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裏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在關羽投降曹操前,怎麼看關羽都表現得明明平平淡淡,為什麼一投曹操,『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曹操手下大將那麼多,白馬直接就拜關羽為先鋒


劉備的面子

有詩為證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老了啊! 寂寞的只能一個人在KTV唱歌喝悶酒,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唱到心情激動,又喝了幾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備子啊,俺想你了,你為什麼離開我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你投奔我時候,我多麼得高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但現在再也觸摸不到你,實在令人傷悲!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我不遠千里的到荊州找你,想像從前一樣照顧你,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你卻往南遠走高飛,又無棲身之地,你可以停泊在哪個港灣呢?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備子啊,我就像周公一樣廣納賢士,只要你願意回來,我也會像山跟海一樣的包容你!

曹操對劉備那才叫好呢!關羽比起來還差十萬八千里。


眾所周知,三國蜀漢方面史料是三國之中,最稀缺的一方。尤其是劉備前期徵戰北方時期的幕僚和將領,幾乎都是一筆帶過,甚少描述其前期事蹟。

關羽就是這樣的情況,從涿郡開始就跟隨劉備周旋,期間陪同徵戰青徐,直到回歸獻帝時期,只有一段概括性描述關羽,張飛和劉備關係的描述。除此之外,就再無任何書寫關羽能力的細節。

單看關羽傳前期,平平淡淡,似乎配不上曹丞相的重用。但我們可以從三國志其他傳記裏的其他小細節,推敲出關羽並不平淡,反而是曹丞相坐下謀士眼中的萬人敵。

  • 三國志-張飛傳: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

我們單看張飛傳,張飛是不是也是超級平淡,只是簡單描述其跟隨劉備的動向,絲毫沒有個人能力的高光。

  • 三國志-程昱傳: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 傅子: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

但是曹操的謀士郭嘉,程昱把關羽和張飛並列為「萬人敵」。就單單這點閱讀材料來理解,這個稱號是不是太高了?高到以為是個劉備身邊的將領都是萬人敵?

所以有這樣的評價,是不是恰好說明關羽張飛前期跟隨劉備徵戰青徐間,肯定有勇猛的事蹟和高光時刻。只是劉備這個集團前期太不注重記錄,這些事蹟都被遺漏罷了。

其次,一個人是否得到重用,並不全是看重能力的。曹操即使下過求賢令,但也一樣看重品德擇人,看毛階和崔琰擇人就知道。

那關羽在投降曹操前是個怎樣的人呢?

  • 三國志-關羽傳: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結合這段,再梳理劉備徵戰青徐時期

  1. 劉備為高唐令時期,為賊所破。
  2. 劉備為公孫瓚別部司馬,與青州刺史田楷拒袁紹。
  3. 徐州牧陶謙為曹操征伐,劉備帶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騎和饑民數千救援,再加上丹陽兵四千和曹豹被曹操擊破。
  4. 劉備領徐州時期,袁術來攻,呂布偷家,鬧到人相食的境況。
  5. 劉備駐紮小沛,因得兵萬人,被呂布嫌恨,被呂布再次趕出徐州。
  6. 劉備第三次回歸徐州,被曹丞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次擊破,妻子和手下關羽被俘。

看看這履歷,即不是被逼得無法生活的農民兄弟,跟滴老闆舉世之內(就那時候看),比他強那是多的是。無論被擊敗幾次都爬起來繼續面對,甚至落到喫人肉的下場,也不避艱險滴繼續跟隨。這樣的人品,哪個君主(不要跟我說昏君)不賞識?

這人即使投降了,被人重用,功名利祿輪番誘惑,還不忘舊主。再加上萬人敵的能力,曹老闆焉能不賞識重用?


因為關羽是曹操夢中的理想形象。

第一,高。

眾所周知,曹操太矮,矮到自卑,都到了面見匈奴使者不敢自己上,讓崔琰代上。而關羽明顯身材高大,身體雄壯,符合曹操審美。

第二,美髯

古時鬍子是審美標準之一,關羽更是有一口有名的美髯,這在三國時期就是man的體現。如果只看上面的要求,高的人可不少見,但有一口美髯的人可不多見。曹操對自己的身體條件是自卑的,那就一定是有理想形象的,又高又man的關羽,就是曹操的理想形象。

第三,武藝高強

關羽的個人武藝肯定是藏不住的,曹操又是想當霍去病,班定遠的主,霍,班二人武藝都十分高強,不然也搞不出封狼居胥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些事,曹操身體太矮,雖然好像有一手還行的劍術,但上陣廝殺是硬傷,身高高大武器可以居高臨下借力,身體矮小的曹操有著先天劣勢。所以曹操很有可能也很羨慕這種萬人敵。

