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以酒桌文化為代表的威權文化(其他體現如下屬必須巴結領導)如今仍被部分人奉為圭臬,其產生與發展原因是什麼?這種文化在未來的中國將何去何從?


任何一種現象,都是內在文化的外在表達,就比如題主問到的酒桌文化。酒文化源遠流長,我只挑重點來說:

1、酒是投名狀。

東方文化強調服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咱們文化最樸素的核心。那麼在一個團隊內,或者是一類人中,如何表達這種服從,就需要酒。

因為酒醉人,喝多了難受,所以才有,您隨意,我幹了。中心思想就是,不好的事交給我,您就喝個樂。

如果你不喝,或者喝的不熱烈,那麼,你說你心裡有大哥,大哥也是不會相信的。別聽大哥說,咱們都隨意,這是維護形象的需要。如果你幹了,讓大哥隨意,大哥絕對不會怨恨你的。

2、酒是潤滑劑

咱們中國人做事,講究大面,大面要和氣,所以大會不說小會說是有深層次原因的。但是積壓的矛盾怎樣解決呢?酒局是個好辦法。

幾杯酒下肚,突然發現一切開始朦朧了,平時在意的事情,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這時候,大哥再來給小弟們打打和,平時的積怨,也就隨風而散了。

3、一百年前看酒文化也有人說是糟粕

文化的東西,是可以融到人們血液里的,不一定是喝的人多麼喜歡酒,也許是人到了一定歲數,發現酒是個好東西。

未來的話,也許酒的形式會有很大變化,白酒換紅酒,啤酒換單一麥芽,但無論外在怎麼變化,酒的作用,還是沒有變。

什麼時代,能缺了大哥呢?


這種現象確實有合理性,阿諛奉承、溜須拍馬明顯是小人行徑,但小人得志是現實中經常發生的。

這就一個是哲學問題:如果沒有觀眾和歷史來見證你的選擇,僅從你個人角度而言,你願意站著死,還是跪著活?

或者說,你願意接受歷史文化帶給你的與生俱來的「人設」,還是沒有下限的僅為了更好的生存繁衍而無所不用其極?


對於中國這麼一個文明大國而言,任何一個被冠以「文化」的行為,都不是一種簡單的行為。

在中國,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因而酒文化早已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

同樣,與酒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中國古代的餐飲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續的時間較長。

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麼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干喝也無趣,於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

嚴格地說,勸酒源於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會遺留下來的舊俗。敬酒是有社會等級區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級敬上級,晚輩敬長輩等。敬酒首先是下對上的互動,相對沒有強制性。但,上對下的互動,可稱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動敬,就有了極大的強制性。

最早的勸酒多來自上對下的敬酒。尤其是從家過度到國,這種倫理慢慢變成了政治強制力。

一、為政治而生,為官方把控

中國的禮儀很多源於祭祀,而酒一直是祭祀中最為重要的道具之一。在原始社會,主持祭祀活動的人多為巫師,權力很大。後來演化出了「祭酒」等官職。最早有關飲酒的禮儀與規定是出自帝王家,有著極強的政治含義。酒一開始就被統治階層把控,慢慢演化出一系列的禮儀,以便讓統治更為莊嚴和牢固。所以,酒的生產也是受官方把控的。

早期酒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與祭祀、慶典等禮儀結合緊密,是屬於皇家與當權者的上層文化。由於國家政權對酒的高度壟斷,所以早期的飲酒也被列入政治活動的內容之一,並非現在意義上的飲食文化。

酒是奢侈品,是稀缺資源,唯有皇室與貴族才可以享有。而皇室與貴族的宴飲行為多披著政治的外衣。酒的這個性質決定了它不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消費品,所以酒文化一開始就與政治相融合。

飲酒禮儀的莊嚴,形式的高雅,場面的莊重,都成了政治的道具。從後期演化出來的酒器可以看出,形狀大小無不象徵著權威。

酒文化的擴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技術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慢慢自上而下滲透。統治集團形成的政治性酒文化慢慢向社會各階層蔓延,影響深遠。

從最初的政治統治道具,到普通大眾的消費品,酒與酒文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深入到中國人心中。可以說,當代的酒文化是古代政治文化演化過來的,有著政治強制性的陰影。這是中國酒文化與其他國家酒文化最根本的區別。

席位的秩序,器皿的多寡,擺設的位置,與當事人在社會上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完全吻合。家庭酒桌上森嚴的等級,以及嚴格的長幼尊卑,最直觀地反映出當事人的血統、地位、權力。其中隱含著當事人對食物佔有的順序、數量、權力的多寡等。

在家庭中坐錯位置,是極為嚴重的失禮行為。很多人在步入社會之前,要通過家庭環境反覆演練,直到完全明了其中的規則,以便進入社會後,都能夠對號入座。這些都是潛在的規則,所有人都遵守,但全都心照不宣。

