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情況吧 如圖


你多慮了。一個病毒感染不了人,要成千上萬。

大氣溶膠顆粒傳染性強但飛不遠。

小到能漂浮的,運載病毒太少,傳染性弱,需要聚集到足夠濃度才能傳染人。通常發生在病人數量較多的封閉環境裏。譬如發熱門診的候診室。保持通風可以降低氣溶膠濃度。

所以公園裡遠遠飄過來一個飛沫,基本沒有傳染力。

放心開窗戶,除非樓上有病人正在開窗沖外面打噴嚏,剛好又被站在窗口的你吸進去,否則飛進來氣溶膠感染你的概率比中五百萬還低。


在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增加了氣溶膠傳播的途徑,但前提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

所以,通過吸入室外大環境中的空氣感染氣溶膠的可能非常小。

在空曠的公園裡,即使有病毒氣溶膠也很快會被稀釋,濃度會顯著減少,基本上不可能造成感染。如果是密閉的空間,人員相對密集的場所,氣溶膠的傳播風險就會增高,所以提醒大家盡量避免人羣密集的場所,多開窗通風。

那開窗通風會把病毒放進來嗎?

首先,開窗通風是非常必要的。經常通風才能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否則就算沒有新冠肺炎,也容易導致其他的呼吸系統疾病。而室外空氣中可能存在的病毒的濃度是極低的,只要窗外不對著人羣密集區、隔離病人的窗門、醫院等特殊場所,一般不會有問題。

當然,有特殊情況還是要注意。如果對窗有隔離患者,可以換一面窗開,或者與對方錯開開窗換氣時間。如果有窗正對人羣密集區,就要注意少開或不開這扇窗。當然,如果中間相隔足夠遠,也不用太過擔心,感染性飛沫的傳播距離是有限的,而氣溶膠傳播距離雖然可以很遠,但在過程中逐漸被稀釋,也會失去感染性。

所以,就目前研究來看,日常生活中通過氣溶膠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還是很小的,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仍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總體上認為通過直接觸摸或者被咳嗽和噴嚏產生較大的吐沫星子(直徑超過5微米)沾染是主要傳播途徑。所以手不要亂摸,勤洗手,躲開咳嗽的人至少2米以上,這個一直是防控宣傳重點。至於空氣傳播,主流意見是說,沒有很明確證據說明完全不接觸,也沒有被正面咳嗽到,只是感染者呼吸就能大規模感染。

當然,全球此起彼伏也有一批科學家堅持認為,空氣傳播新冠應該被高度關注。早期是一些孤立的證據,比如說廣東省一家餐廳空調範圍內一人感染10人,其他不在空調吹風範圍內的都沒有感染。還有湖南省,一個大巴車一車49人被感染8人,其中一個距離傳染源4.5m,也沒接觸。但是這些例子並不嚴謹,他們是否真的和感染源沒有直接接觸只能是憑記憶和口述。 實驗也是有人做過的,美國國土安全部門將新冠病毒放入模擬唾液中,在太陽直射下6分鐘就喪失了90%的活性。然而,在黑暗中,病毒在125分鐘後才失去90%活性。此外,澳洲昆士蘭大學和美國馬裏蘭大學研究者聲稱,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不同病程階段,每一分鐘正常呼吸就可以呼出1000到10萬個RNA病毒拷貝,通過非常微小的氣溶膠擴散傳播。當然這只是病毒RNA,並不一定是完整有活性的病毒。

科學家們吵成一團,我們應該如何做呢?1,勤洗手和保持距離肯定還是最重要的,繼續堅持。

2,樓層不高的可以不坐電梯,走上去還鍛煉身體。

3,坐車開窗戶,盡量少用空調。4,不要恐慌,畢竟小概率事件,開闊通風地區還是安全的。 引文:1.Itis Time to Address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939/58677982.Exhaledbreath i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SARS-CoV-2 emission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31.20115154v13.AirborneSARS-CoV-2 is Rapidly Inactivated by Simulated Sunlight https://academic.oup.com/jid/article/doi/10.1093/infdis/jiaa334/5856149 4.Persistence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 Aerosol Suspensions 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6/9/20-1806_article

靠譜的健康醫療科普節目


氣溶膠屬於相對靜止條件下多種固液氣物質鬆散組合形成的狀態名詞,不屬於介質。如果按傳播狀態分類,飛沫傳播應該屬於液態傳播,接觸傳播應該屬於固態傳播。


流感病毒直徑在80-120nm,新冠病毒與流感大小相似,那就取個平均值100nm即0.1μm。2009年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上發表的一篇paper(Blachere et al.2009;48:438–40)對流感季醫院急診科空氣環境中的流感病毒進行檢測,發現46%的流感病毒附著在大於4μm的氣溶膠上,49%的流感病毒附著在1-4μm的氣溶膠上。那麼我們來看口罩的防護級別,N95指對0.3μm顆粒/氣溶膠的過濾效率大於95%;醫用普通外科口罩對於3μm的顆粒/氣溶膠過濾效率大於95%,對0.3μm左右的顆粒/氣溶膠過濾效率大於30%。咳嗽或打噴嚏的產生的飛沫顆粒在5-10μm之間,因此N95和普通外科口罩對飛沫和氣溶膠都有較好的阻擋作用,不要只拿病毒的大小來比較,也不要百度一個氣溶膠看到0.001μm就開始恐慌。當然,我們也需要最新的新冠數據來證實。


認真答題——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但是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而開窗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空氣的新鮮,降低空氣中病毒濃度。

?建議白天行人較多的時候還是不要開窗,最好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再開窗一兩個小時,保持室內新鮮空氣流通。


不用擔心,因為病毒一旦離開動物宿主,在空氣中會很快死去。時常開窗通風有利於預防感染,因為病 毒無法在通風良好的空間存活很久。不過,請不要在窗口對著外面唱歌、喊話,這樣可能把飛沫傳到樓下。

開窗通風對防止氣溶膠傳播有好處,但請不要通過打開風扇的方式去促進通風,因為那樣可能產生湍 流,將地面上攜帶病毒的微粒攪起來。

PS:氣溶膠傳播雖然範圍更廣,但大量的氣溶膠主要存在於醫院,尤其是手術中,醫護工作者危險係數更 高。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大量帶有病毒的氣溶膠,出門一定戴口罩,並做好之前所述的防護,就無須過度擔心。


建議別開 .


理論上開窗是存在這個可能,但是氣溶膠傳播目前還沒有定論,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在家安裝個新風系統,就不存在這種現象了


不放心就裝個空氣凈化器放在窗邊,至少百分之九十的病毒都會被凈化器濾芯裏的靜電層吸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