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玩原神,感覺裡面的少年系角色的配音基本上都是女配音演員配的,男配的很少,很多動畫也是這樣,是不是因為女配音演員比較容易吸粉,在b站,抖音等平臺上更容易火,而男配音演員沒有這種優勢,導致男配音演員數量和知名度比女配音演員少呢?當然,頂尖的肯定是男女差不多,我的意思是中堅的,大眾的


因為男生錄的小男生是真的不好聽,如果你能夠聽到的話,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在於女生的聲音更高,貼近未變聲時候的人。如果身邊有幾個小孩子的話,你應該會發現,小孩的音高高的嚇人。但是男配音員就不行,強行提高。。。只會適得其反。


呃……這問題前半段加個「國產」就很多餘,國外也這樣,配音行業都這樣,什麼鳴人、柯南、亞連、路飛等等,這是由生理特性決定的,少年音本身就是還未發育過的雌雄莫辨的聲音。男性的變聲期註定了大部分變聲後的男性是模仿不了這種「少年音」的,特殊情況像周深那樣的也許可以,而為了真實的少年音去培養短暫花期的「真?少年配音員」就更不切實際了。

題主的後半段描述跟我的認知差異有點大,僅從市場來看,至少配廣播劇的男配音員市場就比女配音員多多了,其他分區的市場就不知道是不是對半分了,但絕對不是男比女少。

至於真實的行業從業者數量是如何分配的我就不知道了。


因為真小孩大多又貴又不可控


首先聲明一下,我個人不是專業的,僅從個人角度解釋一下這個問題,歡迎討論,但如果不同意我的觀點,希望輕噴

1.男生本音少年的很少,一般成年以後還保持少年音基本都很少,除了一些少數的一些沒有經歷變聲期仍舊保持少年音本音的,是極少數。

2.男生的聲音本身帶有一種顆粒感和沙啞感,由於這個原因,男生聲音越細的,即便是少年音,這種顆粒感和沙啞感

不是很明顯,但是由於這個原因也往往給人的感覺偏冷,如果再細一點偏向童聲(也就是你們所說的正太音),這種

聲音基本上都是偏向女聲的,聲音比較細滑,圓潤(個人實在想不到很好的形容詞了...),所以10歲以下的少年角色

,基本都是由女生配的,因為女生的聲音比男生的更高,而且更細,顆粒感和沙啞感不會太大,所以往往用的是女聲優,

即便是現在很多知名的國內外少年音男聲優,本音很多也帶有顆粒感和沙啞感,即便配少年角色,也一般都是13—16

歲左右的少年角色,再往下的基本都是女生配的,男生很少能出的來,即便是本音少年音,也很難達到,因為嚴格標準

12歲以下的基本都接近童聲了。所以現在看到的少年,男生配的少年角色,往往冷酷系的偏多,聲線較細的甚至可愛

系、溫柔系的居多,但是熱血系,外向性格的少年角色,男生配的就很少,往往都是女生配的。

3.少年類角色,配音是非常喫本音的,如果是通過較細的青年音上調,很難維持,而且不自然,另外通過青年音上調

出來的少年音,我個人來講認為其實是青少音(也就是少年偏青年的聲線),但這個年齡基本都是在14-16歲這個年齡

段的。本音青年音的人出來的少年音也就比他們本音上調3歲左右,另外,這種上調出來的少年音也很難駕馭所有少年

類型的角色,只是適合某一類少年角色,其他的依舊是女性配音演員的聲音更加適合。

4.國內有很多女生聲優配少年的,而且經驗豐富,相比與本音少年的男性配音演員來說,她們經驗豐富而且聲音適合

的少年角色相比本音少年音的男性更多,選擇更多,適用面更廣,所以廠商更願意用女性配音演員,保質保量。而且

男生本音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聲帶也會逐漸老化,漸漸脫離少年音,所以往往還是使用女性配音演員更多。國內

反串男生配音演員知名的就像祖麗晴老師,老一輩的,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有給《神兵小將》裏南宮問天配音的馬小驥老師等等。