家庭酒桌上森嚴的等級,以及嚴格的長幼尊卑,最直觀地反映出當事人的血統、地位、權力。

二、遍布到社會各角落的政治潛規則

家庭規則與社會規則合流,上升到政治高度,就是政治潛規則。這種潛規則告訴我們,人要時刻守規矩,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可亂說話,不可亂做事,不可亂動,不可亂想。人在踏進社會之前,已經被這套思想完全禁錮了。

「規矩」與「禮儀」的背後是不平等,是專制權威,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所以,在喝酒的過程中,如果有權力、地位不對等的關係,就會有強制性的勸酒或逼酒。對位高的人來說,這是彰顯權力的機會,對位置低的人來說,不喝就是不懂規矩。

你不尊重別人的位置與權威,也就相當於不給別人面子。在中國,面子是典型的權力產物。這種權力可以是政治權力,也可以是隱形的權力,比如年齡、職位、身份等。

所有不對等的關係,都會產生面子。所有不對等的敬酒、勸酒、逼酒都是潛在的權力在起作用。所以你不喝就是不給人家面子,不尊重別人的權力與地位。這種觀念深入社會所有的階層,內化為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即便是今天,依然如此。

三、不得不喝的勸酒文化

在國內,勸酒文化並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衰落,反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上升而越來越嚴重。越是靠近政治權力的地方,這種風氣越嚴重,反而是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這種風氣相對弱一些。如,河南、西安等傳統政治中心,以及北京及其周邊的東北、山東、河北等省市地區,勸酒、逼酒的風氣極為盛行。

所以現在意義上的敬酒與罰酒,政治強制性弱了,但卻內化為中國人的價值、習俗與習慣。敬酒成了對他人的尊重,不接受就是瞧不起人。如果不回敬更是沒有教養的表現。既然成了習俗,人們也就習慣了,習慣了就成為社會規則。很多人即便是不能喝,礙於所謂的習俗、習慣,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

現在勸酒文化是傳統社會酒文化的變體,是強制性的政治行為內化到普通大眾心中的價值觀念和風俗習慣。這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政治。只要酒的「政治使命」身份還在,酒桌的「權力場」還未消除,敬酒勸酒的習俗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威權",本身是個社會科學某一支派某一學者創造的概念,是一種分析工具,用以說明和解釋一些現象,預測一些發展。

把這種東西作為一種結論,甚至一種意識形態帽子,

不過是分敵我、搞民粹、騙選票的宣傳,

那是政治鬥爭的範疇。

作為被批判抹黑污名的一方,

我們沒有跪接的義務。

中國從來不是什麼威權文化,古代中國以吏為師、皇權不下鄉,對比古代一神教統治下的某些地區,自組織性哪個強?

天命氣數,皇朝更迭,科舉文官,中國很難延續那些封建城邦里,"族徽擺不下姓名寫一頁"的聯姻世襲貴族,泥腿子機會大的多。

正是古代東方文明的民本自由科技文化積累,碰撞融合古代西方的文明,啟蒙了歐洲蠻族,走上現代文明革命之路。

出去學一個外族宣傳,怎麼就成了自認的標籤,回來忽悠?

中國的酒桌文化,東南西北,各具特色,

但總體來說,不過是為了高興,在禮的基礎上,體現一個"和"字,古時酒具還專以名之,。

觥籌交錯,你推我讓,合盤互加,提酒替酒,遠比西餐禮儀更熱鬧,更體現平等、共享、關切。

不過不如他們分餐衛生,這個應該反省學習,

希望保持文化優越的同時,普及公筷公匙意識,提升衛生防疫水平。

公筷公匙比分餐還更省餐具,更環保理性。


酒桌文化代表威權文化?!聯想很豐富。

是否提問者天天陷於酒杯暢皝應酬之中,就沒有經常三五知已不醉不歸的時候?

當然,一個單位、部門,工作之餘會聚一聚。此時,一般情況下都按職務排位落座,而且職務最高的那個在酒桌上也擁有最高發言權。

但這也涉及不到什麼威權吧!

其實我也挺討厭這種聚會,馬屁文化很濃,硬扯威權文化太牽強了。

人生活在世都有幾個不錯的好友。與這些好友在一起喝點酒、扯扯淡、吹吹牛,身心放鬆,是件很愜意的事情。

生活就是生活,牽扯的太多或太遠沒有必要,更無意義。


只要威權還在,威權文化就在,酒桌上的威權文化就在,哪怕不在,也會有的新的桌下威權文化出現,乃至房子里的威權文化出現。

不然怎麼體現威權?尤其是一個盲目尊崇長幼秩序,禮儀文化的社會。


整體數量會大部分減少,但有些也確實難以避免。


因為大概在中國社會,基層的官員中江湖氣比較重。這是我國社會目前的發展狀況所決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