第四,忠義無雙

劉備起兵可以說非常坎坷,而且不斷受挫折,即使這樣關羽也可以不離不棄,其個人的忠義自然值得尊敬。雖然曹操肯定不算什麼忠義之士,但不妨礙他尊敬忠義之士,畢竟也不是曹操不想當忠義之士,只不過時勢上他不掌權不架空皇帝,就會被人搞死。看到不為時勢折腰,一心忠心劉備的關羽,曹操無疑是羨慕且欽佩的。

關羽同時滿足了曹操理想中形象所有的點,可能還有隱性的懂得帶兵,還有具有些許文化,不過這些沒有足夠史料支持曹操當時知道關羽有這些特質,如果曹操知道,只會加分的更厲害,所以曹操對關羽好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曹操對關羽真的好嗎?杜氏都不願意賜給二爺(狗頭)。

下面說正經的,曹操對關羽好,但不算特別好,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

一、拜為偏將軍。

偏將軍大不大?大。拜關羽為偏將軍是否合適?合適。

先來看看對於其他的降將,曹老闆如何對待的。

張遼

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數有戰功,遷裨將軍。

張遼投降曹操之前,在呂布處領魯相,秩二千石。投降曹操之後,拜中郎將,秩比二千石,算是貶職了一些,但賜爵關內侯,美滋滋。隨後立功,升了一級成稗將軍,其實約等於小郡的太守/國相了,因為中郎將往上升一般都是遷太守/國相,秩二千石,當然會有大郡小郡的區別。

張郃

瓚破,郃功多,遷寧國中郎將

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

張郃投降曹操前,在袁紹處當中郎將,秩比二千石。投降曹操之後(立功),拜偏將軍,跳過稗將軍升了兩級,還封了侯,美滋滋。

徐晃

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

太祖授晃兵,使擊卷、原武賊,破之,拜裨將軍

徐晃投降曹操前,在楊奉手下做都尉。投降之後(立功),跳過校尉、中郎將連升三級,拜稗將軍,美滋滋。

劉備

先主遂領徐州。

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好傢夥,我直接好傢夥!劉備投降後直接豫州牧,左將軍。看出來曹老闆最愛誰了嗎?

上面可以看到,曹老闆對降將其實是相當大方的。

關羽投降之前「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要注意下邳是徐州的「省會」(徐州牧駐下邳)。這可是大郡啊,比張遼領的魯國相重要性還是大了不少,給個偏將軍算是不升也不降,橫向比較其實並不算特別優渥的待遇。

二、白馬拜為先鋒。

先鋒還有個近義詞先登,縱覽魏書,先鋒/先登一般出現在五子良將、典韋許褚這些「爪牙」的傳裏。在諸夏侯曹這些「腹心」的傳裏,基本上沒有衝鋒陷陣一說。

先鋒實際上是個苦差事,一看膽大不怕死,二看個人武勇,三看小隊騎兵突擊運營能力。在這個時候,二爺多半已經和曹操賬下諸多大將交手比試過了,先鋒交給二爺也並不算一個不合理的決策。何況還有張遼一起的嘛。

三、禮之甚厚。

這個詞在三國志裏除了表示主語禮賢下士以外,似乎還表達了一種主客之別。基本上出現禮遇、禮闢、國士之禮的時候,就說明兩個人遲早要背道而馳。

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曹操禮遇劉備,劉備溜了。

而袁紹已奪馥位,待彧以上賓之禮。

袁紹禮遇荀彧,荀彧溜了。

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劉表禮遇劉備,隨後就是一句陰御之。哈哈笑死。

孫策略地江東,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長者,待以上賓之禮。

孫策禮遇華歆,華歆跑到曹操那邊當三公。

琰嘗薦鉅鹿楊訓,雖纔好不足,而清貞守道,太祖即禮闢之。...於是罰琰為徒隸。...遂賜琰死。

曹操禮闢崔琰,崔琰死了。

徐奕字季才,東莞人也。避難江東,孫策禮命之。奕改姓名,微服還本郡。太祖為司空,闢為掾屬。

孫策禮闢徐奕,徐奕把名字改了。哈哈哈哈哈。

而諸葛亮和五虎傳中,沒出現過劉備禮遇他們。二荀賈和五子良將傳中,也沒出現曹操禮遇他們。然而這恰恰說明這些人就是自己人啊,也並不能說明曹劉就真的沒禮遇他們。

但這就不知道陳壽是有心還是無意了。


曹操寫了一首詩詞,叫短歌行。

短歌行大概意思就是,招聘啟事。

說明曹操是希望多吸納天下人才的。關羽是一個六邊形戰士,各方面都不錯,而且忠義,能吸納過來了關羽把曹操當大哥,那不是如虎添翼嗎?

而且關羽在反董同盟的時候表現就很亮眼,後來在徐州討伐呂布的時候也很不錯,加上還很帥氣,很符合曹操的選將標準。

曹操心裡喜歡關羽,關羽還很有本事,能不愛惜嗎?

體恤手下是曹操的特長啊,對關羽這是其中的一件案例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