5.男生的少年音我分為以下幾種:正太音(童聲)年齡6-12歲,少年音——年齡13-15歲,青少音——年齡16-18歲的

男生大多數能出來的基本都是青少音,最多能達到14、15歲左右,差不多了。

6.少年角色一般多數出現在動漫和遊戲中,廣播劇、有聲小說和電視劇、廣告片,紀錄片一類的基本都很少,應用範

圍不廣,大多都集中在動漫和遊戲,而動漫和遊戲,本音少年音的配音演員除了要和同為本音少年音的男生角色競爭,

還要和有著豐富配音經驗女性聲優競爭,本身羣體太少,經驗也不如女性角色的男性聲優,本身並不佔優勢,而且還

要擔心聲線老化的問題,所以並不容易,也並不是很佔優勢。另外,少年音中有一種本音正太的,但是擁有這種聲音

的人,雖然聲音特殊,聲音很稀有,但是如果聲音的變化性不強,而且音域狹窄的話,其實戲路並不寬,在配音上其

實並不佔優勢,最多佔優勢的只是在唱歌,很多本音正太音,走的基本都是唱歌向才容易火,靠配音出頭其實很難。

7.國內的動漫和遊戲產業相對發展的並不是很好,相對應的好的少年角色偏少,而且現在的一些動畫裏的少年多的

也是14-16歲左右的居多,這部分的少年音有一些角色是男生配的居多,好的少年角色很少,而且還要和女生競爭,

出來的聲音相比女性聲優的也不自然,所以多是採用女性聲優。

8.通過個人對臺灣配音維基百科的觀察,還發現一點,很多臺灣配少年角色的男性配音演員,很多本音聲線都是中偏高,

由此可以發現少年類角色對配音者的本音要求極高,臺灣能配少年類角色的男聲優,我知道的有給《數碼寶貝》中

石田大和配音的魏伯勤老師,以及給《數碼寶貝3》裏李建良配音的於正昇老師、給《網球王子》國語版不二週助配音的丘臺銘老師,以及《幽遊白書》國語版(臺灣

版)浦飯幽助配音的鈕凱暘老師等等,但是人數極為稀少.......

觀點總結:

1.本音少年音的男生人數偏少

2.男生的聲音本身帶有一種顆粒感和沙啞感,相對適合的男生少年類角色受限

3.本音少年音的男性配音演員經驗不如女性配音演員

4.少年音中的正太音戲路狹窄,適用面不廣

5.好的少年類角色數量少,競爭多

6.男生的少年音很難適合所有少年類角色

7.國內的動漫和遊戲產業發展不是很好,少年類角色需求量不大。

8.本音少年音的男生需要擔心聲音老化的問題,聲音維持的時間不如女性配音演員優勢大,維持的時間長。

9.本音少年音的男性職業配音演員少。(而且新人難出頭,配音行業目前發展有些畸形,不適於配音演員新人成長)

10.男性配的少年角色相比女性配的少年角色,在年齡較小的少年角色並不如女性配音演員配的自然。

11.少年音適用面不是很廣且需求不大。

12.少年類角色對本音的要求很高,男生能達到標準的人很少

13.少年音本音的音域較為狹窄,且變化性不高(個人觀點,待專業人員核實與確認)

說句題外話,現在的配音圈的發展越來越在意聲音的華麗與好聽,大概是傑大帶的頭,如果少年音本音不是很好聽的也很難出頭,因為女生不喜歡,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發展對提高整體的配音水平無益,而且不會帶來更好的環境,反而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感覺現在配音圈發展還是太過畸形,本人還是覺得配音應以角色為主,而不是聲音為主,因為配音本質不是賣聲


謝邀。

出現這種現狀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國內一線男配音演員裏擅長少年音的本身就不多(蘇尚卿、劉明月、李蘭陵、叮噹等),而且2015年之前配音這一行是師徒制的(老配音員看中了人,然後小範圍地收幾個),使得新人入行比較難。

二、國內很多年輕配音員在動漫、遊戲之外,還要兼配不同類型的電視劇,工作量大,而且人的年齡會自然增長。像我前文提到的蘇尚卿、劉明月、叮噹那樣入行至少四五年(其中叮噹入行14年),還能保持少年音,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其實配音產業很成熟的日本,動畫作品也好遊戲作品也好,很多少年都是女孩子配的,甚至有一些聲音沒有傳統少女感音色的女聲優,配的少年男角色遠大於女性角色呢。

因為少年變聲期前的聲音,除非你找到真正的變聲前小男孩,否則成年變聲後的男聲優想發出那種聲音,可能需要很多技巧,有時候可能還不自然,而變聲前小男孩音色對了但是作為重要角色甚至主角,可能也沒有足夠功底和情感來hold住,但是成年的年輕女聲優,可能稍稍換個發聲位置就很少年了,一切為了角色嘛。

而且國產不光遊戲哦,很多動畫作品裡的小男孩也是女配音演員配的哦,所以常事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