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想要「學習好」,主要看兩點:一個人的努力程度以及智商。

如果未來教育極度發達:我們可以通過教育,讓幾乎所有學生都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在能力範圍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自願付出去努力去學習。並且學生很容易獲得優質教學資源(通過網路)。那用來衡量學生優秀與否不就只剩下了智商?

教育發展到最後是否會造成極大的不公平?(因為僅僅通過智商來區分)


教育

最終形態

唯智商論

嗎?

這句話我給您翻譯成通俗版本吧:

手機

完美版本

唯頻率論

嗎?

誰答得出來誰牛逼。


首先,就目前就歐美髮達國家的高等教育看,不僅沒有轉向唯智商論,反而越來越反智,上層精英用所謂的「素質」教育把持社會資源,而只有智商超高的人才有可能通過教育實現階級躍遷。而目前中國上層精英顯然也有效仿歐美先進的動力。

其次,社會現實也並沒有唯智商論的基礎。平均智商應該算是最高行業之一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的薪資在任何社會(中美)都不算高。很多社會行業成功靠的是情商而非智商。

最後,教育的根本目的從來都不是選拔智力精英(畢竟真正高智商的精英其實只有極小的比例),教育的目的是維持社會穩定運行(從知識和道德層面規範人群),畢竟絕大多數人的智商都是平庸的。


教育的最終形態是唯實用論。

不管你學了多少東西,看看到底你能用上多少。抱著一大堆學歷證書,生活中什麼都用不上,也就是個銀樣蠟槍頭而已。


教育的本質是唯勤奮論。


不是,特別是我們國家現階段(主要不了解別的國家)教育是為了選拔人才不是為了選拔天才。


我把智商推廣為智力、心態、學習習慣、思維模式的集合體,同等教育水平下基本可以理解為唯智商論,但是教育水平沒有絕對平等,所以考慮這個問題


有時候想過如果一個智商高的人穿越到一個陌生的世界,有個任務要求情商達到智商水平,並且還附帶一本情商鍛練守則。他會多久完成任務。


私人學校智商測試入學是辦學自由。

但是公立學校不可能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