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一段我写陶渊明的文字吧:

我觉得,渊明之可爱可敬,是在他能够守住本真,为世事忧,但不为世事所动。  

  渊明心中有忧,他也有解忧的方法。当然,这方法不是饮酒,因为酒是不能够的。这里所说的解忧的方法,当然也不是行走于仕途,因为仕途上有许多污泥浊水,不能从心所欲,如果以仕途为解忧之法,这解忧之法就会成为招忧之源。  

  毅然决然,归于田园,守住本真,紧抱心所认可的「道」,不为世事所动,这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道」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现实总是让人无奈。你再怎么高尚伟大,你总要吃饭,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家之主,你要对自己的肚子负责、你要对妻儿的衣食负责,这就是矛盾。便是「道」在胸中,也不得不借助于酒来麻醉自己。这就是现实的凄凉与残忍。

放达,放达在哪里呢?放达在「道」上。  

  但是,许多时候,除了「道」,还有现实。  

当现实掩盖了理想,酒便成了诗的主题,于是,酒后的达观就隐而不见,一切诗酒之娱,往往都被目为是百无聊赖的自我慰藉而已。


我,我喜欢

陶诗不多,说苏东坡追捧陶诗到舍不得读的地步,晚年和陶诗,还常叹不如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 其一》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其三》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其五》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杂诗》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


有的,有的。我就很喜欢他,他是我的偶像。但是因为我文化水平低(98年初中毕业)。不能说的头头是道,对他的诗也不能信手拈来。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喜欢。随著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理解他,佩服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诗,让我安静下来思考自己内心浮躁的原因,并且明白只要内心安静,是不会感到累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的美不是刻意寻找的,也许就在你身边,只要有心,即使在自家屋檐下,也能欣赏美景。


他的归去来辞写得很好,燕丹善养士,刑天舞干戚,开轩面场圃诗也写得很好。我喜欢他,基本上都读过(除了四言诗,那只读过一部分),不过从词藻和技法的高度上来,他的诗不华丽,他主要是清新一路,不带绮艳气。他的诗作水平高度比不上庾信、谢眺的,那是华丽的绮艳贵气。但作为田园诗,是有其历史地位的。


一个酒鬼,没钱买酒经常去亲戚朋友那蹭酒喝。家里基本上是家徒四壁。还说自己很享受这种贫穷却随性的生活,像活在太平盛世一样无忧无虑。最关键的是,这一切都是出于他逃避黑暗现实而放浪形骸的明志之举。


如果这个人是你的亲戚朋友你能理解他么,这样的生活给你你想要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