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奈恼拢?千多字,感謝閱讀。

關於自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但是諷刺的,大多數人,對於自己想實現的目標,往往很難做到自律。

你有沒有試過這樣子:

  • 明明已經決定今天要早睡,可是躺在床上,不是拿起手機刷微博微博,就是看朋友圈,遲遲不肯入睡;
  • 心想著今天要看書,提升自我,然而拿起手機查找資料,就被當中的信息奪去了自己的注意力,忘記了看書這回事;
  • 設定這個月的目標,但臨近月尾,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目標連一半都沒有完成,只好暗暗決定,下個月再來一次;

看到別人的身材因為自律而變好,工作能力因為自律而增強,你最後只能無奈抱怨說:怎麼自己去自律就這麼難呢?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年代,我們的意志力不斷受到各種引誘,在目標和拖延之間陷入苦苦的掙扎。

我們明知道自律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卻總是很難做到。

《少有人走的路》這麼書,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也就是說:一個不自律的人,他的思維、心智、外貌、甚至是生活,都會慢慢消磨在無所事事的歲月里。

而唯有自律,才是把這種負面的人生走向,拯救回來。

既然如此,那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從這種「不自律」的生活走出來,完善自我,形成自律而良好的生活呢?

為什麼你不能自律?

我們的大腦,就好像一台手機,需要充足的電量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轉。

當我們不斷去從事各種任務的時候,這些電量就會慢慢被消耗掉。任務的難度大,消耗的電量就多;任務難度小,消耗電量自然少。

而自律,由於需要耗費我們體內的能量去維持它的運作,所以我們很容易對要去做的事情「感到疲憊」。

這是一個「自我損耗」的過程。

所謂「自我損耗」,即ego-depletion,是由美國心理學家RoyF. Baumeister及其團隊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逐步降低的狀態。

因為我們每天都會有許多誘惑,而想要做到自律,就需要不斷去抵抗這些誘惑。而抵抗就是一個「自我損壞」的過程。

最終,我們的抵抗能力就會不斷下降,意志力也伴隨著下降。其結果就是越來越難抵抗誘惑,直到我們放棄抵抗。

畢竟為了實現設定好的目標,我們需要去管理自身對外界誘惑接觸的衝動情緒,這是自控力或者意志力的作用。

然而,自制力和意志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它們是我們身體的「心理能量」,相當於手機的電量,總有用光的時候。

只是,自律的人,他們身體的電池容量有50000毫安,所以有充足的電量幫助他們抵抗誘惑,完成想做的事。

而不自律的人,他們的電池或許只有1000毫安的容量,一下子就用光了,然後就開始玩手機、睡覺、發獃,以此來補充能量。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拖延研究小組負責人蒂莫西·皮切爾說過:「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拖延是一種逃避行為,它是一種出錯了的應對機制,人們拖延是因為它能讓人感覺良好。拖延通常出現在人們面對重要的任務感到害怕或者焦慮的時候,為了擺脫那種負面情緒,於是人們開始拖延。」

換言之,自律是我們的心理資源。當你遇到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而你又沒有足夠的心理資源去對抗它時,拖延就會出現,不自律的行為就會發生。

自律是我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需要做出的努力。如果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提高你的自控力

據美國心理學協會稱:在美國,人們普遍認為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凡是有主觀原因導致的失敗,其中有90%都歸因於自控力的缺失。

如果一個人的自控力並不足以讓他自律行動,他就很容易拖延,從而導致失敗。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大腦的前額皮質,涉及多個與自我調節相關的運作行為。這些行為包括問題解決、構建策略、自我控制等。

自制力,就是基於前額皮質發出的指令,讓個體能夠控制自己,讓其按照既定的目的行進,以及抑制自己去做那些偏離目的的行為

可以看得出來,自控力有兩個作用:

  1. 控制個體有意識地做一些接近目標的行為;
  2. 控制個體有意識地抑制偏離目標的行為;

這兩者,都需要我們耗費不少「心理能量」。正是這種「自我損耗」,我們的大腦才會如此避諱去努力堅持,畢竟玩手機比起完成任務,更能讓我們獲得心理愉悅的情緒。

那怎麼辦呢?

