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人民幣:美元的匯率是7:1,這個7:1是怎麼來的。不要說因為正好七塊人民幣可以兌換一美元,所以是7:1,因為先有了匯率,才知道多少人民幣可以兌換多少美元。所以,我想知道的是7:1這樣的外匯匯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謝邀,這兩天忙於狙擊歐元,終於有時間系統的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了。


首先要明白匯率到底是什麼

定義:由於各國貨幣不同,所以某一種貨幣對於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這個兌換率就是匯率。

例如 1元人民幣=6.60美元

匯率的發展呢經過了三個階段,金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紙幣本位制

本位制就是人為規定的用哪一種貨幣做本位的制度。

1.金本位制時期,匯率是兩國貨幣的金屬價值對比,因此,各國之間匯率比較穩定。

此時的匯率變化適用於鑄幣平價理論。這個不多贅述。

2.金匯兌本位制時期,國家發行紙幣並且制定紙幣所代表的黃金量,此時紙幣充當流通手段,流通過程中能按照政府規定的比價自由的兌換黃金。

這時的匯率是由兩種貨幣所代表的黃金量的對比,依然比較穩定。

例如:布雷頓森林體系中,黃金兌換美元,美元兌換其他貨幣。

3.紙幣本位制時期,國家不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不允許紙幣與黃金按固定價值的自由兌換,紙幣只是一種信用貨幣,它使用國家信用做擔保。

此時期,政府的信用就是貨幣價值的根本!

栗子:國民黨政府用金圓券作為貨幣,到戰爭後期隨著國民黨政府的戰敗,老百姓要用一麻袋的金圓券去買半袋子米。。。。


第二個問題,就是你說的匯率到底怎麼的出來的

首先,匯率的決定理論有四個:鑄幣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國際收支理論。

其中購買力平價理論是利率決定理論中最關鍵的一個,下面詳細解答。

一戰後,金本位制崩潰,浮動匯率產生,此時cassel(sweden)與1922年在其代表作《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理論》中提出了購買力平價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貨幣兌換率取決於兩國價格水平之比。

貨幣交換=購買力交換

購買力=1/該國物價水平

匯率=貨幣A的購買力/貨幣B的購買力

簡單說 例如A國和B國

A國有20000的某商品A。發行了20000元的貨幣A,此時1個商品A的價格是1元

B國有20000的某商品B。也發行了20000元的貨幣B,此時1個商品B的價格也是1元

那麼AB國之間的匯率就是1元A國貨幣=1元B國貨幣

然後突然有一天,A國人覺得印鈔很好玩,多印了10000元的貨幣A,此時1個商品A的價格變成1.5元。

B國照舊,

那麼AB過之間的匯率就變成了1.5元A國貨幣=1元B國貨幣

栗子很簡單,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仍然有4個前提,但是這並不妨礙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為匯率決定理論。同時,購買力理論在短期內是失效的,但長期來看是非常有效的理論,同時在通貨膨脹時期,尤其是惡性通膨時期,仍然是最有效的理論。

去看一下海外代購以及別國投資買房的事件就清楚了。


純手打,碼字不易,各位點個贊再走唄~


1、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2、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3、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看來這個問題沒有人懂,寫了一堆,其實你們根本不懂怎麼算。


基礎是購買力平價,由於貿易成本可以讓匯率在一定範圍波動,每時每刻的即時匯率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即購買力平價可以確定套利範圍,在無套利空間時候由投機需求確定具體時間匯率。匯率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央行會幹預市場,成為最大做市商。

簡單的說,是國家機關給出的,每天一次

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公告?

www.pbc.gov.cn

(這個網站排版不太好)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應該是負責匯率的部門,這個是他們的主頁

中國貨幣網-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主辦?

www.chinamoney.com.cn

具體國家機關是怎麼確定,

貼一個我很久之前的回答,那個回答是有些問題的

各國之間的匯率是如何確定的??

www.zhihu.com圖標


把題主的問題稍加拓寬就可以得到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金融領域研究的所謂「資產定價」究竟是指什麼?我們知道資產的實際價格都是由市場交易形成的,但資產定價理論研究的並不是「資產在某一時點的價格是多少」,而是「在滿足某些條件的市場中,資產的價值應當是多少」。(這個說法不完全準確)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匯率就是市場交易的結果,在匯率市場上,一般是由銀行來充當做市商,向交易者報價,比如我手中的一美元,銀行報價七塊錢人民幣,而銀行也會向其他想要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的交易者報價,比如八塊錢人民幣兌換一美元(價格總要使銀行有利可圖),在與眾多交易者報價的過程中確定了這一個交易日匯率的走勢。

另一個問題是:這1:7的匯率是怎麼得來的;這就涉及到資產定價的問題,貨幣本身作為一種資產也是具有價格的,經典的匯率決定理論有: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貨幣模型)、黏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超調模型)、資產組合分析法等,現代對匯率決定理論的研究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屬於國際金融領域的前沿理論了。


計算兩個國家間的匯率可以有以下三種方法:

(1)購買力平價(2)利率平價(3)國際收支
匯率就是一種貨幣用另一種貨幣表示的價格,是一國貨幣換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或者比價。現在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是直接標價法,也就是1美元=人民幣多少

傳統的匯率決定理論有國際收支說、利率評價說和購買力評價學說也就是經常說的PPP

國際收支說認為國際借貸影響匯率,同時匯率也由外匯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利率評價說認為利率是影響匯率的因素購買力評價說認為利率是由兩國的購買力所決定的而我國實行的是參考一籃子貨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說白了就是根據國內發展情況來通過龐大的外匯儲備來調控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例如通過人民幣的貶值使我國商品價格降低從而使我國成為了貿易出口國。

銀行買賣外匯,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早先是布雷頓森林體系,這個體系確定了固定匯率制度: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國庫每存在1盎司黃金,才可發行35美元貨幣),而其他成員國的匯率與美元掛鉤。

你可以看一下姜波克編寫的第五版國際金融學的第三章的所有內容。其實第二章可能也要好好看一下。

匯率理論的發展有:鑄幣平價,購買力平價,利率平價,國際收支說,匯兌心理說,匯率的資本資產分析:包括彈性價格和粘性價格的貨幣分析法、還有一個分析法我還沒弄明白。

差不多就這麼多東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