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蘭一步不讓肯定是最簡單的方法。

36年德軍重返萊茵非軍事區的時候,希特勒自己都說:「這是我人生中最緊張的48個小時,因為如果此時法國選擇武力幹預,我們那點軍隊就是連稍微抵抗一下都是做不到的。」

萊茵蘭在軍事、經濟上有多重要我就不贅述了,更關鍵的是德軍狼狽撤退會使得納粹黨口口聲聲說要撕掉《凡爾賽條約》成一句空話,政治影響很惡劣,威望損失很大。原本納粹黨在全德國的得票率實際上就只有40多p,另外過半的德國人本來就不太信他那套,況且納粹黨上臺僅3年,對國家的控制還沒那麼強,現在又出了這麼個大丑事,天主教中央黨趁此機會翻身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呢,這個比較理想化。

36年直接強硬起來肯定是最好的解決措施,有望直接把納粹黨甚至於德國扼殺在再武裝的搖籃裏。

問題是,法國當年內部混亂,政府連續倒閣,極其不穩定,對外政策也並不統一,更不要提國內的反戰情緒和軍隊建設的鬆懈。在這個情況下,法國政府敢不敢一波豪賭a上去我感覺很值得懷疑。

現實一點來講,我認為法國最後的機會在慕尼黑會議上。

有這麼幾個原因:

1,蘇聯在協定簽署之前依然在想盡辦法促成和英法的同盟,共同遏制德國擴張。事實上1935年就有過法蘇互助條約,但是由於歷史上的協定等於是直接把捷克斯洛伐克賣了,禍水東引意圖過於明顯,蘇聯在會議後迅速和德國達成了互不侵犯條約,讓英法獨自面對德國。

2,蘇臺德地區是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國境防線和工業區的所在地,如果這裡沒有直接割讓給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不論是工業能力還是軍隊素質都尚可一戰。哪怕德國掀桌子直接開打,捷克斯洛伐克都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盟友牽制住德軍。

3,德國內部依然有矛盾,以路德維希·貝克將軍為首的國防軍勢力密謀顛覆納粹政權,並直接與英法通氣,只要英法不簽協定,他們可以立即舉兵造反。

————

自然,問題還是一樣的,這個想法比較理想化。英法聯軍的思路說白了就是把德國當猴耍,也把蘇聯當猴耍。

英法在意識形態上對蘇聯的懼怕和不信任,導致他們就沒打算認真合作,與蘇聯簽署的合作協議不過是增加在和德國交涉時的籌碼。英法也意識到的是,如果真的兩線夾擊德國,德國再能打也扛不住,到時候德國垮了法國就要直面蘇聯勢力深入中歐了。在這個情況下,英法選擇綏靖政策,想引誘德國先去打蘇聯。

但問題是,吸收了足夠多資源的德國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有20來萬國防軍的德國了,德國在納粹黨的極權統治下極其高效地利用了新控制的地區,迅速成長,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選擇。對納粹黨統治能力的低估,恐怕是英法最大的失誤。


如果你說的法國是指第三共和國政府的話,實際上只要貝當和魏剛這些人有愛國心,和戴高樂一樣有全球戰略視角,尊重第三共和國憲法和民選政府的決策,三共是可以做為戰勝國延續到二戰後,1940年第三共和國民選政府做的到非洲繼續堅持抗戰的計劃是完全可行的,這也是第三共和國最後的自救機會。

最後推薦下個人架空魔幻歷史小說和相關設定專欄,喜歡魔幻歷史題材的小說的朋友有興趣可以看看,會涉及到希臘教,偌斯替教,瑣羅斯亞德教,阿拉伯多神教這些前基督教時代的宗教神話素材;

永恆之國潮起時刻系列輕小說世界觀介紹專欄?

zhuanlan.zhihu.com圖標女神幻想 - 永恆之國-UTPON設定專題站?

goddess-fantasy.cn圖標

其實基本沒有可能……

需要認清楚的是,即便是在一戰結束後,德國也是一個比法國強大得多的國家,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面積,法國與德國都有著巨大的差距。同時,一戰給法國帶來的創傷比德國要大,而戰後法國幾乎沒有得到補償,德國在英美資本的資助下迅速恢復。法國的經濟和人口增長率被德國甩在後面。

所以一戰以後法國不可能通過自身來維護國家安全。整個二十年代,法國外交政策的核心,一個是維護歐洲大陸的和平,一個是尋求盟友。比如一再要求三心二意的英美為自己提供戰略保證,與東歐的波蘭捷克等國構建東方洛迦諾以限制德國。東方的盟國過於弱小,如果英美不與法國站在一起那麼法國必然不敢投入戰爭的。

然而英美在1938年之前對於歐洲大陸的政策,基本上就是拆法國的臺。在英美真正意識到德國的擴張野心之前,法國最多隻能指望這兩國在法德衝突中保持善意中立。

法國人其實比誰都虛,知道自己根本無力抵禦德國,而且整個三十年代第三共和國政局動蕩,左派和極右翼打得一塌糊塗,不可能指望一戰前那種舉國上下的神聖聯合。自己當年一戰打光了一代年輕人,難道就是為了在20年後再流盡一遍年輕人的血嗎?

所以,經歷了一戰後最初為了安全的掙扎並失敗之後,30年代中期的法國幾乎放棄了自救,反正英國人不救自己自己肯定死。於是乎,法國在二戰前夕變成了英國人的應聲蟲,一步步走向了綏靖的深淵。


不跟英國外交綁定向德國宣戰就行。德國在39年9月之前沒有對法宣戰的想法。


下意識反應是受邀乳法…

法軍避免二戰投降最晚應該是從靜坐戰爭開始,當時的德軍主力都在西線對付波蘭,東線對法比荷盧只放了一個由26個師組成的戰鬥隊。而此時法軍發起對萊茵蘭和魯爾還有柏林的進攻,德軍是不能在一個月內抽調足夠兵力回防的,但是介於德國當時反法情緒高漲,法軍在進軍和維持佔領區的時候一定會遭到低強度但激烈的抵抗。

而這正是法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法國人在二戰開端普遍是抱有一種「已經犧牲了一代人,不能再失去另一代人」的想法。而這種想法是法國因為一戰遭受重創所導致的,換句話說法國在一戰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二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