其實,意志力就好像我們身體的肌肉,也是需要鍛煉。

學過健身的朋友都知道,你不鍛煉,你的肌肉就練不出來,但天天鍛煉,肌肉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硬要鍛煉也很難出效果。

所以,想要提升我們的自控力,就要按照意志力的運作方式去行事,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培養。你不能說,今天看了這篇文章,明天就要過上自律的生活。這不現實。

提高自控力,就需要給自己一系列的改進計劃,學會把籠統的目標拆分成細小而具體的目標。這樣我們才能夠通過一次次微笑的行動,積累成就,改變大腦的認知思維。

比如制定閱讀計劃,「這個月看完五本書」和「這個小時看書十頁」,明顯後者更能積累成就感,也更容易被大腦接受。

所以,有計劃地行動,才能夠提升我們的自控力。

而以下四點建議,就是讓你更好做計劃的基本法則。

第一,縮短我們實現目標的時間。

我們最好在意志力充足的情況下,快速著手去做一件事情。

有研究表明,只要我們能夠快速完成某件事,「開了個好頭」,我們的大腦接收到正向的反饋後,接下來事情就會進行得非常順利。

而把完成目標的時間縮短,就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要把目標拆分成小目標的原因。

當我們多次完成一個個小目標,慢慢地,我們就會形成一種做事的規律,最終養成自律的習慣。

如果我們的計劃制定的太過長遠,那麼在計劃完成的過程中,我們無法調整自己的狀態,並且無法從中獲得想要的滿足感,從而導致對目標產生厭倦的心理,反而會偏離我們的計劃。

2,把誘惑鎖在自己無法觸摸的地方。

想要提升我們自控力,其中一個做法,就是先控制我們遠離誘惑。

例如手機容易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那麼我們把手機放在一個自己暫時無法觸碰的地方,或許需要耗費精力才能夠觸碰的地方,我們就能夠控制自己,不被這個誘惑吸引到。

想要改變自己不自律的生活習慣,你就要思考自己當下的生活,有哪些地方是影響到你自律的誘惑。

把它們記下來,在你實現目標的過程當中,主動遠離它們,你才能養成好的習慣。

3,寫下自己每天的做事計劃,貼在顯眼的位置。

人的惰性,很容易讓我們忘記自己要做的事情。

無論你制定多麼偉大的計劃,假如沒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些計劃隔天被你忽略掉了。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然後貼在最容易讓自己看到的地方;甚至設置提醒機制,一旦到了某個時間,就提醒你要行動去做什麼事情。

單靠自己的意志力,是很難強迫自己行動的,需要結合一些外界的手法,才能夠「鞭策」自己,讓自己行動。

當然,如果你能夠告訴你的親朋好友,以此激勵自己,那就更好了。

4,給自己限定犯錯的次數。

想要養成自律的習慣,是沒辦法一蹴而就的。讓陌生的行為,變成我們的本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才能夠做到。而犯錯,就免不了無法避免了。

但問題是,如果經常犯錯,或者允許自己犯錯,那麼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態度,也很難把新的行為固定下來。自律,又不能對自己的要求過於鬆懈。

所以,最好的折中方式,就是給自己限定犯錯的次數。

也許你今天違背既定的計劃,做了一些目標以外的事情,好,沒關係,但你也因此減少了一次可以犯錯的機會。

那用光了犯錯的次數怎麼辦?給自己一個懲罰機制吧!

完成目標,你可以獎勵自己;但沒有完成目標,同樣你也可以懲罰自己,諸如延遲看電視劇的時間,暫時不能打遊戲,想買的東西要推遲幾天等等。

這樣就給自己一個「心理障礙」,強迫自己完成了。

提高自律的輔助方法

當你要通過自律去做某些事情時,大腦就會陷入到自控的鬥爭之中,這時,你就需要有意識地掌控自己的大腦,主動去克服這個問題。

當然,下面說到的三種方法,就可以輔助你提高自律。

1,給自己制定一個自律的行動列表

既然每個人都會拖延,那麼如何高效地拖延,就顯示出我們的處事方式了。

把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分成四種特性,然後我們以此制定一個行動列表,安排哪些事情需要立刻完成,哪些事情可以晚一點去做。當你有了這麼一個清晰的「行動列表」,你就能夠有序地自律起來。

例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洗碗和工作這兩件事,很明顯後者的困難度要高一點。如果你一開始你苦思冥想怎麼開始寫作,花費了很多時間,那麼洗碗這件事就會在這個過程當中,順帶被忽略了。

而現在有了這個行動列表後,你可以先完成洗碗這件事,畢竟這是最容易著手去做的事情。當你洗完碗之後,再去思考工作的事情,那麼至少在你的行動列表上,就會少了一件「待辦事項」了。

把要做的事情,權都放在同一個表格上,彼此相互對比,你能夠更清晰知道,先去做哪些事會更划算,也更輕易完成。

2,考慮拖延的後果

很多事我們之所以不願意開始行動,因為做和不做的結果,好像都沒有明顯的區別。

例如你看十本書和你從來沒有看書,你的生活,似乎並沒有因為這兩者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變化結果。

於是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一直拖延下去了,反正做不做都是一個樣。

想要改變這個結果,就要給自己增加一些「焦慮感」。把時間的跨度拉長,當你長期不學習,你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比目前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還是繼續一成不變地渾渾噩噩過日子呢?

