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古人什麼沒見過,沒殺過人還沒殺過豬嗎?古人的醫學發燒友會用一切機會去觀察思考人的結構。
古代是有解剖的,各器官的定性定位都比較明確,詳見《內經》。後因儒學的統治地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才沒有很好的繼承與發展。宋代時,政府出面又組織了一次大的解剖定位,是用處死的犯人屍體。所以古人是知道肝膽的相依存的。


因為中醫認為肝和膽互為表裡,肝和膽本身也是依附存在的。是生長在一塊的。是關係最近的臟腑
看伏羲先天八卦,震代表肝巽代表膽,這兩個卦是相對在一起的
古人說的肝膽相照就我個學渣而言應該可能是兩種可能,一個就是從解剖方面說,膽囊在肝的下面與其相連。一個是從中醫來說肝生膽汁,膽貯膽汁,同時肝怒膽恐(比如你膽子怎麼那麼小那種話,不過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膽和腎恐在情志上一樣,膽恐見《中基》)肝為臟膽為腑相表裡。 最早肝膽相照出自《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披腹心,輸肝膽」演變 。其實它的原句是有心腹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