟萎靡不堪,韓江內河航運更是停滯起來。而隨著韓江內河航運的停滯,廣東省竟然不好好的通浚韓江,更沒有建設梅州往汕頭港的疏港鐵路,也沒有建設梅州通往韓江流域上游贛州龍岩的鐵路,而是修建廣梅汕鐵路,將梅州的物流中轉地位完全的丟失去。而隨著汕頭的低迷,梅州人也基本不再前往汕頭,而是前往珠三角,但珠三角歷史傳統並無輻射梅州的能量,他們的發展更像是各類虹吸,特別是廣梅汕鐵路,在一定程度實際是加速梅州被廣州虹吸。而汕頭的低迷,讓他們沒有更多餘的能量來輻射梅州。梅州的教育一落千丈,一本率現在長期廣東倒數五六位,僅比粵西好一點,有時甚至幾年沒有一個清華北大,讓人扼腕嘆息。

梅州要想發展,其實就是一個找對思路的問題,雖然梅州的基礎交通建設如火如荼,但都沒有對頭,過分的對接廣深發達地區,加速虹吸現象。梅州要想發展,我覺得是屬於一個大的工程,一個是要聯合韓江流域的城市合作,將韓江的內河航運重新弄活躍起來。通往韓江流域出海口的疏港鐵路能建設起來。一個就是中央能真正的發展韓江流域的龍頭城市汕頭。

總之,梅州為什麼會落後,其實跟整個韓江流域經濟區的低迷有關,跟汕頭的低迷有關。這不僅僅是梅州的一個問題。梅州要發展,還要多和韓江流域的兄弟城市一起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爭取政策。


這個廣府人,了不起,了不起。客家人惹不起,惹不起。

以廣州為代表的廣府大舉入侵客家文化圈,導致現在純客家話地區(河源,梅州,惠州部分地區)居然開始有地方把雙語播報改成了普通話+粵語。

諷刺的是,網路上那些不知真假的所謂的粵語保護者痛哭【普通話入侵粵地】,卻不見廣州音消滅粵語方言,入侵客家話。雙標說的就是這些人。

在b站,如果up主說的不是廣州音/香港音,彈幕和評論就開始【你粵語好難聽,你肯定不是廣東人,你粵語好假】。

廣州人反對推普,自己又推粵。當代廣州人的日常。

回到主題,梅州為什麼落後?

整個政策傾斜都往粵地,客家和潮汕屬於「外人」。


梅州人,不請自答

作為粵東北的存在,梅州自古至今都處在落後狀態。而身為客家人大本營,面對困境,客家人的選擇多是向外發展。走出大山的人也是每個時代較優秀的那部分人,他們通常不會葉落歸根,而是在新遷移地定居。於是,人才人口形成了向外走去的惡性循環。


我是潮汕的,在中山讀書,周圍幾個很好的朋友都是客家的,梅州 河源韶關南雄之類的地方

其實不是梅州發展不起來

主要是包括梅州在內的客家人,讀完書後都想留珠三角,這是和潮汕需要發展一樣的問題

以一個潮汕人的身份來講,其實我蠻好奇為什麼新一代的客家人不喜歡講客家話,我蠻喜歡客家話的,想學但是經常會學到一半被朋友來一句沒必要學啦~或者,我也不知道這客家話要怎麼講耶,

其實因為講潮汕話習慣了,偶爾和老鄉講點什麼東西,特別安全保險那種感覺

但是我們班就兩娃是潮汕的,客家娃比較多,所以想學客家話,有時候考試做暗號什麼的,穩妥

可能因為偏想往珠三角發展吧,再結合客家人有入鄉隨俗的基因,有一股對白話的執著,因為我初中就被家裡人送去廣州讀書,所以講一口流利的白話也是可以的,我幾個朋友都羨慕我能講白話?可是同學清醒點啊,你客家話都講不利索嘞,咱先學好自己家的話好不好

可是對於我而言會講客家話話才是大佬

去香港去澳門去台灣去潮汕去河源梅州韶關去惠州去廣州去深圳去茂名去湛江去江西去新馬泰去美國華人街,到處有講客家話的好不,其實客家話流通性也不差的

好像跑題了,

對於一個地方的經濟,我覺得應該放長線釣大魚

人才流失是粵東落後的一個點,沒有保護好的我們當地的文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相比較我們不上不下的交通,粵東的發展大方向其實我們都看不清

作為一個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古城,提高人文素養也和其他地方的手段和方式不一樣,就看政府創文怎麼摻和了

做好一個地方的特色出來,把一個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城市打造出來,重中之重該看我們這一輩人怎麼努力吧


外來人口在醫院工作,也接觸了蠻多梅州的風土人情,簡單說兩句,不喜勿噴,有過望指教。

第一,封閉。原因很多,不贅述。第二,人口眾多,基數大,不平衡。第三,關係複雜。導致用人唯親,用賢用能的機會就相對少一些,最終導致留不住人才也吸引不進來。第四,富起來的基本都到外面定居了,年輕人更是以外出打工的居多,城市剩下孤寡老人,經濟沒有活力。第五,經濟欠活力,物價卻彪著一二線城市的物價,不提,都是淚。第六,個人感覺梅州人之間可能缺乏信任吧,也可能是比較狡猾?事事都得找熟人,否則事情辦不成更辦不好。第七,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以傳統農業為主。第八,全市人口文化水平較低。綜上所述,貧富差距太過懸殊,有錢的是真他么有錢,沒錢的看一眼就知道很辛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