有了這個後果的設想,如果你不想變成這樣子,那麼行動就是你的最佳選擇了。

3,給事情設立截止時間

缺失時間的限制,我們很容易就會「無限期」地拖延下去。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時間貼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於收益的感知,會變得越來越低;會認為越是長期才能獲得的收益,越是不重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必須要給自己要做的事情,設立一個截止時間。對於自律來說,這是一個提醒機制。

例如儘管你知道每天要看十頁的書,但這個行為沒有明確的行動時間和結束時間,那我們就會覺得什麼時候去做,什麼時候看完都沒關係。這時拖延就出現了。

無論任何時候,給自己要做的事情,清楚設定一個行動時間。這件事,到底要用一個小時做完,或十點半之前做完,還是臨睡之前做完?這些時間點一定要安排得清清楚楚。

有些事我們很容易設定好這個時間,只要在心裡一想就知道,例如洗碗,十五分鐘也差不多搞定了。

但有些事情我們很難有一個清楚的時間把握,例如寫一篇文章,這時我們就需要通過自己的摸索和反饋,來判定出大概的用時。

當你有了這個時間期限後,就要把它寫下來,做成時間表。當提示時間一到,就立即行動,心無旁騖地開始工作,直至結束。這就是養成自律習慣的一種提醒機制。

只要你能夠運用這些方法提高你對於自律的習慣,我相信你的自控力,肯定會慢慢獲得提高的

畢竟,想要把行動變成我們的習慣,一點一滴去做,更能潤物細無聲地做成。希望你能成為自己心中那個優秀的自己,加油。


孟母三遷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給孩子。

在智能手機的時代,你能抵制今日頭條、公眾號上各種信息的誘惑嗎?你能停止刷快手、抖音帶給你的快感嗎?

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千萬不要低估環境的魔力。

相比自控能力,我覺得環境更有用。

詳細可以看這個問題下我的回答:

開燈:有什麼方法讓自己,更加的有毅力能夠堅持下去的??

www.zhihu.com圖標

不斷的學習,跟對的人很重要


先為自己創造一點痛苦,就可以利用點痛苦來創造之後的成果和快樂。 ???

如果你缺乏自控力,又想減少手機的使用間,還想降低日常消費的話,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下次換手機的時候,就換一個比現在屏幕更小的手機。因為更小的屏幕就失去了那種瀏覽和滑動的暢快感和便利感,卻不影響一些必要的使用,這就更有利於發揮手機的工具性,而不是把其變為消磨自己時間和浪費自己金錢的玩具。在守護自己注意力的路上,我們得學會多為自己「添堵」。從這個角度看,蘋果手機今年的新品發布並非毫無建樹,iPhone12 mini 就是對應我以上標準的最佳產品。而iPhone 12, iPhone12pro, 甚至是iPhone12pro max等更大屏幕,更快晶元的設備,對絕大數人而言,就是擴大路徑依賴,讓注意力流失更快的工具而已。如有可能,還可以讓自己消費降級,注意力升級,回歸使用iPhone 5和iPhone 6,屏幕更小,速度更慢,卻不影響日常使用,和必要資訊的接收,而他們一顆更差一點的攝像頭,不會影響你記錄生活,把美好的瞬間收錄在相冊之中。但感人的畫質,卻能讓你失去分享的慾望,還能為你省下一大筆修圖和發朋友圈的時間。當然啦,你別杠,說為啥不回到諾基亞黑白屏的年代呢?適度落後,可以節制慾望,過度落後,就真的與時代脫節了。如此一來,你也應該清楚了,按照守護注意力的標準,ipad的任何一款產品,如果不是買來工作,或便於你的工作,根本就沒有買的必要。因為更大的屏幕,必然讓你的時間,注意力,金錢,流失得更快。就是舉個例子,這個來自於帥老師的分享


習慣很重要,要把壞毛病和壞習慣慢慢改掉。這就變向磨鍊了你的自控能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